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微的人性》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幽微的人性》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初認識李老師是因為網絡上有很多她關于家庭教育的視頻,我曾經專門找了她長達幾小時的視頻認真聽過。李教授能特別自然地從犯罪心理學過渡到家庭教育,從她的專業(yè)角度切入到家庭教育領域,還給出許多具體可行的方法。
《幽微的人性》這本書,闡明了許多的犯罪來自于早年的心理傷痕和人格塑造,人格問題源于早年,李教授之所以進行家庭教育的宣講,就是要讓父母明白如何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為了未來能減少人格異常,減少犯罪的發(fā)生。
我們有太多的行為是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如此行為的,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響。孩子年齡越小依賴心理越強,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控制力,不在父母攢下的金錢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學歷的高低,亦不在父母的事業(yè)成功與否,而在于父母在他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以及在孩子依戀期的'陪伴時間有多少。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僅有看到的觀念,還會有聽到的觀念,這就是父母的嘮叨,父母所強調的、堅持的東西,如“咱人窮志不短”“人活臉,樹活皮”等。這些話語在孩子成年后都會成為其做人的觀念。孩子成年后,甚至會用這種話語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穩(wěn)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家庭中從一個不諳世事的“生物體”(嬰兒)被撫育成能夠獨立進入社會生活的“社會人”。盡管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還會經歷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及工作場所。但無論我們走出的社會圓圈有多大,家庭永遠是這個圓圈的軸心,也是我們的歸宿,直到我們成熟、獨立,然后組成一個自己要負責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關鍵場所。要進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必須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孩子每個階段需要父母做什么,哪些是基礎性心理撫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撫育?如果不知道,父母有沒有去學習?如果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長大了會自然懂事,那就大錯特錯了。不要以為一個孩子吃飽了喝足了,滿足他的物質需求,就萬事大吉了。他是順其自然地長大了,但這種孩子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態(tài)。因為現在的電視、網絡就會教育他們,當我們發(fā)現孩子身上出現的種種“毛病”時再教育已悔之晚矣。
所以,李玫瑾教授呼吁一個問題,就是6歲之前父母不要離開孩子,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12歲左右到18歲前后,如果孩子出現了逃學、網癮等一系列問題,往往就是在孩子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父母沒有給到他良好的心理撫養(yǎng)。
父母教育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了,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就被破壞了,人性就亂了,你后來再教育他是沒用的。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怎樣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怎樣去幫助那些對養(yǎng)育兒女一無所知的家長重視家庭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也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愿我們的孩子們能用感情、用心、用正確的觀念和態(tài)度面對世界,對他人溫柔以待,學會判斷是與非、善與惡,形成對法律的敬畏、對個人行為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