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的作文 推薦度:
- 民俗的作文 推薦度:
- 民風(fēng)民俗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民俗的作文[經(jīng)典15篇]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俗的作文1
描寫民風(fēng)民俗的作文一:
我們江西風(fēng)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xué)習(xí)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后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后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xí)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描寫民風(fēng)民俗的作文二:
**年的寒假,我與爸爸媽媽參加了牛通社組織的到嘉善碧云山莊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動,描寫民風(fēng)民俗的作文。在城市里,過年時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交換紅包……可是,在農(nóng)村里,過年時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抱著疑惑和好奇,我依次體會了寫春聯(lián)、腌豬肉、做喜餅等年俗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見阿姨先從蒸房把被濕布包裹著的.熟糯米與熟梗米拿了出來,再端來一盆熱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將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對著我們說﹕“做年糕需要兩種米,分別是糯米和梗米。
人們常常把糯米與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著制作年糕。”緊接著,她教我們打年糕的步驟和要領(lǐng)。
我與其他兩個小伙伴齊心協(xié)力把沉甸甸的木錘高舉到頭頂,跨弓字步,整個人略向后傾,將木槌用力打到飯團上,只聽“砰”一聲,錘子擊向飯團,米粒黏在了一起。接著,我們又使勁擊打,還時不時把飯團翻一個身,將水撒到飯團上防止木槌與飯團黏在一起。
我們四個小隊友一人翻飯團,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還是未俱成形。此時我們已經(jīng)氣喘吁吁,手腳酸痛了,看來這打年糕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告訴我,相傳在唐朝時期,風(fēng)調(diào)雨順,糧食豐收。如何將多余的糧食更好地儲存起來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釀米酒等方法制作風(fēng)味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就沿襲成為了年俗文化。從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們的勤勞和智慧,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描寫民風(fēng)民俗的作文三:
民俗文化村生活著無數(shù)個少數(shù)民俗,他們和睦相處,團結(jié)一致,整天沉浸在歡笑之間……
在清明節(jié)這天,我來到“傳說”中和諧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布達拉宮,哦!不應(yīng)該是縮小版的布達拉宮。雖小,卻與真的一模一樣:一樣的房頂,一樣的顏色,伴著香氣甜甜的花兒,是那樣美麗!那樣宏偉!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著琢磨著:西藏是美妙的,拉薩是神奇的,那布達拉宮呢?是偉大的!
北京的長城是獨立一地?zé)o二的,舉世地雙的?涩F(xiàn)在卻有了一個特小版!從嘉峪關(guān)到山海關(guān),一直伴隨著我的步伐與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見長城的盡頭,分明就是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我的心頭怦然一震:我的天啊!這可是特小版啊,連這么小的長城都無邊無際,那真正的長城到底是它的幾倍呢?
秦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規(guī)模宏大。一個個將士們右手持刀,左手持弓,側(cè)臥馬背,大喊著:“為國家做殊死拼搏,沖啊!”沙地上塵土飛揚,喊叫聲如五雷轟頂。這個縮小版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昂首挺胸,雄兵百萬的氣勢。我大吃一驚:沒想到秦軍十萬,在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上,也不懼怕,反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個風(fēng)和日麗,陽光明媚的一天,我一會兒去了“西藏”,一會兒去了“北京”,一會兒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民俗的作文2
東北的春節(jié)個個都是有很大的講究的,擺桔樹、扭秧歌、二人轉(zhuǎn)、包餃子……而其中最有趣而隆重的就是包餃子。大年三十兒那天晚上,在各形各色的年夜菜中,餃子,則是不可缺的一個“主菜”。到了三十兒晚上凌晨,就要開始蒸餃子了。餃子象征著更歲交子,象征著對新的一年的寄托。此外,在農(nóng)村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女媧用土造成人時,由于天氣寒冷,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包上餡(線),用嘴咬著吃。除此之外,在眾多的餃子里,人們通常會在其中三四個餃子里分別放上一枚硬幣。有些人家認為硬幣太臟了,便在里面換上桔子瓣兒,象征吉祥如意。
除了吃餃子之外,就是要隆隆重重得蒸幾大籠饅頭。為的是到時候迎接客人時飯菜和鍋不夠,就拿出大白面饅頭來招待。同時,也備著吃菜時就著吃。
初一初二是放鞭炮的最好時機,家家戶戶燈火通宵。整日整夜噼哩啪啦的響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即使在天臺上也照樣放得起勁。有煙花、小串鞭炮、踩炮、搖炮……日夜不絕。這不停休的鞭炮聲,才真是睡不著的重要原因呢!這鞭炮的殘屑初一初二不能掃,掃了就會把好運氣掃掉,只有初三才能掃哦!這就是我們東北的春節(jié)。我愛過春節(jié),它不但讓我長了一歲,還能給我我快樂。我愛過春節(jié)!
民俗的作文3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fēng)民俗,同時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一地又有一地的風(fēng)俗,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多樣的風(fēng)俗習(xí)慣。而且每一個民族的特色都不同。民風(fēng)民俗也是每一個民族的象征,它代表著這個民族的文化知識,也是這個民族的特別之處。
我們民族的節(jié)日有很多,如:春節(jié)、除夕、元宵節(jié)……春節(jié)的由來是關(guān)于一只叫“年”的神話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只“年”的獸!澳辍鳖^上長有觸角,兇猛異常。它常年在海底,只有到了春節(jié)這一天才會上來傷人性命。這時,一位老人在門上貼了大紅紙,屋內(nèi)燈火通明!澳辍币欢,叫了一聲,院子里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于是“年”就飛快地逃走了。第二天正月初一,人們見他安然無恙,從此這個辦法就傳開了。正月初一,一大早大家串友問好。于是這風(fēng)俗就流傳下來了。
過春節(jié)一般要吃年糕、餃子、荷包蛋、福橘、花生……家家戶戶要貼對聯(lián),貼福字,放鞭炮……過春節(jié)的前一日,也叫除夕。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日子,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那天晚上,孝順的孩子要守歲。因為有人說,守歲的'時間越長,可以延長父母親的壽命。
元宵節(jié),也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是春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燈火通宵,孩子們忙碌的準備放水燈的材料。他們在里面放了許多蠟燭,再拿到小溪邊放在水中讓他自己依靠水流動的力量而向前。而孩子們在岸邊默默地許著自己的愿望。有人說,水燈漂得越遠,自己的愿望就會早日實現(xiàn)。放完水燈孩子們就出去玩了,而大人們在家中聊聊家常。到了一定時間,一串串煙花飛到了天空,五顏六色的煙花像菊花一樣在天空中開放。真是美不勝收。吃元宵,鬧元宵,這元宵節(jié)也是小孩子們最容易長胖的節(jié)日之一。在這天里父母親都會殺肥雞、肥鴨燒好豐富多彩的夜宵。那饞嘴的孩子們就會多吃,多吃就會長胖。過春節(jié)、正月初一、鬧元宵、是過年的三個高潮。這三個高潮熱鬧非凡,會讓你久久的難以忘懷。
我們民族的節(jié)日真是熱鬧非凡,在這些節(jié)日里我們能大飽口福了。
民俗的作文4
你看,那一群手拿九蓮燈的姑娘們。她們身著花衣服,靜靜站立,好似那含羞待放的花骨朵兒,顯得那么沉穩(wěn),那么自然。
忽然,音樂響起來了。只見她們輕輕地抬起自己的雙臂,就好像那美麗的蝴蝶展開翅膀要飛舞一般。對,沒錯!她們飛舞起來了。那纖柔的身姿舞動著,伸展著,整個世界都仿佛在觀看著,此刻空氣凝滯了。
她們每個人的臉上都綻放著燦爛的笑容。不時變換的隊形,如同仙女施法般,顯得那么神奇,那么魔幻。
當聲音戛然而止的.時候,人們呆住了,就好像被施了魔法般。接著一個掌聲響起來了,兩個掌聲響起來了,更多的掌聲響起來了,掌聲如潮,久久不息!
那群姑娘們此刻好像變得更加閃耀,更加奪目了。
民俗的作文5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fēng)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放燈的習(xí)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dǎo)下,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非常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走百病
元宵節(jié)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qū)病除災(zāi)。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jié)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jīng)失傳的民間活動,這里列舉二三。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非常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yǎng)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xiàn)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fēng)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民俗的作文6
我們的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習(xí)慣,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民族習(xí)慣。
我國某些少數(shù)民族還有忌食的習(xí)俗,如游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魚類;穆斯林忌食豬肉等,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習(xí)俗。
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占大多數(shù),他們雖然都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但飲食習(xí)慣不盡相同。北方的朝鮮族、回族,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山區(qū)以及北方平原地區(qū)的民族主食品種繁多,五谷雜糧俱食。在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間也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歡用竹筒做飯,做出的飯帶有新竹的清香;流動性較大的游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麥等做成炒面;廣西山區(qū)的瑤、侗等族愛吃用油炒后泡開的茶葉加鹽煮成濃湯,然后沖泡炒大米花和炒黃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數(shù)民族將面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馕(波斯語“面包”之意)作為日常主食;他們還特別喜歡吃“帕羅”,這是一種用羊油、羊肉、蔥頭、胡蘿卜、葡萄干等做的甜米飯,用于捏團抓食,通常被人們稱為“抓飯”,此外,新疆維吾爾族的烤羊肉串、朝鮮族的冷面和回族的炸馓子,也都各具特色。這些少數(shù)民族現(xiàn)在在生活中已經(jīng)很少見到了,所以,我們在大街上很少看見過少數(shù)民族的風(fēng)味小吃。
我們要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習(xí)慣讓他們更好地生存下去!
民俗的作文7
上個暑假,媽媽帶我去云南石林旅游,正好趕上了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節(jié)。
熱情好客的彝族導(dǎo)游舉著小紅旗對我介紹道:“古時候有個魔王的堡壘久攻不下,于是改為羊群火攻,在每只羊的雙角和后退綁上火把,驅(qū)羊進攻,果然大獲全勝。人們?yōu)榱思o念這場戰(zhàn)爭,在每年的農(nóng)歷二十四日就要耍火把慶祝,因此就有了火把節(jié)。
夜幕降臨了,天上剛剛出現(xiàn)幾顆星星。我看見年輕人們迫不及待地抱著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空地上,準備篝火。
晚會開始了,幾個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開頭,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來:“咿咿娜給喲喲——哦都麗娜!痹趫龅囊妥迦嗣窈臀叶即┲錆M花紋的民族傳統(tǒng)衣裳:一些壯漢和小伙子們普遍穿著顏色深沉的衣裙,寬大的衣袖上有著斜線和紋路;美麗的少女和婦女通常在頭上圍一塊頭巾,衣服的顏色艷麗,花紋是許多個月亮。男女老少們唱著歡快的民歌兒,一齊翩翩起舞,像紛飛的彩蝶。旁邊的游客,也隨著他們的音樂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跳了起來,“咿咿呀呀”地跟著他們唱起來。隨著歡樂的歌聲,大家都點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好不膽怯地將火把點燃了。在歌聲中,一個粗壯的聲音叫起來:“大家一起把火把聚攏在一起!”所有人都將火把舉起來,這個火團極其刺眼,黑夜被照的如同白天,火光找的每個人的臉上笑嘻嘻的。
火把熄滅了,這片空地在一起沸騰器來——人們把手在火把上的灰燼涂抹,再涂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臉上,意思是讓他人健康平安。一陣涂抹后,我和媽媽都變成了“包青天”。整個空地都充滿了笑聲。
多么快活的節(jié)日!云南的民風(fēng)民俗就是這么有趣。望著那一團團跳動的火苗,心里樂滋滋的!
“火把節(jié)”是彝族人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這里有一個美麗的故事,讓我來講講吧!關(guān)于“火把節(jié)”的傳說,奶奶是這樣說的:古時有個魔王殘酷迫害百姓,群眾無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于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雙角和后腿綁上火把,驅(qū)羊進攻,結(jié)果獲勝,人們?yōu)榱思o念這次斗爭勝利,于每年夏歷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jié)”。但姐姐是這樣說的:在農(nóng)歷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zhàn)勝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jié)”,代代相傳。
“火把節(jié)”的節(jié)目特別有意思,男人們參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雞、賽馬、爬桿等項目;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最美的要數(shù)選美了。你看那一個個美麗的彝族姑娘手里拿著黃傘,牽著美麗的鑲包,還有一個個帥氣十足的美男。
“火把節(jié)”那天家家殺牲以祭祖先,飲酒、吃坨坨肉。當夜幕降臨時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唱歌、跳著美麗的達體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結(jié)束。
吃過飯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節(jié)歡慶開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長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間,這位長者可以算是村里比較有本事的人,因為吹笛子的手藝只傳授給他的兒子沒有兒子就傳授給他信賴的人,在這位長者的旁邊有一堆篝火,大家圍成了一個圈在一起跳“踢腳舞”跳了好一會兒舞,人們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點燃了,人們舉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見點點星光和點點火光,火把每到一個人身旁都要圍著火把繞代表著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從他們的笑容中看見了他們秋收時的樣子。
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大小涼山,關(guān)于火把節(jié)由來的傳說很多。
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敗天神惡魔,團結(jié)民眾與邪惡和災(zāi)害抗爭的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六個太陽和七個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曬,晚上有強光照耀,土地荒蕪,妖魔橫行,世間萬物面臨著滅頂之災(zāi)。就在這個時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龍射死了灼熱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馴服了剩下的最后一個太陽和最后一個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滅了殘害人間的各種妖魔。
但是,統(tǒng)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看到人間如此繁榮富足,心懷不滿,于是年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熱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征收苛捐雜稅。后來支格阿龍的`故鄉(xiāng)出了個彝族英雄叫黑體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人。一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高亢的歌喉引來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揚婉轉(zhuǎn)的歌聲。
早就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熱阿比聽說了兩人的戀情,心里交織著憤恨和嫉妒。沒過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熱阿比便下凡挑戰(zhàn),想與黑體拉巴摔跤決斗。結(jié)果在摔跤決斗中,被彝族民間英雄黑體拉巴摔死,天神為此大怒,便放出鋪天蓋地的天蟲(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嶺,找到了天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畢摩(祭司),畢摩翻看了天書,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lǐng)民眾上山扎蒿桿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終于燒死了所有的天蟲,保住了莊稼?吹竭@情景,體古孜使用法力將勞累過度的黑體拉巴變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著這一切,傷心欲絕,痛不欲生,在大畢摩的祈禱聲中舍身化作滿山遍野美麗的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一天,正好是農(nóng)歷的六月二十四。
從此,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這天便要以傳統(tǒng)方式擊打燧石點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來年豐收。
民俗的作文8
我的老家在陜西,陜西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文明遐邇。陜西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而且孕育出獨特的風(fēng)俗文化。那里還是旅游圣地,如果你要去了西安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兵馬俑,它可是世界之最。
我們老家的風(fēng)俗業(yè)多種多樣,雖然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但也可以做一回大家的向?qū)Я。在我們老家如果家里人有過生日的全家都要吃面,他們稱這種面叫做長壽面,我也吃過但我認為味道跟普通的面條沒什么區(qū)別。
老人做壽,外甥與女婿都要送厚禮,其中必有長壽面、壽桃、壽糕、紅燭。昔時富貴人家,壽桃高達一米多,上插米塑戲曲人物,配以壽屏、壽嶂。壽堂上,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面,壽翁壽婆分“壽錢”。而后親友前來祝壽。雖然我并沒有真正的見過但大家都是這么告訴我的。
吃五豆是西安關(guān)中地區(qū)的民間習(xí)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等 5 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后有余。以此預(yù)祝來年五谷豐登,吉慶有余。吃五豆在冬至過后,此時晝漸長、夜?jié)u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jié)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fēng)俗至今在農(nóng)村尚流行。在城市中已經(jīng)很少見了。
陜西皮影戲也十分的有名,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重點主要在農(nóng)村,體制多樣,組織分工嚴格有序,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 ,是近代陜西諸種戲曲的前身。陜西皮影不僅唱腔種類繁多,表演技術(shù)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的家鄉(xiāng)不僅是一個旅游圣地而且還有獨特的民族風(fēng)俗。如果有機會可以去我的老家參觀參觀。
民俗的作文9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花市何處有?的士直駛望海村。”星期五,我與爸爸到江北觀音橋的望海花市去開了一番眼界。
剛進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撲來。接著聽見了鳥叫聲和人們販賣物品的吵鬧聲。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熱鬧。 蔽译S著爸爸走了進去,那鮮艷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的雙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這一叢,那一簇,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和爸爸一邊挪著小小的步子,一邊觀賞一些奇花異草。有綠葉鑲嵌著像貓瞇眼睛的斑紋,葉底是紫色的,叫“鉆石貓眼”;有像獅子頭的“三色堇”;還有能捕捉蟲子的“豬籠草”……我在花店里看見了許
多鮮花的種子,我很感興趣,并購買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綠的寶葫蘆花種。 走過花店,我和爸爸又進入了觀賞魚市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畫卷。那一條條可愛的`小魚兒輕巧地穿過顏色各異、形態(tài)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小魚跳起了“搖擺舞”,我在魚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曾見過的小魚。有身體很長愛左右搖擺的龍魚;有尾巴像剪刀身體漆黑的象鼻魚;有全身血紅,猶如一簇火苗的血鸚鵡……
“嘰嘰喳喳”這叫聲連續(xù)不斷,原來是一家鳥店發(fā)出的聲音,我走進去瞧了瞧。有活潑的小麻雀;惹人喜愛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猶如一團棉花的鸚鵡……
清明節(jié)逛花市的人可真多!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來購買美麗的鮮花,去祭奠先逝的親人,以對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掛念。我為這文明、古樸的民風(fēng)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國人要繼承和發(fā)揚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清明時節(jié)——家祭無忘思乃翁。
民俗的作文10
藍天白云,清風(fēng)拂面,這樣的意境讓人的心也變得神馳起來。遙望茶山云霧繞,茶香醉心人神往,若隱若現(xiàn)采茶女,茶山人歌入夢來。
采茶戲是流行于我國南方干贛、粵、鄂、皖、閩、湘等省的本土劇種。關(guān)有近30種,是我家鄉(xiāng)的特色,以江西為軸心,粵東北、鄂東南、閩西,皖南,湘東連成一片的采茶文化區(qū)。
采茶戲的音樂豐富多彩,可塑性強,鄉(xiāng)土氣息濃郁,風(fēng)格特色十分鮮明。根據(jù)其調(diào)式,線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為茶腔、燈腔、路腔和親調(diào)四大茶,簡稱三腔一調(diào)。
兒時看過幾回采茶戲,但也少得很,在奶奶家鄉(xiāng)里的.戲臺前的精彩,卻從未忘記。山上云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零零星星散布在天帶上,風(fēng)還在輕輕吹著,這夜晚的天空看著它,心靈也被凈化了,人都松弛下來。
迫不及待地望見了戲臺的一角,心中一點點疲勞又消失了。隱約看到戲臺上的人物,二旦一丑這倆旦,一開始上山采菜,手持菜籃邊唱邊跳。唱了一會兒,邊上來了一個丑角,咿咿呀呀說上不停,手里比劃著十分著急。
當年的戲記得不清了,但當時那放肆的快樂卻是清清楚楚。
也許我念得不是那時的戲,而是那漫天的繁星,每一顆星星都映射著那時的人,被洗滌的,泛黃的事
戲仍在耳畔,久久不息。
民俗的作文11
作為彝家孩子的我,從小在山里長大,山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家鄉(xiāng)的眾多山中,我最愛的是紫溪山。如果我是畫家,我要把紫溪山的美景描繪出來!可惜我不是。但我不氣餒,因為作為學(xué)生的我一樣可以用手中的筆,描繪出紫溪山的美。
紫溪山風(fēng)景優(yōu)美。走進紫溪山,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邀我做朋友;茶花兒與我交換眼神,向我展現(xiàn)它的婀娜姿態(tài);老樹搖擺著身軀,為我的到來翩翩起舞……讓我感受著大自然的熱情、和諧與美麗。
紫溪摩崖多么神奇呀!巖石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駱駝運貨”,有的像“猴子觀!薄@樣的奇峰,再加上云霧的襯托,簡直就是《西游記》里的仙境。微風(fēng)拂過,帶走了云霧,又一個奇景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八仙在云海里若隱若現(xiàn),好像是要去參加王母的蟠桃盛會。
紫溪的山多險呀!紫溪摩崖的路直上直下,游人連走帶爬,在經(jīng)歷磨難的洗禮后,才能站在勝利的舞臺上。游人都喜歡欣賞山崖上的文字,因為那是彝族文化歷史的見證。站在山頂,微風(fēng)吹來,帶走了爬山的倦意,讓人神清氣爽!往下看,只看見層層云霧;側(cè)耳傾聽,“神仙”們參加蟠桃盛會的歡聲笑語在耳際飄蕩……
紫溪山,你為楚雄彝族自治州增光添彩,成千上萬的游客在你的懷抱中放松心情,消除煩惱。我愛你,紫溪山!
民俗的作文12
新年又稱春節(jié),是我國最隆重、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也是我國最紅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里,家家戶戶必然裝扮得紅紅的,掛紅燈籠、春聯(lián),貼“!弊值鹊取?傊怯眉t的,穿紅的,戴紅的,可以說“紅色”成為人們春節(jié)時最親密的朋友。
傳說在古時候,由一個叫“年”的怪物,經(jīng)常在春節(jié)這個節(jié)日里跑出來害人,后來得知,它很怕紅彤彤的東西和很大的響聲,比如一個熟透了的紅蘋果就足以嚇跑它了。
后來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把家里扮得紅紅的,還經(jīng)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歲。
古時候,有個人曾以吟詩、打麻將來打發(fā)時光,可是現(xiàn)在不同了,科技發(fā)達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fā)上看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小孩子也喜歡看呢!不過為什么要熬夜守歲呢?相傳在古時候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做“歲”的'怪物喜歡吃成年人與老年人,不喜歡吃小孩子。
可是,它特別壞,每當遇到小孩子時,就會施法把小孩子變笨。
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時候,一個財主給了他兒子一點錢,并給他系在錦囊里,結(jié)果當他兒子遇上“歲”時,“歲”見了這個金光閃閃的東西竟掉頭就跑。
此后大家不僅夜里守“歲”,謹防“歲”的偷襲,而且也會適當?shù)亟o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錢,命名為“壓歲錢”。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傳統(tǒng)習(xí)俗,好期待啊!
民俗的作文13
我愛火。愛他水一般的生生不熄,愛它烈陽一般的熾熱溫暖,愛它的狂野奔放,愛它的絕境反擊。
小時候便喜歡火了,于是經(jīng)常偷偷拿走大人的打火機,在路旁燒枯樹枝玩,那時心思天真,竟從不擔(dān)心火災(zāi)的發(fā)生,而火似乎也對我很友好,即使沒完全熄滅也不會去燒別的花草,雖然這種行為被大人發(fā)現(xiàn)后總會說教一頓,但似乎永遠沒有吃了這一塹,從而長一智。
兒童時期玩兒的都是小火,而長大后才見過真正的火焰。那年由于疫情原因,學(xué)校延遲開學(xué),而我也就能觀賞早有耳聞的火把節(jié)。天將黑時,舅舅從家里挑選了一捆又粗又長的木柴,用打火機一根根點燃后抱著它們走向了村子中央;鹪谀静耥敹巳紵路饘O大圣的金箍棒一樣。途中還時不時有火焰滴下,可舅舅毫不在意,依舊大步流星的向前走著,臉上掛滿了喜悅,像是他要結(jié)婚一樣。到了村子中央,我看到已經(jīng)有不少人站在那兒,他們中央有一個巨大的'火堆,仿佛一個太陽,盡全力釋放出它的熱量,人們遠遠的站在周圍,可依舊感到燥熱,忍不住后退幾步。站在高處俯瞰整個村子,看見無數(shù)的光點正向村子中央會聚,一點一點的火焰,讓中心的那個太陽越來越大,幾乎快要燒到天邊。人們圍著這團火,讓它烘烤著身子,讓這一年的不順心全部化成了灰燼。直至今日,那太陽還在我心中。
遙想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以某種方式發(fā)現(xiàn)了火,他們可能會用手觸碰;隨即就被燙的收回了手。他們漸漸發(fā)現(xiàn),在這個危險的環(huán)境中,只有火能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希望。他們開始研究火,學(xué)會了用火煮熟食物,學(xué)會了鉆木取火。于是,火開始廣泛應(yīng)用。幾千年的王朝更迭,火無處不在,他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興衰歷史,見證了人類的起源。直到現(xiàn)在,火也是必不可缺的。如果說火摘下了人類文明這顆果子,而幾千年來,我們始終是那個撿果子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不僅是物質(zhì),也更是一種精神?谷諔(zhàn)爭時期,我們的先輩正是有一股信仰之火,才能在敵我勢力懸殊的情況下,拋頭顱、灑熱血,獲得革命勝利!
民俗的作文14
在甘蔗有一個民俗園,是閩侯的一大特色。里面的石像充分地體現(xiàn)了在過去年代人們生活的場景,仿佛身臨其境。里面的每一株每一草都散發(fā)著勞動人民的氣息。
還未踏進一步,遠遠地便看見了三個凹陷的大字——民俗園。字是刻在硬石上的,大概有二三米長,加上下面的底座有兩米多高,寬一米多。最頂端彎彎曲曲的小波浪像是遠處的山。底座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像是個大柜子。整體來說既隨性又不失莊嚴。
我走進去,右手邊就有個房子,裝修很像過去年代的`屋子。又有古時味道又有現(xiàn)代整潔。完美地將兩者融合在一起。若是住在這樣的房子里真是美妙極了!
再往前走,正在舉行一個游戲,叫跳竹竿,熱熱鬧鬧的。竹竿旁邊 還 放著音樂,每個節(jié)拍兩根竹竿就會碰在一起,這時候人就要跳起來,兩只腳分別站在竹竿的兩側(cè)。再一拍的時候就要跳到兩根竹竿的中間,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在游戲開始前,會有工作人員示范一遍。她們穿著民族服裝,在竹竿上跳來跳去,如魚得水,看似很輕松。隨后,年輕人們們躍躍欲試,結(jié)果卻滿頭大汗,倒的倒,夾的夾,喊的喊,一片狼藉,可見跳竹竿也是有技巧的。游客們一個個都蠢蠢欲動,連老奶奶老爺爺都玩得不亦樂乎。
在大門口,‘‘民俗園’’三個大字被刷上紅漆。在昔日的陽光下,又變得閃耀無比!
民俗的作文15
在美麗的大草原上,處處可見一朵朵盛開的白花”,這就是牧民們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它的形狀亦有圓滿完整、平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語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滿智慧的牧民們?yōu)榱松畹男枰,設(shè)計了這樣的房子”。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門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決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個,面積有600平方米左右,遠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僅方便建造與搬遷,而且還具備冬暖夏涼,不怕風(fēng)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習(xí)慣。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來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細細觀察蒙古包,看著這白色的帳篷以及包頂天藍的圖騰時,仿佛正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奔騰,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們那辛苦的'游牧生活,我的內(nèi)心一度震撼。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虛傳呀!
蒙古包雖然沒有客家民居的壯觀,也沒有傣家竹樓的別致,但卻也因其獨特的風(fēng)格而聞名于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體驗!
【民俗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民俗作文11-23
民俗的作文01-02
民俗作文【精選】05-15
(精選)民俗的作文01-17
民俗作文05-15
【經(jīng)典】民俗的作文02-20
民風(fēng)民俗作文06-12
江西民俗作文11-04
民俗優(yōu)秀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