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名人故事:貝爾發(fā)明電話的故事700字
亞歷山大·貝爾出生在英國的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頗有名氣的語言學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故事:貝爾發(fā)明電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貝爾發(fā)明電話的故事
如今,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電話是誰發(fā)明的嗎?
貝爾,就是發(fā)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制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并萌發(fā)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于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fā)生的事故啟發(fā)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fā)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fā)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后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chǎn)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fā)生同樣的振動,發(fā)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制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jīng)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fā)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xiāng)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xiàn)實。
1847年,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出生于蘇格蘭的愛丁堡,由于家庭原因,他16歲時便已成為說話學校的老師,18歲那年,他開始致力于聾啞兒童的教育工作,尋找更好促進這些孩子發(fā)聲的方法,努力地想使他的聾孩子們通過間接的途徑理解并融入這個有聲世界。26歲時貝爾被波士頓大學聘為教授,他的實驗性教育方法大獲成功,聲名遠揚。
名人故事:貝爾
貝爾還制造了助聽器,改進了愛迪生發(fā)明的留聲機,對聾啞語的發(fā)明貢獻巨大,創(chuàng)立了英國聾啞教育促進協(xié)會。然而,不僅如此,他更廣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電話的發(fā)明者。貝爾獲得了世界上第一臺可用電話機的專利權(quán),創(chuàng)建了貝爾電話公司,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為信息的傳遞和交往提供便利。從歷史的眼光看,貝爾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影響深遠,使人們跨越地域的限制,仍然能夠用聲音聯(lián)系彼此;從社會角度看,他對聾啞殘疾孩子的幫助,也呼喚起大眾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重視,帶來了溫柔而堅定的希望。
子承父志,發(fā)明神童
貝爾的父親是一位嗓音生理學家,是矯正說話、教授聾人的專家。他的祖父是個慈善家,一直都很同情聾啞的殘障者,常把一些殘障人士聚集起來,親切地教育他們。因此聾子和啞巴,簡直視他為救世主一樣崇拜著。在祖父過世后,貝爾的父親繼承遺志,繼續(xù)幫助那些不幸的人,深入研究說話和發(fā)音的方法,并與聾啞妻子成婚,生下了貝爾。自小父親便告訴他殘疾人的可憐與不易,告誡他一定要有同情心和感恩的心,在這種環(huán)境下耳濡目染長大的貝爾,心中一直期望將來能像父輩一樣,為聾啞者的幸福努力。
貝爾心地善良,頭腦靈活。小時候,他家附近有座水磨坊,里頭住著一對父子。平常,一些粗重的工作都由年輕人承擔。后來年輕人應征入伍當兵,留下老人獨自磨粉來維持生活。碰到水少的時候,水車動不了,老人沒辦法磨粉,就只好餓肚子。貝爾看了,很同情他,就約了一些小朋友去幫忙。碰到缺水的時候,磨粉的工作實在很不輕松,一定要大家一起用力推,才能推動石磨。剛開始,大家覺得好玩,還肯用力幫忙,后來,厭倦了,便紛紛離去,只剩下貝爾一個人,自然就推不動了。
貝爾回到家里,坐在父親的書房里苦思:怎樣才能輕松地推動石磨呢?經(jīng)過一個月的研究,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首先,改良臼齒,以減少摩擦力,再利用麥粒的圓形,使雙方互相挨著,這樣,臼齒的轉(zhuǎn)動就靈活多了。如此,他不僅幫了磨坊主人一個大忙,全村的人也爭相仿制,大家都覺的改良過的石磨,真是便利好用。于是,才15歲的貝爾,成了全村人眼中的“發(fā)明神童”了。
投身教育,聲名遠揚
貝爾在高中畢業(yè)后,經(jīng)由祖父和父親的指導,接受了充分的語言和說話的教育。在他十六歲的時候,便已是說話學校的老師了。十八歲那年,全家搬到了倫敦,他就在此地開始了聾啞兒童的教育工作,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但是好景不長,貝爾和他的哥哥、弟弟,都罹患了肺結(jié)核,而他的哥哥和弟弟非常不幸地因此死亡,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為了讓貝爾養(yǎng)病,他們離開英國,來到了大西洋對岸的加拿大,定居于此。而患了肺結(jié)核的貝爾,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療養(yǎng)后,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這個充滿同情心的有溫度的家庭并沒有被疾病打倒。幾年后,在父親的推薦下,貝爾只身前往美國,開設了音聲生理學校,專門訓練那些因耳聾而無法學習發(fā)音說話的孩子,如何使用眼睛去學發(fā)音。經(jīng)過訓練的孩子,雖然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但是卻可以依別人的唇形,而練習說出話來。貝爾的教學方式極具革命性,他努力地想使聾孩子們通過間接的途徑理解并融入這個有聲世界。他解釋振動如何產(chǎn)生聲波,聲波又如何在有正常聽力的人們的耳中產(chǎn)生振動。他讓孩子們拿著一只氣球,并用嘴唇貼著氣球說話,讓他們感覺到振動。他通過一根羽毛來展示說話時的呼吸,他把孩子們的手放在自己喉部,讓他們感覺到他發(fā)出不同聲音時聲帶的振動。這所學校經(jīng)常聚滿眾多觀摩者,人人都說:“只要上那所學校,啞巴也會說話。”
“我的感情與同情正一天天地被喚起,”他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看著這些孩子不得不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我真為他們心痛!痹谶@種對孩子們強烈感情的催化下,貝爾的教學不斷取得突破性成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更重要的是使那些一生中從未聽到過聲音的孩子們相信,他們有一天也能說話,表達自己的心聲。
孤注一擲,排除萬難
一位名叫桑德士的紳士為了當?shù)氐拿@啞孩子前去探訪貝爾,貝爾被他的真摯善良所感動,辭去了波士頓大學的教授職位,搬進了塞內(nèi)姆的桑德士公館。這一舉動雖然使他失去了大學教授的頭銜,卻也省去了應對學校行政工作的麻煩,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專心研究。他向桑德士要了一間空的地下室,房間里搬進了鐵絲、線圈、電池和藥品等工具物品。原來,貝爾對當時已經(jīng)很興盛的電報技術(shù)深感興趣,電報是借著電線來傳導電波。身為音聲學的研究者,貝爾產(chǎn)生了以電波傳音的構(gòu)想。他訪問一位華盛頓名電報技師,提出自己的大膽推測,那位技師卻無情的嘲笑了他:“閣下對電氣真是門外漢,電線怎能傳音呢?稍具有電氣知識的人,是不會有這種呆念頭的!
雖然遭到了打擊,但貝爾并沒有放棄這個念頭,反倒是更加積極的查閱資料,彌補不足。在塞內(nèi)姆,白天的教育工作很忙,貝爾卻仍舊精力充沛,一用過晚餐,就迫不及待地跑進了地下室,直到深夜,仍不休息。終于他還是得到了專業(yè)人士的認可,當時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對他說:“你有一個偉大發(fā)明的設想,干吧!”當貝爾說到自己缺乏電學知識時,亨利說:“那就去學習!边@樣質(zhì)樸的鼓舞,使得貝爾的斗志如火焰般燒得更旺了。
一次實驗中,貝爾一不小心把瓶內(nèi)的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喊叫起來:“沃森先生,快來幫我!”想不到,這一句極普通的話,竟成了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個語音,正在另一房間工作的助手沃森將這個喜訊告知貝爾,他熱淚盈眶。當天晚上,他在寫給母親的信中預言:“朋友們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門也能互相交談的日子就要到來了!”
在電話機正式誕生之后,貝爾帶著它在全美巡回表演,實地操作,并借著新婚旅行,遍游了歐洲各地,向人們展示電話的功能,使大眾逐漸認識到了這臺機器的價值。最后LEAD人物君想說,我們要做個有溫度的人,心懷眾生之苦,敏銳地感知到那些需要幫助的群體,同時也要做個理性的人,耐得住寂寞,修煉硬本領(lǐng),突破自我,迎難而上,才能為這些群體甚至整個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
【名人故事:貝爾發(fā)明電話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貝爾發(fā)明電話的故事04-13
發(fā)明家名人故事(通用17篇)08-16
誠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誠信故事03-14
經(jīng)典名人故事02-21
名人故事07-30
經(jīng)典名人故事大全小故事09-22
名人與植樹的名人故事02-29
古代名人故事:孔子的故事10-21
歷史的名人故事12-13
名人故事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