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端午節(jié)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作文1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边@是詩人陸游寫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詩句。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
在嘉興,端午節(jié)有眾多的習俗:家家戶戶掛門前艾草,希望一年無災無禍;老人給小孩做香囊,驅(qū)蚊辟邪;還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賽龍舟,那場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對于我這個“吃貨”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次奶奶總會先準備箬葉、糯米、鮮肉、細線。她先把兩片葉子疊起來,弄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后往里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兩塊鮮肉,最后把米加滿,蓋上箬葉,一個精巧的粽子就包完了。這樣看著奶奶這么熟練的技法,我也決定試一試。我學著拿起兩片碧綠色、長條狀的箬葉,用手把箬葉折成漏斗狀,但這兩片葉子卻像兩個頑皮的孩子,怎么都不聽話。
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進去,糯米發(fā)出了“沙沙”的響聲,好像在勸說這兩片箬葉,又趕忙放了兩塊誘人的肉,然后把糯米迅速加滿。最后,我用力地把展開的箬葉嚴嚴實實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細繩來了個“五花大綁”,不讓一粒糯米“逃”出來?粗@個樣子雖然不好看,但是親手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別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一下,美味的粽子就出鍋了。吃著美味的粽子,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奶奶告訴我:“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屈原,希望不讓江中的魚兒打擾到屈原。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薄芭!原來習俗背后還有這樣的故事呢!”我這才恍然大悟。
端午節(jié),實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掛艾草、做香囊、賽龍舟,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粽子,更顯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魅力。
端午節(jié)作文2
作為傳承了數(shù)千年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始終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相比,端午節(jié)有著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根植于民間,根植于古老的民族傳統(tǒng),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種散發(fā)著亙古的芬芳,影響了無數(shù)炎黃子孫的味道。
端午節(jié)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譏謗而不得重用,終于不堪世風渾濁,投江而死。人們以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時,就注定了這種清白、廉潔的品格將被人們銘記,也為端午注入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著歷史的軌跡,追尋屈原的品格,并體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勝枚舉。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因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幾年小官便歸隱山林,整日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生活;詩人于謙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則更是兩袖清風、廉潔正直的官員的典范。
正是由于這種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華夏兒女的心中,才使端午節(jié)流傳至今。
然而,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端午本來的味道,廉潔之人、清正之人越來越少,端午也已成為一種形式,這也許有違屈原的初衷吧?而這也正是國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會風氣的味道,是有助于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嘗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們中的一部分,而是全體中國人!
端午節(jié)作文3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氣中醒來,朦朧中向枕邊摸索,摸起的是個精致的香包,不用說,端午節(jié)又到了。
以前過端午節(jié)時,外婆總是很早就開始準備,從別處摘一些艾葉來曬干,給我們這些孩子們做香包。其實,在街上也有人推著車來賣,不管是做工還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卻還是每年堅持做給我們。因為,少了外婆的香包,總會覺得這節(jié)過的不完整。
端午節(jié)前一天,外婆會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看著,幫外婆遞粽葉,在呈滿香米的粽子頂上放上一顆紅棗,與外婆合作包好一個又一個粽子。有時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沒了,我便會將買下的米倒進一個干凈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學著外婆的樣子攪著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邊看著,任憑我怎樣攪動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將米端過去。當手從水中拿出來時,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繼續(xù)包著粽子,我便舉著雙手過去,湊到外婆身邊,想與外婆一同分享這香米的味道,聞聞外婆手上也有同樣的味道,我笑著跑開了。
一整個端午節(jié),手上的米味兒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掛在身上,這樣,不論我走到哪兒,身上總能帶著一股淡淡的艾草香。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獨特的。
那時的端午,總讓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棗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還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這樣的端午,連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記憶中。
現(xiàn)在,我早就不是當時那個只懂玩樂的孩童,但外婆卻依舊做著同樣的事。閑下來時,我也會幫忙。還是記憶中的場景,還是記憶中的兩個人,還是那股端午節(jié)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樣的清香,是那樣的難忘。
端午節(jié)作文4
唐代詩人文秀寫過這樣一首詩:結(jié)婚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相傳端午節(jié)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習俗。當時屈原投江,人們沒有找到他的尸體,怕魚兒會啃食他,就用飯做成團扔到河中,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包粽子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來到21世紀的今天,包粽子已經(jīng)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不僅味道香甜,做法也很有趣。粽子一般都是用粽葉把糯米包起來,然后用繩子綁起來。每次包粽子,奶奶領(lǐng)著我和姐姐都要在旁邊學著包,兩片粽葉,放上點糯米,裹成一個三角形,再用繩子牢牢綁住,一個粽子就包好啦。不過一開始學還是挺難的。粽子包好要上鍋蒸了。別看粽子個兒挺小的,可卻足足蒸上兩三個小時才能蒸熟蒸爛。不過,沒關(guān)系,“好飯不怕晚”嘛。
趁著鍋里蒸粽子,我們趕到河邊看賽龍舟。當時屈原投江后,人們劃著船在河里找他的尸體。就這樣,劃船慢慢地演變成了富有激情的賽龍舟,最后還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走出了國門,成為了國際性賽事。賽龍舟還沒開始,河兩岸早已人山人海。河面上,三艘龍舟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只聽見口哨一響,頓時,吶喊聲、加油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好不熱鬧。
看完賽龍舟回到家中,粽子已經(jīng)蒸好了。屋子里彌漫著粽香。忍不住拿一個,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晶瑩透亮的糯米,冒著熱氣,咬一口,軟糯香甜的糯米和淡淡的粽葉香溢滿味蕾,讓人吃完一個,忍不住再吃一個。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不僅能吃到軟糯香甜的粽子,還能看到精彩激烈的賽龍舟,別提多開心了。今年的端午節(jié)剛過去,我又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節(jié)能快點到來,想象著又會發(fā)生些什么有趣的事……
端午節(jié)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jié),人們都吃粽子,粽子還有許多種餡兒呢。有豆沙的、紅棗的、八寶粥的……
據(jù)說,屈原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了。百姓們自從知道這件事情以后,就劃船打撈他的尸體,結(jié)果什么也沒撈到,人們就劃龍船、扔粽子,引開魚蝦,以免傷害屈原的尸體。有的還把艾草點燃,熏走害蟲。
端午節(jié)的習俗還有許多,畫“王子”、賽詩、演唱等等。
端午節(jié)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每家每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尸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jié)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按照習俗,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組織劃龍舟比賽等等活動,我問爸爸:為什么要包粽子劃龍舟呢?
爸爸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楚國百姓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將粽子丟進江中,同時,劃龍舟敲鑼鼓可以驚走蛟龍,就這樣,形成了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
我們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們要有一顆愛國的心。
端午節(jié)作文6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們?nèi)ツ棠碳页贼兆印?/p>
路上,我問媽媽:“媽媽,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賽龍舟和吃粽子?”媽媽說:“端午節(jié)五月初五,可能是因為這段時間蚊子等害蟲比較多,所以古代先賢教育老百姓用艾草、菖蒲驅(qū)趕害蟲免得生病。賽龍舟是春秋時期百越地區(qū)以龍舟競渡方式祭水中蛟龍,吃粽子是紀念我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進奶奶家,奶奶已經(jīng)在忙了。奶奶一看見我,就高興地讓我和她一起包粽子。只見奶奶把粽葉折成斗狀,盛滿糯米,再把粽葉層層包上,用線緊緊綁牢,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不亦樂乎地包起來,但每次不是餡弄太多,裹都裹不了,就是綁得太松,稍微一動,米粒就會爭先恐后地從各個角落鉆出來。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總是鼓勵我:“沒關(guān)系,不要灰心,只要你去努力,總會成功的。”
雖說包粽子不行,可吃起來我最在行。鍋里粽子的香氣漸漸彌漫了整個房間,奶奶一掀開鍋蓋,我便迫不及待地扒了一個,“哎呦,好燙!”我忍不住把粽子扔回了鍋里,并吹了吹手指頭。奶奶一邊笑一邊用碗重新給我盛了一個粽子,我接過碗,對著粽子吹了幾下,然后解開繩子,扒開粽葉,對著粽子就是一口,哇,糯米里既有肉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自己本身糯糯的味道;蜜棗里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肉的味道,還有它本身甜絲絲的味道;肉里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本身嫩嫩的味道,真好吃。
沒過幾分鐘,我便吃完了,但我卻舍不得把粽葉扔了,因為粽子實在太好吃了,我一定要把粽葉上的每一粒糯米都吃了再扔。
端午節(jié)真好,我真愛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7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了。說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想到粽子。在很多城市,“粽子節(jié)”成了端午節(jié)的代名詞,以為端午節(jié)就是吃粽子。說到端午節(jié),很多媒體都宣傳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
其實,以上兩種說法都忽略了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為什么我們會不知道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含的真實文化呢?為什么反而是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萬圣節(jié)等洋節(jié)在國內(nèi)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長期以來,傳統(tǒng)佳節(jié)在國內(nèi)并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直到05年,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jié),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入選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才給我們帶來了沖擊,帶來了反思。早在春秋,端午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節(jié)日,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等約28個少數(shù)民族慶祝這個節(jié)日。后來才慢慢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當然,端午節(jié)的精神內(nèi)涵也遠遠不止是吃。
在端午節(jié)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粽子、纏手足腕,包米粽,采插艾葉,涂飲雄黃酒,調(diào)制朱砂酒,采集露水洗眼睛,采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nèi)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jié)是防疫祛病、避瘟驅(qū)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jié)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愿。后來,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nèi)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端午節(jié)紀念伍子胥或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
同學們,一個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靈魂。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重視并過好這個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恢復它的文化內(nèi)涵,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珍惜我們的端午文化。
端午節(jié)作文8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北方有北方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吃粽子的習俗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qū)。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端午節(jié)
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愛國詩人屈原而展開,傳播各地,屈原之民人人皆知,大家用粽子悼念烈士。今天媽媽就要教我包粽子!
媽媽今天六點就起來買粽葉、泡糯米了,到我起來時媽媽已近把材料準備好了媽媽拿起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再把它卷成漏斗形保證不會漏,再塞一點糯米進去再放一顆蜜棗和一些花生,然后再用糯米填滿,再由白線給它捆起來,一個小粽子就成了。看著媽媽手里小巧琳瓏的粽子,我很是羨慕,想著那我包的是什么樣的呢?
終于該我包了,我也像媽媽那樣把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再卷成漏斗狀,我也抓了一小把糯米塞進了粽葉里,可因為我的手松了一下粽葉里的糯米全掉了出來,地上臟兮兮的,“失敗不怕重要的是堅持,再來!”媽媽鼓勵我,第二遍我終于越過了那個坎,第三步就該放東西了我挑了一大塊蜜棗放了進去,然后又放了一把糯米,可我在用白箱包的時候,包不嚴好多糯米都灑了出來,媽媽教導我說:“在粽葉里面放東西不能放得太多,要不然就會潵出來”“毆”我點了點頭,看我再三努力的面上,成功的光芒終于照到了我身上,我成功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著不怎墨陽,但很好吃。
端午節(jié)作文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到了,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一大早,我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盼望著去外婆家綁繡花線,期待著激烈的賽龍舟。終于等到媽媽忙完手中的活,帶我去外婆家綁繡花線了。到了外婆家,剛進門,我和媽媽都驚呆了,只見一個個小朋友排著長隊正在等待綁繡花線。過了一會兒到我了,外婆拿起一捆五顏六色的線,從中抽出幾根,嫻熟地拿起剪刀,剪掉這些線,接著用這些線綁在我的左右兩只手腕上和腳上?粗@些美麗的五彩線,我心里美滋滋地跟著媽媽回到家。
中午,全家人喜氣洋洋地圍在一起吃粽子,還沒等我把一個粽子吃完,門外已經(jīng)傳來了吶喊聲,原來是我期待已久的賽龍舟即將開始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白馬江,那里早已人山人海,我穿梭在擁擠的人群中。急促的哨子一吹,幾艘龍舟齊頭并進。龍舟上的鼓手使勁地揮動雙臂,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鑼鼓,選手們聽著鑼鼓聲整齊地劃動著雙槳。鑼鼓聲、加油聲、吶喊聲連成一片,場面十分壯觀。幾艘龍舟爭先恐后,這時一艘紅色的龍舟脫穎而出,遙遙領(lǐng)先,跟在它后面的綠色龍舟也不甘示弱。快到終點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紅色龍舟果然第一個到達了終點,全場響起了歡呼聲。
賽龍舟結(jié)束了,可那精彩的一幕幕讓我流連忘返,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10
難忘的端午節(jié)。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fā)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jié)了。
今天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么呢?我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shù)氐睦习傩罩篮螅屯锩嫒郁兆,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nèi)拥聂兆。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jié)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jié)呀!
端午節(jié)作文11
城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會用包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我會在爸爸媽媽的帶領(lǐng)下去姥姥家,姥姥、姥爺早早的準備好了江米和大棗、粽葉來包粽子,并在煮粽子的時候煮上幾個雞蛋,用來給我和弟弟妹妹吃。在吃粽子的時候,我就問姥姥,為什么人們要在端午節(jié)這天吃粽子,門上要插艾草,這時候姥姥就會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講有關(guān)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楚懷王統(tǒng)治時的貴族,并擔任大臣,他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其它被收買貴族和楚懷王之后的打擊報復,被免去職務(wù),并被流放,在流浪期間,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等著名不朽詩篇,在秦國攻破楚國國都,他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抱石投汩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老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去汩羅江邊憑吊屈原,并拿出準備好的飯團和雞蛋丟進江里想讓魚蝦吃飽,不用去傷害屈原的身體,慢慢就演變成吃粽子、雞蛋等習俗,用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姥姥給我們講完故事后,問我和弟弟有什么想的說的嗎?我發(fā)表了自己心中感想,說:屈原是我們應(yīng)該記住并不能遺忘的愛國主義詩人。
這時候,爸爸把煮好的粽子放在桌子上,叫我們來吃,我吃著又香又甜的粽子,想著姥姥講的動人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我來說:古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會讓我深愛教育并激勵我將來好好規(guī)劃人生軌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不能辜負姥姥講故事的深刻涵義。
端午節(jié)作文12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我聽奶奶說,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因為不愿做亡國奴,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當時人們?yōu)榱瞬蛔岕~兒吃他的尸體,就把粽子和雞蛋投進了汨羅江。以后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人們就以吃粽子的方式來表達對屈原的紀念。
今年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奶奶和往年一樣從市場上買了一捆葦葉一袋大棗和幾斤糯米,又準備包粽子了。
綠綠的葦葉又寬又長,但它不能直接用來包粽子,因為它很脆很容易破。所以奶奶就把它放進鍋里煮了一會兒,葦葉果然變軟了。奶奶又把糯米放在盆里泡了起來,奶奶說這樣泡的糯米包的粽子才容易煮熟。
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好了,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她用那雙靈巧的手拿出兩片葦葉把它們錯開,折成一個漏斗形,往里放了兩顆大棗和一些糯米用葦葉把它包好,用一根繩子把它緊緊的捆住,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了有一個多小時,粽子就熟了。我把煮好的粽子拿出來,解開細細的繩子,剝開綠綠的葦葉,露出了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大棗,吃起來又香又甜,好吃極了。
我想把這粽子也投進河里,讓屈原吃到,他一定會感到人們對他的敬佩。
端午節(jié)作文13
每年的農(nóng)歷5月5日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它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端午節(jié)這天,奶奶買回艾草和粽葉,把幾株艾草掛在門頭上。我很好奇,便查閱了資料。原來端午是入夏后的第一個節(jié)日,氣溫上升,真是疾病多發(fā)和蚊蟲多的時期,由于它們特殊的香味可以用來驅(qū)病、防蚊、避邪,所以在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一大早我們?nèi)揖兔钇饋,媽媽把粽葉、泡好的糯米,調(diào)好的餡兒準備好。我見了,急忙洗好手,擼起袖子,想學包粽子。
媽媽一邊示范,一邊給我講解。首先把粽葉的一頭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上糯米。吃甜的,放入紅棗泥、紅豆、豆沙等配料;吃咸的,加入五花肉、板栗、蛋黃等配料。然后,將粽葉的另一端慢慢的卷起來,一直把棕葉尾巴全部合攏,用大拇指按住,再一折,最后用棉線從粽子底部十字形都捆起來,只要不散開就行了。
我知道了包粽子的要領(lǐng),就開始學著包。我跟著奶奶和媽媽一步一步的包。眼看快要成功了,我沾沾自喜。沒想到的是,還沒等我捆好,粽子就掉到地上散開了!霸趺丛谀棠淌掷锫犜挼聂兆樱搅宋沂稚暇妥兂闪颂詺獍?”我嘟囔著說。媽媽耐心地對我說:“沒事兒,慢慢來!眿寢尩脑捵屛矣辛诵判,果然,這次包的粽子雖然奇形怪狀,可是沒有散。我一邊包著粽子,一邊聽媽媽給我講著《屈原抱石投汨羅江》的故事。
不知不覺,一個個小粽子包好了,該煮了!皳渫ǎ瑩渫ā,粽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下了水,仿佛游泳健將似的。不一會兒,從鍋里散發(fā)出陣陣清香。過了大約半個小時,粽子終于煮好了。剝開粽葉,露出它白白胖胖的“身子”?粗约旱摹敖茏鳌保睦镉蟹N說不出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