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不殺之恩背后的教育反思作文
最近流行這樣一句問候,“感謝您的不殺之恩”,這句話對同學說,也對同時說,諧虐之間反映處人們對人際關系的態(tài)度:無奈和無常。這樣的話問候源于頻繁曝光的同學間,同寢室間減互相傷害的惡性刑事案件,我們不禁發(fā)問,是什么讓那些朝夕相處的人們擦槍走火以至于干戈相向?
仔細看新聞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造成殺戮的原因,外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甚至顯得猥瑣可笑。比如,認為同學總是搶著買單,是在炫富,故將其殺害,再如走路樣子太牛逼,被同學連捅七刀。再如某男生被嘲笑長相丑陋,怒持刀瘋狂砍殺同學。有網(wǎng)友根據(jù)這些社會新聞編了"防止被同學殺死99項"。這時我們又要發(fā)問,是什么讓我們對人的期待降低到這樣的限度,以至于去感謝同學們的不殺之恩?
這些例子并非毫無痕跡可循,大致能認為是觀念沖突、過渡自尊、社交失范等原因。這時對學校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教育和管理再次發(fā)出拷問,我們是否有容忍異質思維的教育,是否有社交規(guī)范的教育,是否有生命意識的教育。答案是有,但是這些教育遠未成為基礎教育的主體,我們的基礎教育仍側重于功能性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人格的完善,例如從小的社交禮儀培養(yǎng)。禮之用,和為貴,禮儀的培養(yǎng)并非在于其形式,而是將對人的尊重深入到骨子里,想他人之所想,能在社交中進退有據(jù)、不卑不亢,大而化之,則可以說我們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進而對生命生態(tài)的尊重,感受天地之大美。只有現(xiàn)在形式上尊重了,明白個體天生的'不完美,才能觀照己身,異質的思維之間才有理解和調和的可能。我們在教育里秉持孔子"君子不器"的思路,方可對下一代人負責,洗滌社會功利化沉積的戾氣。
但我們經(jīng)?吹缴鐣、家庭和學校在個體最具有可塑性的時期里的缺位,或者起到相反的示范作用。教育功利化經(jīng)常表現(xiàn)在人們對教育的預期是文憑能換來一碗好的飯碗,但是忽視對人本身的探究,這樣只會使目的南轅北轍,或者把學校未及解決的人際困境帶到職場,從感謝同學不殺之恩變成感謝同事不殺之恩。因而我們看著那些可笑荒謬的犯罪理由時,是否能想起自己在何時塑造著這個社會的一面,是否自己也無意中成為了他人的"地獄"?
有一項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認為同學關系融洽的人高達60%,若數(shù)據(jù)無誤,我們有理由相信對社會主體仍然是健康的、謙卑的和自省的,即便人和人之間的磨合是藝術活也是技術活,但基本的善意仍在悄悄串聯(lián)著人們內心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