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猴的成語典故與民間語言
毛澤東生前對猴子頗有好感,他曾以猴自況“深山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自稱“有點(diǎn)猴氣,也有點(diǎn)虎氣”。他對孫悟空更是贊賞有加,主張對敵斗爭要“學(xué)孫猴子鉆進(jìn)鐵扇公主肚子里”的策略,并多次以詩詞謳歌孫悟空的斗爭精神,其中“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以猴為典入句或修辭,不自毛澤東始。有關(guān)猴子的成語典故、俗語諺語和歇后語源遠(yuǎn)流長、舉不勝舉。如:
沐猴而冠《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韓生勸項(xiàng)羽都關(guān)中,羽曰:‘吾聞富貴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乃燒宮室都彭城。韓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朝三暮四《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芋,曰:‘朝三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心猿意馬此為佛教用語。用猿騰馬奔比喻凡心無常而多變,后多用于比喻心神不定。
尖嘴猴腮《儒林外史》第3回:范進(jìn)中舉后痰迷心竅,他的岳父胡屠戶罵他:“象你這等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殺雞嚇猴比喻懲罰一個(gè)人以警告其他人。《官場現(xiàn)形記》53回:“俗語說得好,叫做‘殺雞嚇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
樹倒猢孫散宋《說藪·曹詠妻》載:曹詠投靠秦檜,做了大官。秦檜一死,曹就被貶。厲德斯派人給曹送去一信,曹拆開一看,乃是《樹倒猢孫散賦》一篇。
猢猻入布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梅堯臣]受敕修《唐書》,語其妻刁氏曰:‘吾之修書,可謂猢猻入布袋。’”
猿鶴蟲沙《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教猱升天比喻教唆別人做壞事!对娊(jīng)·小雅·角弓》:“毋教猴升木。”
這些成語皆形象、精煉、貼切之語,運(yùn)用得當(dāng)可令文章增輝。
有關(guān)猴的詞匯綴入民間語言,就帶來活潑俏皮之感。如說小孩淘氣,是“猴了巴嘰”;說人機(jī)靈“長了毛比猴都精”;勸人不當(dāng)教師“家有五斗糧,不做猢猻王”;譏人吝嗇“猴子手里掉不出干棗”;至于“孫猴子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看是誰說,強(qiáng)勢一方傳達(dá)的是威脅的信息,弱勢一方則在表達(dá)無奈的情緒!都t樓夢》中賈寶玉要吃鴛鴦臉上的胭脂,猴在人家身上不下來。一個(gè)“猴”字,名詞作動詞用,何等的傳神!
歇后語就更多了,如:
猴子學(xué)走路――假惺惺(猩猩)。
猴子戴禮帽――假充文明人。
猴子偷桃――毛手毛腳。
猴子唱戲――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帶胡子――要哪出沒哪出。
猴子偷瓜――連滾帶爬。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吃大象――虧他張得開嘴。
猴子撈月亮――空歡喜。
孫悟空更使這類詞條數(shù)目大增:
孫猴子跳出水簾洞――好戲在后頭。
孫猴子封了個(gè)弼馬溫――不知官大官小。
孫猴子變山神廟――露了尾巴。
跟孫悟空比跟頭――差著十萬八千里。
白骨精遇上孫悟空――原形畢露。
六耳獼猴充悟空――冒牌貨。
孫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廣大。
孫悟空到了花果山――稱心如意。
【猴的成語典故與民間語言】相關(guān)文章:
有猴的成語故事及典故12-23
阿詩瑪?shù)拿耖g典故02-03
關(guān)于黃河的民間典故08-06
與猴相關(guān)的成語12-30
帶有猴的成語01-01
門神的民間傳說典故02-02
“錢江潮”的民間典故02-02
民間歷史典故:外婆菩薩02-03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