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6議論文論據(jù):楊絳
5月25日凌晨,楊絳先生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這純潔的、看不見的靈魂離開了人世,就到那看不見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那個懷念著“我們仨”的,“走到人生邊上”的老人,今天,她“回家了”。
【人物檔案】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shù)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的《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迄今已累計發(fā)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fā)行量最多的譯本。80年代后,楊絳寫一些散文、雜文、回憶短文,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經(jīng)過漂洗的苦心經(jīng)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和智慧。在92歲到百歲高齡之時,楊絳以她極富才華的筆觸,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鍾書和錢瑗生前最后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游學歐洲以及建國后的種種往事。
【人物透視】
《圍城》的誕生
上海淪陷時期,錢鍾書先生被困,回不去聯(lián)大。當時,楊絳寫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們看完楊絳的戲,在回去的路上,錢鍾書說:“我也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馬上贊成道:“好!好!你趕快寫吧!”當時他們的生活很拮據(jù)!如果錢鍾書少教幾節(jié)課,空出時間寫書,收入便更少了。楊絳便把保姆辭退,一個人擔負做飯、洗衣服等家務(wù),只為省點錢,少一份支出,這樣錢鍾書便可以少教些課,寫長篇,以維持家庭生活;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是楊絳對自己的犧牲。我們不難理解,對于一個惜時如命的學者,這意味著什么。
于是錢鍾書寫出一段,講一段,錢鍾書笑,楊絳也笑,這便是錢鍾書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圍城》的誕生。《圍城》后改為電視劇,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寫作背景是這樣一種情形,它的誕生與楊絳對錢鍾書的理解與支持是分不開的。
【“坐”在人生邊緣】
楊絳的內(nèi)心非常安寧與淡泊,她在散文《隱身衣》中,直抒她和錢鍾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于“隱身衣”,隱于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生活中的她也非常低調(diào),幾乎婉拒一切媒體的來訪。2004年《楊絳文集》出版,出版社準備大張旗鼓籌劃她的作品研討會,楊絳打了比方風趣回絕:“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在作家們紛紛忙于各地簽售會時,讀者卻只有從一本本出版的書里瞥見楊絳的身影。在許多朋友眼里,楊絳生活異常儉樸,為人低調(diào)。她的寓所沒有進行過任何裝修,水泥地面,老舊樣式的家具,始終安之若素。楊絳說:“我家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廳,但每間屋子里有書柜,有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楊絳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她嚴格控制飲食,少吃油膩。她堅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詠,呼吸新鮮空氣。后來年歲大了,就改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
【素材解讀】
楊絳十分鐘愛英國詩人藍德的一句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前半句說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則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我和誰都不爭”,就是擁有這樣淡泊名利之心,楊絳“坐”在人生邊上,內(nèi)心充滿安寧與淡泊,過著自己想要的低調(diào)的生活,就這樣,她度過了自己的百年歲月。
【議論文論據(jù):楊絳】相關(guān)文章:
議論文論據(jù):楊絳09-18
楊絳語錄精選06-01
楊絳語錄05-31
楊絳的散文精選《記楊必》06-01
關(guān)于楊絳的故事06-04
楊絳名言名句09-08
楊絳的勵志名言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