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傳統(tǒng)作文匯編八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寫傳統(tǒng)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1
“臨海剪紙”,原名“張家剪紙”,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起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了。因此,我們決定去“張家剪紙”考察。
“張家剪紙”為什么叫“張家剪紙”呢?哦,原來這是用一個人的姓來命名的。那個人是張秀娟,我打聽到:張秀娟是1965年出生,由于歷史的機緣巧合,她1—18歲,關鍵成長期,恰逢“張家剪紙”制作技藝向整個家族開放時期,并由奶奶親自教習長大……
我們開始剪了,我先剪了青蛙,我先把它的眼睛剪掉了,它的眼睛是月牙形的;它的背上有條紋,條紋是一豎一豎的,條紋有三根; 最后,我把青蛙的輪廓剪來,一只小青蛙就完成了。
這時,某一位同學舉起了手,說:“這些剪紙代表什么呢?”老師沉默了一會,說“魚嘛,代表如魚得水……”沒等老師說完,我就插嘴了:“那么青蛙是不是害蟲沒有?”“這個嘛,對了,青蛙不是很會跳嗎?所以是步步高升!蔽腋吲d的點了點頭,又轉心地剪起了紙。
下面我剪起了蛇,我先剪了蛇卷起來時的.空洞,空洞很像太陽和月亮;我再剪了小三角形,有幾個呢?讓我數(shù)數(shù)看,1、2、3……總共15個;接下來我剪了小花,有幾片花瓣呢?數(shù)一下吧,1、2、3、4,有4片花瓣;下面我剪它的眼睛,眼睛是n形的;最后,我把它的輪廓剪了下來,蛇就完成了。下面我剪了一個女孩打鼓……
時間像小馬奔跑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到中午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2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問我家鄉(xiāng)有什么民俗,東北二人轉就是一絕。
二人轉是東北傳統(tǒng)風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為表演演員,以板胡、鑼鼓為伴奏工具,以簡練的臺詞,粗獷的唱腔為特色,以唱、說、做、舞為表演手法,以手絹、扇子為道具。該表演形式簡單,幾十個觀眾和兩名演員組成的一個露天小劇場,但卻深為人民所喜愛,東北人們喜愛聽二人轉甚至到了“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的程度。連周總理當初路過吉林看了一場二人轉,都贊嘆道:“二人轉不愧為中華文藝瑰寶之一,應該好好發(fā)揚”。
二人轉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幾種,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人們在田間地頭干活時,又累又無聊,有兩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將農(nóng)田種菜的事件及村子里發(fā)生的喜劇性質的事改為唱詞,給人們表演出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日的二人轉。
二人轉以它那獨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詞博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二人轉有著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在正戲表演之前多加一個“小帽”。俗話說“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調,唱戲的白搭,看戲的外落!爆F(xiàn)在,小帽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二人轉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雙回門》《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轉”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無限歡樂。人們喜歡它,也在發(fā)展它。很多地方辦起了二人轉培訓學校,使得這門民間藝術得以廣泛流傳。而因二人轉一炮走紅的轉星也不在少數(shù),除了眾所周知的趙本山,還有小沈陽,孫小寶等。他們在春晚的亮相,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很多的歡笑。
二人轉就是我們的民俗,也同樣是中國老百姓的喜愛,我衷心地希望它發(fā)展越來越好。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3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有剪紙、刺繡、戲劇、陶瓷、皮影戲、國畫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國畫了。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介紹國畫。國畫就是用顏料在宣紙或是宣絹上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國畫又稱為“中國畫”,古時稱為“丹青”,我國傳統(tǒng)繪畫主要是指以毛筆、墨、國畫顏料等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
中國的國畫大師的作品中我最欣賞齊白石畫的`蝦、徐悲鴻畫的馬。我的畫畫老師張老師在二年級暑期開始教我學國畫,張老師說:“國畫,是我們中國的國寶,你要努力學習國畫,把國畫這種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國畫練好!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4
在各種各樣的節(jié)日里,我最喜歡春節(jié)。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們小區(qū)里熱熱鬧鬧的,家家戶戶都忙忙碌碌的:有的貼倒“!,有的在準備喜氣洋洋的年夜大餐,小孩子穿著新衣,拿著壓歲錢,高高興興地跑到小區(qū)公園里玩去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帶著煙花爆竹下了樓,這時候的小區(qū)已經(jīng)熱鬧非凡,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來放鞭炮了。我堵起耳朵,看著爸爸放響了地一掛鞭炮后,也趕緊從一堆煙花中那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煙花:小星星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做了個手勢讓爸爸來點火,然后我跑到遠一點的'地方,爸爸用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兩三秒后煙花就“嗖”地一聲飛天了,在漆黑的夜幕上亮起了紅色的一點,“呯”的一聲,那一點又綻放開來,成了一朵色彩絢麗的菊花,當菊花的顏色漸漸消失是,隨著“噼里啪啦”的聲音在菊花后面亮出了星星一般的火星,接著第二朵,第三朵…..除夕晚上的夜空被這些美麗的煙火裝扮得無比漂亮。12點時,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更是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在鞭炮聲中轉來了。
這個春節(jié),我過得真開心。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5
一大早我還在睡夢中就被鞭炮聲吵醒了,父母親喊我快點起床告訴我說今天是元宵節(jié),應該早起下樓去放鞭炮,這個任務當然是我和我的爸爸去完成了。
我和我的爸爸拿著鞭炮下樓,別提有多高興了,我的爸爸把鞭炮擺好后把打火機遞給我說:“兒子你來點火吧”。我有點害怕不敢,我的`爸爸鼓勵我說不用怕,點完趕緊跑,我按照我的爸爸教我的去做,真的就做好了。
這時媽媽在樓上喊我們快點回家吃元宵,媽媽說吃元宵表示一家人會團團圓圓在一起永不分開,我愛我的父母親,愛我的老師和同學們我希望我們永遠不分開!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6
咱們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這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tǒng)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然后上方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貌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方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后在上方剪出一些漢字,還能夠剪藝術字呢!我也以前剪過,十分的漂亮,不信,你自我試試!你看了準會說很好看,因為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
剪紙旗幡我也做過,(是照自我的方式做的)我先拿來一條1分米的棍子,然后再拿來一張紙,吧之間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自我看一下該剪多大)最后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試試吧!
中國還有很多傳統(tǒng)文化,比如:書法、刺繡等等。怎樣樣,咱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tǒng)文化?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7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著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著一條卡通的龍,還寫著大大的“龍須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里面忙著做著什么,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柜臺上放著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里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里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里,然后把它們卷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里,很快盒子里就有了十床小“棉被”。這就是龍須糖嗎?味道不明白怎樣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須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須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須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里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鑒,像不像長了龍須!”“你吃這么快,怎樣能嘗出味道,日記怎樣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里裹著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十分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著一條“胡須”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胡須”照,然后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須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先龍須糖已經(jīng)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須是從麥芽糖里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制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須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chuàng)于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后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嘗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后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tǒng)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寫傳統(tǒng)作文 篇8
在河坊街上,有一個吹糖人的小鋪,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吹糖人這種民間藝術是在明末清初傳開的。這些民間藝人一般都挑著擔,里面放著火爐和飴糖,手里還握著麥秸稈,上面插著一些栩栩如生的糖人,這些糖人多是十二生肖里的動物。
我站在小鋪前,只見吹糖人把飴糖放在火爐上,等火烤軟,揪出一團飴糖,先搓成圓球,然后壓成圓餅狀,用食指沾一下淀粉,灑在飴糖餅中間,再把它像包饅頭一樣封口。接著,小心翼翼地把飴糖搓成空心的橢圓,拉住橢圓的兩頭,向一邊快速地拉去,這時出現(xiàn)了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他用指甲把它彈斷,一根既圓又空心的細線出現(xiàn)了,和喝牛奶的吸管一樣。最后,他鼓起腮幫子,往里使勁地吹氣,飴糖像氣球一樣慢慢變大,身體就做好了。接下來就簡單多了,把動物的五官和腳,還有尾巴做好,分別粘到身體上,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動物出現(xiàn)在大家眼前。
原來,傳統(tǒng)藝術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呀!
11月21日,我們尋寶小隊到河坊街去尋找生活中的傳統(tǒng)藝術。
早晨,河坊街上就已人山人海,我看到那里的老藝人有的在捏泥人,有的在做扇子,有的在彈棉花。
我們來到了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它由陳列展廳、手工作坊、營業(yè)大堂、慶余名醫(yī)館四部分構成。館內,展示了大量的中藥傳統(tǒng)制藥器具及上萬種中藥植物、動物、礦石標本。讓我驚奇的是虎骨、猴骨、樹皮、車前子和白礬等居然都可以入藥。這時,我想起平時我也在喝中藥,我的藥方里是不是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動植物呢?我一回到家,就看了一下媽媽給我拿回來的藥方,發(fā)現(xiàn)真的有啊!比如說白菊花,我以前只知道它是用來泡茶和觀賞的,沒想到還可以入藥。另外,像蟬衣,甘草也是如此,平時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有時會有很大的作用呢!
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不能小瞧生活中的任何東西,也讓我感受到了中華傳統(tǒng)中藥文化的魅力。
小朋友,你見過糖畫嗎?糖畫是用溶化的黃糖制作成的。
關于糖畫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從前,四川有個大詩人叫陳子昂。他喜歡吃黃糖,但吃法不同,他先把黃糖溶化后在干凈的桌子上畫一個小動物,等糖汁凝固后把“動物”拿在手中吃。后來,他到京城做了一個小官,因為沒事干,就如法炮制,正好被小太子看見了,就吵著要,陳子昂就給了太子一些。沒想到回到皇宮的'小太子很快把糖畫吃完了,吵著還要,驚動了皇帝。皇帝就請陳子昂到皇宮當場制作。陳子昂因此升了官,還收了一些徒弟,將這門手藝一代代傳下去,就成了民間藝術“糖畫”。
我也利用空閑時間到河坊街看到了糖畫藝人制作糖畫的過程。他們用的工具是勺子、鏟子、鍋、溶化的黃糖和白色的石板。先付十元錢,然后撥動轉盤,指針轉到哪個圖案就畫哪個糖畫。制作糖畫要以很快的速度用勺子里的液體黃糖作畫,速度快慢和勺子的傾斜決定了畫的線條粗細。隨著藝人上下左右地移動勺子,一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就出現(xiàn)了。
糖畫真奇妙!
【寫傳統(tǒng)作文】相關文章:
寫傳統(tǒng)作文11-19
寫傳統(tǒng)的作文12-12
寫傳統(tǒng)作文11-11
寫傳統(tǒng)的作文02-26
寫傳統(tǒng)作文【精選】01-18
實用的寫傳統(tǒng)作文09-13
【推薦】寫傳統(tǒng)作文11-30
寫傳統(tǒng)作文【熱】12-01
寫傳統(tǒng)作文【薦】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