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華國學經典) 讀書筆記35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荀子(中華國學經典) 讀書筆記3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忙于應付研二的學業(yè),都沒什么空微信讀書了。這兩周的一篇作業(yè),寫成了文學方向,就貼上來做讀書筆記吧。
《勸學》出自《荀子》,是書中的首篇文章,又名《勸學篇》,創(chuàng)作年代戰(zhàn)國時期。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zhàn)國末期的趙國人 。他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當時被尊稱為“荀卿”!盾髯印肥撬拇碜髌贰Ec此同時,他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戰(zhàn)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和李斯,漢代初期的政治家、科學家張蒼,都是荀子的門下高足,其中,李斯和張蒼分別擔任秦朝丞相和漢朝丞相。荀子老師的教育水準由此可見一斑!
所謂“勸學”,顧名思義,就是“勸人學習”的意思,這是一篇集中論述“關于學習的重要意義”的議論文。
一般的議論文章,都比較地艱澀難讀,或是大段說理,或是正襟危坐,難以讓人“一見鐘情”、“再見傾心”,但是《勸學》篇,融說理于“緩行游蕩”之間,給你描繪一幅又一幅的情景,感覺在翻閱風景的時候,就順便把道理給聽進去了。與此同時,在下筆之時,完全看得出“濃墨重彩”的寫作功力,文章“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文章開篇寫“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宗明義,挑明說“學習是不能停止的”!一上來就跟你們講清楚,我今天是來講大道理的。只是,這道理怎么講?真是一門藝術了。
擅用實景比喻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說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里提取出來的,但它卻比藍草看著更藍啊,冰是水凝結的,可它顯然比水更冷啊。再加上“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這些都是為什么呢?因為君子要多不斷學習,并且每天反省自身,那么他就能明事理且沒有什么過錯了。這個道理其實挺淺顯的,就是說要借助外界養(yǎng)分,滋養(yǎng)自身,任何人只要通過發(fā)憤學習,都是能進步的。
因為作者多用日常的事物來做比,讀者在腦海中就會首先構建起這些事物的模樣或場景,從感性認識遞進到理性認識,快速融入,難怪說這樣講理是“先聲奪人”了。并且,大道理只講了一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馬上180度大掉頭,跟你講一些好玩的、易懂的東西,強力吸引你往下讀。
這些淺白、通俗的實物實景比喻,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又比如“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無需翻譯,也能即刻明白,說得很對呀!所以,由此得出“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不是說君子天生就有用的,是善于借助外力,外力是什么?外力怎么得到?就要不斷得學習。
正反對比遞進
在文章前四段的正面循循善誘后,作者開始講“蒙鳩和射干、蓬草和白沙、蘭槐”的故事了,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要說明的是它們長錯了地方或找錯了環(huán)境,告訴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后文中,“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大段使用了強烈的正反對比的舉例,都引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說不刻苦鉆研,不會有顯著成績,不埋頭苦干,不會有巨大成就。
大量運用排比
文章之所以讀來無刻板之感,反而覺得活潑,除了眾多的比喻、類比,創(chuàng)作形式上非常多得采用了變化多樣的短句排比,也是一大原因。
除了開頭抓人眼球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文中的.排比句不勝枚舉,又如“肉腐出蟲,魚枯生蠹”、“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等等,寓說理于實景,文學色彩強烈,“甚或有一種音樂的節(jié)奏感流動在其中”。
不難看到,較為連續(xù)、整齊排比句式,同時較為多變,讀來因此感覺新鮮、生動。
從理論到實踐
文章的前半部門,說“學不可以已”,論說了學習的重要性。既然重要了,該怎么學呢?從“學惡乎始?惡乎終?”開始,文章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學習的具體方法。
關于學習的途徑,“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從誦讀《詩》、《書》等經典書籍開始,到讀《禮記》結束,這樣的意義在于,從做書生開始,一直到成為圣人!肮蕰,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這一段短短幾句話,有一種讓人肅然起敬之感,不僅飽讀詩書,并且能高度集納概括,向人進行推薦,名師水準的體現。
關于學習的方法,“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不要浮躁,不要啰嗦。“學莫便乎近其人”,學習要親近良師;“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學習還要崇尚禮儀,“故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君子要“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不要浮躁,不要怠慢,不要盲目,謹慎對待每一位前來求教的人。
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學也者,固學一之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學習要專心致志,學得全面徹底。
“在作品集中并列的比喻,從同一角度反復地說明問題。這種手法,在修辭上叫做“博喻”,一般大都用來輔助景物描寫。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來說明事理。巧妙地運用大量比喻來論述,這是《勸學》非常突出的創(chuàng)作特點!
荀子講的“大道理”層層遞進、深入淺出,結構嚴謹、質樸,卻又不是華麗,一個能言善辯、滿腹經綸的教師形象躍然紙上!败髯拥奈恼滤赜小爸T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辟;行文簡潔,精練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其實,這就像現在一樣,學生們坐在教室里,同樣是學知識、聽理論,但如果老師自身水準高超,并且課講得生動有趣無枯燥,沒有學腐氣,自然是會大受歡迎的。
【荀子中華國學經典 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荀子》讀書筆記07-20
國學的讀書筆記12-08
國學經典的讀書筆記范文08-31
國學經典論語讀書筆記11-05
中華夢,國學情作文800字07-13
美哉,我中華國學作文01-19
中華少年的讀書筆記10-13
《中華經典誦讀》讀書筆記09-18
荀子的名言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