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偨Y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地理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地理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1
一、地球:
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顆,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兩個圈層構成,即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外部圈層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構成;內部圈層由地殼,地幔,地核構成。另外在大氣圈層外還包圍著磁層,里面有帶電粒子組成的兩條輻射帶。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其赤道半徑為6378公里,平均半徑為6371公里。地球的運動分為兩種形式:地球繞地軸(兩極)自西向東的自轉,時間為23小時56分2.1秒;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的公轉,時間為365.26天。
有關地球大小的數據:
1.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陸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3.地球的周長(赤道)約為4萬千米。
什么是類地行星,其與其他星球的區(qū)別是什么?
類地行星是以硅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們跟類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別,因為那些氣體行星主要是有氫、氦、和水等組成,而不一定有固體的表面。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硅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太陽系中類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類地行星是與地球相類似的行星。它們距離太陽近,體積和質量都較小,平均密度較大,表面溫度較高,大小與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巖石構成的。
二、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
1.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人均資源相對不足;
2.礦產品種齊全配套,資源風度不一;
3.礦產質量貧富不均,貧礦多,富礦少;
4.超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多;
5.共生伴生礦多,單礦種礦床少。
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
1.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我國是世界資源大國。不僅如此,我國還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礦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
2.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多,許多資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自然資源形勢嚴峻。由于利用不當、管理不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和浪費的現象嚴重。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可再生資源:
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huán)使用的自然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資源:
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三、水資源:
地球上的水資源,從廣義來說是指水圈內水量的總體。包括經人類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發(fā)電、給水、航運、養(yǎng)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灣和養(yǎng)殖水域等。水資源是發(fā)展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在世界許多地方,對水的需求已經超過水資源所能負荷的程度,同時有許多地區(qū)也瀕臨水資源利用之不平衡。
中國的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由于人口眾多,當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
我國水能資源特點:
水電與火電相比,具有清潔、廉價的`特點;而且水力發(fā)電是可再生資源,可循環(huán)使用。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許多河流在流經階梯交界處時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蘊藏巨大。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長江水系、雅魯藏布江、黃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豐富,已開發(fā)的水電站,大多分布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發(fā)電量居前的電站有二灘、葛洲壩、龍羊峽等。正在建設的三峽電站建成后將成為世界的水電站。
解決水資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
1.跨流域調水,以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
2.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季節(jié)變化大的問題。如規(guī)模宏大的長江三峽工程和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完成后,都將在防洪、灌溉及水資源調配方面發(fā)揮重大作用;
3.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用水緊張的狀況。今后我們要加大污水處理力度,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開展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或杜絕水的浪費。
初三地理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2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俚厍蚴且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的緯線圈。
、诮浘: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诔嗟酪员钡木暥冉斜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垡猿嗟罏榻,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芙浂鹊淖兓(guī)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荼境踝游缇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
地球運動 :自轉 /公轉
繞什么轉 :地軸 /太陽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 約24小時 /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 : 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诒卑肭蚺c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春——秋;夏——冬)
、鄣厍虮砻嫖鍘У膭澐郑罕焙畮(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艿途暎0°--30°;中緯:30°--60°;高緯:60°--90°
、葑晕飨驏|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俚貓D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诒壤哳愋停壕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僖惶熘械臍鉁爻霈F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谝荒曛校卑肭驓鉁,大陸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
、蹚某嗟老騼蓸O,氣溫逐漸降低。
、軗^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萦玫葴鼐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購拇髿庵薪德涞挠、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勰媳被貧w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茉跍貛У貐^(qū),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萦玫冉邓烤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奘澜纭坝陿O”——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贇夂蚴且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鄢嗟栏浇(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qū)(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
、軣釒в炅謿夂蛱攸c: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萦绊憵夂虻闹饕蛩兀壕暥任恢、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蕖兜乩韴D冊》中的有關本節(jié)內容。
初三地理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3
1.氣候特點:
、贇夂驈碗s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诩撅L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推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qū)。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布,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布
、鄞箨懶詺夂蚍植(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于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氣候對農業(yè)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yè)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wěn)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fā)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yè)生產。
3.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占61%。
、偈澜绺鞔笾藁虻貐^(qū)按人口數的多少排序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排序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
、谑澜缟先丝诔^l億的國家共有10個,其中有6個位于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郾姸嗟娜丝趯Y源、環(huán)境的影響:
4.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占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qū)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yè)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
5.經濟發(fā)展旅異:亞洲除日本是發(fā)達國家外,其余國家為發(fā)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fā)展的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tǒng)治,工業(yè)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fā)展較快。
【初三地理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三上冊化學重點難點復習資料07-30
七年級上冊地理重點難點復習資料08-11
初三沁園春雪知識點總結11-09
文學常識語文上冊知識點總結05-27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01-06
高二地理知識點總結07-22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7篇01-06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2-03
沁園春雪的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11-09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