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合集)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反思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反思的作文 篇1
“春天來了”是三年級第三單元的習作練習。為上好這次習作,我在課前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田野邊,來到東方廣場尋找春天,學生在游玩過程中興致勃勃,邊看邊記錄,還不停地相互討論;貋砗,先請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摘抄的描寫春天的優(yōu)美詞句。然后說說在大自然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都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且由以往的不知從何說起變得滔滔不絕,課堂氣氛相當熱烈。在交流的基礎上學生作文時就十分輕松了。由此,我感受很深。
一、走出課堂四十分鐘
課前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發(fā)現(xiàn)春天,去感受春天,去體驗春天,把習作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結合,言為心聲,學生只有切切實實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用自己的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才會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有了這種發(fā)現(xiàn)和體驗的快樂,表達的愿望才會激發(fā)出來。
二、走進春天的語言世界
我設計了一個課前的“開心詞典”活動,學生搜集很多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句子,抄在開心詞典上,上課時,讓學生充分交流開心詞典上的詞句,“春風拂面;花紅柳綠;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學生收集的詞句相當豐富。學生在和自然的親近中感受到了春的信息,在交流這些詞句中又一次領略了春的美好。
三、走進學科融合的新境界
“詩畫同源”,確實繪畫和寫作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繪畫和寫作都需要觀察,選材,構思,布局,都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到自然中去觀察春天之后,讓他們先把自己觀察的春天畫下來,這為學生的作文提供了一個憑借,降低了習作的難度,畫的過程已經是學生把自己觀察所得進行思考、表達的過程,眼中景已變成心中情傾注在畫筆上。一幅幅色彩明麗的圖畫描繪出了孩子們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時,可以說是用語言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一、教師要與學生融為一體
我精心設計了一些導語。如: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春天剛剛來的.時候,腳步輕輕,若隱若現(xiàn),羞羞答答,躲躲藏藏……等等,語言確實很美,但是感覺和學生有距離,說的時候像在背臺詞,沒有和學生自然交流的感覺,因而缺乏童趣,師生沒有融為一體。
二、學生的發(fā)言不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雖然課前學生去親自體驗了春天,但是從學生的發(fā)言來看,多數(shù)學生談的是自己印象中的或從書本中看到的春天,而不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春天,原因何在呢?我想,一方面和老師的語言創(chuàng)設的交流氛圍有關,沒有激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發(fā)現(xiàn)的春天,另一方面,過早地交流積累的好詞佳句也起了一個不好的導向作用,學生以為只要用上那些詞語,說的像那些句子一樣就好了,而不是說自己看見的,感覺到的春天,不是自己心靈的自然流露。我想,學生在說自己發(fā)現(xiàn)的春天時,不要給孩子任何限制,任何暗示,就讓他暢所欲言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有話可說,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會與眾不同。在大家充分說的基礎上,再交流好詞佳句,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春天也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的情感一定能更好地調動。
反思的作文 篇2
在一定程度上說,目前學生作文雷同化傾向是同質的、一元化思想教育的要求所致。這種思想教育嚴格地規(guī)定了寫作教學“為什么寫”“寫什么”和“怎么寫”,這就潛在地、隱蔽地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異化為“千人一面”的社會規(guī)范的實施過程,也就必然導致作文的雷同。
長期以來,學生作文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雷同”。人們呼吁不要雷同的作文,也進行了各色各樣的作文教學改革,但是往往摸不到癢處,因此收效不大。作文教學為什么是今天這種局面,這種局面背后存在著怎樣的失誤,這是我多年來思考最多的問題。
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作文的“雷同”與目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思想教育任務有密切的關系。思想教育任務在作文教學中歷來占有很高地位,對作文以及作文教學影響也最大。然而,長期以來這一點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研究,另外一方面,也因為思想教育對于寫作教學的“教”和“學”的影響處在潛在的、隱蔽的狀態(tài),得到一個清晰的認識并不容易,所以,對于思想教育影響作文以及作文教學的情形也就沒有認識,抑或僅有的認識也停留在感性訴求階段。下文我試圖從文化現(xiàn)代化變遷的角度對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學進行反思和分析。
雷同的寫作
寫作是最具有個性的活動,因此也是最忌諱雷同的。但是目前學生寫作出現(xiàn)的最突出的現(xiàn)象就是雷同,雷同“成了學生作文的通病”。 [1](p.234)翻開學生的作文簿,看看學生發(fā)表的習作,往往給人的感覺就是似曾相識。每一年高考閱卷過后的作文評析,都會批評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學生在作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一律,結構相似,甚至語言本身都沒有多大的差別。而且多少年來這種情況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以致于每年高考閱卷后的作文情況通報本身也都有些雷同。
從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深刻地看到人們不僅僅在作文,更是在有意無意地“匯報”自己所受到的“思想教育”的成績,尤其是在表明政治上或者道德上的立場、態(tài)度等。人們并不單純的為提高寫作水平而進行作文教學的“教”和“學”,人們更是在為貫徹思想教育的要求而進行作文的“教”與“學”,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在作文中育人”或者被稱為“將思想教育滲透在作文教學中”。
具有教育性的寫作
“寫作教學,通常地稱為作文教學,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構成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語文的寫作能力的重要任務!盵2](p.197)這里對于寫作教學的說明應當說揭示了寫作教學的目的。但是寫作從來就不單純是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或者單純的技術訓練,而是歷來被看作有“教育性”的活動。 “寫作教學不是單純的寫作技能訓練,而是思想認識、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寫作訓練內容中的思想性、社會性,決定了它必然蘊含著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這就使寫作教學具有顯著的教育性。“在作文中育人”或者“將思想教育滲透在作文教學中”,這在作文教學理論話語中,一般是指“寫作的教育性”。具體來講,就是指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在傳授寫作知識、訓練寫作技能的同時,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觀念和愛國主義精神等受到熏陶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也能得到發(fā)展。”[3](p.202-203)這樣看來,所謂“教育性”就是在寫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特定思想內容的教育,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的組成部分。另外一本作文教學專著認為中學作文教學目標有一條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進一步要求“把作文過程當作道德情趣高尚化的過程,是靈魂凈化的過程”。[4](p.13)剔除這里表述語言華麗的表象,說的也就是“通過作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這個意思。
人們賦予寫作以思想教育的任務,這是由來已久的事情,中國自古及今都很強調寫所謂的“道德文章”,延伸到作文教學中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要求學生在作文產品中直接地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表達出來,再進一步地以此來判斷學生是否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里所引述和說明的,是要求在作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比較顯在的說明,而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卻并非能夠明顯地觀察和認識到的。綜觀我們若干年來作文教學研究中關于“作文教育性”的論述,一直就停留在“主張”和“如何實行這一主張”范圍內,從來沒有“審視”過思想教育要求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問題。
事實上,要研究這一問題,局限于作文教學本身的研究范疇是不能揭示問題癥結所在的,必須將這一問題放到更為廣闊的研究背景中去,必須把“作文”與寫作文的人、與某一具體的社會文化對于其中的“人”(寫作者)的規(guī)范聯(lián)系在一起考慮。如果說過去我們習慣于按照既定的視角看待作文并構建作文教學理論和從事作文教學實踐,很少或者不能對“作文何以成為可能”的“文化前提”進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現(xiàn)在,我覺得我們首先必須研究和反思“作文何以成為可能”的“文化前提”,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適合該文化關于“人”的規(guī)范要求的作文教學理論。因為語文(包括作文)具有特殊的文化品質,通過“文化視角”來看看我們過去的作文以及作文教學就是一個適宜的角度。在這里,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寫作教學的教育性問題,也就是作文教學中思想教育問題。
在作文教學中,思想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該文化中規(guī)范特征的部分和被先定為正確的“思想”。在語文教學(包括寫作教學)中所進行的這種“思想教育”,從文化角度來看,是社會對未完全社會化成員進行教化、規(guī)勸、訓誡的一種方式,是通過教育對人實施精神上的影響、控制,對人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的一種手段。這種思想教育使得接受該教育的人能相對地分享共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觀,并且通過這種“思想教育”使得生活在該文化中的人有精神上的歸宿感和依賴感,從而維護了社會現(xiàn)有的秩序和穩(wěn)定,保有社會有序地生存和發(fā)展。任何文化、任何文化任何階段都需要這種“思想教育”。 一個社會沒有規(guī)范,就會亂,一亂就使社會因失序而倒退,弄得大家都活不下去或者痛苦地活著,所以,思想教育歷來都受到重視。西方國家“在他們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安排中,崇尚個人主義、自由平等、鼓勵競爭、講究實際等價值取向顯而易見。相比較而言,以中國大陸為代表的漢語文教材,價值觀念側重于社會責任感,評價標準是個人對社會貢獻;西方側重于個性的發(fā)展、評價標準是個人的成就。”[5](p.8)無論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試圖通過母語教學將學生納入到社會生活規(guī)范中去。而能夠進入教科書和課堂里的“思想”,是經過社會主導力量精心選擇的,那些符合統(tǒng)治要求的被選中,另外一些則被閑置和批判。[6](p150)這些思想往往被表述為真理,被認為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如此說來,思想教育問題在文化中也是一個社會控制的問題。任何文化都要通過國家機器以及風俗、習慣和道德教誨等方式將個人的行為、言語納入社會模式中去,借以維護社會存在和發(fā)展。教育就是有效的、通行的社會控制形式之一。語文教學因為其特別的文化品質,從來是社會控制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在語文教學理論話語中,這種“社會控制”是以“思想教育”或者“教育性”來指稱的。
一般說來,寫作教學具有教育性是一個規(guī)律性的認識和總結,具有普適特點。但是,在具體文化環(huán)境中,人們通過寫作教學所進行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具體內容以及實施方式都是有所指的。簡單地說,在中古文化環(huán)境中以“代圣人立言”為主要標志,到現(xiàn)代文化環(huán)境中就是“吾手寫吾心”,以“創(chuàng)造”為終極指向。這也就是說寫作教學與思想教育的關系隨著文化的變遷而變化的。一方面,在中國文化向世俗化方向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的分科體系的確立,寫作教學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獨特的任務,葉圣陶說:“國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那就是閱讀和寫作的訓練!盵7](p.57)事實上,思想教育是屬于道德、政治信念等文化規(guī)范特征的部分,與旨在培養(yǎng)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寫作教學是兩個領域的內容。把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變成思想教育的過程,應當說是前現(xiàn)代社會的通行做法,在文化向世俗化方向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仍舊這么做,可以說是沒有經過思考的非理性的傳統(tǒng)跟隨行為,也與文化發(fā)展的實際不相一致。最直接地說,就是寫作教學培養(yǎng)言語表達能力的目的根本不能達到。若干年來的作文教學成績可以為之證明。另外一方面,寫作教學的本身又具有天然的“教育性”,或者說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文化環(huán)境里以培養(yǎng)寫作能力為目的寫作教學中,這種教育性是定位在其附帶功能上的,而且思想教育目的、內容和方式與過去一元化的、同質的思想教育迥然不同。
思想教育與雷同化寫作
在寫作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應該說比語文教學的任何一個方面、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來得嚴格和隱蔽。我認為,這對學生作文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也最大。在一定的程度上說,正是目前這種一元化、同質的思想教育的要求使得學生作文出現(xiàn)雷同化傾向。但迄今為止,很少有人作這方面的思考。相反,人們樂于提倡和忙于貫徹“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學之中”。
現(xiàn)實當中,人們常常特別強調作文內容和主題的“積極健康”,并把它作為作文最重要的規(guī)定,也是作文考核的第一條標準;從具體的寫作過程來說,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寫作指導中把“審題”作為寫作第一道關鍵性的程序,因為所謂“審題”事實上就是對命題者思想要求、價值取向的揣摩,從而保證自己的寫作與命題者既定的“思想”要求保持同步,這與古人寫作“代圣人立言”首先要把握圣人之“道”是一個意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異化為社會對于它的成員的“思想”進行控制的手段了,所以學生作文最怕“跑題”。在這樣的作文教學中,“教”就是將已經規(guī)定好的“為什么寫”“寫什么”和“怎么寫”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從而通過寫作教學將預定的價值取向、道德規(guī)范和政治思想內化到社會成員的言行中,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學”就是將已經規(guī)定好的“為什么寫”“寫什么”和“怎么寫”等外在要求內化的`過程。
在作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這是中古文化形態(tài)社會(圣化社會)的通行做法,因為在中古形態(tài)的社會中,作文的目的在于“教化”,在于“代圣人立言”。以過分強調“思想感情積極健康”的作文教學,在本質上與“代圣人立言”的作文教學沒有差別,也是泯滅“個我”成為“代社會立言”的“大我”的實踐過程。目前學生普遍“不喜歡學語文,害怕寫作文”,其實就是對這種一元化、同質“思想”和負載這種一元化、同質“思想”載體文字以及試圖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這種思想“復制能力”的厭倦,在這樣的作文教學中求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無疑是癡人說夢。這也就是圣化社會的情形,也可以說是圣化社會的常態(tài),F(xiàn)在中國社會文化向世俗化變遷,個體權益和世俗情懷受到尊重,人存在的差異性得到強調,個性成為文化追求的品質,再讓大家用不同的頭腦來想一樣的東西,按一樣的程序思想已不可能;如果一定要如此,大家就只有用編造相同的假話,空話、套話來應付。目前,在某種程度上說,中小學生作文就是應付的產物。
可以這么說,學生寫作中這種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編造的“雷同”和“一律”現(xiàn)象,也是國家對人才的政治方面的簡單、一元的要求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自建國以來,國家為所有的成員設計的思想是“紅”,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涵有所變化,但是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元的、取向單一的、意識形態(tài)的特征沒有什么不同。到了改革開放時期,國家對于人才的總體設計才有了變化,但是在教育尤其語文教育中,這種變化并沒有體現(xiàn)出來,語文教學仍舊在舊有的軌道上因循前行。既然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時期,還想將一元的思想通過寫作教學涵化到學生的言行中去,那么就會搞不下去,就會有不滿和批評,所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對語文教學的批評之聲甚至達到語文獨立設科以來最激烈的程度,所謂“誤盡蒼生是語文”。在我看來,在這些言辭激烈的批評中,韓軍的“偽圣化”比較擊中要害[8]。
寫作教學中的這種一元化、同質的思想教育事實上已經成為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只能停留在空喊口號之中了。如果對此缺乏認識,則對于大家辛辛苦苦教作文而結果作文總是沒有成績這一現(xiàn)象只有困惑不解了。事實上,既然“為什么寫”“寫什么”和“怎么寫”都已經是嚴格規(guī)定好的,都在一整套嚴密的思想規(guī)范之中,任何有差異的個人化表達都要受到以同一的標準所進行的審查、批評、指導、評價,要想寫出個性化的、獨創(chuàng)性的文章難矣。換句話說,通過寫作教學中思想教育(是整個社會思想教育的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具有一樣、單一、同質思想的人,卻同時要求具有一樣、單一、同質思想的人(“千人一面”)寫出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豈不正是自相矛盾,豈不正是南轅北轍。所以,我認為:學生作文雷同化的根源在于這種一元化、同質的思想教育的過度要求,在于思想教育對寫作教學的控制、壓制、利用、改造和遮蔽。
在這里有必要作一個小小的聲明:我并不反對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以及“做人”的熏陶。但是我反對在作文教學中以“思想教育”“做人”的名義來規(guī)定學生“為什么寫”、“寫什么”和“怎么寫”,借以達到涵化社會規(guī)范的目的,而忘記了作文教學本身目的在于培養(yǎng)言語表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建平.突破僵化的思維模式--對中小學語文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和思考(四)[A].王麗.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曹明海.營構與創(chuàng)造--語文教學策略[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
[3]曹明海.營構與創(chuàng)造--語文教學策略[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
[4]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5]張中原.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概論[A].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課題組編.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論集[C]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6]吳永軍.課程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8]韓軍.反對偽圣化[N].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1999-06-07。
反思的作文 篇3
月考的卷子發(fā)下來了,當時我很緊張,過了一會,我的卷子發(fā)下來了,我一看分數(shù)96。5分,哎,沒達到理想的分數(shù)。
不過我的卷面很整潔、字寫得很好,老師看見了,還夸了我一下,說:“你的字寫得很好!”我感覺心里美滋滋的。
其中還有一些字因為寫的太急了,寫得很不好,雖然說老師沒看出來,但是我下一次一定會把字寫得更好的,說到這,我還想起四年級時,語文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故事:一天,有位女同學在考試的`時候,無論寫哪個題,都把題做的整齊、簡潔,使人看起來很賞心悅目,于是,監(jiān)考的老師,竟然沒有打紅叉叉,后來,他們班的老師看到后也很驚訝,后來經過調查,原來是因為字寫得太好了,監(jiān)考老師不想打紅叉叉。同學們聽了后,都被震驚了,有些還說:“我要把它當成學習的榜樣。”許多同學都贊成。我聽了后也覺得是,一定要像她那樣!
我還為自己設了一個座右銘:“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明天加油!最重要的是,我還要準備一個小本本,把重點題、易錯題、易錯字、易錯句子,記在上面,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看、練練,以來增加自己的記憶。
反思的作文 篇4
【作文題目】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鹿特丹世乒賽結束后,師生們一起議論。
生甲:太好了,中國對又包攬了全部冠軍,這叫實至名歸,競技體育就得靠實力說話。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見外國選手成功挑戰(zhàn)中國名將,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并不利于這一項目的發(fā)展。
生丙:有人主張中國隊應讓出一兩枚金牌,我不贊成。如果故意輸球,就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和奧林匹克精神。
……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僅體現(xiàn)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于其他社會生活領域。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滿分作文】
前不久在荷蘭鹿特丹世乒賽上,中國隊“又”包攬了全部冠軍。一個“又”字既包含中國隊的成就又一次實至名歸,有包含了我們對于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領域,我們?yōu)槭裁茨荛L期處于壟斷地位,一次又一次的包攬世乒賽,奧運會的桂冠呢?有人說他們日常訓練極為刻苦,或又有人說乒乓球是國球,有傳統(tǒng)優(yōu)勢。而我想會說的則是,中國乒乓球的“實力”在于其運作體制的.科學與完善。
曾有一位什剎海體校的教練說過:“我們的訓練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會看到哪一個隊員閑滯下來,老的隊員有經驗他們會教給年輕隊員各種比賽經驗和擊球戰(zhàn)術方法。”從中我想到的是讓一個團隊中的每一個元素都發(fā)揮其優(yōu)勢,在團隊內部形成良性循環(huán),并且相互借鑒,達到運作效率的最大化,這便是中國乒乓團隊的實力所在!到y(tǒng)優(yōu)化
不僅一個團隊,如果把這種運作方式有效的嫁接到社會其他領域我想也一定奏效。
20世紀90年代,日韓等國遭受了亞洲范圍內較大的經濟危機,此時的兩國大型企業(yè)都在企業(yè)內部大力提倡科技創(chuàng)新,并結合本國傳統(tǒng)工業(yè)優(yōu)勢實現(xiàn)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發(fā)展方式的改變,并且實現(xiàn)由勞動力主導向科學技術主導的根本提升,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成功。
田忌賽馬的故事耳熟能詳,他的成功也不正像中國乒乓球隊一樣,其實力的體現(xiàn)在于結構內部的優(yōu)化。
此時此刻,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提升也同樣可以借鑒其方法。改變現(xiàn)狀不是一蹴而就之舉,但若能把握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內部進行元素間的優(yōu)化,鼓勵創(chuàng)新,我想中國實力之名至實歸將指日可待。
近年來,姚明創(chuàng)造了中國第一高度;劉翔創(chuàng)造了中國第一速度;丁俊暉創(chuàng)造了中國第一準度;而李娜創(chuàng)造了中國第一力度!這一個個中國實力的體現(xiàn),無不是中國近年來在體育領域進行改革,調整運作體制使之科學與完善的結果。
包攬冠軍不是目的,而其價值在于一個個的成功實力對于中國今后的發(fā)展其實極其重要的推動與借鑒作用。
一個冷靜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獲得真正的“名至實歸”屹立于世界!
反思的作文 篇5
下午燦爛的陽光笑嘻嘻的照在辦公室的每個人身上,本來想好好的享受這溫暖和煦的陽光,可是心里霎時感覺不是滋味,這里的生活太安逸了。我感覺自己像是溫水里的青蛙,怎么也跳不出大鍋了,然后被慢慢的煮死。
一個人獨自來到上?煲荒甓嗔,依然無所建樹。雖然過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很輕松感覺沒有挑戰(zhàn)性,但是拿著極少勉強可以糊口的工資,住在一人間的公司宿舍,日子過的很安逸。每天晚上看看電視,看看書,一個人就這么過了將近一年。
在上海沒有熟悉的同學和朋友,每周一天的休息,有時候一天泡在圖書館,有時候一個人出去漫無目的的逛逛,有時候靠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在上海周邊一日游。曾經還為一樣一個人一座城的生活驕傲過,畢竟我一個人獨自來到富有機遇和挑戰(zhàn)的陌生大都市。
就這樣一個人過了一年,沒有成績,我不明白這樣生活是為了什么,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在浪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我甚至不知道我為什么一個人來到魔都,我來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得到什么,每天似乎很充實但又是渾渾噩噩的。我被當下的安逸生活磨滅了斗志,我變的畏首畏尾,不敢向前。
現(xiàn)在陽光似乎給了我勇氣,我想對自己說:只要你勇敢地說出再見,生活一定會賜予你一個新的開始。我想勇敢的走出去,一個人又怎么樣,男生做的女生一樣可以做,甚至可以做的更好。
別人都說學中文的清高孤傲,我似乎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這種中文氣質,總以為自己很高高在上,總以為自己誤落凡塵,總以為自己是最好的,可是總是犯了眼高手低的錯誤,F(xiàn)在我對生活豁然開朗,不放棄身段,怎能找到腳下的路。
為什么穿婚紗不可以穿球鞋,為什么不可以突破自己呢?放棄所有的羈絆,不管是心靈上的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的更遠。
反思的作文 篇6
一次在指導學生根據一副漫畫《啄木鳥與伐木人》進行習作時,根據這類學生以往說不生動,講不具體的問題,我打破了說圖意——談想像——編故事這種只運用單方面智能的教學形式, 變單一智能為多元智能,讓學生通過說——演——編——改的方式來構思故事:
首先——說。師:請你根據圖上畫的人物、物件、環(huán)境特點等基本要素,理解圖畫的大致意思。然后在小組內合作討論,說出故事大致內容、脈絡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后,指名獨立匯報。
學生甲:這幅圖是一幅諷刺亂砍伐樹木現(xiàn)象的漫畫。圖上畫了一個點著煙的男人在揮著斧頭用力地砍伐樹木,而一只啄木鳥則對這男人的頭啄“害蟲”,邊啄邊說:“這段木頭里一定有蟲……”
學生乙:這幅圖描繪了在森林里,一個伐木人正在不停地砍伐一棵枝葉茂密、生機勃勃的大樹,也許是他的這種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公憤,畫家故意把這個人的頭部畫成了木頭的樣子,連啄木鳥也飛來對著他的“木頭腦袋”狠狠地啄起來,還邊啄邊念叨:“這段木頭一定有蟲……”
至此,學生在憑單一的視覺接觸這幅圖畫之后,所能講出的就只是一些大體的、籠統(tǒng)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豐富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我借助了多元智能理論多種智能協(xié)調發(fā)揮,互相促進的理念,引導學生通過發(fā)揮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來幫助其更高效地完成漫畫故事的表述。
第二步——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排演,通過有形有聲的表演再現(xiàn)出故事中人物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即人物的對話、動作,豐富了故事內容。第三步——編。當學生面向全班演出故事時,我根據學生容易漏掉的內容,提醒學生對故事進行再創(chuàng)造,把自己的想像演出來,如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砍樹人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他詭計得逞后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啄木鳥說這句話時動作的力度怎樣?心情怎樣?等等。甚至提示學生,再修改時也可以邊演邊改。本來在說故事時只能說出寥寥幾句的學生,卻通過這動起來演的過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對話、動作、心理變化等細節(jié)一一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接下來這些學生動筆寫出的習作,也做到了內容充實、語句生動,把故事的精彩之處表現(xiàn)了出來。
案例效果與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大多數(shù)人具有完整的智能組合,但每一個人在智能的強項和弱項卻上存在有較大差異。多元理論的創(chuàng)建者加德納教授指出,多元智能既可以是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豐富,又可以是與教學手段的多角度開發(fā),對任何知識的`充分理解都不能要求每個人局限于單一的認知模式或表現(xiàn)手法上。本課利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氛圍,采用自主想象、情景表演、合作修改的多元化學習方式,結合調動了學生的語言智能、視覺—空間智能和身體運動智能;以小組展示研究成果,帶領全班分小組討論為主,教師只作適當?shù)拇?lián)點撥,調動了語言智能、邏輯智能和人際關系智能。
在這次習作教學中,我依據多元智能訓練的思路創(chuàng)設多元化教學情境,把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的任務的引領與驅動下,扮演不同角色,發(fā)展自我智能強項,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為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可能,也為個人參與團隊的、合作的、互動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樣,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又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智能訓練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徑、不同的實踐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對話、合作與借鑒,學會協(xié)同發(fā)現(xiàn)、分享成果、欣賞他人的創(chuàng)造,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這種不拘一格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智能組合傾向與興趣愛好選擇命題與角度,參與課程的學習,有助于把教師所教的內容與學生想學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真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為多元智能而教”和“用多元智能來教”的思路嘗試。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反思01-28
作文反思01-29
反思作文02-03
反思的作文11-03
反思作文12-04
(精選)反思的作文08-07
【精選】反思的作文08-16
【精選】反思作文08-26
[經典]反思的作文08-25
(經典)反思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