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概論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文化概論讀書筆記
《中國文化概論》是2011年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瑾瑾,下面就是中國文化概論讀書筆記,請看:
中國文化概論讀書筆記
今夜,讀《中國文化概論》。
緒論
1、君子的定義
《論語·雍也》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意思闡釋了文質彬彬的君子應該是這樣的,“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彬彬有禮的君子!
2、文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人類從“茹毛飲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獸”演化而來,逐漸形成與“天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qū)別的“人道”,這便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文化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中,主體是人,客體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在實踐中的對立統(tǒng)一物。這里的“自然”,不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與之相對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類的本能、人的身體的各種自然屬性。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活動,它同時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實踐著的人。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同樣,文化也創(chuàng)造了人。
舉個例子,一塊天然的巖石不具備文化意蘊,但經過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價值觀念和勞動技能,從而進入“文化”范疇。人打磨石器的過程,人在這一過程中知識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以及最后完成的這件包含著人的價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現象,均屬“文化”范疇。因此,文化的實質性含義是“人化”或“人類化”,是人類主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界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觀念的過程。
簡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類有意識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活動及其結果,都屬于文化;或者說,“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大文化及文化結構
大文化著眼于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qū)別,著眼于人類卓立于自然的獨特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其文化結構如下四個方面:
(1)由人類加工自然創(chuàng)制的各種器物,即“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的物態(tài)文化層。它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構成整個文化創(chuàng)造的基礎。
。2)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guī)范、社會組織構成的制度文化層。如社會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
。3)由人類在社會實踐,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性定勢構成的行為文化層。這一類以民風民俗形態(tài)出現,見之于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為模式。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之說。
。4)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的'心態(tài)文化層。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態(tài)文化層又可分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兩個層次。
社會心理指人們日常的精神狀態(tài)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經過理論加工和藝術升華的流行的大眾心態(tài),諸如人們的要求、愿望、情緒等等。
社會意識形態(tài)則指經過系統(tǒng)加工的社會意識,它們往往是由文化專家 對社會心理進行理論歸納、邏輯整理、藝術完善,并以物化形態(tài)——通常是著作、藝術作品——固定下來,播之四海,傳于后世。社會意識形態(tài)又可區(qū)分為基層意識形態(tài)(如政治理論、法權觀念)和高層意識形態(tài)(如哲學、文學、藝術、宗教)。
4、小文化
小文化是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于物質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于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因此,被稱為小文化。小文化主要討論涉及精神創(chuàng)造領域的文化現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研究人類的精神創(chuàng)造時,不能忽略物質創(chuàng)造活動的基礎意義和作用;在討論關于心態(tài)文化諸問題的同時,不能忽略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對于心態(tài)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傊,不能將“小文化”與“大文化”割裂開來。
5、中國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上古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建國于黃河流域,自認為居天下之中央,故稱中國,而將周邊地區(qū)稱為四方。
“中華”之得名,由來已久!爸小,意謂居四方之中!叭A”,本意為光輝、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蘊含文化發(fā)達之意。
上編
1、地理環(huán)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地理環(huán)境可以分為自然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黃河中下游一帶成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的地區(qū)。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的結果,夏商周的中心地區(qū)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陜西省的關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東省的西部。這些皆是當時自然環(huán)境條件最優(yōu)越的地區(qū)。
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yè)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于農業(yè)區(qū),也隨著農業(yè)區(qū)的擴大而傳播。
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成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人文中心。后隨著戰(zhàn)亂的頻仍,中國農耕區(qū)的中心,逐漸從黃河流域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和江南地區(qū)轉移!疤K杭熟,天下足”和“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即反映了唐宋以來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事實,“東南財稅”與“西北甲兵”共同構成了唐以后歷代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基本格局。
中國文化依賴的社會政治結構
中國的社會政治結構:是一種“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結構,是中國一脈相承的封建專制制度和帶有某種血緣溫情的宗法制度的結合。這種社會政治結構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文化,包括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史學、文學、藝術、民風民俗,甚至科學技術等等。要理解中國文化的特點,需要了解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結構。
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本質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家族統(tǒng)治史?v觀整個中國歷史,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生活。
2、家國同構
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故梁啟超先生說:“吾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不以個人為單位,所謂家齊而后國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雖廢,其精神猶存也!
3、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
以武力為先導,控制宗教勢力,專制時間漫長。中華民族剛剛進步到文明的邊沿,就形成了一個祖先,一個權力,一個核心,這無論與古代埃及,抑或兩河流域、印度、古希臘,都是不同的。
【中國文化概論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中國文化概論讀書筆記范文03-02
中國文化課讀書筆記800字04-14
文學概論試題及答案01-30
中國文化的作文08-04
成語與中國文化09-15
描寫中國文化的作文08-12
關于中國文化的作文09-18
中國文化作文09-15
中國文化流失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