關于議論文教學的策略方案
關于議論文教學的策略方案
若問高中語文教學中最難啃的骨頭是什么,答案自然是作文。若再問在當前高考模式下作文教學必須啃的文體是什么,答案應該是議論文。實際上,幾乎所有的教師都認識到議論文教學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逐步有效地推進議論文教學。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高中議論文起始教學策略。這里之所以強調(diào)“起始教學”,是為了區(qū)別議論文教學的高級階段――“提升教學”階段。
筆者認為,要想寫一篇較為理想的議論文,應該從審題、結構、論點、論據(jù)四個角度去努力。具體來說,審題要“準”,結構要“清”,論點要“深”,論據(jù)要“精”。在議論文的起始教學階段,我們建議將結構、論點、論據(jù)的訓練作為重點,并且將其順序調(diào)整為一結構、二論據(jù)、三論點的順序,這就是所謂的“三步走”策略。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步,搭好架子好唱戲,眉清目秀建結構
議論文貴在說理,說理的高下,一看說理者邏輯思維的品質(zhì),二看說理者布局謀篇的能力。其中前者是基礎,需要漸次提升,后者是保證,可以模仿習得。為此,在議論文教學的初始階段,議論文的教學目標應先定位在結構訓練上。就一篇議論文來說,首先要學生掌握議論文的通篇結構,最典范的模式是中心論點加分論點式。就此種模式而言,我們主張六段式結構,即論點段、論證段(含分論2段、過渡1段)、補充段(特例說明或聯(lián)系實際)、結論段,當然根據(jù)實情可局部調(diào)整。
除了訓練如何建構通篇,文章的局部建構也不可或缺,尤其是論證段的結構。論證段的結構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其一,分論點的確立;其二,每一論證段的展開。我們認為分論點的確立要遵循“上行下效”和“和而不同”兩個原則。所謂“上行下效”,是就分論點和中心論點的關系角度而言。簡言之,就是立論角度要和論證的角度保持一致,立論的角度有“為什么”和“怎么樣”兩個,分論點要自覺和中心論點看齊。為了保證“上行下效”,我們可以通過兩個公式讓學生自測:公式一:“因為分論點,所以中心論點成立”;公式二:“如果具備分論點,那么能中心論點”。其中公式一適用于檢測“為什么”角度立論下的分論點,公式二適用于“怎么樣”角度立論下的分論點。所謂“和而不同”,是指分論點之間要既要相關又需不同。常見的分論點關系有并列和遞進兩式,學生往往容易混淆,其實可以譬喻解釋――并列的分論點好似人之左右手,遞進的分論點則似人之上下肢。學生理解后可根據(jù)自己的思維習慣是善于橫向還是縱向予以選擇。至于每一論證段的展開,在初始訓練中可以固化成如下公式,即論述層次=分論點+闡釋分論點+具體論證(包括舉例和分析兩層)+回扣分論點。這一公式要在議論文寫作中自始至終予以貫徹,否則即使學生掌握了通篇結構,議論文的寫作還是會陷入不倫不類之流弊。
第二步,為有源頭活水來,日積周選精論據(jù)
議論文常用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四種,其中前兩種論證方法幾乎篇篇可見。為了讓議論文更有料,我們認為在議論文教學初始階段,應采取有效策略督促學生重視論據(jù)的積累。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幫助學生選定一個專屬名人,然后規(guī)定學生逐日積累該名人的事跡和言論,并在每周末自選最佳者加以識記,最后要求在各種作文訓練中必須使用至少一個專屬論據(jù)。我們以為,這樣的做法能保證學生論據(jù)足夠用、更好用和多使用,較好地解決了無米難炊和有米不炊的問題。
為了保證這一做法的落實,教師應該做好以下事情:第一,要選定品格較高的名人庫以供學生選擇。筆者曾經(jīng)嘗試建立了一個60人的名人庫,該名人庫有如下特點:其一,涵蓋面廣。該庫包含古今中外名人,涉及文學、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宗教、軍事、藝術等領域。其二,回避過熱名人。比如該庫不選魯迅而選周作人,不選司馬遷而選紀曉嵐。其三,選定名人資料豐富。比如臺灣作家林清玄,人生經(jīng)歷豐富,著書百余部。第二,要不定時了解學生積累情況。除了檢查學生積累的數(shù)量外,還要指導學生培養(yǎng)積累的目標意識,以提高積累的有效性。第三,要在學生的習作中評價學生的專屬論據(jù)使用情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一般樂于使用專屬論據(jù),教師在批改習作時應予以鼓勵加分,而對于使用中出現(xiàn)硬套拖沓等常見問題,要細致旁批或面批。
第三步,一石激出千層浪,淺入深出亮論點
在議論文教學的初始階段,結構訓練和論據(jù)積累操作簡單且易見成效,但它們都是議論文寫作的輔料,一篇議論文的好壞最終還是要看論點的品質(zhì)。我們以為,論點的訓練不宜教條式地就理說理,也不能僅依賴有限的大小作文尋求提升,而可以通過課堂演講這一形式加以訓練。因此,我們將課堂演講分為大小兩種,其中小演講是以名人名言為抓手,學生按照論證段基本模式,提前準備300字左右的文字稿,在課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論點及論證過程。之后學生就起發(fā)言內(nèi)容的結構規(guī)范性、論點的深刻性、論據(jù)的新穎性進行評價,最后教師點評,總時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而大演講則是每周五抽一節(jié)時間舉行一次話題演講,學生輪流做主持,并負責提供以時事素材為主的話題。其他學生則六人一組進行討論,每組設組長、副組長各一名。具體操作過程如下:第一步,主持人展示材料后,每位同學思考5分鐘后確定自己的論點;第二步,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各自的論點,5分鐘后選出組內(nèi)認可的最優(yōu)論點;第三步,組長向教師匯報所在組的論點,并簡單陳述思考過程,經(jīng)教師認可后簡要寫在黑板上,用時5分鐘;第四步,組內(nèi)第二次討論,思考如何規(guī)范、充分地論證,約10分鐘;第五步,每組組長發(fā)言,副組長可以補充說明,教師逐組點評,約15分鐘;第六步,教師總評優(yōu)缺點,并根據(jù)需要進行歸納總結,約5分鐘。
通過一年時間的嘗試,筆者認為這樣的訓練方法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給每一位學生主動展示的機會,多數(shù)學生都會精心準備,在論點的'思考上用力尤多;第二,兩種演講形式相互補充,不僅保證了訓練的持續(xù)性,而且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尤其是后者,論點的訓練是全員參與的,組內(nèi)討論的,班內(nèi)評選的,較好地呈現(xiàn)了論點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對細心的同學來說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第三,教師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生在論點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指點更具有針對性,更有利于思考對策,提升教師議論文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議論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我們教學的重點應在結構的規(guī)范性、論據(jù)的有效性和論點的層級性尋求突破。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突破,我們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以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快適應由記敘文向議論文的文體轉(zhuǎn)換,寫出符合基本要求的議論文,同時也為之后“提升階段”的教學做好鋪墊,最終讓學生們寫出各具特色的議論文來。
【議論文教學的策略方案】相關文章:
強化地理教學策略謅議論文09-10
議論文:生活策略06-12
高中議論文的策略及分析06-09
議論文教學方案07-01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策略淺議論文09-22
中考議論文閱讀技巧策略09-22
議論文的結構教學方案資料06-17
全面綜合治療癌癥策略謅議論文09-10
茶文化旅游模式及開發(fā)策略芻議論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