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精選8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1
曾經(jīng)飽受苦難的猶太民族,之所以能今天崛起于沙漠之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樣與其民族優(yōu)秀的閱讀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家庭沒有書籍,就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如果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人、大師進行心靈的交流。那么拜讀朱永新教授的書《改變,從閱讀開始》,更讓我的心靈得以洗滌、凈化和認識上的提升!安蛔x書的孩子是一個沒有潛力的孩子;不讀書的家庭是一個庸俗的家庭;不讀書的學校是一個沒有發(fā)展的學校;不讀書的社會也必將是一個落后的社會。” 一句話,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閱讀可以涵養(yǎng)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閱讀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
閱讀《改變,從閱讀開始》,就是一種震撼了,他的書中,選編了19位智者的講話,這些智者,是活躍在上個世紀中國文化舞臺的大人物,他們學貫東西,出入佛老,擔當著接續(xù)中國文化慧命的.歷史重任。這19篇講話是對中國文化的集中解讀,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們實質(zhì)上說的是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對書中的辜鴻銘特別感興趣,辜鴻銘是個怪人,一生共獲得十三個博士學位,精通英、法、日、俄、拉丁、希臘、馬來等九種外語,曾為六國使節(jié)充當翻譯,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第一”。這么一位在學問上幾乎全盤洋化的學者,卻以一副灰白小辮、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鑒的長袍馬褂的打扮直到終老。
文章中,辜老談到,中國人身上有種難以形容的東西。盡管他們?nèi)狈πl(wèi)生習慣,生活不甚講究;盡管他們的思想與性格有許多缺點,但仍然贏得了外國人的喜愛,而這種喜愛是其他任何民族所無法得到的。我已經(jīng)把這種難以形容的東西概括為溫良。而這種溫良,來源于同情心。他指出,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國人實際上已經(jīng)變種,不再是真正的中國人了,因為幾乎喪失了“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zhì):既有著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夠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過著心靈生活的這樣一種人。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另外,辜老還從宗教、科學、藝術(shù)和哲學的高度,敘述了中國人的這種使民族永遠年輕、讓心靈與理智得以和諧的秘密的源泉,是來自于中國的文明。
宋真宗《勸學文》:“讀讀讀,書中自有千鐘粟;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讀讀,書有自有顏如玉。”讀書,從古到今一直是一件很風雅的事,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當我們自己改變了,一切似乎都改變了。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2
回想起來,不覺中自己在教育戰(zhàn)線上耕耘已有十余載,在教育教學中收獲的過程中時常會伴隨著困惑,也常聽到老師們在感慨:新教改讓我們轉(zhuǎn)變角色,我們教師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給了他們自主的權(quán)力,而他們卻時常見著老師偷偷把頭低下,失去了最起碼的禮貌;走廊里,老師苦口婆心地告訴要靜、禮 ,可還會有人被告之違犯紀律;操場上,扔紙的同學剛被教育完,可另一學生又會“不小心”演繹著近乎相同的事件;在運動會結(jié)束時,老師們對操場的垃圾雜物,不僅要懷疑,到底是教育本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這時就會向往一種教室內(nèi)書聲瑯瑯、走廊里井然有序、操場上文明禮儀的書香校園。這種矛盾一直漫延著……
假期,我有幸 拜讀了朱永新博士的《改變,從閱讀開始》這本書。它對我的影響不能用某個詞來概括。它如一股無形的力量撞擊了自己的朦朧的意識,如一股清香的甘泉從心田流過,那么純凈香甜;又如一束陽光射進自己的心窗,使我找到教育的方向。無疑它改變了我的教育的歷程……是呀,朱教授讓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而又沒有找到的道路,那就是閱讀。
正如朱教授所言:“沒有閱讀就沒有精神的發(fā)育。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她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麗的城市”。
聽了朱教授的講座,我感到我們做基礎教育的太需要閱讀了,閱讀會讓我們豁朗,閱讀會改變我們的校園。會讓孩子們滋生純潔的心靈,會讓課堂中成長智慧之花,會讓校園文明禮儀,更會讓我國的文學珍寶接傳下去,且賦予我們新的民族精神。于是我想, 改變,從閱讀開始,閱讀,就從我開始吧 !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3
在《改變,從閱讀開始》一書中,朱永新教授講了幾個關于小學生閱讀后發(fā)生變化的故事,說明閱讀能改變自己不利的處境,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這一點我極為贊同,并有著相同的感受。
作為一個家長,我想讓自己的孩子多讀課外書,既是一種底蘊積淀,更為寫作能力提高助一臂之力,我孩子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因為她讀書多,跟同學辯論她總能占上風,而她的作文幾乎篇篇都能當范文在班里展示。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想讓孩子多讀課外書,至少可以提高語文的學習成績,因為一進入三年級,語文試卷就會出現(xiàn)寫作這一項。學生單靠一本語文書,要寫出一篇精彩的作文,能使作文這一項獲得高分,就有一定的困難。一篇作文的分數(shù)占試卷30%,如果被扣了十多分,總分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語文成績想獲得高分,作文首先必須獲得高分。從以往的教育實踐來看,寫作能獲得高分的同學,定是喜歡閱讀的同學。
其實,閱讀不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分數(shù),還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明白做人的道理,為自己的工作、生活助一臂之力。為此,我每接一個班,每天的常規(guī)作業(yè)都有讀課外書這項家庭作業(yè),每天的'午后也是孩子們閱讀課外書的時間。這樣長期日積月累,當孩子總纏著家長要買課外書的時候,孩子的語文就沒有任何問題了。最后,朱永新教授講了四個觀點,他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個美麗的城市。因此,閱讀能改變?nèi)松膬r值,有改變社會的積極作用。我想在小時引領孩子們走向閱讀的起跑線,也許會讓孩子早些喜歡書籍,走上閱讀的路。如果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當他們進入青年期時,就會更廣泛地閱讀。
以后踏上社會,參加工作后,還會根據(jù)工作需要,繼續(xù)閱讀。然后美好的人生會伴隨閱讀而獲得真理,獲得力量,獲得人生的價值。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從小以書為伴,讓書香伴隨孩子的一生!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4
我們很少認真思考:每個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長起來的?個體精神成長的歷程是怎樣的?如果把精神成長與軀體成長做個比較的話,軀體的成長更多是受遺傳和基因的影響,個體的精神成長卻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遺傳,而與后天閱讀息息相關。
個體的精神發(fā)育歷程是整個人類精神發(fā)育歷程的縮影。每一個個體在精神成長過程中,都要重復祖先經(jīng)歷的過程。這一重復,是要通過閱讀來實現(xiàn)的。
人類的歷史有很多的精神豐碑,要達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閱讀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徑。只有通過閱讀,通過與孔子、孟子等先賢達人的對話,才能達到他們那個時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過閱讀,通過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交流,才能達到他們那個時代的思想境界。
人類精神的階梯就這樣隨著重復閱讀不斷延伸。如果沒有這樣的重復,人類的精神就會退化,就會衰落。沒有閱讀,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還遠不如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們,甚至還不如更早以前的歷史階段。
我推崇書籍閱讀而不是網(wǎng)絡閱讀。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在書里。盡管我國目前的網(wǎng)絡閱讀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紙質(zhì)閱讀人數(shù),但我認為,人類最偉大的思想還處在離線狀態(tài)。網(wǎng)絡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廣告和娛樂的內(nèi)容,人類的理解,特別是人類理性的洞察力,通過網(wǎng)絡很難獲得,智慧的內(nèi)容在網(wǎng)絡上更是鳳毛麟角。對人類思想的.進化而言,對個人思想的發(fā)展而言,從信息到知識到智慧,就像一個金字塔,它是精神與智力逐步升級發(fā)展的過程。唯有通過書籍閱讀,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巔。將每一個人的智慧匯總起來,才能體現(xiàn)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高度。
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個體心靈的成長,不可能有個體精神的完整發(fā)育。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變得更加富有,但我們一定可以變得更加智慧。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改變我們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的品位和氣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令人如沐春風,你會覺得他深邃厚重,覺得自己得到很多啟迪。人的相貌基于遺傳無法改變,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過閱讀而從容,而氣象萬千。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生命的寬度,增加我們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長度有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閱讀可以讓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寬闊而充實。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欣賞無限的美景,體驗精彩
人生。
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夢想,但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我們的人生夢想。
閱讀,對個體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5
很久以來,我們一直都僅將閱讀看作個體的行為。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我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共同閱讀決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的力量對于一個國家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起著關鍵作用。國際閱讀協(xié)會在一份報告中曾經(jīng)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猶太民族是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的民族。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多萬猶太人,全世界的猶太人加起來不超過3000萬人。這個在公元70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國、到處流浪并寄人籬下的民族,為什么會產(chǎn)生那么多世界級杰出人物?
看看這些偉大的名字——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別林、畢加索、門德爾松、柏格森、胡塞爾、大衛(wèi)·李嘉圖、盧森堡、基辛格、斯皮爾伯格、玻爾、費米、羅斯柴爾德家族、摩根、洛克菲勒、巴菲特……在全美200名最有影響的名人中和1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中,占美國總?cè)丝?%—3%的猶太人占了一半;在全美名牌大學教授中,猶太人占13;全美律師中,猶太人占14,華盛頓和紐約兩地的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猶太人占40%;美國的百萬富翁中,猶太人占13;全美文學、戲劇、音樂的一流作家中,猶太人占60%……不勝枚舉。
人類的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幾乎都被猶太人改變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改變過或依然在改變著人類對社會和歷史的觀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物理世界和時空的認識!敦泿艖(zhàn)爭》一書甚至認為,是猶太人掌握著當今世界的金融命脈。
一個民族獲得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猶太人精神成長歷程中對于書籍宗教般的情懷。猶太人嗜書如命,將閱讀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個猶太人就擁有一個圖書館;在以色列,平均每6個人就訂一份英文報紙;猶太人會在書上涂一層蜂蜜,讓孩子一生下來就知道書是甜的,他們還喜歡將書放在枕邊。這種對書的迷戀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我認為,閱讀對我們不斷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國家民心,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質(zhì),淳化社會風氣,建構(gòu)核心價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曾經(jīng)提出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提出構(gòu)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但是講了這么多年,我們卻一直沒有尋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倡導閱讀也許是最佳切入口。
我們所處的`時代,幾乎與所有快速成長的時代一樣,有很大進步,但也有很多問題。今天,我們的社會缺乏共同的語言,而缺乏共同語言,又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和共同的價值觀呢?
作為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碼,共同的語言從哪里來?從我們的歷史中來,從我們對于世界文明包括中國經(jīng)典的共同閱讀中來。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思想和價值,我們的民族也只能是一盤散沙。
我們曾經(jīng)或者依然擁有共同的神話和歷史、共同的英雄和傳說、共同的精靈與天使、共同的圖畫和音樂、共同的詩歌和小說,但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冷落了這些共同的精神財富。這種冷落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共同信仰的缺失、文明道德的滑坡、共同愿景的混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思想基礎的建設,舉步維艱。
為了尋找我們的歷史,尋找我們自己,我們需要共讀神話和歷史。通過共讀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炎黃的戰(zhàn)爭與結(jié)盟,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通過閱讀希臘神話、希伯來神話,通過閱讀美洲發(fā)現(xiàn)的歷史,通過閱讀南北戰(zhàn)爭解放黑人的美國歷史,我們才能了解其他民族的歷史和傳說,才能讓整個人類的文明在更大的生活圈里融為一體。
共同的閱讀,是能夠形成我們這個民族共同語言和共同精神密碼的關鍵,共同的閱讀,是形成我們這個民族核心價值體系的唯一途徑。
我很喜歡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書里面有一句話:“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我們要在它們消滅我們之前殲滅它們。”
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力量的養(yǎng)成,為了我們未來的終極前途,我們應該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來認識閱讀。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6
很多人說,我們天天不都在讀書嗎?天天都在看教科書、教輔書。但是,這些并不是我的閱讀觀所提倡的真正意義上的書,這些書相當于母親的乳水,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個孩子終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個發(fā)育不良的孩子。每個孩子在兩三歲之后就要開始自主進食,甚至更早。
學校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通過最有效率的課堂教育方式,將人類的知識高度集約化、效率化和組織化,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教給我們的孩子,作用就相當于母乳。但教科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tài)的思想。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如果離開了自主閱讀,離開了對于人類經(jīng)典的閱讀,就不可能走得很遠,精神發(fā)育肯定不健全。
我一直認為學校教育最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興趣和能力。如果一個學校將這個問題解決了,主要的教育任務應該說就算完成了。如果一個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歷程中,還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旦他離開校園就很容易將書本永遠丟棄到一邊,這樣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相反,一個孩子在學校里成績雖然普普通通,但對閱讀養(yǎng)成了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他的未來一定會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學校教育不僅要像提供母乳一樣給孩子們提供最初的滋養(yǎng),最重要的是要通過提倡自主閱讀讓孩子們學會自由飛翔。
蘇聯(lián)教育思想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的書,那就是學校。只要有了書,孩子們就有了陽光,有了成長的空間。蘇霍姆林斯基的學校比我們現(xiàn)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設施還要差得多,但他每天都要和老師、孩子們一起讀書,讓孩子們真正走進圖書的精彩世界。
一個人的精神饑餓感是在中小學形成的。古代的.士大夫說“三日不讀,面目可憎”,這正是精神的饑餓感造成的。人的很多習慣和能力的養(yǎng)成是有關鍵時期的,在這個時期如果適當?shù)亟o予刺激,只要一學習就能夠掌握。精神饑餓感的形成也有關鍵時期,一旦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再想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就很困難了。
現(xiàn)在,我國學校和學生的圖書擁有量是很可憐的,民眾閱讀相當匱乏。我國每年出版的圖書超過30萬種,但是戶均消費圖書只有1.75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圖書生產(chǎn)國,我們卻又是人均閱讀量最少的國家之一。
不僅僅是普通民眾,大學生也沒有閱讀習慣。據(jù)復旦大學的一個調(diào)查:大學生閱讀本專業(yè)經(jīng)典著作的只有15.2%,閱讀人文社會科學經(jīng)典著作的僅有22.8%,閱讀專業(yè)期刊的只有9.3%,閱讀外文文獻的更是只有5.2%。而美國的大學生,平均每周閱讀量至少是500頁。美國大學是怎么上的呢?不是滿堂灌,不是學生“課堂上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美國的大學首先是重視閱讀,在有了共同語言的前提下再進行接下來的課程,這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對話。而我們的老師甚至二三十年來都拿著同樣的備課稿去給學生們講課,這被人戲稱為“拿著一張教育的舊船票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
沒有閱讀的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很難有閱讀的習慣;沒有閱讀習慣,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廢品。面對未來的社會和挑戰(zhàn),他們將很難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實的人生。
讓我們的學校,都成為閱讀的天堂吧。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7
城市的美麗固然表現(xiàn)在它的建筑、規(guī)劃和綠化上,但一座城市的真正的美,還在于這座城市里的人的品位和氣質(zhì)。人的品位和氣質(zhì)是怎么來的?是通過書籍閱讀而來。我認為,最優(yōu)秀的城市就應該擁有最善于閱讀的市民。
一個城市最美麗的風景應該是閱讀的風景,一個文明的城市應該是學習型的城市。學習型城市的美麗不在于外在的山水樹木、街道建筑的感官之美,而在于內(nèi)在的思想之美、文化之美。學習型城市的美麗在于有著自我超越的市民、催人上進的組織、簡單寧靜的生活和自覺創(chuàng)新的文化。這是學習型城市的生命之美、靈動之美。
學習型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學習型市民,市民的素質(zhì)決定城市的'競爭力。著名的城市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個偉大發(fā)明是文字和城市。是文字和城市的出現(xiàn)讓信息的交換和物質(zhì)的交換得以跨越時間和空間進行,而這個過程正是通過閱讀來實現(xiàn)的。閱讀在城市發(fā)展和城市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具有怎樣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創(chuàng)建學習型城市、構(gòu)建和諧社會為目標,通過廣泛開展群眾性閱讀活動,倡導閱讀理念,弘揚閱讀文化,營造書香城市,讓讀書學習真正成為廣大市民群眾自覺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自我發(fā)展的一種內(nèi)在需求,進而確立現(xiàn)代市民意識,培育現(xiàn)代生活方式,養(yǎng)成現(xiàn)代文明行為,進一步提高文明素質(zhì),并通過閱讀,讓市民真正了解自己所居城市的文化,甚至積極參與塑造城市文化,從而促進城市文化由文化自覺狀態(tài)走向文化創(chuàng)新狀態(tài),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我曾主持編寫過《閱讀,讓城市更美麗》,這本書介紹了包括蘇州市在內(nèi)的很多國內(nèi)外城市建設書香城市的經(jīng)驗!伴喿x,讓蘇州更美麗”,這是蘇州閱讀節(jié)的主題詞。每年的9月28日,也就是孔子的誕辰日那天,就是蘇州的閱讀節(jié)。我也呼吁設立“國家閱讀節(jié)”,呼吁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少一點煙酒味,多一些書卷氣。
有書香的城市,有閱讀氛圍的城市,才是令人向往的美麗城市。
閱讀對一個人、一個學校、一個城市、一個民族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怎樣去強調(diào)它也許都不過分。
曾經(jīng)有一位兒童作家這樣說,我們種一棵樹的目的是什么?我們需要一張桌子,可以種一棵樹。但是,如果種一棵樹只是為了制作一張桌子,就忽視、蔑視了一棵樹的價值。一棵樹,當然可以是一張桌子。但是,同時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風景;是一片濃蔭,可以讓人遮陽避暑;可以讓孩子玩耍,可以拴
一根長長的線,讓風箏在天上飛;可以讓鳥鳴唱、筑巢;可以花團錦簇,果實累累;可以千秋傲立,成為滄海桑田的見證……這就是種一棵樹的價值。閱讀就是種樹。閱讀的價值就是一棵樹的價值。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承繼和發(fā)展的力量。閱讀作為人類行為,它源自于書籍卻不限于書籍,也通過閱讀繪畫、雕刻、音樂,以及閱讀不同的人生,進而改變我們自己,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社會,改變我們的世界。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 篇8
一、與孩子們共讀共樂
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我經(jīng)常與孩子們一起讀書,所以童書也就成了我的必讀書目之一。晨誦、讀寫繪自不必說,從秋誦到冬,又從春誦入夏,從金子美玲、謝爾大叔到顧城、金波,一首首詩歌印入了孩子們的腦海,也印入了我的心。每周一課的讀寫繪是孩子們最期盼的課。每隔一段時間定期向孩子們推薦一部書,有的是學校里發(fā)給班級的,有的是從孩子們那尋來的,推薦給孩子之前,我都要把它看一遍,然后精心的準備一個推薦語錄,簽上我的名字,在班級傳閱。一般推薦的這本書班級只有一兩本,我也不要求必須去買,互相傳閱著讀,孩子們讀的更起勁了,真的是“書,借著讀更香”。書籍,拉近了我與孩子們的距離;書籍,成了我與孩子們共同的`生活密碼。
二、閱讀經(jīng)典教育著作
在新教師培訓上,一位校長曾說“讀書,是成為名師的必由之路”,作為老師,要閱讀經(jīng)典教育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高,望得更遠。因此,也在一直試著讀蘇霍姆林斯基、吳非、劉鐵芳等教育大家的著作,增強自己的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感謝學校定期給教師發(fā)一些書籍、報刊,提供了濃厚的讀書氣氛!逗⒆拥脑缙陂喿x課》一書,為我解決了最實際的困難,上半學期剛執(zhí)教,我搞不清讀寫繪、晨誦該怎么上,上哪些內(nèi)容才適合,怎樣才能上精彩,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答案,眾多的教學案例及分析,以及繪本書目、童詩的推薦,讓我有了方向。管建剛的兩本教學作文系列用書為馬上就要執(zhí)教三年級,面臨作文教學的我先打下了基礎。教給學生一滴水,教師應有一桶水,但杯水不添,又怎會不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惟有常學,方得常新。
三、不拘一格,廣泛閱讀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我們不一定只是把自己限制在教育理論的著作上,當你覺得枯燥了,不妨看看其他的,對人的成長、氣質(zhì)都是有利的。對了,還有網(wǎng)絡也是不可忽視的哦,現(xiàn)在不是流行微閱讀嗎,電腦上的一些短篇小文章偶爾讀讀,也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了許多。我還有個習慣喜歡看電子書,《明朝那些事》一共七部,那么厚的,我也是用手機看的,還有《窗前的小豆豆》等哈,不過要注意保護眼睛,似乎有點損傷視力。
【《改變,從閱讀開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改變從我開始初中作文(精選41篇)03-24
改變從自己開始作文(通用30篇)04-18
改變從自己開始作文范文(精選31篇)10-17
閱讀改變了我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