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的讀書筆記
篇一:小學五年級讀書筆記
這兩周的時間里,我讀完了一本名著,叫《戰(zhàn)爭與和平》。收獲頗多,這里分享下。
《戰(zhàn)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戰(zhàn)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彼f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辭能達意,就這么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xiàn)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后人讀《戰(zhàn)爭與和平》,往往呼為史詩,那樣其實正好違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讀懂《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思想的結晶,卻非文學。而小說的作者托爾斯泰,則純然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了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于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zhàn)爭與和平》里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為他來源于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為他并不強加于人,而是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托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己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里。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心的,應該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恒。《戰(zhàn)爭與和平》里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希望我們去獨立思考,并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構造了一部屬于自己的《戰(zhàn)爭與和平》。
篇二:五年級語文讀書筆記
讀《霸王烏江自刎》——有感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垓下歌》成為了項羽的千古絕唱。
公元前202年歲末,漢王劉邦和韓信、英布、彭越等會師追擊項羽。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等人馬經過激戰(zhàn),死傷無數,所剩無幾,糧食也快用完,他想帶領最后一支人馬沖殺出去,但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的嚴嚴實實、重重疊疊。
項羽料想無法脫身,但是他自統(tǒng)一四方的一方霸主,有著不服輸的倔強和決心,轉過身對跟隨他的士兵們說:“弟兄們,我自起兵到現(xiàn)在已經八年,經歷七十多次激戰(zhàn),從來沒有一次是我項羽的輸仗,今天受圍困于垓下,這是老天要將我滅亡,我從不相信我失敗,所以并不是我打不過這些人!”項羽的死到臨頭的霸氣,決不是任何人都能與之媲美的,也沒有人與他的決心相抵。這些性格特點深深的吸引著我,對于項羽的正反面性格,一方面他功成名就,一方霸主,自信而驕傲;一方面由于他驕傲而展現(xiàn)著他不知覺的無知。我深深為這樣一代梟雄而惋惜,這個人物讓我既羨慕又矛盾,既喜歡又哀痛。
面對生死之際,江東父老的一番勸說,項羽說,“我在會稽郡起兵后,帶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回去,只有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么臉面再見他們呢?”我從中又可以體會到項羽的決絕,決不以敗為貴,一生只信仰勝,他沒有劉邦的詭計多端,也許他太殘暴,也沒有人能與之相較,但他的勝利卻是古代一大功勛,哎,這一代人物,留給我們后人無限的回味、思索。
李清照曾說過,“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等英豪該在下世輪回何處?青山處處有忠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光輝璀璨,留給我們后人有著無限的書齋益智樂趣。
【小學五年級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讀書筆記09-17
小學五年級讀書筆記范文10-02
小學五年級的童年讀書筆記02-25
小學生五年級讀書筆記09-17
人走茶涼的悲傷-小學五年級讀書筆記01-11
重慶游記-小學五年級讀書筆記12-29
小學五年級《童年》讀書筆記范文02-25
小學五年級讀書筆記(精選20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