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習俗作文(精選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月二的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月二的習俗作文 篇1
農歷二月初二,在民間被稱作“龍?zhí)ь^”的日子。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春龍節(jié)、農頭節(jié)。在南方又稱踏青節(jié),古時還稱其為挑菜節(jié)。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二月二的民謠。
“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边@是北方農人在二月二早晨,于院內用草木灰撒成糧囤圖形時念叨的一句民謠。撒成糧囤圖形后,將五谷雜糧放在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在鄉(xiāng)下,剛起炕的男人,要點燃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會掉下來被消滅。從龍?zhí)ь^的日子開始,自上年深秋就銷聲匿跡的雷鳴便會重震寰宇了。春雷一聲天地動,那些蟄伏的蟲子,便會被雷聲驚醒。正如民謠所說,“二月二,龍?zhí)ь^,蜈蚣蝎子都露頭。”為了避免毒蟲傷害,人們要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譬如,有的地方在這天早晨還要把草木灰撒在墻的四周,撒時口中也要念叨“二月二,圍圍墻,蝎子蜈蚣不上房”之類的民謠,因為在炎熱的夏天晚上,鄉(xiāng)人們愛在房頂上歇夜。蜈蚣蝎子不上房,休息起來也就安逸多了。
“二月二,龍?zhí)ь^,孩子大人要剃頭!边@天民間一直有“理發(fā)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發(fā),叫“剃龍頭”或“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fā),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去年臘月理的發(fā),頭發(fā)長得再長,正月里也不能理,據說那樣就會影響舅舅的命運,只有等到二月二才能理。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理發(fā),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二月二還是一個出嫁閨女回娘家的日子。舊俗規(guī)定,媳婦正月里須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娘家。有句民諺說“媳婦不看娘家燈,看了死公公”,說的就是此習俗。因為初一為單日,不被民眾所看好,所以二月二便成為娘家接閨女的大好日子。這首民謠,充分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迫切心態(tài)。
“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胡須燒著了!边@首民謠風趣幽默,生動描繪出百姓過二月二的喜悅心情。因為二月二民間有煎年糕的舊俗,寓意日子一年比一年高,還要邊煎邊唱:“二月二,炒炒炒,家家戶戶煎年糕。兒媳婦煎,老婆婆燒。兒媳說:‘娘啊,你瞧瞧脊梁后頭是個啥?耗子銜了個大貍貓。’老婆婆往后一扭臉,兒媳婦往褲腰里塞年糕,燙得肚皮起燎泡,隔著窗戶往外甩,正趕上老公公來送筲,燙得老公公半邊胡子沒有毛。老公公說:‘今格兒真蹊蹺,以前凈下雨,現在怎么下年糕?’”
“二月二,敲鍋底,燒陳菜,喝陳米;二月二,敲梁頭,吃香喝辣不犯愁;二月二,敲屋山,金子銀子往家搬;二月二,敲磚臺,蝎子不蜇光腚孩。”二月二這天早晨,鄉(xiāng)人還要拿著燒火棍到處敲,邊敲邊唱上面的民謠,寄托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宰相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睋f,三皇之首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后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這一習俗還被發(fā)揚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為“農頭節(jié)”,也就有了這首百姓很喜歡吟唱的民謠。
二月二的習俗作文 篇2
農歷二月初二,傳承千年的這一時令節(jié)日,被附會了各種有趣的民俗內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教授說,“二月二”與天文、氣候、農事、衛(wèi)生、學業(yè)都相關,這一天故事多、講究更多。
“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jié)”,在南方稱為“踏青節(jié)”。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jié)日。
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yè)節(jié)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并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歷二月,處于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zhí)ь^”。
“二月二”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舊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要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要燒香上供,這叫“引田龍”。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這一天忌擔水,生怕帶回龍卵或驚動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龍命名:吃面條稱“挑龍頭”、吃油炸糕稱“吃龍膽”、食煎餅稱“揭龍皮”、吃麻花稱“啃龍骨”,以示吉慶。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yè)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占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娘家的日子。舊俗規(guī)定,媳婦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娘家。所以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tài)。傳統(tǒng)習俗:“龍?zhí)ь^”吃面條。
二月二的習俗作文 篇3
元朝以后關于“二月二龍?zhí)ь^”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便多了起來。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龍頭節(jié)、春龍節(jié)或青龍節(jié)。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zhí)ь^。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边@時不僅吃餅吃面條,婦女還不能操作針線活,怕傷害了龍的眼睛!哆|中縣志》記載民國時當地二月二的民俗說:“二月二日,俗稱龍?zhí)ь^。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農家咸以粗米面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于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zhí)ь^之意云!边@是遼寧地區(qū)的民俗,清晨要用長竿敲擊房梁,把龍喚醒。同時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二月二龍?zhí)ь^作為古代民俗的一種節(jié)日,如今已經基本上從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過,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對于“二月二龍?zhí)ь^”的一些文化內涵,例如古人對龍的崇拜、“龍?zhí)ь^”在古天文學上的唯物解釋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價值的。
農歷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名叫“龍?zhí)ь^”,也稱“龍頭節(jié)”!岸露?zhí)ь^,家家男子剃龍頭”。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jié)前剃頭理發(fā)到了二月二,已經一個多月,正是需要剃頭理發(fā)的時候。
二月二龍?zhí)ь^,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頭的習俗!岸露?zhí)ь^,家家小孩剃毛頭”也是這一原因,為取吉利在剃頭中間加“龍”字,叫剃“龍”頭,以區(qū)別其它時間的剃頭,還有些女孩選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長們選此日送孩子們人學讀書!岸露,家家人家接女兒”。
舊時,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時還有“出嫁的閨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燈,看了娘家的燈死公公”的迷信說法,因而正月出嫁的女兒不準回娘家。一個多月的時間,閨女想娘,娘想閨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僅已經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娛蛤無處藏”。這天,用過年祭祀剩下來的蠟燭點著,照房梁和墻壁,以驅滅害蟲。另外,在這天,孩子們用筷子敲干瓢,邊敲邊說:“二月二,敲瓢叉,十個老鼠九個瞎!庇每曜忧镁浦颜f:“二月二,敲酒盅,十窩老鼠九窩空”,以此來驅鼠滅鼠。
用白紙條書寫“二月二,諸蟲螞蟻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諸蟲螞蟻直入地”要倒書,然后將其貼在桌腿或床腳上,以避蟲蟻!岸露,龍?zhí)ь^,大囤滿,小囤流”,用青灰畫糧囤或糧倉,或在門前用青灰畫大小不等的圓圈,象征大圓接小圓,祈禱豐收,這又是民間一俗。
二月二,有的還有吃食除夕鍋巴和婦女忌用針線的習俗。據說龍?zhí)ь^時動針線,會傷害龍的眼睛。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建國后此俗逐漸淡化。
二月二的習俗作文 篇4
按照中國傳統(tǒng)習俗,二月二俗稱“龍?zhí)ь^”,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剪發(fā),讓新的一年“從頭開始”。但二月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大名——“中和節(jié)”,在天津,中和節(jié)也是一場美食節(jié)。
在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里,天津的風俗是吃煎燜子和烙餅。煎燜子俗稱煎龍鱗,寓意煎除害蟲;烙出的餅叫龍鱗餅,有保護龍身的意思,老人們還從院門口向家中方向撒灶灰和谷糠“引錢龍”。
在天津,最頗負盛名的“龍?zhí)ь^”美食是煎燜子。天津燜子也屬于涼粉類食品,但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淀粉,煎好后趁熱澆上麻醬、蒜泥、醋、醬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綿長。另外,早春時節(jié)冷熱不定,熱食屬陰的燜子,平衡兼顧,頗有創(chuàng)意。
記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媽媽剛給我理完發(fā)不一會兒,姥姥打來電話:“你們快來家里吃燜子吧!”我們即刻出發(fā)。一進姥姥家,煎燜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對姥姥說:“您做的燜子太香啦!”于是洗手、上桌、開吃!
我一邊狼吞虎咽地吃著煎燜子,一邊聽姥姥講述二月二龍?zhí)ь^吃燜子的來歷,姥姥說因為白色的燜子要切成扁塊,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制作時每片燜子兩面又都被煎成金黃,所以用來表示對“懶龍”的懲罰,人們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豐收年景。
姥姥的話也讓我想起我們中國很多的傳統(tǒng)習俗,如立春吃春餅、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我想我們有責任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食傳承下去。
二月二的習俗作文 篇5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jié)”。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钡拿裰V。
每當春龍節(jié)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zhí)ь^。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泵魅擞谵日、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zhí)ь^,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饼堅谥袊说男哪恐杏兄鴺O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zhí)ь^”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龍?zhí)ь^”正式形成民俗節(jié)日是在元朝。中國自古是農業(yè)國家,氣候的好壞對農業(yè)收成起著決定作用。這個節(jié)日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夠的雨水,為秋天的豐收打下基礎。
為什么要“二月二”才龍?zhí)ь^呢?因為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jié),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蘇、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節(jié)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么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么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于驚墊前后,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zhí)ь^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zhí)ь^”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然而對于“龍?zhí)ь^”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明清以來,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zhí)ь^……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清康熙時的《大興縣志》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
為什么要熏蟲?農歷二月初天氣漸暖,昆蟲開始活動,有的蟲子對人體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這一天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攤煎餅等辦法,憑借煙氣熏死蟲子,這是一種講求衛(wèi)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東、陜西等地還有吃炒豆的做法用來驅蟲。人們將黃豆浸在鹽水中一段時間,然后取出放在鍋中爆炒,很快黃豆在鍋中發(fā)出蹦響,以此驚動蟲蝎,將之驅趕。
又叫“春龍節(jié)”,有“二月二,龍?zhí)ь^”之諺語。舊時農村多有戶戶打“五谷囤”之俗,一般是于這一天的早晨,由當家人來打,即用草木灰在庭院內撒成一圓圈,名曰囤,中間再放少許五谷即成,以祈豐年。這天采煤工人不下井,相邀暢飲于山野。建國后,此俗已廢,現在比較盛行的是炒蝎豆,據說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蝎豆一般用黃豆炒制,有的蝎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把面萁子和蝎豆一塊炒。此外,現在又增加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蝎豆風俗的一個新發(fā)展。
【二月二的習俗作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二月二,龍?zhí)ь^作文12-23
二月二龍?zhí)ь^的高二作文02-23
高二抒情作文:春花二月08-11
霜葉紅于二月花的作文03-19
高二月考英語作文04-09
霜葉紅于二月花作文12-13
高二月考作文(6篇)02-16
高二月考作文6篇02-16
初二月考滿分作文01-15
高二月考作文8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