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注重個人道德品行作文
道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小編收集關于道德品行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注重個人道德品行
道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此可見育人的工作是何等重要,它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我認為無論是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還是家庭美德,最基本是要注重個人品德的修養(yǎng),因為它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為此堅持以人為本擺在首位,不管將來你們長大了從事任何職業(yè),首先要學會做人,具體做法如下:
一、注重傳統(tǒng)美德的修養(yǎng)
修養(yǎng)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修煉出來的一種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它來自道德深處,又表現(xiàn)在人們的一舉一動之中。好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來自日積月累和滴水穿石的恒心。有著好修養(yǎng)的人,會是你的良師益友,是你人生的知己和引路人。經(jīng)常大人責備小孩“這孩子一點規(guī)矩也不懂。”我們認真思考一下會發(fā)現(xiàn)不少情況下,小孩是無辜的,責任在大人。因為小孩子并不知道規(guī)矩的實質內容。孩子的思想成長形成期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小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你給什么模型澆鑄出來的就是什么形狀,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要他圓就圓,要他扁就扁。因此要注重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行為規(guī)范及規(guī)矩內容實質性教育,坐有坐像、站有站像、舉止文明、待人接物、敬老愛親、知恩圖報、勤儉節(jié)約等等中華民族傳承下來傳統(tǒng)美德要在我們青少年兒童身上不斷發(fā)揚光大,而且要從娃娃抓起。
我外甥女楊柳秋子在上福州實驗小學五年級。她在《夸我的外婆》文章中這樣寫道:記得我上幼兒園小小班時,幼兒園每周一上午各班要派代表上臺發(fā)言,外婆幫我寫好了發(fā)言稿,我平生第一次上臺講話:“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小小(2)班小朋友名叫楊柳秋子。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句名言:“不可對人冷冰冰,一點笑容最可愛。”這句話告訴我們小朋友要禮貌待人。謝謝大家!”我的話音剛落,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因此外婆的教誨,我一直牢記在心里,懂得講文明懂禮貌,多次評為“三好學生”。外婆還給我講了《書圣王羲之》的故事,激發(fā)我從小立志要好好學習。我學習書法五年了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獲大獎,還為社區(qū)寫春聯(lián)刊登在《福州日報》、《涌泉鄉(xiāng)音報》上……由此可見注重傳統(tǒng)美德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乃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注重良好習慣的修養(yǎng)
良好習慣包括:⑴學習習慣: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講話、不做小動作、做作業(yè)要認真書寫,獨立完成做學習的主人。⑵生活習慣:按時起床睡覺、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課,培養(yǎng)自我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書包、疊被、穿衣襪、洗手絹等等。⑶衛(wèi)生習慣:注意自我用眼的衛(wèi)生、控制看電視、養(yǎng)成個人衛(wèi)生習慣,注意保持個人住處衛(wèi)生整潔的習慣,注重要保持公共場所衛(wèi)生的習慣等等。⑷勞動習慣:愛動手勞作的習慣,不要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勞而獲,從小要學會勤快,利已也利人。
第二篇:道德品行
中國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說起文明,行為舉止能證明一切。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民族,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國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yǎng)的現(xiàn)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種種小事中,但也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美德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價值并不在于金錢。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貌,你算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已經(jīng)失去了做人的真諦。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可能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甚至會影響國家聲譽。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xiàn),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之上。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yǎng),人的文明修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改變的。要完善個人修養(yǎng),首先就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還要學會明辨是非;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tài),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文明的標準,從而使自己的修養(yǎng)得到完善。
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可以改變許多人的不文明行為。但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的文明氛圍又從何而來呢?因此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做起,從自己的言行舉止做起,要告別不文明的種種行為。
第三篇:道德品行
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就以我們學習為例:學習是一項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的活動,想通過投機取巧不費力氣就獲得好成績是不切合實際的,它需要通過勤奮的汗水才能夠換來的。有首歌唱得好“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jīng)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有勤奮上進的習慣就有奮力拼搏進取的精神,驗證了“一分辛勞一分收獲”的真理。
在這里我還要講一個實例,說明注重良好習慣修養(yǎng)的重要性,關系到一個人的前程和命運。
每個人都有向往,很多人不乏成功的天資,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未走向成功,究其原因,除了機遇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壞習慣阻礙了成功的步伐。
好習慣是人生的拐杖。一個好習慣,就像一個好朋友,它會不聲不響地幫助你,幫助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幫助你取得事業(yè)的成功。
曾經(jīng)有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去某公司應聘,面試時,外面等了很多人,叫到誰,誰就去經(jīng)理室接受面試。叫到他時,他在門口敲了敲門問:“我可以進來嗎?”經(jīng)理說可以,他才進去。
幾天后,他就被該公司聘用了。過一段時間,他與經(jīng)理熟了,就問經(jīng)理看中他什么優(yōu)點。經(jīng)理回答:“說老實話,你哪一條都不比別人強,我看中你的,是你進房時敲了門,敲門說明你懂禮貌,而懂禮貌,說明你有教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人,不一定能在公司有大的作為,但至少不會給公司添亂子。”
一個敲門的習慣,竟然使他成功地邁過求職應聘的門檻,可想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三、注重言傳身教的修養(yǎng)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一個人成長過程,學有榜樣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從教三十幾年,教師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對學生教育也是一劑“神丹妙方”。為此,我也是深有感觸的。八十年代中期,我擔任畢業(yè)班班主任,有一天早讀,我在班上巡視同學們早讀時,發(fā)現(xiàn)教室的衛(wèi)生角掃把、畚斗東倒西歪,我默默地收拾著倒在地上的掃把,班長見了走到我跟前說:“老師我來收拾。”我親切地對班長說:“這里由老師整理,你還是早讀去吧!”作為老師舉手之勞的一小步而在學生心靈觸動是邁出了一大步。事后班長坦誠地對我說:“老師,您見了班上不盡人意的地方,不是指責,不是發(fā)號施令,而是自己親自動手令我們全班同學都很感動,大家都公認您是位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