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結伴同行四年級作文
今天在“教育時報”,“課改筆記”欄目中看到一篇題為“慎言模式”一文,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思考,很想把自己對“教學模式”的一些認識與大家交流一下。
自上學期我們學校開始了適度教育“自主高效課堂”模式的探究以來,不少老師對這種提法和做法并不理解,因為“教無定法”這一理念已根植于大家的心里,現(xiàn)在又提模式豈不是一種退步?
“教無定法”的前一句是什么?“教學有法”。何謂教學有法,它包含著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就是說教師要有教課的方法,學生要有學習的方法。你也許會問這不是和“教無定法”兩相矛盾嗎?不,“教學有法”是指要有一個基本的方法去依賴,要有一個基本的框架去運用。而“教無定法”則是在此基礎上的一個提升,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積而薄發(fā)。
在“慎言模式”一文中,作者提出了三個質疑:一是模式本身是否稱得上是一個模式;二是模式的運用條件,是否適合當?shù)氐膶嶋H環(huán)境;三是教師是否真正理解了這種模式的內(nèi)涵。
面對這三個質疑,我認為前兩個問題毋庸多言。最值得大家思考的應是第三個問題。靜下心想一想,為什么我們不去照搬某一位專家或名師研究出來的現(xiàn)成的課堂模式?為什么號召大家要人人參與“自主高效課堂”模式的探究?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親歷“模式”形成的過程,理解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和目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理解了這種模式的內(nèi)涵”,才能避免走“僅僅是獲得操作過程”的盲目實踐之路。
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應明白操作程序背后的支撐是什么。我們推廣的“自主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的好習慣、高素質為支撐的,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應致力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習慣、口語表達習慣、小組合作的習慣、書寫的習慣......都是我們研究的目標。只有當好習慣形成之后,“自主高效課堂模式”才能發(fā)揮到極致;當你把這一模式的運用達到輕車熟路的程度,自然也就離教無定法不遠了。
前面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才只是剛剛起步,為了能走得更快更好,我們還要有不懈的毅力和相互的鼓舞。
最后借“踏浪歸來”博文中的一句話做為本文的結尾:過去,我孤獨地行進在教育的路上,時走時停,沒有快樂,只有迷茫。有時候,我多想有幾個同伴同行,哪怕一聲同伴的召喚也好啊!現(xiàn)在,我們結伴而行,眼前有陽光,道旁有鮮花,一路歡歌,一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