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游沈陽故宮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游沈陽故宮作文 篇1
20xx年8月7日,我和爸爸一起來到了東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沈陽,我們冒著炎熱酷暑的天氣去了沈陽故宮參觀游玩。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xiàn)存兩座帝王宮殿建筑群之一,建于1631年,是清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過的宮殿,清世祖“福臨”順治也這里繼位,并于當年八關(guān),建筑統(tǒng)治全中國。
沈陽故宮保留了當年建筑風(fēng)貌,十分壯觀,金碧輝煌,還保留著許多文物及皇宮起居用品,給人以光彩奪目的感覺,是一座巨大的文化歷史寶庫,也是世界遺產(chǎn)。
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3點,我們來到宮內(nèi)的后花園,我挑了一件清朝格格的衣服,還有頭飾,感覺穿越到了古代,我笑哈哈的坐大龍椅上,漫步花園的花叢里拍照留念,最后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沈陽故宮!發(fā)誓下次還要來沈陽故宮!
游沈陽故宮作文 篇2
星期天我和媽媽還有姥爺一起去了沈陽故宮。去故宮之前媽媽給我講了故宮的歷史,我對故宮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到故宮聽講解員們的講解才知道故宮里有這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現(xiàn)在就給大家講一講故宮里的有趣故事。
第一個是“八字”的故事。故宮里的建筑最特別的要數(shù)故宮的門和柱子,他們都是下寬上窄的成八字形,崇政殿外有十個亭子,一邊五個亭子,兩邊亭子排列成外八字。滿族人為什么喜歡八呢?因為滿族人是少不了八旗的,靠著八旗的力量贏得了天下。
第二個故事是關(guān)于清朝“清”字的來歷。原來清朝的“清”是這個“青”,代表著從草原來的民族。后來努爾哈赤在跟明朝打仗的時候發(fā)現(xiàn)明朝的“明”是日月“明”,在五行中代表“火”的意思,而“青”代表草,火可以燒草,這怎么能打敗明軍呢?努爾哈赤就非常聰明的在“青”字邊上加了三點水,就成了后來的清朝了。也就有了故宮鳳凰樓三層樓的故事,每一層代表一滴水,三層代表三滴水。水大可以滅火。
第三個是殿低宮高的`故事。沈陽故宮為什么宮高殿低呢?第一因為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努爾哈赤先打仗后有家。第二個原因是滿族人有這樣一個習(xí)慣,他們長期在草原上生活,為了防止野獸的襲擊,所以把住處修得很高。到故宮以后,他們把這個習(xí)慣保留下來,把宮建在了高處,把殿建在低處。而北京故宮正好相反。還有一件事就是努爾哈赤在接見大臣的時候是坐在炕上的而不是坐在龍椅上的。
這就是游沈陽故宮帶給我的收獲。拉幕吧故事講完了。
游沈陽故宮作文 篇3
20xx年8月7日,我和爸爸一起來到了東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沈陽,我們冒著炎熱酷暑的天氣去了沈陽故宮參觀游玩。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xiàn)存兩座帝王宮殿建筑群之一,建于1631年,是清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過的宮殿,清世祖“福臨”順治也在這里繼位,并于當年八關(guān),建筑統(tǒng)治全中國。
沈陽故宮保留了當年建筑風(fēng)貌,十分壯觀,金碧輝煌,還保留著許多文物及皇宮起居用品,給人以光彩奪目的感覺,是一座巨大的文化歷史寶庫,也是世界遺產(chǎn)。
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3點,我們來到宮內(nèi)的后花園,我挑了一件清朝格格的衣服,還有頭飾,感覺穿越到了古代,我笑哈哈的坐在大龍椅上,漫步在花園的花叢里拍照留念,最后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沈陽故宮!發(fā)誓下次還要來沈陽故宮!
游沈陽故宮作文 篇4
今年寒假,爸爸帶我去了沈陽故宮,我很開心。
剛一進門,我就看見了1個大大的宮殿,寶座上有2條龍頭朝向?qū)氉,像活的一樣。我知道了“龍”表示古代的皇上,“鳳”表示古代的皇后、妃子!褒垺边表示另一意思,那就是“龍”代表我們中華民族,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我和爸爸繼續(xù)往前走,幾乎每個宮殿里都有“龍”和“鳳”。我對爸爸說:“你知道努爾哈赤的后金第一都嗎?”爸爸說:“不知道。”那就讓我告訴你吧!努爾哈赤的后金第一都,是新賓的赫圖阿拉城,然后遷都沈陽,最后到北京。
今天,我真開心!我不僅僅知道了努爾哈赤的住處,還把關(guān)于努爾哈赤的其他住處告訴了爸爸,這樣我和爸爸就能知道更多清朝的事啊。
【【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4篇】相關(guān)文章:
【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合集5篇02-15
【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合集九篇02-05
【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合集8篇02-02
【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合集9篇01-30
【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合集五篇01-26
【精華】游沈陽故宮作文十篇01-18
精選游沈陽故宮作文合集5篇02-27
【精品】游沈陽故宮作文七篇02-27
【推薦】游沈陽故宮作文合集6篇02-27
有關(guān)游沈陽故宮作文七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