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與牡丹的歷史典故
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于東都洛陽天辟西苑。隋煬帝好奇花異石,曾三下江南搜尋。并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在西苑中。據(jù)唐人的<海山記>記載:煬帝辟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jìn)花卉。易州進(jìn)二十牡丹,有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云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fēng)嬌等名貴品種。在皇家園林中,大量地種植牡丹,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可見隋煬帝對牡丹的愛好。
隋煬帝與洛陽牡丹
隋煬帝給洛陽帶來了兩樣?xùn)|西:
第一是牡丹,據(jù)王應(yīng)麟《海山記》記載:“隋帝辟地二百為西苑,詔天下進(jìn)花卉。易州(今河北省易縣)進(jìn)二十箱牡丹,有赤頁紅、革呈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云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鳳矯等名貴品種。”這是說隋煬帝為洛陽引進(jìn)多個品種的牡丹,全部進(jìn)入西苑。
第二是給伊闕起了個氣派的名字——龍門。伊河沖出伊川后,兩岸遠(yuǎn)望如門闕,故稱“伊闕”。隋煬帝楊廣即位后,欲遷都洛陽以控東方,他從長安來洛陽考察地形,登邙山南望伊闕,喜曰:“此非龍門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身旁大臣奉承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意思是說,不是不知道,是等您來建都呢!
隋煬帝金口一開,“伊闕”從此更名為“龍門”。
隋煬帝名聲不太好,但他贈給洛陽的這兩樣?xùn)|西,如今都成了旅游資源。
隋煬帝不是粗人。他一生作過許多詩,可圈可點的有46首,其中寫南國風(fēng)光的較多,說明他喜歡江南,所以要向揚州跑。他把南方的奇石花草通過水路送到中原,置于西苑之內(nèi)。
藝術(shù)氣質(zhì)潛具,暴戾脾氣外露,這是他的雙重性格;搶皇位以奪父命,貪女色幾成亂倫,這是他的歷史定位。他愛江南秀麗,也愛北方壯美,是一位融合南北文風(fēng)的詩人和作家;他既寫過《春江花月夜》,也寫過《飲馬長城窟》——既然關(guān)注北方,他就有從河北引進(jìn)牡丹的可能。
隋煬帝引牡丹入西苑,是牡丹進(jìn)入洛陽園林的第一朵春蕾,是觀賞牡丹在洛陽的發(fā)軔,從此以后洛陽才有大量牡丹種植。
西苑是皇家園林,百姓難以涉足。苑內(nèi)建海渠,緣渠16院,為便于煬帝和嬪妃們觀花,特修望花樓一座,名曰“玉鳳樓”。樓高3丈3,長700余丈,青石結(jié)構(gòu),雕梁畫棟,登臨此樓,可觀全景。
在這里,有一個關(guān)于樓臺牡丹的傳說:隋煬帝攜眾嬪妃、太監(jiān)、宮娥100余人去西苑游玩,登上玉鳳樓,看到牡丹盛開,大家十分開心。但有一妃喟然嘆曰:“牡丹為花中之王,顏色雖好,可惜樓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辜負(fù)了這國色天香!”煬帝聽了,即命花師來見。
他命令花師栽12棵高株牡丹,要和樓臺一般齊,每株著花至少3色,違命者斬。眾花師嚇壞了,連連叩頭求饒:“萬歲,牡丹乃是灌木,最高也不過三四尺,要讓它們長得同樓臺一般高,實在辦不到,望萬歲饒命!”煬帝遂命全國各地花師來洛,群策群力攻克難關(guān)。
各地花師聞訊,都推舉當(dāng)?shù)丶妓囎罡哒咔皝砺尻枴F渲杏袀花師家住山東曹州,擅長牡丹栽培。他分析牡丹的生長規(guī)律、習(xí)性與特點,想到牡丹是可以嫁接的,就和其他花師一起搞試驗,選擇杏樹、桃樹、梨樹、桑樹、槐樹等樹種嫁接,但都失敗了。最后,他們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樹上,結(jié)果成功了。牡丹昂然怒放,高過了樓臺,煬帝看得清楚,不禁龍顏大悅,稱其為“樓臺牡丹”。
煬帝論功行賞,要獎勵花師,不料一個太監(jiān)貪功,硬說這“樓臺牡丹”是他領(lǐng)頭搞出來的,煬帝不明就里,賞給這個太監(jiān)許多黃金和綢緞。山東花師氣憤極了,回家后發(fā)誓不再干這一行,培育樓臺牡丹之技術(shù)失傳,樓臺牡丹隨之絕跡。
這是關(guān)于樓臺牡丹的一個傳說。這個傳說還有另一個版本,說是北宋時才出現(xiàn)樓臺牡丹——洛陽有一位朝官喜愛牡丹,花很多錢修建了一座牡丹園,可園中牡丹都是“大路貨”,沒有什么新奇品種。一天,他看到園中一棵香椿樹高與樓閣平齊,忽然有了靈感,就從邙山上請來一名花師,嘗試在香椿樹上嫁接牡丹。試驗失敗了很多次,但最終還是成功了!
香椿樹那么高,上面又開牡丹花,自然成為洛陽最高的牡丹樹了。宋代有“萬花會”,其實是牡丹競賽會,每年仲春時節(jié),大家都拿一些新品種來展覽。這一次,大家見到這么高的牡丹樹,都驚嘆不已。有人說這是“牡丹樹”,有人說這是“樹牡丹”,有位文人聽了后,笑道:“依我看,它高有數(shù)丈,與樓平齊,可叫‘樓臺牡丹’。”
香椿樹與牡丹的親緣關(guān)系甚遠(yuǎn),一般情況下,嫁接成活率很小。以前,人們多不相信這種傳說,認(rèn)為這不過是一種美好的愿望。但洛陽網(wǎng)2010年4月7日有一篇報道《“樓臺牡丹”驚現(xiàn)洛陽》,說洛陽有位王女士,是一名“花癡”,長期研究牡丹文化,退休后在安樂一所院子里種植了幾千株牡丹,終于在香椿樹上嫁接牡丹成功,使傳說中的“樓臺牡丹”變?yōu)楝F(xiàn)實。文章還配了照片和評論,說是洛陽牡丹技術(shù)研究的一次突破。
從這些情況來看,宋代乃至隋煬帝時代,能嫁接樓臺牡丹是有可能的,但也可能只是一種民間傳說。近年,我市一位教授通過考證,認(rèn)為王應(yīng)麟的《海山記》記載的“隋煬帝引入洛陽西苑牡丹”之說不能成立。我的意見是:牡丹文化中含有大量的民間文化,民間傳說中活色生香的故事,對洛陽這座牡丹城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應(yīng)大加渲染,為牡丹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