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的作文錦集九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的作文 篇1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華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融浪漫與現(xiàn)實,詩意與快樂為一體,深受人民的喜愛。
端午——一個詩人的傳說,據(jù)《史記》記載,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于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后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凈,然后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干,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墒钱斘野阳杖~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里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jīng)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鉆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嘗,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p雄黃p香藥p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科技在發(fā)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jié)的習俗不會改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的作文 篇2
有一種習俗,生長在靈魂深處,任歲月遷移,仍然不改當初的模樣。在初夏焦灼的等待中,一個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端午,緩緩走來。
除去春節(jié),端午是我最喜愛的節(jié)日了,不是因為放假,而是因為家人為端午忙碌時那份濃濃的情意。
我是家里的獨女,身邊也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因此,不管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十分疼愛我。我過端午喜歡去姥姥家,因為姥姥家后面的大山上有成片的艾草。每年端午節(jié),姥爺都會在清晨帶我去采艾草,雖然每次我都會弄得一身露水,不過我依然樂此不疲。
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姥姥家,我可以吃到天下最美味的粽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姥姥就把糯米泡在一個大鋁盆里,煮好粽葉和系繩。端午節(jié)的早上,姥姥會早早起來包粽子。她坐在廚房的一個小板凳上,瞇著眼睛,將粽葉折成一個小漏斗,撈起一把糯米放進漏斗里,再放上幾粒事先泡好的花生或是一粒蜜棗,右手將粽葉疊過來,再輕輕折過去,最后系上草繩,一個有棱有角粽子就包好了。我最喜歡的就是看姥姥系草繩,那草繩系得像蝴蝶結(jié)一般,真是藝術(shù)啊!
粽子包好下鍋后,我就拿過小板凳坐在鍋灶前,當粽香調(diào)皮地挑逗著我的鼻子時,我就會滿院子去找姥姥,要吃粽子。姥姥說粽子要焐到時候才好吃,而我卻在姥姥身邊不肯走,沒辦法,姥姥只好讓我嘗嘗鮮。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粽子,燙得又吐了來,姥姥愛憐地說:燙吧,饞丫頭!
端午節(jié),除了粽子,纏繞在心底的還有那五彩繩。記憶里總記得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手腕上、腳腕上都系上了五彩繩,我便驚喜地問姥姥是誰給系的。姥姥笑著說"是半夜里仙女給你系上的."。"為什么要系它?"姥姥又笑著說:"這是用來保佑你平安的。帶上它,你一年就沒病沒災(zāi)了!
在端午的綿綿情意中,我漸漸長大了,早已不會纏著姥姥要吃第一口粽子,也不再相信五彩繩里仙女的故事了。但粽葉的香氣,五彩繩里系著的祝福,依然印在我的記憶里,流在我的血液里。
端午的作文 篇3
伴隨著震耳的鑼鼓聲和男人們粗獷豪放的呼喊聲,端午節(jié)以其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到來。每每說起端午,總離不開觀看熱鬧、激情的龍舟競賽和品嘗香甜美味的粽子。然而,外婆的端午并非如此。
逢年過節(jié),為了讓從四面八方趕回家團聚的兒女孫兒們能夠吃上一頓健康而豐盛的晚宴,外婆總要提前一個多星期開始準備食材。除去春節(jié),最忙碌的便是端午了。早早地把包粽子要用的材料準備好,還要忙活著晾曬艾葉。外婆喜歡在端午的清晨開始包粽子,下午大人們觀看完龍舟競賽后回來便可以吃,新鮮、熱乎。
晨光熹微,剛被淘洗過的糯米還粘著一些水珠,安靜地躺在陶瓷碗中,如同米白色的琥珀。外婆利落地把余下的佐料端到木桌上——干凈的紅豆以及必備的傳統(tǒng)肥豬肉和金中透紅的蛋黃。
外婆包粽子的速度極快,動作一氣呵成。把三片艾葉捋順,錯落地交疊在一起,用手輕輕握住,將一片艾葉的下部向斜上方輕輕彎起,一個方形底的凹槽便顯現(xiàn)出來。接著,迅速把一木勺糯米倒進去,用木勺壓兩下,再放入蛋黃和肥豬肉,紅豆摻著糯米一起放。暗紅與米白交錯混合,更像是白墻上鑲嵌著紅寶石。材料放好后,用第四片艾葉“收尾”,再纏上水草繩便大功告成。
一個半小時過后,一百多條粽子“準備就緒”。我?guī)椭馄虐堰@一籮筐的粽子放進一大鍋正在沸騰的水中。大鍋旁蒸氣彌漫,我與外婆都以汗流浹背,臉也被“蒸”得通紅、發(fā)熱。看著鍋中隨著沸水浮沉的粽子,外婆卻像個孩童般歡笑起來
等待粽子煮熟的漫長時間中,外婆也并沒有閑著,而是又張羅著準備晚宴。食材堆滿了一點半平米的載物臺上,我只能幫著外婆擦洗和切菜。外婆有條理地進行著每一個步驟,她確乎有一雙妙手,煎炒煮炸蒸焗燜燉,樣樣精通,任何一件普通到極點的食材,經(jīng)她一出手,似乎都變成了山珍海味般的美食。
鑼鼓聲漸弱,一切也準備就緒,飯菜的香味蔓延至每一個角落。外婆確實支撐不住了,臉色蒼白、顫顫巍巍地扶著墻從廚房走出,臉上卻不見一絲埋怨,反而嘴角的弧度更大了。外出觀看龍舟競賽的大人們也回來了,饑腸轆轆的他們怎耐得住充斥著整間屋子的飯香,急急忙忙把外婆請上座便開席。外婆一向寡言,然而,眼角、嘴角處深深的皺紋掩蓋不了其內(nèi)心的歡喜,仿佛擁有眼前的一切便足矣。
席間,外婆借口回房,我悄悄跟在她身后。虛掩的.房門背后透出暖黃的燈光,只見外婆安靜地坐在床邊,手中捧著外公的照片,深情地、用她那雙被歲月烙上印記的雙手輕拂著相中人。微笑中,她的眼里仿佛有什么東西閃爍了一下。此時的外婆宛如一位慈祥賢惠的妻子——
“老頭子,今天是端午,你丟下我剛好一年了。孩子們都很孝順,今天大家伙都很高興。沒有你的幫忙為這么一大家子做飯真的挺累的,嘿嘿......”
“老頭子,端午節(jié)快樂!
端午的作文 篇4
滿街的吆喝聲,滿眼的彩色絨子——我猛地想起這個特殊的日子——端午節(jié)。
在我的記憶里,這個日子是從爺爺?shù)闹窕@里開始的。每到這一天,我都會急急忙忙地催促著爺爺。而爺爺總是不急不慢地在磨刀石上磨著小鐮刀
悠閑地抽著煙,瞇著眼,笑著看我這個毛躁的小毛孩!昂昧!”爺爺拿著小竹籃帶著我一起去采藥。
那并不是藥,而是一些普通的可以驅(qū)蚊蟲的花草,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最令我者迷的是爺爺口中的那個愛國詩人——屈原。蠻強的愛國熱情,卻懷才不遇,遭遇奸人陷害
看著支離破碎的國家,他黯然神傷,選擇了投江自盡。我深刻地記著,在說到屈原被陷害時,爺爺?shù)拿碱^擰著緊緊的
眉宇間表現(xiàn)出無比憤怒之情。他狠狠地割下草,嘆了口氣說:“哎,多好的一位英雄啊,卻——爺爺欲言又止,輕輕地提起籃子,便走了!睉嵟c惋惜在空氣中久久回蕩。
當然,端午時回憶屈原的情境很悲傷,但也充斥著歡笑與快樂。
洗澡水的顏色是綠色的,我曾以為是飲料,偷偷地喝了一口,又苦又澀。奶奶笑瞇了眼,爺爺也不由得哈哈大笑。
小小的我常傻傻地問奶奶:“奶奶,為什么要洗澡哩?”奶奶扇著大蒲扇說:“這樣不怕小鬼來抓你,你夜里也不會害怕了。”
奶奶笑了,深深的皺紋就像一朵盛開的菊花。彩色的絨子的吸引是很大的,我常常是剛一洗好,便火急火燎地跑去奶奶跟前,讓奶奶給我系上絨子,跑去與朋友炫耀。
噴香的粽子,引起了我的`食欲,吃了慢慢的一肚子。爺爺常逗我說:“粽子都吃光了,拿什么喂小魚呀?”我聽爺爺說屈原的事。
急的我抓耳撓腮,一時間竟不知所措。爺爺奶奶笑的已不成樣子,我這也反應(yīng)不過來。
端午節(jié)的回憶是多么美好!我真希望這一次端午節(jié),能再和爺爺一起去采藥,聽爺爺講那屈原的故事,讓奶奶給我……
端午的作文 篇5
不禁想起家鄉(xiāng)的饅頭來。
家鄉(xiāng)的饅頭不是像如今在城里吃到的饅頭,白白胖胖,蓬蓬松松。家鄉(xiāng)的饅頭是自己土里剛收割的新麥子磨成粉做成的,是用新梧桐葉墊在高粱稈子的蒸鍋里蒸出來的,顏色深暗,像紅非紅像黑非黑像黃非黃像紫非紫的那種顏色,里面包著一點紅砂糖,熱熱軟軟的,咬一口,流出一股黃黃黑黑稠稠濃濃的糖水來,口齒生香,眼角含笑。
說到小麥,現(xiàn)在的人似乎有一種偏執(zhí)的印象,那就是北方大平原的物產(chǎn)。其實在南方山區(qū),至少在我的家鄉(xiāng),在我青少年時代以前,小麥實在是十分尋常的農(nóng)家作物。那時的村人,視土地為寶,只要是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不論是旱田旱土還是開墾出來的山坡,在冬季都要種上一季小麥。當漫天瑞雪飛舞,花草樹木蕭疏,山溝路旁,村邊河畔,一垅垅麥苗已碧綠如茵,如毯如被,如絲如縷,給沉寂的冬天帶來了生命的活力。
春暖花開,麥苗嘩啦啦拔節(jié)瘋長,直往云天里上竄,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人淹沒在綠海里。這時的麥地里,生長著嫩嫩的豬草,當中有一種我們叫爛布筋的草,沿著麥稈攀爬向上,如絲如縷,鮮嫩非常,是最好的豬草,扯了來,又干凈又清爽,甚至不用水洗就可以直接剁碎煮潲喂豬。小麥抽穗的時候,麥地里能時常發(fā)現(xiàn)壞了的黑麥穗,這也是我們那時不可或缺的玩具,拔了來,俯在地上一彈,一條黑黑的.直線就印在了上面。
麥地很快就轉(zhuǎn)黃了,麥穗像長了長胡須的老人,在太陽的照耀下,一天天干瘦枯萎。開鐮割麥的日子,村莊像招惹了的蜂巢,人來人往,嘈雜紛呈。割麥用的不是割禾那種短把密齒小鐮刀,是砍柴割茅草用的那種鋒利的長把鐮刀,站在干燥的土地上,俯身割麥,沙沙有聲。南風吹拂,陽光朗照,一片片麥浪倒伏,土地又變得空曠起來。小麥一捆一捆用棕繩或油茶樹條子縛起來,用柴槍一擔一擔挑到村里的禾場上。
打麥子用的全是手力。打麥子的人字形木架斜撐在打掃干凈的禾場上,上面擱置一塊青石板,周圍用麥捆圍一個大圈。打麥子的時候,光腳跨開站在禾場上, 雙手掐緊一把麥稈揮過肩膀,猛力朝著青石板打擊麥穗,口里不自覺地發(fā)出一聲一聲“哼,哼”的用力聲。隨著節(jié)奏均勻的打麥聲,麥粒飛濺,落滿一地。
這段日子,村前公路上來來往往的拖拉機多了起來,山村上空整日響著噗噗突突的轟鳴聲,有時甚至還有大汽車駛過的嘎嘎喇叭聲,是來收麥稈的,據(jù)說是拖到縣城的造紙廠里去,能夠變戲法造出一張一張寫字的紙來。家家戶戶便將打完麥子的麥稈重新捆縛起來,一擔一擔挑到公路邊的收購場地,換回多多少少的鈔票,赤手赤腳的臉上笑逐顏開。拖拉機和汽車裝滿一車一車麥稈,堆得活像高高寬寬的蝸牛殼子,一搖一晃駛出了村莊和山嶺。
磨坊就在村南河壩邊,是幾間低矮的青瓦房,中間圍著一塊三合土打成的禾場。從高坎水圳里落下嘩嘩的水流,沖擊大水轱轆一圈一圈緩緩轉(zhuǎn)動,流經(jīng)磨坊前門,匯入河中清流。端午節(jié)臨近的日子,磨坊熱鬧忙碌起來,水轱轆不停旋轉(zhuǎn),麗日白云下,磨坊的小禾場上,放了幾排高高的木架,架子上用短竹竿掛著一掛一掛長面條,密密麻麻,如瀑如簾。晾曬干的掛面,切成一截一截,扎成一把一把。村人用麥子換了面條,帶回家,做成湯面,放點豬油,放點蔥絲,放點紅辣椒灰,噴噴香香的,是過端午節(jié)的好菜,也是招待客人的佳肴。
端午節(jié)的大清早,村前河邊大大小小的梧桐樹,都有各家的大人孩子在采摘肥大的梧桐葉子,用來墊在大蒸鍋里的高粱稈子做成的圓篾子上篜饅頭,這樣篜出的饅頭既不粘連,又有一股梧桐葉的清香。饅頭做成兩種,一種沒有放糖,圓圓的像個拳頭;一種里面放了紅砂糖,做成半月模樣,熱熱的拿一個在手里,從尖角角上小心地咬一口,一股熱糖水就流了出來,親甜,噴香。
小河里沒有船,所謂端午節(jié)劃龍舟的事情,我是在青年時代走出山村才看到過,那也與我沒有什么關(guān)系。在我遠去的歲月里,端午節(jié)其實很簡單,就是全家人一起吃一碗作菜的湯面,吃一天母親做的饅頭,這已經(jīng)足夠我們津津回味一年,并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jié)的到來。對于我,對于每一個頑皮的村童和少年來說,端午節(jié)更意味著河水不再冰涼,天氣晴熱,可以下河洗澡了。
端午的作文 篇6
端午節(jié)的中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奶奶家過端午節(jié)。
奶奶家門口懸掛著艾葉,爸爸說那是避蚊驅(qū)毒,祈求平安的。奶奶家的.桌子上擺放著很多好吃的,有蘋果、梨、麻花、粽子還有雞蛋。我問:“為什么今天要吃粽子?”爺爺告訴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傳說愛國詩人屈原五月端午投江自殺,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肉,便往河里投粽子喂魚吃。后來,就漸漸地演變成端午節(jié)吃粽子,掛艾草,賽龍舟的習俗!
聽了爺爺?shù)慕榻B,我挑了一個小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端午的作文 篇7
端午佳節(jié),中國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自然也少不了傳統(tǒng)的美食。但一千雙手,便有一千種味道,傳統(tǒng)美食的傳承,少不了口耳相傳、心領(lǐng)神會的傳統(tǒng)方式。祖先的智慧,今人的領(lǐng)悟,只有用心去接受、創(chuàng)造,才能讓舌尖感受到純正的端午味道。
竹葉的靈感
竹葉,我們身邊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但我們的先祖卻能運用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將其與平常的食材搭配,形成一種新的融合的和諧,竹葉便在這種奇妙的傳承中升華,成為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中最樸素的,當數(shù)包裹。
端午的粽子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傳承的粽葉選用竹筍外衣,它便發(fā)揮它“花中四君子”的氣度,成為糯米的絕佳搭檔,它心甘情愿地做配角,無私地奉獻出身體與香氣。裹好的粽子放入蒸鍋中,隨火候的成熟,竹葉默默忍受著滾燙的蒸氣的熏陶,慢慢完成葉與米的完美結(jié)合,于是擁有了新的名字——“粽葉”。一上桌,糯米特有的醇香與粽葉植物的清香,形成味蕾上獨特感覺,妙不可言。
還記得曾經(jīng)的端午節(jié)爺爺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指尖一開一合,細線一伸一縮,來來回回沒一會兒,便是一件翠綠的藝術(shù)品,而我這笨手包出來的,與“粽子”的標準還是望塵莫及。我也曾好奇:現(xiàn)在城里哪里買不到粽子,為什么老一輩卻執(zhí)著地教我們自己包呢?想想也是,我在買來的包裝粽子中,確實品不出長輩們一脈相承的手藝味與“靈感”。
腌制的秘密 鹽,最淳樸的調(diào)味料,卻以其特殊博大的胸懷,接受著日新月異的餐飲文化的.洗禮,經(jīng)久不衰。絕大多數(shù)食材,制作中少了鹽,便如魚兒失去了水,馬上沒有了活力與靈性。東方飲食中,鹽更以其無可替代的位置,占據(jù)了無數(shù)人的舌尖。其中最神秘的,當數(shù)腌制。
咸鴨蛋,端午的又一種傳承食物,它與這種特許的方法可謂有著不懈之緣。農(nóng)村中平常的鴨蛋,普通的食鹽,冬天的雪水,卻在老輩們手中迸出別樣的火花。鹽水浸泡鴨蛋時,鹽與水的比例,水的深度,無不決定著咸鴨蛋的成敗。其中兩大主角之一,便是食鹽,鹽多蛋咸難入口,鹽少蛋易壞,味道平淡。這種古老的腌制技藝,其鹽水比例的分寸與秘密,全憑老輩人的手感和經(jīng)驗精準控制。腌得好的咸鴨蛋,蛋白細而嫩,入口微咸而略帶清爽,蛋黃金黃而油多,入口細膩而潤滑。
記憶中,只有奶奶親手腌制的咸鴨蛋,才能滿足一大家子挑剔的舌尖,其它的什么買的咸鴨蛋,就算形再似,色再像,仍是少了那種親切的味道。當中腌制的秘密,只可惜奶奶未能教會爸爸他們兄弟幾人,我便更無從知曉了。
油炸的熱情
油,以其熱情的個性,滋潤著食材。中式烹飪,油是鍋具和食物之間的媒介。熱力作用,產(chǎn)生出奇妙而豐富的烹飪方式,進而出現(xiàn)了烤、炒、煎、炸,無形中改變了食材的面貌與本質(zhì)。其中最熱烈的,當數(shù)油炸。
我的家鄉(xiāng),端午還習慣吃“炸圓子”,它要用本地的菜籽油炸味道才純正。五月,徽州的油菜籽成熟,即為這種美食的伴侶——菜籽油的原料。植物油脂比動物油脂更易獲得,而且健康,這個發(fā)現(xiàn),使人類烹飪史前進了一大步。炸圓子,只有用家鄉(xiāng)的菜籽油,才能盡顯其美味,脫粒的菜籽經(jīng)過一段奇幻的旅行,成為家家廚房中的香油,因其色澤鮮明、香味撲鼻而得名。油炸,油溫是關(guān)鍵,待這半鍋油溫度適當,興奮地跳躍升騰之時,放入預(yù)先做好的糯米粉芝麻心圓子,在滾油的熱情擁抱下,圓子脫去白色外衣,變得焦黃動人,身體吸收著熱量在膨脹,這時溫度過高圓子會炸開,濺起的熱油會傷人,所以要及時控制火的大小。炸好的圓子外酥里嫩,筷子一扎,“吱”——便溢出黑亮的芝麻糖心,令人饞涎欲滴。趁熱吃,脆度口感最佳。
圓子,每年端午,爸爸都會炸給我吃,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其中一些門道。這,才是我在端午中最親切的味道。
又是一年端午,一家人團聚的桌上,少不了飄香的粽子,誘人的咸鴨蛋,金黃的炸圓子。從手到口,從口道心,美味的延續(xù),少不了香火的傳承。美食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文明的偉大書寫者,它們是先祖的智慧。要使端午節(jié)味道不斷、中華血脈不斷,就要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傳承先輩的手藝,讓博大的中華文化,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讓這悠久的大國飲食文明,參與創(chuàng)造世界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端午的作文 篇8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边@是詩人陸游寫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詩句。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
在嘉興,端午節(jié)有眾多的習俗:家家戶戶掛門前艾草,希望一年無災(zāi)無禍;老人給小孩做香囊,驅(qū)蚊辟邪;還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賽龍舟,那場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對于我這個“吃貨”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次奶奶總會先準備箬葉、糯米、鮮肉、細線。她先把兩片葉子疊起來,弄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后往里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兩塊鮮肉,最后把米加滿,蓋上箬葉,一個精巧的粽子就包完了。這樣看著奶奶這么熟練的技法,我也決定試一試。我學著拿起兩片碧綠色、長條狀的箬葉,用手把箬葉折成漏斗狀,但這兩片葉子卻像兩個頑皮的孩子,怎么都不聽話。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進去,糯米發(fā)出了“沙沙”的響聲,好像在勸說這兩片箬葉,又趕忙放了兩塊誘人的肉,然后把糯米迅速加滿。最后,我用力地把展開的箬葉嚴嚴實實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細繩來了個“五花大綁”,不讓一粒糯米“逃”出來。看著這個樣子雖然不好看,但是親手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別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一下,美味的粽子就出鍋了。吃著美味的粽子,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奶奶告訴我:“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屈原,希望不讓江中的魚兒打擾到屈原。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薄芭!原來習俗背后還有這樣的故事呢!”我這才恍然大悟。
端午節(jié),實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掛艾草、做香囊、賽龍舟,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粽子,更顯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魅力。
端午的作文 篇9
嘴里咀嚼著香甜的粽子,鼻內(nèi)散發(fā)著艾草的清香,心中回想著五班的雙優(yōu),手上則寫著三周的種種,心里有說不出的高。
憶出真假班會優(yōu)。這三周,班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中最重大、最有意義、最引人深思的便是開展真假主題班會。開展真假主題班會之前,班上有不少假學現(xiàn)象,如:上課眼望課本,心想電腦、游戲。因此,萬老師讓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假學者,發(fā)表感想。周末,再讓每位學生寫篇《假學.真學》的議論文,讓大家回想,回想自己究竟是哪類人,讓大家反思,反思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錯;讓大家發(fā)誓,發(fā)誓自己以后定要棄假求真。在看班會時,萬老師用學生作文里的語句作為觀點來提醒我們,告誡我們,啟迪我們。班會召開后,還要由各個小組上臺做出今后的'誓言,“簽”下保證書。真心希望通過這個班會,五班的同學都能棄假求真!
憶出英語默寫優(yōu)。在以前,英語默寫部分人質(zhì)量不高,甚至還在默寫時作弊。萬老師了解了情況后,開始優(yōu)化本班默寫。首先,萬老師選出了七八個英語默寫不認真的人,讓他們每天默寫時要么在大報告廳,要么在操場,按照質(zhì)量,獎罰分明。這樣一來,讓班上原本不認真的同學態(tài)度轉(zhuǎn)變,讓原本認真的同學更加細心。默寫質(zhì)量也是蹭蹭蹭的往上升。后來,萬老師又讓全班的同學都到報告廳默寫,默寫完畢后再以小組為單位收起來,各個小組互相批改,批改完畢后,再逐一公布默寫得分,讓大家能夠自動定位,合理安排,制定計劃,爭奪獎勵。看來萬老師的招數(shù)還真管用呢!
憶出量化計分優(yōu)!傲炕嫹謹(shù),誠信定座位”是五班的一大特色?捎袝r有些小組因不知哪些分數(shù)該加哪些分數(shù)不該加而導致被他人誤解。因此,值周班長陳安琪便想出了一個計策,在每日夕會時,陳安琪會將前一天量化分數(shù)最高的兩個小組的計分紙展示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看別個小組是怎樣計分的,好吸取經(jīng)驗;再一個便是看看這些分數(shù)哪些是不能加的,有哪些分是可以加的,好規(guī)范量化分數(shù)。經(jīng)過陳安琪的調(diào)整、規(guī)范,在這個周內(nèi),量化分規(guī)范了許多,某些落后的小組也吸收了經(jīng)驗,量化分也在上升呢!看來,量化分在大家的心中還是非常重要的。規(guī)范、優(yōu)化量化分是不容有誤的。
在喜慶的端午節(jié)里,在熱情的盛夏中,我回憶著五班的雙優(yōu)。憶出了大家的承諾,憶出了大家的態(tài)度,憶出了大家的聰明,更憶出了大家內(nèi)心的雙優(yōu)。
【端午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03-29
難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節(jié)作文:開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趣聞作文-端午節(jié)作文03-07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8-14
端午作文02-16
端午時節(jié)話端午作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