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后感了?墒呛蟾性趺磳懖藕线m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怎樣才能寫好后感及,歡迎閱讀與收藏。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1
從結構上看,一后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后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jù)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fā),重點在“感”字上。
第一點是“讀”。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第二點是認真思考。
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 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lián)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lián)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fā)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傊,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點是抓住重點。
讀完一(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chǎn)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xiàn)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點是要真實自然。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
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lián)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后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lián)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意義。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后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jù)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2
其一,確定正副標題,正標題一般標明文章的中心內容,有的正標題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副標題標明題材,一般為“讀《×××》有感”。副題比正題低兩格。
其二,掌握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議—聯(lián)—結”。
引——扼要寫出“讀”的內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語句,很快引出“感”的觀點或中心。
議——就自己“感”的重點、中心(或觀點)進行分析議論,說明道理。
聯(lián)——就議論的中心展開聯(lián)想,記敘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聯(lián)系社會和自己的實際抒發(fā)感受。
結——結尾概括中心,總結全文得出結論。結論可與開頭照應,可歸納出結論性的意見,可強調某一重點,可發(fā)出號召。這個結論可以是批評式;又可是勸勉式,還可是鼓動式。視行文內容而定。
后感在寫感想的時候,要防止離開原文;“讀”與“感”互相脫離。初學寫作者常犯的一個毛病是引出觀點后,就把所讀的作品放到一邊了,這是不恰當?shù)摹斣谛形闹凶⒁庾プ≡髌,最后也應當回到原作品上,以照應開頭。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3
一、后感寫法指導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文章、一本書、一首詩……而后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后感。后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二、后感的結構模式
后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后勾聯(lián)。
在這個結構模式中,“感點”是關鍵,沒有了感點,后感也就失去了靈魂,也就無所謂“后感”。在整文章中,感點在“述讀”與“發(fā)感”之間起著橋梁的作用,是結構全文的紐帶。“感點”承接“述讀”。后感的寫作,必須是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 “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結果!案悬c”也領起“發(fā)感”,它是發(fā)感的依據(jù)。發(fā)感必須圍繞感點展開論述,對感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議論為主,突出一個“感”字!敖Y感”收束全,升華感點,是“感”的歸宿。
三、后感的寫作步驟
這種結構模式,與一般議論文“引——議——聯(lián)——結”的作文模式的一脈相承的。
所以,后感的寫作可以分為下面連貫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述讀——引
在通常情況下,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會是圍繞感點,引述材料。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謂“引”就是指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假如要寫一關于《紅樓夢》的'后感,開頭就用三五萬字來敘述《紅樓夢》的故事情節(jié),那么又應該用多少的幅來論證感點呢?所以,對于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笆鲎x”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后感寫作的一個規(guī)則。
第二步:感點——議
緊承“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fā)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后,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點的成立。很多學生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讀完文章后,沒有述讀,只抓住感點進行說理論證。這樣的文章,并不能夠算是完整意義上的“后感”。
第三步:發(fā)感——聯(lián)
“發(fā)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后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需要強調的是,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游離于感點之外。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發(fā)感還要聯(lián)系實際,深入論證。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jīng)歷。聯(lián)系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脫離感點隨意聯(lián)想,不著邊際。
第四步:結感——結
結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但不管這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也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4
一、什么是后感?
讀完一本書,一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聽完一首歌以后,它們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jīng)歷過的事情,小學后感寫法。閱讀時,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從而產(chǎn)生頗多感觸、聯(lián)想和體會,這就是讀后的感覺,記錄下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后感。
二、怎樣選書目?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文,有人喜歡選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有人喜歡選寫景狀物的。
三、怎樣定標題?
后感的標題一般有正、副兩個。正標題寫明觀點,副標題寫讀的什么書。
后感可簡單歸納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
這一部分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待清楚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體的感受過程。
我們讀書看報看電影是視劇等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的。這第二部分就是要說這個過程。
寫法應采用邊敘邊議的方法,敘就是敘述所看的書報電影電視劇的感人的情節(jié),議就是抒發(fā)我們的感受。要有層次有順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頂點。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議論要真實得體,這樣才能感人。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書報電影電視劇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結論部分。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5
一、讀原文,抓重點
認真閱讀原文,多讀幾遍,從字詞句到文章的布局謀,直至文章中心。力求讀懂,抓住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延伸下去,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如果沒有讀懂原文,沒有了解中心,那怎么能有深刻的感受呢?如果沒有深刻的感受,就不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二、擺好位,側重"感"
讀懂了原文,并不是就能寫好后感,在寫好應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讀"的內容,這部分是文章的開頭,應概括介紹"讀"的內容或對自己有深刻啟示的語句應略寫,從而引發(fā)自己"感"的內容。又要有"感"的內容,結合實際,要和"讀"的內容緊密聯(lián)系,寫具體做到"讀"、"感"相聯(lián),有略有詳、有感而發(fā)。
三、抓住點,聯(lián)實際。
有的學生讀文章后會有很多感受,寫后感是不能面面俱到,這樣就使內容雜亂、中心不明確。所以應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自己的身平經(jīng)歷,深入寫下去,升化中心,這樣就做到了中心明確、觀點鮮明,使人讀起來親切舒服。
讀后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體,如果給它歸類的話,大體應分在議論文中。對于小學生來說,議論文太難了不必撐握,后感比議論文要簡單得多。后感就是在你讀了一本書或一文章后,寫出你的感受來。一般來說,后感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一部分就像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待清楚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點部分。
第二部分,具體的感受過程。我們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劇等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的。這第二部分就是要說這個過程。寫法應采用邊敘邊議的方法,敘就是敘述所看的書報電影電視劇的感人的情節(jié),議就是抒發(fā)我們的感受。要有層次有順序把感想一步一步推向頂點。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議論要真實得體,這樣才能感人。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書報電影電視劇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結論部分。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6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后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這是后感的重要內容。
寫后感的重點應是聯(lián)系實際發(fā)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lián)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lián)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lián)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lián)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jīng)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后感以“感”為主。要適當?shù)匾迷,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xiàn)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尾又回扣“讀”。
四、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xiàn)出一個“簡”字。
如果要寫關于學習的后感應該讀什么有感呢?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fā)“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fā)“感”的要點。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首,也可以在末或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首。
(3)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lián),就是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lián)”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圍繞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一好的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lián)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jīng)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松。
以上四點是寫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jīng)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
寫后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7
后感在學生作文訓練中倍受重視,但很多學生對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認識,只浮在感性階段。
什么是后感?
后感是一種表達個體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觀知識影響而引起的獨特感受的文體。
從這一定義看,后感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后感屬于議論文范疇,這是由它的寫作對象的性質決定的。后感的寫作對象是“感”,即作者的感想、認識、體會、觀念。它不是自然形成的事物,而是觀念形態(tài)的事物。因此,不能寫成記敘文,只能寫成議論文,而且是議論文的一種特殊文體。
第二,后感作為議論文的一種特殊文體并不像一般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書信、公文那樣,是從寫作方法或功能上劃分的,而是從其產(chǎn)生方式上來說的。一般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書信、公文都具有自為性,即作者所表達的是自己對生活的自為認識和自為感受。后感則不同,它具有受動性。后感中的“感”雖然是作者自己的感想,但不是作者自古以來而為的;而是被為的、引發(fā)的,因此,后感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就是引感物,即引起作者產(chǎn)生感想的具體客觀知識。
第三,無論從理論上或是從實踐說,凡文章都是作者對生活的認識性反映,后感當然不能例外。但后感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通過引感物將自己對事物和生活的認識引發(fā)出來的。它不是自然界本來就有的而是人的思維的創(chuàng)造的結果。這就是后感和別的文體的主要區(qū)別,也是它比一般議論文的特殊之處。因此,后感也往往依據(jù)引感物進入作者感覺器官的具體途徑成為觀后感或聽后感。
第四,后感即讀后之感!昂蟾小边@個詞本身是個偏正結構,“感”為正,“讀后”為偏,可見,后感的議論對象是“感”,而不是引感物。但這個“感”不是作者自為產(chǎn)生的,而是由于受了引感物的影響和啟發(fā),作者才把自己思想中潛在的意識作為感想,再以觀念形態(tài)顯化出來。
第五,文章講究照應。因為文章應該是一個密閉緊合的“一”,而不是“半”或“缺”,只是首尾照應才能體現(xiàn)這一點。
歸納以上特點可知,后感的基本套路是:
第一部分:簡介引感物。
第二部分:引出感想。
第三部分:論證感想的真理性。
第四部分:照應引感物,收束全文。
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是對引感物的簡介。它有兩個要求:一是要用說明的方法;二是要簡明準確。引感物作為客觀知識,一般不需要敘述,只要準確地說清楚它的內容和基本精神即可。
第二部分是從引感物引出作者的具體感想。這之間最好有一句或一段過渡性的句子。作者將自己的具體感想引發(fā)出來,就是文章的論點,所以有的作文指導書上說這是提出論點,都是說的一個意思。
第三部分是后感的主體和重點部分,即論證部分。論證什么呢?既不是論證引感物的內容,也不是論證從引感物中印發(fā)出某一合理性即“我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個感想,而不是別的感想”,而是論證論點的真理性。這時候作者可以調動自己的論證方法,從多個方面加以論證。
第四部分是文章結局。文章在作了充分論證之后,論點得到深刻充分的論證,也就達到了目的,應該結束。后感由于是“讀后之感”,所以不能在議論部分嘎然而止。它從哪兒起筆,應該又回到哪兒去,所以它一定要照應引感物,才能結束全文。
第四部分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文中的“起”“承”“轉”“合”,文章從引感物始(啟),引出感想(承),轉入對感的議論(轉),最后,論點與引感物融合為一,成為一完整的文章(合)。
【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相關文章:
怎樣才能寫好英語作文?09-28
怎樣才能寫好記敘文08-28
怎樣才能寫好比喻句?03-03
怎樣才能寫好寫景的記敘文01-22
怎樣才能寫好寫人的記敘文12-11
2017小升初作文指導:怎樣才能寫好作文06-28
怎么寫好讀后感11-26
如何寫好讀后感?11-16
如何寫好讀后感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