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典歷史典故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典故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經典歷史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典故 1
趨炎附勢
【出處】《宋史·李垂傳》。
【釋義】趨:奔走,巴結;炎:熱,顯赫,指權勢;附:依附,依靠。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用于指斥那些巴結、投靠有權有勢者的行為。
【歷史典故】
李垂,字舜工,山東聊城人,北宋官員。咸平年間考中進士,先后擔任著作郎、館閣校理等職。他曾編寫了三卷《導河形勝書》,對治理舊河道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他博學多才,為人正直,對當時官場中奉承拍馬的庸俗風氣非常反感,因不肯同流合污而得罪了許多權貴,一直得不到重用。
當時的宰相丁謂就是一個善于阿諛奉承之人,他用卑劣的手法獲取了宋真宗的歡心,從而掌握有大權,加上他玩弄權術,排擠異己,最后獨攬朝政。許多想要升官發(fā)財?shù)娜艘娝耸挚蔁,便都爭相吹捧他、奉承他,希望可以獲得他的賞識,平步青云。
有人見李垂從來不去刻意地討好丁謂,十分不解,便問他為何從未去拜謁過當朝的宰相。李垂說:“丁謂身為宰相,不但不以身作則,公正地處理政事,反而仗勢欺人,實在有負于朝廷對他的`重托和百姓對他的期望。這樣的人我為什么要去拜謁?”這話很快就傳到了丁謂的耳朵里,丁謂對此非常惱火,便借故把李垂貶到外地去了。
宋仁宗即位后,丁謂倒臺,而李垂則被召回京都。一些關心他的朋友對他說:“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學過人,都想推舉你做知制詔。不過,當今的宰相還不認識你,你是不是應該去拜訪他呢?讓他認識認識你,一定會有好處的。”李垂淡淡地回答說:“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謁當時的宰相丁謂,可能早就當上翰林學士了,但是我并沒有這樣做。我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見到有的大臣辦事不公,就當面指責他,以我現(xiàn)在的年紀,又怎么能趨炎附勢,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借以來換取他們的提攜呢?”他的這番話又傳到了新任宰相的耳朵里。結果,他再次被排擠出了京都。
【成長心語】
在生活中,美丑、賢愚、善惡、強弱、貧富、成敗、得失等等,都會轉化為人與人之間的“高度”之差。那些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人,難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那些處于弱勢地位的人,則難免自慚形穢妄自菲薄。這種“高度”的比較,往往影響著人們的心態(tài),控制著人們的心理平衡?赐浮案叨取钡谋容^特性,有助于人們清醒地認識自己,身在高處的時候,既能看到低處的踏實又能看到低處的苦痛,不得意忘形,不忘乎所以;身在低處的時候,能看到高處的榮耀又能看到高處的風險,不自輕自賤,不自暴自棄。這是因為,要尊重別人,先決條件就是要尊重自己。
歷史典故 2
奴顏婢膝
【出處】(唐代)陸龜蒙《江湖散人歌》。
【釋義】奴:奴才;顏:面孔;婢:女仆;膝:膝蓋,借指下跪。像奴才一樣的諂媚臉孔,像女仆般討好地下跪的膝蓋。形容奴才相十足,無恥地諂媚、奉承他人的樣子。
【歷史典故】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如入無人之境,迅速攻破了汴梁(今河南開封),并俘虜了徽宗和欽宗二帝,史稱“靖康之恥”。事變后,欽宗趙桓的弟弟趙構,在大臣們的幫助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當起了皇帝,建立了南宋王朝。此后,又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茍延殘喘,對金人提出的無理要求全部答應。到了宋理宗時,任用奸臣賈似道為相,而使得朝政更加混亂。
賈似道,字師憲,因其姐姐被選入宮中做了貴妃,依靠裙帶關系才得以入朝為官。賈似道此人極善奉迎之事,很快就做了地方大官,之后,升任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鄂州被蒙古人圍困。賈似道領兵增援,還沒開戰(zhàn),他就私下向蒙古人稱臣納貢。得到了實惠的蒙古人,很快就退了兵。賈似道卻謊報此戰(zhàn)“大捷”,理宗不明究竟,還升他做了右丞相。之后,他用計除掉異己勢力,獨攬了整個朝政大權。
理宗死后,度宗即位,賈似道被加封為太師,朝中一切政事都在他的私宅中商議。襄陽被圍四年,他只是一味地向蒙古乞憐。朝中的大臣們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只有一個叫陳仲微的人敢站出來揭露他的罪行。陳仲微,字致廣,曾因得罪賈似道而被罷官。他復官后,依然上書指責時政,說:“君道相業(yè),兩有所虧!”批評國君和宰相的昏庸,還說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時候,也是如此,君是昏君,相是奸相,那些佞臣們起初竭力奉承皇帝,享受榮華,到頭來卻又投降敵人,向敵人稱臣。陳仲微要求宋度宗和賈似道等人以徽宗、高宗時的舊事為鑒,切勿把國家大事繼續(xù)耽誤下去。陳仲微在其向度宗的諫書中,用“俯首吐心,奴顏婢膝”來形容那些奸佞的權臣。
【成長心語】
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睆倪@一句千百年來流傳的話語中,我們便可窺得歷代人們心中的一種觀念——骨氣是一個人的“脊梁”。越是面對沉重的苦難,越是要挺起我們的脊梁。心手相連、團結互助、永不言棄、眾志成城,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骨氣。我們之所以崇拜那些流傳千古的'英雄,是因為他們都有不屈的“脊梁”。但在這個世上,總是會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像軟骨動物一樣,隨意地改變自己,他們沒有可以挺立的“脊梁”,沒有值得稱道的骨氣,所以,他們的人生是可悲的。
歷史典故 3
安步當車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
【釋義】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形容人能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
【歷史典故】
戰(zhàn)國時齊國有位賢者,名叫顏蜀。齊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進宮來。顏蜀走進宮內,來到殿前,就停住了腳步,不再前進。齊宣王叫他上前,顏蜀不僅一步不動,還叫齊宣王下來迎接他,說:“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說明我羨慕大王的權勢;如果是大王走過來,說明大王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的權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饼R宣王生氣地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蜀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腦袋的,就封為萬戶侯,賞金千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腦袋還不如一個死了的士人的墳墓呢!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不務實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齊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于是對顏蜀說:“聽了您的'一番高論,茅塞頓開,希望您接受我拜您為師,今后您就住在這里,飲食有肉吃,出門有車乘,您的家人個個衣著華麗!鳖伿窬芙^道:“玉,產于山中,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仍寶貴,但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xiāng)僻壤,如果選拔上來,享有利祿,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我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到點吃飯,像吃肉那樣香,安穩(wěn)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做乘車。平安度日,并不比權貴差。清凈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鳖伿裾f罷,向齊宣王拜了兩拜便離開了。
【成長心語】
在大富大貴面前,顏蜀能夠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需要幾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達地面對人生的得失。淡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tài)度。有時候追求的目標因能力所限無法達到,并不能代表沒有獲得或距離成功很遠,只要思想達到了,結果必然是一樣的。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榮辱、得失、進退,其實是人生命中最為可貴的品格。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被我們漸染了內心的色彩,如果我們先把內心描繪得五彩繽紛、色彩斑斕,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歷史典故 4
后羿射箭
【出處】(前秦)苻朗《苻子》。
【釋義】后羿:史上留名的,共有兩位后羿。一位生于堯帝時代,一位生于夏朝時代,本文中指后者。
【歷史典故】
神射手后羿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箭箭都射中靶心,從來沒有失手過。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從旁人那里聽說了這位神射手的本領,也目睹過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略后羿爐火純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來,帶他到御花園里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說:“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使這次表演不至于因為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guī)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F(xiàn)在請先生開始吧。”
后羿聽了夏王的話,一言不發(fā),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己這一箭射出去可能發(fā)生的結果,一向鎮(zhèn)定的后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fā)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終于下定決心松開了弦,箭應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后羿臉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
后羿收拾弓箭,勉強賠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
【成長心語】
后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fā)揮。可是當射箭的成績直接關系到切身利益時,他就無法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術;嫉没际、過分計較自己的利益是我們獲得成功的'大礙。我們應當從后羿身上吸取教訓,面臨任何情況時都應盡量保持平常心。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在平時學習時的成績很好,但到考試時卻發(fā)揮不出應有的水平,其實是因為過于注重考試的結果而無法集中精力于眼前的考試而導致的。所以,在面臨重大的事件時,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對于一個人來講尤為重要。
歷史典故 5
子產放生
【出處】《孟子·萬章上》。
【釋義】子產:春秋時,鄭國人,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形容人心地善良。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有一個賢大夫公孫僑,字子產,心地仁厚。他常濟貧并救人于危難,喜歡行善,特別是從不殺生。
一天,一個朋友送給子產幾條活魚。這些魚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產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興興地收下了禮物,然后吩咐仆人:“把這些魚放到院子里的魚池里。”他的仆人說:“老爺,這種魚是鮮有的美味,如果將它們放到魚池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間小溪那樣清澈,魚肉就會變得松軟,味道也就不會那么好了。您應該馬上吃掉它們。”子產笑了:“這里我說了算,照我說的.做。我怎么會因為貪圖美味就殺掉這些可憐無辜的魚呢?我是不忍心那樣做的。”仆人只得遵照命令。當仆人把魚倒回池中時,眼見魚兒悠游水中,浮沉其間,子產不禁感嘆說:“你們真幸運!如果你們被送給別人,那么你們現(xiàn)在已經在鍋中受煎熬了!”
【成長心語】
孔子稱贊子產:“有仁愛之德古遺風,敬事長上,體恤百姓。”子產因其聰明和善良,而被人們傳誦至今!拔鹨陨菩《粸椋鹨詯盒《鵀橹。不要因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去做。因為生活其實就是由這些小事堆積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善和小惡會成為日后那些大善和大惡的基礎。人人都應該存有善念,心中有善就會覺得生活很充實。人的行為都要符合道德的準則,要對的起自己的良知,這是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的前提條件,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哲理。
歷史典故 6
賣狗嫁女
【出處】《晉書原傳》。
【釋義】用賣狗的錢嫁女兒,形容人非常節(jié)儉。
【歷史典故】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由于家境貧困,養(yǎng)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等到他做官以后,本來可以享受生活,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里。
不久,吳隱之的女兒出嫁,人們猜想他這回一定能好好操辦一下。誰知結婚當日,吳家仍然冷冷清清。大將軍謝石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仆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仆人皺著眉說:“你可別提了,我家主人太節(jié)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還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
謝石的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以節(jié)儉出了名,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成長心語】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币馑季褪牵汗(jié)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勤儉是一種美德,還可以讓人避免因為貪心而招來禍患。任何事物都是來之不易的`,如果輕易浪費,則是在糟蹋他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對他人不尊重的行為;勤儉節(jié)約,則會讓他人對你生出崇敬之情。
歷史典故 7
晏子贖越石父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
【釋義】晏子,即晏嬰,齊國自丞相。晏子把越石父贖了出來。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齊相晏嬰出使晉國,路過中牟地方,看見一個人頭戴破帽子,反穿皮襖,身背飼草,正坐在路邊休息。
晏嬰問了他幾句話,知道他叫越石父,是一位有修養(yǎng)的君子,便把拉車的馬解下來,用這匹馬把越石父贖買下來,并與他一起坐車回國;氐较喔,晏子沒跟越石父告辭就進了自己的房門。越石父很生氣,要求與晏嬰斷絕關系。晏嬰派人對越石父說:“我不曾與你結交,談和絕交?你當了三年奴仆,我今天看見了才把你贖買回來,我對待你還算可以吧?你怎么可以恩將仇報,說什么絕交?”
越石父回答說:“我聽說,士人在不是知己的人面前蒙受委屈,在知己面前揚眉吐氣,所以君子不因為自己對人有功就輕薄人。我曾做了別人三年奴仆,那些人不是我的知己,現(xiàn)在你贖出了我,我把你當成知己。先前您坐車,不同我打招呼,我以為是你一時疏忽,F(xiàn)在您又不向我告辭就直接入屋門,這與把我看做奴仆是一樣的。你不能對我以禮相待,我還不如去做別人的奴仆!
晏子聽了越石父的回話,走出來,請求和越石父見禮。晏子說:“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現(xiàn)在理解了客人的內心。我聽人說過,考察他人行為的人不助長人家的過失,體察他人實情的人不譏笑人家的言辭。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拋棄我嗎?我誠心改正錯誤的行為!标套用钊税褟d堂打掃干凈,用酒席盛情款待越石父。
越石父說:“我聽說過,最高的尊敬不講究形式,用尊敬的禮節(jié)款待人不會遭到拒絕。先生以禮待我,我實在不敢當!
后來,晏子把越石父奉為上賓。
【成長心語】
一個人幫助了別人,不能居功自矜,輕薄別人。如果與受助人有著長期的交往關系,就應該徹底放棄助人后的恩德意識,不以恩德傷禮遇,始終給對方以人格的尊重。越石父在原來的主人面前能經受住為人奴仆的痛苦而毫無怨恨,卻受不了晏嬰的一點怠慢,是因為他感到患難逢知己,對晏嬰有著高得多的'感情要求?梢,人們在生疏的、或者相敵對的關系中,會有很大的忍耐性,可以承受住一定的委屈、打擊和傷害;但在親近的關系中,在知己面前,其感情的承受力極為脆弱,經不起稍多的委屈和傷害。所以,我們只有時刻以禮待人才能結交到知心朋友,而且?guī)椭鷦e人也不能以恩人自居。
歷史典故 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
【釋義】蹊:小路。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出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真誠,嚴于律己,就能感動別人。
【歷史典故】
李廣,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為漢王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戰(zhàn)功。他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zhàn)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
李廣雖然身居高位,戰(zhàn)功顯赫,卻從來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tǒng)統(tǒng)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士兵因此都非常愛戴他,愿意在他的部下,聽他的指揮。
李廣能征善戰(zhàn),沖鋒陷陣,素有“飛將軍”的美稱。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北方防守,抵抗匈奴的侵略。李廣行動快,箭法精,忽來忽走,敵人摸不準他的路子。因此,匈奴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飛將軍”。李廣做北平太守時,匈奴人害怕李廣,不敢進犯。
后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成長心語】
李廣的一生可謂是奉獻的一生,他雖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但不善言談,只是默默地習兵練武守邊防,他用真誠、高尚、嚴于律己的品德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我們在感慨的同時,也要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做人最大的難題是管好自己,但是李廣做到了,自律精神的光輝感染了他周圍的人。自律是成功者的共同特征,如果我們能夠像李廣一樣做到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個人也都能夠獲得成功。
歷史典故 9
寄人籬下
【出處】《南史·張融傳》。
【釋義】依附于他人籬笆下。比喻依附別人生活。
【歷史典故】
張融,南朝人,其貌不揚,但才智過人,詩文書畫無所不精,尤其擅長狂草。他的作品不拘常法,獨創(chuàng)一格。其為人處世,清高絕俗,只與有真才實學和真知灼見的人交往,否則即使王公貴族也不放在眼里。南朝皇帝蕭道成在前朝做太尉時就很賞識他,蕭道成精通武略又文采出眾贏得張融的佩服,于是二人結為好友。蕭道成建立南齊政權當了皇帝以后,兩人還經常在一起探討文學藝術領域里的一些問題。
一天,兩人又討論起了書法。在評價了幾位著名書法家的特色之后,皇帝評論起張融的書法來,他說:“您的書法頗有風骨,但還缺少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法度!睆埲谛Φ溃骸氨菹轮豢吹綇埲谌鄙俣醯姆ǘ,卻沒看到二王缺少張融的法度啊!被实勐犃诵念^一驚,隨后指著張融笑道:“也只能從你嘴里說出這樣奇怪的話,好,說說你的理由吧!睆埲谡f:“男子漢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要向孔夫子刪編《詩》、《書》,制定《禮》、《樂》那樣,開拓新路,獨創(chuàng)一格,推出的作品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法度,怎能因循守舊,拾人牙慧,寄人籬下呢?二王的法度我不是沒吸收,但已經轉化為我自己的法度了,遺憾的是二王不能吸收我的`法度再行轉化了!被实勐犃艘膊坏貌稽c頭佩服。
【成長心語】
張融不仿前人、獨具一格的書法成就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對于青少年來說,要學會獨立,能夠舍棄依賴之心。誠然,依賴思想人皆有之,任何人都不可能一點也不依賴他人;而一個人善于尊重別人,善于聽取他人意見,也是無可厚非的。如果什么事都沒有主見,什么事都得依賴別人,那就需要注意了。人生的漫漫旅途上,僅僅靠依賴別人是不行的。
只有舍棄依賴之心,鼓起自主自立的勇氣,走出過分依賴別人的誤區(qū),獨立自主地干好自己的事,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盡好自己的責任,當好自己的主人,那才是生活的強者。
歷史典故 10
兩袖清風
【出處】(元代)魏初《送楊季!吩。
【釋義】袖:袖子。兩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原指人迎風瀟灑的姿態(tài),后指窮得一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
【歷史典故】
于謙,字廷益,明朝名臣。他在沒有調入京城前,一直擔任地方官。他為官清廉,對下屬的各級官員要求都十分嚴格,堅決禁止貪贓,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
正統(tǒng)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他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否則,人家會對你有看法,還會找你的麻煩的!庇谥t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風趣地說:“只有清風!我當官是為國為民,不是為了某一個人。只要我為官清廉,認真做事,又何需擔心他人?”
為此他曾作過一首《入京》詩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苯伵、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于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進京什么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子了。
【成長心語】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無疑是對于謙最好的評價了。這是一種瀟灑,同時也是一種氣節(jié)。自古以來,官場都是個大染缸,能在里面潔身自好就已經難能可貴。在保證自身的`廉潔之外,還能夠以一人之力,澄清官場這缸渾水,更是難上加難了。正因為如此,于謙能夠成為廉潔的典范,為世人所敬仰。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要從現(xiàn)在開始以于謙為榜樣,以崇尚美的心態(tài)去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獨”,將廉潔看做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yǎng)、一種對自我的約束,將來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要讓自己問心無愧。
歷史典故 11
當局者迷
【出處】(宋代)辛棄疾《戀繡衾·無題》。
【釋義】當局者:正在下棋的人,也指當事人;迷:糊涂,迷惑。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看不清楚事態(tài)的發(fā)展方向。比喻當事人因主觀片面,反而糊涂。
【歷史典故】
唐玄宗時期,大臣魏光上書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注解。
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持否定意見,他說,現(xiàn)在的《禮記》,是西漢戴圣編纂的本子,使用了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成為經書,為什么還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訂的本子呢?玄宗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
但是元澹認為,本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改換一下,這樣才能更適合現(xiàn)在使用。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夺屢伞分,客人問:“《禮記》這部經典著作,戴圣編纂、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征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更好呢?”主人回答說:“戴圣編纂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xiàn)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注解,雖然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互相矛盾之處,本朝名相魏征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對其進行重新整理,怎么也沒想到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人會反對!”客人聽后點頭稱是,說:“是啊,就像下棋一樣,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觀者卻看得分外清楚!
【成長心語】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痹S多人都知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站在局外看棋,客觀理智,身處局中,卻會困于其中無法脫身。當人們急于辦成某件事而深陷其中,以致忘記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甚至連辦事的`初衷也忘得干干凈凈。這樣的辦事者看起來好像把事辦成了,其實失去的更多。因為關心則亂,所以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問題時,我們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把事情看得特別重,就像是對痛苦的感受一樣,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所經歷的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但與其他的人相比,其實那根本不算什么。身處其中,很容易就會失去理智,作出錯誤判斷,適時地跳出來,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會有不小的收獲。
【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經典歷史典故09-23
「歷史典故」08-11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歷史典故05-20
歷史的典故05-22
經典歷史典故04-07
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27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