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說課稿(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說課稿1
一、自讀的準備
自讀是一種語文閱讀能力,僅僅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貫穿還不夠。為了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讀好《柳毅傳》,我在前面的課文《促織》的學習中,采取了條塊分割(分段、分組)的研讀學習方法,實施了方法點撥——教師示范解讀(第一段)——師生集體研讀(第二段)——學生分組討論(第三至第九自然段)——中心發(fā)言——補充發(fā)言——教師總評(包括總結全文)的教學流程。學生已經(jīng)初步獲得了自我研讀的體驗,教師已經(jīng)為學生墊好了自讀的底子。
二、自讀的點撥
既然是創(chuàng)造性自讀,我不想給學生傳授什么知識,更不想用什么情感和觀點去感染和影響學生,盡量讓他們在自讀中去體驗一切。在師生一道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幾個自讀研究參考題,適當?shù)慕o予了方法或內容上的點撥。具體內容如下(ppt幻燈片展示):
自讀研究參考題:(注意:這只是研讀方向或研讀的副標題,不可視為題目)
、蔽难灾R點滴集萃
方法提示:任選一個文言知識點,進行歸類、整理、延伸及總結。
參考內容:幾種典型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現(xiàn)象虛詞積累及拓展實詞積累及拓展
⒉我眼中的龍女、柳毅、錢塘君、洞庭君形象
內容提示:可以從性格特征和思想內涵兩方面去探討,也可以進行比較評析。
⒊課文表現(xiàn)藝術管窺
方法提示:不求面面俱到,采取“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的研討方法,也可以進行多方位的比較閱讀。
參考內容:情節(jié)結構語言藝術人物塑造
、凑n文思想意義初探
方法提示:可以超出作者本人或其他評論家的理解,讀出你最動人的思想,還可以此為引發(fā)點,延伸或拓展你的思維理解。
參考題目:愛情呼喚自由時代需要熱心腸別悲凄,幸福路我來闖!
三、自讀的實施
創(chuàng)造性自讀的最好表現(xiàn)形式是用真純的文字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來。在點撥的基礎上,我組織大家在課堂上撰寫自讀筆記,為改變學生學習的拖沓作風,促發(fā)學生的靈感,我采取當堂收卷的方式。
自讀筆記的撰寫至少應該有兩個層次:一般創(chuàng)造性的知識整理和較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理解,而我更加側重于鼓勵后者的寫作。
自讀,應該是使學生由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向現(xiàn)代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轉型的良好契機,也是學生把從教讀課文中所獲得的閱讀能力轉化為自我閱讀能力的鍛煉過程。閱讀所獲得的體驗,比起那些題海戰(zhàn)術的閱讀訓練也許還會更有效些。
四、自讀的展評
在學生的自讀作品中,我發(fā)現(xiàn)我原先考慮到的所謂重點、難點,學生幾乎都有涉及,體會得也很到位。更讓人欣喜的是,我從學生的作品中讀到了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有的探討還是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忽視的,或是沒有發(fā)現(xiàn)的。就寫作的形式來講,作品也超出了單一的鑒賞文章模式,有的由此文聯(lián)想到了女權運動和女權思想,還有的以抒情的筆調和社橘樹的視角,來抒發(fā)自己對課文的情感,也有的把《語文讀本》的有關文章拿來對比閱讀等等,不一而足。
我把這些作品進行歸類整理,然后組織學生按專題分門別類地進行展示,點評。學生作品的展評,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從內容上看,可以是片斷式的部分展示,也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全部展現(xiàn)等等;從形式上看,可以是師生的點評,也可以是學生的自我展評等等。最后,我把這些作品制成ppt展示課件,結集辦了一份班報,讓學生們在多種形式的展示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從他們興奮的臉上,我明白了:那種喋喋不休的“傳經(jīng)送道”是絕對沒有他們自主閱讀吸引人的了!
其實,我們僅僅從學生的文題中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著無限的閱讀潛能:
《“禮”中窺洞庭》《不給天帝面子的錢塘》《寥寥數(shù)語現(xiàn)明君》《“俠肝義膽”還是“憐香惜玉”》《掙脫枷鎖,讓愛自由》《從龍女看中國女性的地位》《出于塵也歸于塵的社橘樹》《獨特的想象奇異的世界》《見義需勇為》《神話下的幾抹影子》《水與火的較量》《仙與人的疊合》《自由的花才嬌艷》《從〈柳毅傳〉中讀唐代的神仙境界》等等。
最后,還是聽聽學生的自讀之聲,讓他們稚嫩而勇敢的聲音來為我們創(chuàng)造性自讀的真正魅力喝彩助威:
、蔽也灰詾殄X塘君是個英雄,他應該只是個武夫,至多也只能算個真空中的英雄。他發(fā)怒,則是一方土地洪水泛濫長達九年;他有恨,則殺生六十萬,殃及六百里;他的一個噴嚏,一聲怒吼,都會讓無數(shù)的生靈留下傷疤。他憑借的是自己的威猛,而把自己的情感渲泄得淋漓盡致,以致于一發(fā)不可收拾。聲勢的浩大,這也是“神”的靈性才驚動天地,然而,這是不值一提的——如果人有了力量,照樣可以展現(xiàn)出雄壯的場面,因為情感的渲泄是每個人都會的。我覺得他在沒有他物的時空中,才可以盡情地渲泄自己,大展雄壯之美,并且不留下任何破綻。(譚劫)
⒉龍女的不幸來源于包辦婚姻,至少洞庭君應該為女兒的不幸負一半的責任。也許是出于其與涇川家的世交,也許是出于門當戶對的世俗思考,也許還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但他還是親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樂逸”之徒。這便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中庸者不斷隱忍所釀成的悲劇。(呂杰)
⒊龍女很不幸卻又很幸運:首先她嫁給了涇水龍君的次子,這是古代的所謂門當戶對的“良緣”,但偏偏涇川次子不務正業(yè)而且由于婢仆之言而輕視龍女,龍女的公婆卻幫親不幫理的糟踏龍女。這時的龍女沒有打掉牙往肚子里吞,而是尋求到了柳毅的幫助,這是龍女不幸中的第一層幸運;洞庭龍君他們沒有以“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態(tài)度看待來龍女,錢塘君怒殺涇川為侄女出了氣,此龍女之二幸;玉皇大帝沒有降罪于錢塘,為三幸;龍女后來嫁與柳毅,柳毅未以“破鞋”視之,這是四幸。我們從龍女的幸與不幸中,讀到了包辦婚姻的惡果,同時也觸摸到了作者的新婚姻觀念——“一女能待二夫”。(唐橙橙)
、疵苤幸娬嫒耍簞⒁阋婟埦霸O拜”,見錢塘君“趨拜之”,可見其“知禮”,但其后劉毅連問:“錢塘,何人也?”“何故使不知?”似有不懂規(guī)矩之嫌,但我覺得,正是這“知禮”與“不懂規(guī)矩”的表現(xiàn),作者刻畫出了一個下層儒生的真切形象,知書達理之中流露出來的幾許率真;柳毅為龍女毅然前往龍宮,途中也未見其怯懦的表現(xiàn),其勇敢可見一斑,可當他見到錢塘君“真身”時,卻“恐蹶仆地”,其膽小,又讓人可憐,或許作者是在以怯襯勇,使勇更勇,從而凸現(xiàn)出其勇氣后的善良與狹義;柳毅還家后訪洞庭時,毅答武夫話曰:“走謁大王耳”,并且“不告其實”,足見他的機智和謹慎,而龍女只是他路上偶遇之人,所說的話未必全可信,況且,龍女還“聞君將還吳”,的確有些蹊蹺,柳毅還“氣血俱動,恨無羽毛,不能奮飛”,其愚又之極,我想,作者這樣在矛盾中突出他的善良是別具匠心的。(胡南)
、怠熬皬脑坪稀彼淖郑粌H形象地描繪出了洞庭君隨從的眾多,還把侍從唯命是從以及臣僚的仗勢情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張成成)
、蹲髡咴诳虒懚赐ゾ亩Y儀之舉的過程中,流露出了一種平等、民主的思想。也許他希望當時的天子,能夠對布衣平民以禮相待,能夠互拜互舉。然而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這也許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了。(葛藍天)
⒎《柳毅傳》是想象佳作,真是美不勝收:龍宮的超凡脫俗之美或許讓《西游記》神往已久了,大有摹仿此文的嫌疑;洞庭、錢塘人如其名內涵美,讓人頷首稱笑;人界與神界難得的和諧之美,使水火都相融了。(王建芳)
⒏壯哉!沖冠一怒吃薄情,我獻歪詩一首給錢塘:涇川頑童意猖狂,縱情聲色棄新娘。唯有龍宮錢塘君,敢教次子見閻王。(王嘯)
高一語文說課稿2
一、指導思想
本單元鑒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本課指導學生了解《詩經(jīng)》,使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領悟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效果;了解四言詩的節(jié)奏。
二、說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從《詩經(jīng)》中選了三首詩歌:《衛(wèi)風·氓》、《秦風·無衣》、《邶風·靜女》。其中《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娘家時所作。充分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 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
b、 能夠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拍。
c、 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a、 培養(yǎng)學生結合注釋,能初步讀懂詩作的能力。
b、 背誦課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標
a、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jié)。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2)學會比較分析,理解“賦”“比”“興”寫作手法。
三、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1、 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對比教學亦能使詩歌語言的凝煉性。
2、 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 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fā)展學生思維。
說學法
本文是詩歌,重在反復吟詠自我體會。因而,教授時首先讓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同時也要對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詩經(jīng)》的“賦、比、興”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愛情、戰(zhàn)爭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中兩個重要的話題。我們的先民為之奮斗而留
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shù)木渥樱褪恰对娊?jīng)》的名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詩經(jīng)》中的兩首愛情詩。
2、學習《詩經(jīng)》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漢以后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jīng)典,奉為“六經(jīng)”之一,才稱為《詩經(jīng)》!对娊(jīng)》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2)、按體制《詩經(jīng)》分“風”“雅”“頌”三大類。 a、“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 b、“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 c、“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3)、《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 a、賦者,鋪也,鋪采螭文,體物寫志也!侁 b、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扔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lián)想 d、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jīng)六義” 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藝” 《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離騷》并稱“風騷”,代表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tǒng)。
3、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正音、句讀和節(jié)奏。(誦讀的節(jié)奏:“二、二”節(jié)拍)
。2)、學生自由朗讀后齊讀課文。
(3)、學生根據(jù)注釋,試翻譯課文,標明疑問。
。4)、學生質疑,教師解答。
。5)、梳理課文敘事線索。
4、具體研習 教師提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從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答:女子:純真、熱烈、專一、癡情、溫順遷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動、實則性情暴躁易怒。
(2)、“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边@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
答: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chǎn)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
(3)、“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薄吧V湟,其黃而隕!彼坪鹾腿臒o關,能否刪去?若分別改為“女之妙齡,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隕”,好不好? 答:不好,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5、課文重點: (1)、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2)、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引起聯(lián)想,增強意蘊,引發(fā)下文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內容的敘述,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3)、整體看是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橄鬄榫唧w,化無情為有情,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結合課后練習第2題)
(4)、詩三、四、五章刻畫了女主人公什么樣的形象? 勤勞、忠貞,同時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對負心丈夫的怨恨情緒。
。5)、結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詩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勤勞、溫順、忠貞、堅強、剛烈
。6)、結合課后練習二,從全文看,本詩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 全文直陳其事,運用了“賦”的寫作手法。也運用了“比”“興”的寫作手法。
6、思考問題 1、應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2、試分析“氓”的性格特點? 3、《梁!泛汀睹ァ范际且詯矍闉轭}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的形象,對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xiàn)象? 7、作業(yè): 1、翻譯詩歌第六章
2、以書面表達形式完成思考題3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方面,主要突出了重點內容,概括詩歌每段的內容,展現(xiàn)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概括性、簡潔性。
安靜地淌著,秋風把深秋最后的幾朵花打落,花瓣浮散在水面上??
高一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聽聽那冷雨》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為“山水神韻”,作者從大自然的景物中獲得心靈的韻味。本篇承接著上文《赤壁賦》古文的經(jīng)典,開啟著下文《再別康橋》現(xiàn)代詩的浪漫,是一篇富含神韻的散文。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能理清文章的“形”,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神”。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和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中也都明確規(guī)定,高中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所以本篇中“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文章的借景抒情的特點”是本篇教學的難點。
本文的語言優(yōu)美,深情,富含古韻,而文章的語言又是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基礎,所以“熟讀文章,找出精美句子進行評析,體會語言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
真正要讓語文的教學課堂由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學堂,就必須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優(yōu)化教學方法。本課以電化教育輔助實施情感教學法。語文教學不僅是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情感活動,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采用生動的導語,醞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學生會由此產(chǎn)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情緒氛圍。
情感的產(chǎn)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運用電化教育優(yōu)化演示,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幫助學生進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讀,和諧的音樂伴奏,出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案或圖畫,這些做法都是強調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啟迪人的思維。在進入本課之前,用電腦出示資料圖片配合教師介紹時代背景,然后播放和諧的音樂,教師范讀精彩段落。文配以圖,文配以樂,創(chuàng)造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三、說學法
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做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在課前預習時布置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繪出自己心中的“冷雨”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象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誰的畫更符合文章的意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做簡單的啟發(fā)和引導。以圖帶文激發(fā)興趣,以圖帶文加深理解,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另外,熟讀文章,深挖教材蘊含的藝術美、思想性,是學生逐漸明白文章的感情是通過“冷雨”這一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1、結合資料圖片介紹時代背景;
2、播放音樂朗讀課文,創(chuàng)造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熟讀文章,體會文中“冷雨”實寫和虛寫的語句,學生回答問題;
4、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畫出心中的“冷雨”圖;
5、分組討論誰的圖更符合文章的意境;
6、小結文中所體現(xiàn)的意境,或概括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7、布置學生作業(yè),及時總結,預習下節(jié)《再別康橋》及時遷移本節(jié)課的文學鑒賞能力。
高一語文說課稿4
各位領導,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為了說明我的教學設想,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是先秦歷史散文《左傳》中的名篇。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晉矛盾,任憑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離散秦晉盟約,勸退秦師,智走晉師,保衛(wèi)鄭國。 文章內容生動有趣,情節(jié)波瀾起伏,人物忠義智勇,辭令精妙絕倫,是一篇歷史散文佳作。
該課的地位和作用: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學習先秦歷史散文,學習本單元,要在重視誦讀和背誦上;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并能用現(xiàn)代觀念加以審視。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指導學生學好這篇文章,打好基礎,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jù)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左傳》有關知識,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2、能力目標: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標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設定,本文確立三個教學重點。
1、理解好把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3、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教學難點:
燭之武的勸說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短短125個字,卻說了五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針對文言文基礎知識必學,本文特點必掌握,思想教育必做到。教學方法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學習基礎,結合我的教學特點,我將用一下方法進行教學:
A、自學、誦讀、討論、總結。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
B、范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啟發(fā)討論、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生成教學。
選擇教法的依據(jù):《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整合,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語感的培養(yǎng),以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jù)此,在教學時重點采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深究課文。同時通過多媒體和講解討論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有效教學。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
剛踏入高中的學生,古文學習的興趣還有所缺乏,學習的方法還比較單一。針對這一現(xiàn)狀,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進行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jù)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參照注解大體理解,大聲誦讀增加語感,動腦分析形成能力。
B、圈點、勾畫、批注,疑點、重點、難點、能力點,養(yǎng)成讀書好習慣。
C、正確的誦讀,激情討論,理性分析。
四、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3課時。
六、說教學程序
1、布置預習
借助工具書,參看提示、注釋,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設置以上預習的依據(jù)是:
、俅缶V要求“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②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體到具體。學習課文也是如此,先對課文整體感知,然后再精讀細研。
2、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薄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焙玫拈_端,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濃厚的興趣。 孫子兵法是我國幾千年來的智慧的結晶: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zhàn)略意圖或戰(zhàn)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zhàn)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三國演義我們最佩服誰:諸葛亮。為什么?生答:
當大敵壓境,當國家將亡,我們將怎么辦?幾千年前的燭之武為我們提供了借鑒,請看《燭之武退秦師》。
高一語文說課稿5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的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
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目標是:
、僦匾曊b讀和背誦;
②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并能用現(xiàn)代觀念加以審視;
、苁箤W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賞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根據(jù)單元目標,結合課文內容,本課學習目標可定為:
、倭私狻稇(zhàn)國策》的有關知識;
、谡莆瘴闹械囊恍┪难詫嵲~、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劾斫庹n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④領會文中類比推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學習“三疊式結構”的寫法;
、蒹w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⑥初步培養(yǎng)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設想】
根據(jù)課標要求,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本課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懂文意;遇有讀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期課文學習目標①②的完成。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學習目標③④⑤⑥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引用典故,解題導入。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jù)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注:此成語典故于楚莊王也有記載)
鄒 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jù)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彈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才算善于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國。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于是封他為齊相。
《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國別史匯編,也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又稱《國策》、《國事》,由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咤雄豪,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很大。
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ㄔO計說明:先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然后請同學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特別是對題目這個“兼語式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產(chǎn)生“豁然開朗”之感。)
二、理解內容,探究寫法。
。保n文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就是很多內容都與“三”有關,并還可以用“三 ”的二字短語概括大意,請同學們試著找找看。
。ㄒ唬 課文中的“三”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式結構”的寫法:
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
鄒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見威王的三比;
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
納賞后齊國的三變。
。ㄆ渌有這樣的一些“三”:“朝、旦日、明日”;“孰視、自視、寢思”; 甚而情節(jié)結構上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這樣,在內容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玻n文除了在“三”字上很有意味,在“比”字上也下足了工夫。請同學們說說文章中的“比”。
。ǘ┱n文中的“比”
、兕惐、喻比 (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谠敱取⒙员 (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蹅缺、正比 (如:“三問三答”側面比;“三思”正面比)
、苊鞅、暗比 (如:“鄒忌比美”是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
。ㄔO計說明:采用“一字經(jīng)緯式”的教學方法,串起對課文內容的整體理解。這里,抓住了“三”、“比”兩個字,從寫法入手,促內容理解:通過“三”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內容理解;通過“比”字的深化,從而引出課文的寫法探究。課中“關鍵字”的使用,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三、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保Y合課文內容,說說“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鄒忌:頭腦冷靜,善于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于職守,足智多謀;
善于辭令,勇于進諫……
。玻Y合課文內容,說說“齊王”這個人物形象。
齊王:聞過則改,明智果斷;
從諫如流,興利除蔽……
。常a充相關材料,對比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ㄒ唬 三 人 成 虎
龐恭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薄岸搜允杏谢,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饼嫻г唬骸胺蚴兄疅o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三人,愿王察之。”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
。ㄟx自《戰(zhàn)國策魏策二》)
【譯文】
龐恭(魏國臣子)陪同太子到邯鄲(趙國國度)去做人質,他對魏王說:“現(xiàn)在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相信嗎?”回答說:“不信!薄皟蓚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回答說:“不信!薄叭齻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國王說:“寡人相信!饼嫻дf:“實際上街市上沒有老虎,現(xiàn)在是邯鄲離魏國比街市遠,議論我的人不止三個人,希望國王您明察!保ê髞恚嫻暮惙祷兀K于還是不能被國王召見重用。
。ǘ 螳 螂 捕 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
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ㄟx自劉向《說苑正諫》)
【譯文】
吳王闔閭準備進攻楚國,告誡他身邊的大臣說:“膽敢向我進諫的人就處死!彼氖虖墓僦杏袀年輕人,想向吳王闔閭進諫,勸阻他不要進攻楚國,但是又不敢,就藏著子彈拿著彈弓來到吳王闔閭的后園走來走去,露水浸濕了他的衣服,象這樣經(jīng)過了三個早晨。吳王闔閭說:“你來,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濕到這個地步!”那年輕的侍從官說:“園子里有棵樹,樹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處鳴叫,它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彎著身子,屈著前肢,想要逮住蟬,卻不知道有一只黃雀在他的旁邊;黃雀伸長了頭頸,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拿著彈弓和子彈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黃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后的禍患。”
吳王闔閭聽了說:“對!”于是停止了用兵。
。ㄔO計說明: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拓展延伸,則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說古談今,內化知識。
1.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玻Y合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怎樣給別人提出建議或者怎樣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建議。
。常浻浢,師生共勉。
銘記古人諫言,感悟現(xiàn)實生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唐)魏征
。ㄔO計說明:說歷史故事,讓學生之間實現(xiàn)知識資源共享,有利于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存,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談現(xiàn)實生活,主要是想增強學生在 “提出意見”和“接受意見”的感受和體會,引起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注意和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引出魏征的名言,讓他們銘記。)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保〗Y知識要點。
。玻畬懞脤W習心得。(參考題目:①說說《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三”
、谡務劇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比”
、邸爸S諫”和“納諫”
④“諫臣”和“明君”
、荨叭搜浴迸c“自信”
、奕速F有“自知之明”
、吒星橛H疏和認識事物的關系……)
。ㄔO計說明:小結,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回顧和復習,強調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而寫學習心得,則是對課堂知識的完善和深化,更進一步地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主題思想的思考。)
高一語文說課稿6
一、教學目標
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三、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我所采用的是高效課堂的模式)
情景導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tǒng)統(tǒng)都會落空!倍季S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shù)膯栴}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所以我的導入是這樣的:……
1、自學感知,敏銳感悟
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自行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及簡單的句子理解,初步弄懂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結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采用多種誦讀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本課中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找出來,留待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一起解決。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學生手中的教學資源。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習資源,達到班級資源共享。讓學生走進文本。
2、合作探究,共同分析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分小組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討論的問題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學環(huán)節(jié)中留下的疑難問題。第二部分是本課重難點問題,針對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下片的內容有什么不同?
2、所寫意象有什么特點?
3、上下片有什么聯(lián)系?
4、共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通過分組,將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的問題和老師所給出來的問題,合作進行討論,得到自己的、小組的答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所有的同學都積極的挖掘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3精彩展示,破繭成蝶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每個小組通過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結晶。學生通過小組或者個人展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或問題的答案。教師相機進行適時評價、引導和糾正。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文本的掌握,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及表達能力。
4個性表達拓展思維
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展現(xiàn),增強課堂的空間彈性。為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圖。那么,面對著這樣壯麗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如果你面對著這樣的景色,心情會是怎樣?請細細品讀,把你的心情寫下來。讓同學們盡情的表達
5遷移延伸豐富視野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介紹更多的他們自己了解的毛澤東的詩詞,或句子。我在加以補充,讓學生選擇他所喜歡的篇目來背誦;蛘咝〗M接龍來誦讀。
6課堂總結回歸文本
為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從各個方面來總結他們在本課中所獲得的收獲和情感體驗。自主總結,自主回答。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之《沁園春》就到這里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yè)有成。
高一語文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1、《促織》選自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下第六單元,它揭露社會的黑暗,鋒芒所向,從皇帝直到里胥,譴責了整個統(tǒng)治階級和各級行政官員。是一篇血淚的控訴,卻編寫成一出悲喜劇,以喜寫悲,叫人開心不起來,反而更讓人覺得沉痛。至于藝術成就方面有三大特點:第一,情節(jié)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寫細膩生動,情態(tài)畢現(xiàn);第三,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此篇文言文時代較我們接近,淺顯易懂,有深刻的社會教育意義和文學欣賞價值。
2、教學目標
知識:掌握文學常識,了解本文借古諷今的特點。(知識目標的設定有利于幫助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對作家作品的興趣。)
能力:歸納文言現(xiàn)象,掌握學習規(guī)律。(能力教學目標的設定正是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性質的“科學性”。)
情感: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寄托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這個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人文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觀。)
3、教學重點
理清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線索,把握作品主題。(探討此教學重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組織概括語言的能力和鑒賞名篇名著的方法。)
4、教學難點
鑒賞細膩生動、真實感人的心理描寫。(掌握了此心理描寫方法對學生作文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教學方法
講解法(重點放在引領學生把握課文的特點與基礎知識上)
疏通法(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對文言詞句的疏通上)
討論分析法(重點放在對課文的情節(jié)線索整理上)
總結歸納法(重點放在對具體段落的分析歸納上)
三、教學手段
1、提供與本課有關的資料。
2、借助電教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設想
由于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平行班的學生,所以整個過程注重以基礎知識為主,抓住全文的重點詞句,帶領學生熟悉故事大概內容。從分析情節(jié)結構開始入手,弄清全文線索,以及圍繞“促織”所展開的人物悲歡情感故事。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1、導語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加他們對古代文學人物的了解,從而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清代鄒弢的《三借廬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怪人”:此人家里窮得叮當響,他典當了所有破舊衣物,置辦茶水擺在路邊,供過往行人歇腳、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錢,只要求每個歇腳的人給他講個新奇的故事。原來此人是在搜集寫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駝背老人說的“甜、酸、苦、辣”四個字去做!疤稹本褪亲彀鸵穑瑢θ撕蜌,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腸酸,故事里的人傷心,他就跟著落淚;“苦”指寫作吃苦,不管條件多么艱難,都要堅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鋒芒,尖銳潑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聽,晚上伏案寫作。這個“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
2、解題(遵循“回到原著去”的原則,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課后能閱讀《聊齋志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文學的修養(yǎng)。也正是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說家,出身于沒落地主家庭。天資聰明,學問深厚,十九歲時連中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此后屢應省試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補上歲貢生,一生憂郁自傷,窮愁潦倒。從二十歲左右開始寫作,歷時二十余年,創(chuàng)作了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另有詩、文集《聊齋詩集》、《聊齋文集》。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傾力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作者的書齋名!爸井悺本褪怯浭龌ㄑ砑捌渌恍┗恼Q不經(jīng)的奇聞軼事。作者巧妙地通過這些離經(jīng)虛幻的故事,大膽地揭露社會多方面的黑暗現(xiàn)實,贊美了青年男女敢于沖破封建禮教樊籬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自己滿腔的“孤憤”。郭沫若曾題蒲松齡故居聯(lián):“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崩仙犷}聯(lián):“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焙喢鞫鷦拥氐莱隽恕读凝S志異》的文學特點。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作者通過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蕩產(chǎn),但又終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殘酷,辛辣地諷刺了“一人飛升,仙及雞犬”的丑劇,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3、疏通文章重點詞句(是對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的體現(xiàn)。)
假此科斂丁口假:借,利用成然之然之:以之為然,然:是靡計不施,迄無濟靡:沒有迄:最終,終究兩股間膿血流離離:通“漓”流淌的樣子。展玩不可曉展:展轉,翻來覆去。玩:玩味,細細體會。循陵而走走:行走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而:通“爾”如披冰雪披:蓋上,披著思試之斗以覘之之:代蟋蟀之:角斗的本領。徑造廬訪成徑:徑直造:到蟲躍去尺有咫有:通“又”蟲盡靡靡:失敗撫軍亦厚賚成賚:賞賜,賜予天子一跬步跬:跨出一大步的距離,兩跬為一步,這指“一舉一動”的意思。信夫信:確實,的確。
4、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線索(完成此課教學的重點,體現(xiàn)第一課時的高潮。)
指導學生根據(jù)課內注釋通讀全文,編寫情節(jié)結構。
[明確]《促織》一文以“促織”為線索,情節(jié)概括如下:征蟲—覓蟲—求蟲—得蟲—失蟲—化蟲—斗蟲—獻蟲。
其中,“征蟲—覓蟲”是故事的開端;“求蟲——得蟲”是故事的發(fā)展;“失蟲—化蟲—斗蟲”是故事的高潮;“獻蟲”是故事的結局。最后一段是一段評述性的文字,這也是筆記體小說常用的一種形式,通過評語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類似于司馬遷的《史記》里每篇文章后有一段:“太史公曰”。
5、圍繞主線,情節(jié)經(jīng)歷了幾次波折?作者這樣安排的妙處是什么?(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利于提高學生鑒賞名著的能力與分析文章的能力。)
[明確]情節(jié)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次大的轉折:第一次:歲征促織,成名破產(chǎn)受刑,無計可施,走投無路時得到神巫指點,成名得蟲。第二次:節(jié)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織,投井自殺,成家陷入絕境。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織,成家因禍得富。
這樣的安排避免了一覽無余,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豐滿了故事,深化了主題,贏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而情節(jié)的變化曲折,再現(xiàn)了生活的需要,因為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充滿波瀾的。
6、閱讀重點段落“未幾,成歸”從文中選出成名的心理變化的單音節(jié)詞語,填入括號內。(以此練習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賞析本文人物心理的細膩,指導完成教學難點。)
成名聽說他兒子誤斃促織則(怒),得兒子尸則轉為(悲)。見兒子氣息惙然,則轉而為(喜),但顧蟋蟀籠虛則又轉為(愁)。忽聞門外蟲鳴則既(驚)且(喜),然見促織短小則認為它(劣);視之,意似良,又轉而為(喜)。將獻公堂,不只能否符合官老爺之意,心中又(恐)。
可見,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牽動著主人公的心,主宰著主人公的命運,這細致入微,曲折變化的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熔于一爐,有力地揭示了皇帝的荒淫,貪官污吏致使百姓的罪惡現(xiàn)實。
7、作業(yè)布置(鍛煉學生的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想象力。)
思考:如果讓你來安排故事的結局,你會安排這樣的結尾嗎?為什么?
高一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xiàn)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氓》是《詩經(jīng)》中的重要作品。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自己的戀愛悲劇。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為今后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根據(jù)此特點,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概述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熟練背誦本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人物形象,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學生:
這是學生升入高中以來首次接觸《詩經(jīng)》,但是,在初中時學生有《關雎》的學習經(jīng)歷,對于《詩經(jīng)》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jié)曲折因此,解決完詩歌的詞語之后學習起來應該比較順利。但相對于實驗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還是弱了些,所以,我擬定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生掌握《詩經(jīng)》基本知識,且在認知性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把握賦、比、興手法;第二課時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感受人物形象,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樹立正確人生觀。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法
根據(jù)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誦讀法、講解法、啟發(fā)法、討論法等。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并加以強化;講解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fā)發(fā)散思維,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jié)課學生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領背與自己誦讀相結合,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jié)拍,熟悉課文內容理解人物形象并且深入探究其悲劇原因。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結合初中及上節(jié)課所學,回顧《詩經(jīng)》的相關知識。《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在此環(huán)節(jié),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文學常識知識點:
第一部詩歌總集六義——風雅頌賦比興四言為主,重章反復。
2、認知性誦讀。這一階段分為學生領背與學生自讀兩個環(huán)節(jié),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熟悉文本讓其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3、理解性誦讀。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4、評價性誦讀。在對詩歌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并且了解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鑒賞。這是本課教學的探究部分。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為什么自由戀愛竟以悲劇收場?”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啟發(fā)學生討論,圍繞著“悲劇原因”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5、師生合誦《致橡樹》!对娊(jīng)》產(chǎn)生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jīng)》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yōu)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所反應的內容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那么對于新時代的學生如何讓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由此,我安排了舒婷的《致橡樹》。采用師生合誦這種方式,有兩個初衷:一是豐富課堂內容,加深情感體驗;二是激發(fā)學生對詩歌朗誦的興趣。
高一語文說課稿9
今天我要說課的主題是《金岳霖先生》這篇課文的教學。如何能夠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并且結合高一學生的學習特點來成功地展開教學是我這次探討的主要問題。下面我將就四個方面來談談想法:
一、說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語文課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而此次的新課程標準中有意地淡化“工具性”,著重突出“人文性”,實際上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透過對文本的研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還能體會作品中深刻的人文內涵,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的人格。
從教材看,《金岳霖先生》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慢慢走,欣賞啊”專題下“一花一世界”板塊里的一篇課文。在前面的學習提示中,編者已經(jīng)提到這一專題的整體學習目標是走進文學作品,“仔細地品位美,品位情趣豐富的人生”。另外,就這一板塊選取的四篇課文來看,前兩篇《荷塘月色》、《聽聽那冷雨》為一組,旨在鑒賞寫景散文的意境之美。而后兩篇《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為一組,意在鑒賞記人散文的細節(jié)之美。就《金岳霖先生》這篇課文來看,是作者汪曾祺先生回憶早年在西南聯(lián)大里的一位“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平實的語言通過描寫金先生在課堂內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學問淵博、風趣幽默、感情真摯的真實的金先生。
由上面的分析,從三維目標的角度出發(fā),我將《金岳霖先生》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欣賞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并且能在自己作文時運用到細節(jié)描寫。
2、體會作者平實卻飽含感染力的語言。
3、透過文字探尋真實的金先生并感受他的人格美。
二、結合學生實際,說課文的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鑒賞本文的細節(jié)之美,并通過細節(jié)感受人物美。對于這篇課文內容上的理解,難度并不大,而且在研讀過程中,學生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并分析出文中“細節(jié)”的精妙之處。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易于僅僅浮在細節(jié)的表層,不能沉浸到文字的深處去體味它的美。這種美的感受,只靠教師講講也是體會不到的,這需要學生發(fā)揮自主性去解讀。讓學生之間互相激發(fā),說不定也能碰撞出火花。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去研讀文本,應該是個可取之法。
2、教學難點:體會本文平實自然卻飽含感染力的文字。品味這篇課文的語言,需要學生有相當好的語感。只是靠學生自己,也許難以品味到本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所以需要教師帶著學生去欣賞、咀嚼,慢慢研讀。
3、課時安排:一課時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說教學過程。
《金岳霖先生》這篇文章內容上淺易好懂,重點是要從文章的感情上入手,讓學生完全浸入課文進行個性解讀,透過一件件小事去探尋性格鮮明的金先生,體會真實的人性美。由此可知,這篇課文的教學切入點,或者說關鍵之處,就在于如何能成功地讓學生沉浸在課文情境中去切身體會。這最好的辦法之一莫過于“移情”之法了,即創(chuàng)設一個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生活感受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領悟和理解。
1、課文導入。教師可以用一個由學生集體參與的小活動來開始教學:分別讓幾個學生起來用幾句話來描述某個老師,讓其他學生猜猜他所說的是哪位老師,看看誰描述得最形象,能讓別人一猜即中。學生要想成功完成任務,勢必要能抓住這個老師身上獨具的個性特點或者他曾經(jīng)做過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這考的也就是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用大家參與的活動導入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小活動結束后,教師正式導入課文:同學們都很準確并形象地抓住了老師的特點,接下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作家汪曾祺先生是如何寫他的老師的。接著,板書課文的標題,要言不煩地簡略解題,正式進入文本研習。
2、整體感悟,把握文義。
。1)讓學生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的寫作思路,并和自己寫記人文章時慣用的方法作些比較,看看有哪些區(qū)別或者從課文中學到哪些更好的方法。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對課文結構做到心中有數(shù)。課文思路的總結,對于高一學生并不十分困難,僅是做到這一點,很容易讓學生倦怠,所以將寫作教學融入進來,適當加大一點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實”。另外,考慮到高一學生對于記人文章的寫作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會事半功倍。
。2)教師和學生一起來總結課文思路。(板書)
(3)教師聽學生講思考成果。教師應正確引導并多加鼓勵。大多學生會注意到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細節(jié)描寫,由此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3、小組學習,欣賞細節(jié)之美。新課標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對于文本的解讀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思想個性,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谶@些考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首先教師拋出三個問題,然后由前后四個同學為一組進行探究學習,教師要時刻注意發(fā)揮引導作用,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做出中肯的評價
、僭僖淮巫x課文,細細品味文字,從文字中你認識到的金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提示:特立獨行、學問淵博、風趣幽默、感情真摯等)
、谖闹杏泻芏鄠魃駥懻盏募毠(jié),選出幾處最能吸引你、打動你的地方,給大家讀一讀,談一談。(提示:恢趣如抓跳蚤、斗雞。感人如為過世的朋友林徽因過生日等)
、墼囍o“細節(jié)”一詞下定義,并談談細節(jié)的魅力何在?(提示:細節(jié)是文藝作品中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fā)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組成單位。細節(jié)描寫要具有真實性,要服從藝術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和主題思想的表達的需要。只要學生能抓住“細微”、“真實”等關鍵詞即可。)
4、小結全文。從前,我們印象中的金岳霖先生僅是中國哲學界的泰斗之一。今天從課文中,從作者選取的一個個極富個性的細節(jié)描寫中,我們更多地認識到金岳霖先生活生生的真實的一面。金先生淵博的知識,讓人無比欽佩。金先生“老頑童”般的性格,讓人倍感親切。金先生真摯熱烈的情感,也是讓人無限感動。
四、布置課后作業(yè)。
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美運用從這篇課文中學到的“細節(jié)”描寫,以小細節(jié)見大人物的方法,寫幾個人物片斷,或者也可以將寫人的舊作拿出來進行修改加工。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以上對于《金岳霖先生》一課的教學設計還期待大方之家不吝指正!
高一語文說課稿10
1【關于背景】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凡高的向日葵》。它是新教材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課文。文章以凡高畫的向日葵為切入點,展示凡高獨特的藝術追求,精神品質。同時讓我們領略了藝術家令人嘆為觀止的繪畫才能。
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科學與藝術這一單元,其實獨具匠心。高二的學生正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時期,把這篇文章放在這一單元的目的正是讓學生通過對光和色彩的強烈刺激領悟畫者的人格魅力,獨特的藝術追求。并且可與上單元所學的《光榮的荊棘路》遙相呼應。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好文章。
2【教學目標的設計】
針對學生水平,我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的設計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
、谕ㄟ^觀看向日葵圖片,進一步了體會文中凡高向日葵特點。
2過程能力與方法:
、袤w會文中凡高藝術追求。
②理解“太陽,向日葵,凡高,圣三位一體?”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僮寣W生通過閱讀,加深對凡高精神世界,藝術追求的認識。
、谝龑W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凡高為什么能畫出這樣的向日葵?
難點:如何理解“太陽,向日葵,凡高,圣三位一體?”
教學目標的設計完全針對學生認知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緊密結合文本,從感性到理性,從事物的表面到本質。
3【課堂結構設計】
1提問法
課堂上互動交流最常見,最主要的方式。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師生對話,讓學生自己獲得知識,得出結論。
2小組討論法
討論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他們在合作的前提下,得出結論,培養(yǎng)合作精神。
3朗讀法
充滿激情的朗讀讓他們在聽覺上受震動,心靈上有感悟。
4【教學媒體設計】
利用多媒體的技術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的沖擊,更好的理解課文。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僅幫助教師展示自己的所要表達的內容,而是讓學生更好的利用網(wǎng)絡幫助學習,擴大知識面。
5【教學過程設計】
1以凡高的畫生前不被重視,死后被爭相收藏導入。請同學們講講凡高的生平。教師以電影《凡高傳》的對白介紹。
2展示自然界的向日葵圖案,展示凡高不同時期的向日葵作品,請同學說說凡高向日葵的特點。
問:“凡高的向日葵有什么特點?”(討論)
色彩明亮,充滿生命力,感恩,追光逐日。
問:“為什么凡高能畫出這樣的向日葵?”
老師引導:怎樣的土壤開出怎樣的花,怎樣的精神品質藝術追求孕育出怎樣的向日葵,請同學在文中尋找凡高的藝術追求。
簡單總結:文如其人,其實畫同樣如其人。
問:“太陽,凡高,向日葵,圣三位一體?”
三者是一致的。光明,希望,生命力。
請學生朗讀文中作品《向日葵》,作品在歌頌誰?舉例,這些人物的共性?對你有什么啟示?
總結:朗讀《光榮的荊棘路》中的一段話。展示凡高的作品,音樂結束!
6【教學評價設計】
學生對這節(jié)課反應良好,既受到了視覺上的沖擊,又在心靈上有所悟。許多學生都表示要在課后去了解凡高這樣的人。當然,他們也指出教師在解釋圣三位一體上沒有向他們重點突出。在下節(jié)課中注意。
高一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前方》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專題“月是故鄉(xiāng)明”第二板塊“鄉(xiāng)關何處”中的第一篇課文。曹文軒的《前方》承接漂泊的旅人,叩問“鄉(xiāng)關何處”,從一副攝影作品入手,闡述人類不可克制的離家的欲望,離家終究要歸家,家,不僅僅是生我養(yǎng)我的那方熱土,更是我們精神的家園、心靈的歸宿。《前方》直指人類精神無所皈依的生存處境,揭示了人類,作為人生苦旅者的悲劇性實質。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接觸過《想北平》、《我心歸去》兩篇關于“思鄉(xiāng)”的散文,對“思鄉(xiāng)”這一人文母題有了初步感知,已經(jīng)初步具備賞析散文的能力,但對“家”的概念還停留在具體的層面,對精神層面的“家”的概念還不熟悉。學生第一次接觸攝影散文,這篇文章立意上的別具匠心尚需教師點撥。根據(jù)新課改理念的要求,在老師適當?shù)慕M織和引導下,學生能夠積極而獨立的思考,克服學習上的依賴性,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僦R與技能目標:品讀課文,通過理解文中意義深遠的關鍵詞語和富有哲理性的佳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內涵。
、谶^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文本研習的評點方法,并運用這一方法鑒賞散文。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柚子對于故土的眷戀情懷,理解作者對人生之旅獨特的哲學思考,激發(fā)學生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園”。
教學重難點:抓住散文的文眼,理解和點評富有哲理性的語句和關鍵詞語。
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主要依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特點。
這是一篇飽含哲理的散文,語言比較含蓄概括,閱讀此類文本重點要善于解讀富有哲理的語言。從學生來看,高中生已經(jīng)開始對人生、對社會進行理性思考,但是缺乏思考理論修養(yǎng)和思考的科學方法。因此,采用文本研習的評點方法,一方面可以吸取作家的思想營養(yǎng),另一方面可以學習語文思維的一種方法:抓住關鍵語句,聯(lián)系具體事例進行闡釋;溯本追源,挖掘語言背后的深刻含義,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而課文又采取了文本和對話欄的方式進行編排,適合進行評點方法的教學。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課文中的語句往往兼有實指意義和虛指含義,布滿了濃郁的思辨色彩,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呢?我的方法是:大處著眼,細部入手,從文本的個性出發(fā),設置教學過程和步驟。具體來說,就是從攝影散文的特點入手,梳理文章的基本思路,抓住三個核心觀點,多層次多角度來討論分析,教師相機點撥,生成豐富的課程意義
2)學法:本專題的學習方式是文本研習,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在文本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進行對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想,并做出評點,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1課時)
環(huán)節(jié)一:溫故式導入。具體導入語:初中時我們學過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領略了曹文軒對成長的思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攝影散文《前方》。
環(huán)節(jié)二:多媒體投影《前方》圖片,介紹攝影散文的特點。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兼有攝影和散文的審美特點,既有攝影藝術瞬間畫面的震撼力,又具有散文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自由運用語言的優(yōu)點。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介紹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環(huán)節(jié)三:聽配樂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俦疚氖怯蓴z影作品《前方》引發(fā)聯(lián)想而寫成,你從攝影作品中看到什么? (照片是
一位印度攝影師所拍,畫面上是一輛破舊簡陋的汽車和一群在旅途上的人們,給人最突出印象的是畫面上靠近車窗的一位男子,手托下巴,兩眼望著窗外,眼神里布滿了對前方艱難旅途的惶惑和茫然。)該問題設計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谧髡哂蓴z影作品主要想到了哪些?如何安排寫作思路?
作者聯(lián)想的內容主要歸納為: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人的悲劇性實質。
寫作思路是:文章先由照片的畫面入手,切入話題,然后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最后又歸結到照片上來,即“總——分——總”結構)據(jù)此文章可劃分為三個部分:即第一部分為第一段,第三部分為最后一段,中間為第二部分。
這個問題設計意在練習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整體把握文章。
環(huán)節(jié)五:研習文本,學習點評方法
這篇文章從攝影作品、日常生活場景出發(fā)到對人生的哲理思考,文中包含著豐富的含義。對這些深刻哲理意義的理解,我們可以運用文本研習的評點方法進行解讀。
1.介紹點評方法
文本研習的評點方法就是讀者和文本、讀者和他人的對話,也是一種交流,要求讀者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觀照作者的文本,用作者的觀點去豐富自己的學識,進而在批判地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抓住關鍵語句、關鍵詞語反復揣摩、分析、比較,寫出自己對文本深刻含義及其作用的理解,并和他人交流。
教師示范評點1——4段。(通過提問題啟發(fā)學生選擇評點切入點和對關鍵刺激的評點思路)
、賳栴}啟發(fā)思路(切入點):歸家和離家有什么異同?
句子:“歸家說明曾有離家之舉,而遠行則是離家而去!
評點:分析離家的和歸家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提出“離家”的話題。這是從內容和作用進行評點。
、趩栴}啟發(fā)思路:沒有加以前離家可以理解,那么有家以后又為什么離家呢?
句子:“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
評點:說明人們離家的根源,這是表明作者立意的文眼,文章主要圍繞它展開敘述的,在寫法上有反彈琵琶的特點。
2.師生共同點評
閱讀5——7段,由學生找出含義深刻的詞句,師生共同評點。(提出問題、尋找與問題有關的句子、闡釋句子、寫出評點、進行交流)
、賳栴}:為什么有的人坐在豪華的游艇上,舒適的飛機中在作者看來也是一場苦旅?是從什么角度觀照的?
評點:說明境遇舒適,但是心情并不快樂,一樣是一場精神苦旅。這是抽象為人生旅途觀照的。說他是一場苦旅是從心里疲憊說的。
、趩栴}:為什么人“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
評點:本文所謂“苦旅”其實是精神追尋的無盡無止而導致的人心靈上的無所憑藉。同樣,“家、家園和家鄉(xiāng)”也就是形而上的精神寄托,前方則是理想的召喚。
3.學生小組點評
學生分小組閱讀第8——12段,并找出含義深刻的詞句,運用剛才學習的評點方法,在文本的對話欄里進行評點,然后將評點和同學進行交換閱讀。
、賳栴}啟發(fā)思路:第八段中作者又從聯(lián)想回到了攝影作品上來,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作者思路的轉化?
第八節(jié):“因此,世界上有了路”(回到攝影作品上來。由“前方”到“路”到“汽車”,完
成了從聯(lián)想到攝影作品的思維過程。通往夢想的道路)
②作者怎樣由照片轉入對人生的思考?
明確:第9段由“路”著手,著眼于“路”與“家”和“前方”的關系,由日常的生活場景轉入對人生(命運與內心世界)的思考。
、廴祟惖拿\是什么?人生苦旅苦在何處?
第10段:“人實質上是一場苦旅!(論述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意味深長,通過引入《圍城》里的汽車、豐子愷散文里擁擠的汽車最后拋錨,人們的焦慮、無奈和浮躁,點明尋求精神家園的心情。)
④如何理解“人生是一場苦旅”?(要點:有的人承受皮肉之苦,如照片上的情形、《圍城》里的描寫、豐子愷散文里的描寫;有的人物質條件優(yōu)裕,卻承受精神之苦;有的人兩者皆有。肉體上或精神上的磨難在人的一生中永遠都擺脫不掉。)
、萑说谋瘎⌒詫嵸|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要點:一是“人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家園!薄⒍恰叭藷o法還家”、三是“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⑥“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這一說法看似矛盾,該如何理解?
(前一個“家”指具體的家,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實在的家”;后一個“家”指抽象的家,有“家的溫馨和安寧”,是人心靈的寄托,精神的歸宿。)
⑦“路”、“眼前和心中”的深層含義
“路”實指道路,虛指人們對精神家園的追尋;“眼前”指現(xiàn)實,“心中”指人的理想和追求。⑧既然人生實質上一場苦旅,是一場悲劇,那人類為何還有必要一直“向前流浪”?怎樣來理解人走向前方與惦念家鄉(xiāng)的矛盾?
第11段:“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于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边@里揭示離鄉(xiāng)與思鄉(xiāng)是個永恒的矛盾。引入古典詩詞,表明理想的召喚下,追求精神家園的無止境,一種無奈的心境。
、嵛恼碌谝还(jié)和最后一節(jié)的關系如何?
明確:第1節(jié)由攝影作品入手,猜測畫面上人物的目的,說明“歸家”和“遠行”都是“在路上”,都與離家有關。結尾再次猜測攝影作品“前方”中人們的命運,扣住文章的寫作緣由。首尾呼應,從淺層次的生活經(jīng)歷入手,上升到深層次的人生哲理的發(fā)問。
10怎樣理解這里的“家”和“曠野”?
第12段:“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對于目的地的不確定,理想不滅追求不止,可是道路不平整,最終到達的是自己想要的境界嗎?表達了作者對于理想的追求,可是不知道何時能達到目的地)
以上教學過程中,對于這些句子要求學生朗誦、品味和評點。
4.總結評點方法
、僭谌闹髦嫉挠^照下,選擇角度,尋找感悟觸發(fā)點,寫出自己的感悟。
、谶x擇角度要注意大處著眼,小處落筆。
、墼u點要善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通常的方法有:練習具體事例進行闡釋;抓住關鍵詞語進行闡釋;溯本求源,挖掘語言背后的東西。
作業(yè):學生自選一篇帶有哲理性的散文進行評點練習。
寫作特點:
、、本文主要表達“家園之思”這一主題,但卻從離家起筆,而離家是為了追尋理想,找到精神的棲身之所,也是為了回家,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板書:立意上反彈琵琶)
、凇崒懙闹挥姓掌系漠嬅,起到了線索的作用,而揭示文章內涵的主要由聯(lián)想和想象來完成,體現(xiàn)了攝影散文敘議并用,虛實結合的文體特點。(板書:寫法上虛實結合)
高一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這個世界的音樂》。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三單元(說明文單元)的第四篇。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jīng)有了三篇文章對如何抓住學好說明文的關鍵問題作了鋪墊,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突出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
《這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帶著我的學生們再一次走進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而且還為他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自然奧秘。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領會“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勇氣和信心及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教學難點:
解讀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教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個世界的音樂》這篇課文時新教材的新課文,同時它也被確定為“自讀”課文,再加上學生剛剛進入高一,他們大都不喜歡讀說明文,感覺枯燥無味,這就有可能使他們讀不下去課文,或者雖然讀下去但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心理狀態(tài),我思考:怎樣在40分鐘時間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這篇科普說明文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關鍵。
三、說教學方法
。ㄒ唬⿵膶W情出發(fā),首先把握兩個原則:
1、注意高視點、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實到實處,再深入實施其他教學方式和手段。
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體方法:
第一、充分預習課文。印發(fā)預習材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劃分層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第二、根據(jù)學習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課時。
第三、分解重難點,以確保學生做到一課一得。
。ǘ⿵恼n文本身出發(fā),需注意:
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帶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過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但由于說明文中某些內容較為抽象,所以我上課時利用錄音機錄制了一部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品味、體驗。同時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幾個需要討論和理解的問題顯示了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們去思考。
五、說教學程序
課時安排:1課時
指導學習: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合。
。ㄔO計依據(jù):課前預習是學習每一篇課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讀課文,自學是必須的;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和辯論可以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內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先聽一段中國古典音樂《梁!罚俾爭锥蝸碜源笞匀坏囊魳。
明確:除了人類的音樂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樂。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ǘ┓治稣n文
提問:
1、“這個世界的音樂
究竟指的是怎樣的一種音樂?
。ㄋ伎肌懻摗l(fā)言)
2、這種聲音是否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ㄔ谠闹姓掖鸢福
3、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
。ㄓ懻摗伎肌l(fā)言)
。ㄈ罢n堂小小辯論賽”
作者把音樂創(chuàng)作視為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動物與人類看作有某種質的類同,這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
。▽W生先討論,再發(fā)表自方觀點)
。ㄋ模、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W生在課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證明)
(五)品味語言:生動幽默
。嫖膶W性和趣味性)
。┙榻B“人生健康小訣竅”
1、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身心舒暢。
2、聆聽古典音樂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六、說板書設計
白蟻顫動上顎表緊急意義
蝙蝠借助聲納察知周圍事物
動物的音樂,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種交談,尊重善待
鳥類歌聲中有豐富的含義,任何生命
這個世界的音樂
人類的音樂,本能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
高一語文說課稿13
一、聯(lián)系學生說教材
《聲聲慢》編排在必修四第二單元。在人教版高中語文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一個宋詞單元。編者選取了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他們是宋詞發(fā)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詞人的作品,題材、風格不同,帶給后世讀者的審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詞走婉約套路,蘇、辛則是豪放詞風的代表,李詞細膩、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xiàn)了宋詞的藝術價值,也大體反映了宋詞的發(fā)展脈絡。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部分唐宋詞,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專項教學詩歌,教師已經(jīng)比較系統(tǒng)地講授了形象與意象的概念、特點,并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與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階段的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fā)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地思想和藝術價值。
二、根據(jù)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表述和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為依據(jù),確定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過程與方法:與《醉花陰》前后聯(lián)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這首詞情景交融的寫法與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通過與《醉花陰》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通過合作探究,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
三、根據(jù)以上分析確定教學時數(shù)為1課時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課前學生搜集有關宋詞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詞由于年代久遠,文字的障礙很大,然而,過分糾纏于文字的疏通會破壞宋詞的“氣”,喪失宋詞的“神”,所以在學習時,應舍去條分縷析的理論評價,指導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字,然后引領他們經(jīng)由文字再現(xiàn)形象,經(jīng)由形象領略情感,感受其中濃濃的情。誦讀的環(huán)節(jié)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獨奏《長相思》,營造意境,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意境中反復吟詠,讀出節(jié)奏,讀出音調,讀出感情,細細體味,讓或優(yōu)或喜的情愫縈繞心間,我們就觸到了作者的靈魂。同時注意讓學生質疑探究——布置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圈點批注,列出疑難問題。課堂上,鼓勵學生互相質疑,互相解疑,達到掌握詞作思想內容和情感基調的目標。
質疑探究后,出示本課教學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即如何解讀“淡酒”、“雁”、“黃花”、“梧桐”等意象的問題,發(fā)動學生討論,各抒己見,逐步形成對重點意象的一致認識。
教師要相機點撥——上述三種方法,還不足以幫助學生把握藝術特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合的特點,疊字的巧妙運用,這些內容的學習應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分組討論來完成,效果會很好。
五、教學程序及內容設計
(一)新課導入
因為《醉花陰》在前,以別的方式導入本課都比較多余。直接以南渡為切入點,講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遭遇將對她的創(chuàng)作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二)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引導: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他以詞代聲,向世人訴說她的悲懷愁情,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傾訴。
活動1:聆聽配樂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詩詞內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導:你聽懂了作者的傾訴嗎?她在向我們傾訴什么?
活動2:學生交流聽讀體會。
活動3:學生自由誦讀詩詞,整體感知詞意。
誦讀要求:連讀兩遍,第一遍要讀通讀順,注意讀出感情;第二遍要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意思,并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讀后大家共同解決。
活動4:抽查學生誦讀情況,教師給予點評和指導。
活動5:學生就詩詞內容質疑,師生互動解疑。
(三)感悟詞意,把握情感。
1、這首詞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間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雁過也,正傷心”。其余為間接抒情。
2、聯(lián)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醉花陰》與《聲聲慢》兩首詞中“愁”的含義是否相同?你能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愁緒?
活動: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師提示與點撥:學生可選兩首詞中的任何一首談自己的感悟。既可從整體談,也可選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句子談,教師給予適當?shù)脑u價與指導。
最后,教師點評并板書。
愁 《醉花陰》——離別相思——苦!
《聲聲慢》——國破家亡夫喪——痛!
六、課堂小結:
《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發(fā)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離別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從《聲聲慢》中我們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這個愁是由鄉(xiāng)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性破滅后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是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因此,這愁字表現(xiàn)得更加凄厲沉痛。
最后,師生配樂同誦,二胡獨奏《長相思》
七、延伸拓展:
結合柳永詞和李清照詞,談談自己對婉約派詞的感受。
參考:婉約派詞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詞調蘊藉,委婉含蓄,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和諧婉約,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
八、作業(yè):
必做題:查閱資料,摘錄帶有“梧桐雨”“黃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詩句,至少十句,寫到讀書筆記上,并與同學分享;
選做題:將蘇軾或辛棄疾的詞與李清照的詞比較,體會豪放派和婉約派詞風的不同。
高一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剃光頭發(fā)微》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雜文)所列的一篇自讀課文。本文語言幽默,諷刺意味濃,借“剃光頭”這一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所闡發(fā)的深刻道理。同前面幾篇課文一樣,頗能體現(xiàn)雜文的特點。也是《我若為王》談權的一個延伸。
2)、教學目標:
根據(jù)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一年級學生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理清全文脈絡,整體把握文意,進而理解主旨。
2.體會本文因小見大的寫法,理解文章借“剃光頭”這一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所闡發(fā)的深刻道理。
3.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整體把握文意是新課標對高中一年級學生所作出的要求,聯(lián)系雜文本身的特點,我認為教學目標1、2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而如何在前面幾篇雜文學習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提高鑒賞能力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4)、教材處理:
本課是自讀課文,在教材的處理上我是這樣來實施的:布置預習思考題:(1)作者怎樣從剃頭這件事一步步引到談掌權的?(2)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本文的幽默意味?課上引導學生閱讀討論。
二、說教法:
根據(jù)教材處理,結合課文本身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把引導法作為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從一首詩導入)
何滿子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ㄖv解:何滿子,曲名。這是一首描寫宮女哀怨感嘆的詩。故鄉(xiāng)遠隔三千里,(別了兄弟父母);深宮幽閉二十年,(好比籠中鸚鵡)。聽一聲何滿子曲,(不禁想我身世);雙眼落淚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首句寫宮女離家遙遠;二句寫入宮多年;三句寫悲憤到達極點;四句寫君前落淚以示抗議。一般宮怨詩多寫宮女失寵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詩卻一反其俗,寫在君前揮淚怨恨,還一個被奪去幸福與自由的女性的本來面目。這是獨到之所在。全詩只用了“落”字一個動詞。其他全部以名詞組成,因而顯得特別簡括凝煉,強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數(shù)目字,把事件表達得清晰而明確。詩歌沒有正面批判葬送宮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從詩人對宮女的這種深刻同情中,人們不是會很自然地厭惡那深鎖的宮門和作威作福的皇帝么?)
2)、作者簡介
何滿子,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上海雜文學會顧問。
3)、檢查預習
積累字詞:
1.發(fā)髻:在頭頂或腦后盤成的各種形狀的頭發(fā)。
2.不羈:不受束縛。
3.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4.差池:差錯、錯誤。也作“差遲”。
5.切膚之痛:切身感受到的痛苦。
6.牛山濯濯:本形容山上光禿禿的,沒有樹木。文中指人頭頂光禿禿的樣子。
7.悻悻而去:憤怒地離開。
4)、弄清題意
發(fā)微,發(fā),探究之意;微,奧妙。從細微的事物說開去。剃光頭發(fā)微,即要探究剃光頭一事中所潛在的人的心理,所反映出的社會現(xiàn)象,以及現(xiàn)象后的內在本質。
5)、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文章著重談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剃光頭”和“掌權”兩方面。
2.說說本文從“剃光頭”談到“掌權”的行文脈絡。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一件細微的剃光頭事件引發(fā)作者的感慨:要警覺改革開放中“有權就耍”的現(xiàn)象不能任其泛濫。文章起筆從古代一些關于頭發(fā)驚心動魄的故事寫起,聯(lián)想到與頭發(fā)關系最密切的理發(fā)工人,轉錄了《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封讀者來信,即“剃光頭”事件。并對其原因進行考證、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權”在作怪。文章結尾指出要對“權”進行監(jiān)督。
3.研讀最后兩段
學生齊讀最后兩段。提問:本文所談的重大的社會問題是什么?
明確:指少數(shù)人玩弄權術、以權欺人,為所欲為,危害民眾利益,破壞黨的形象。
6)、合作研討
提問:如果只保留掛怒剃光頭的讀者來信和結尾處談掌權這兩部分文字,把其他內容全部刪去,也能構成一篇文章,你覺得這樣改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討論,各自闡述自己的理由。
7)、體味語言
品讀課文,體味語言的幽默與諷刺的意味。結合文后練習二交流討論答案。
8)、總結特色
本文在立意選材上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因小見大,從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剃頭”落筆,聯(lián)想的掌權這樣重大的社會問題。語言幽默,富于諷刺意味。
9)、重點語段(4—6節(jié))閱讀訓練
“鄉(xiāng)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頭,以及什么模樣的人才配剃平頭……只能學到一半。
時至今日……為所欲為?
原因簡單之至……人亦剃其頭。
思考回答:
1、第一段中作者由“剃光頭”聯(lián)想到哪些事情?(提示:聯(lián)想到古代的髡刑和許多國家的罪犯剃光頭。)
2、古代的“髡”刑實施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在于政治上或人格上和其他人區(qū)別開來。)
3、“既不是”后呼應的常常是“也不是”,為什么作者不用,卻用了個“也肯定不會是”
。ㄌ崾荆阂驗橄挛氖钦驹凇班l(xiāng)下佬”角度的揣想之辭,并不是在陳述事實,所以這么說。)
4、作者說理發(fā)師不給鄉(xiāng)下佬剃平頭,“倒是從美觀這面著眼的”,有什么意味?
(提示:作者帶有一種調侃的意味,表達了自己對理發(fā)師做法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
5、文中為什么說這里面“大有文章”?作者為什么不把這“文章”揭示出來呢?
。ㄌ崾荆哼@種瞧不起實質上折射了階級的、城鄉(xiāng)的、職業(yè)的有著極其深刻的偏見。不寫,是因為文章的中心不在此。)
6、理發(fā)師本來就沒有大權,作者為什么要說“幸虧他只有這么點兒小權”?
。ㄌ崾荆菏菫榱擞纱思氨,因小及大,為了將矛頭指向社會上有權力的人。)
7、“直到像剃光頭那樣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ㄌ崾荆河昧四檫B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上“有權就!钡娜说纳類和唇^和對糾正不正之風的迫切呼聲。)
10)、布置作業(yè)
補充閱讀以小見大類雜文。
四、說板書:
板書應能體現(xiàn)授課思路,幫助學生把握課堂的教學重點,根據(jù)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把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小:理發(fā)師——握刀——拒絕理頭
大:當權者——掌權——辦事沒門
高一語文說課稿15
老師、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也是我在實習期間上的一篇新授課。下面,我將會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這五大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一、教材分析
這又包括了四個內容,即課文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學情分析、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篇課文的特點和作用!秺W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第一課的一篇新聞特寫,它描述了作者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德國法西斯殺人工廠的見聞和感受。《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新聞不同于一般的新聞報道,它打破了客觀報道的傳統(tǒng),與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講述自己以及周圍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字里行間灌注著自己的情感。作者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發(fā)現(xiàn)到了不平靜的風暴,感受到了罪惡與善良的對立,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學習本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學會珍惜和平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學習前一篇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學生已經(jīng)復習鞏固了新聞的相關知識。對于新聞類文章,在以往教學中,往往重視理性的分析,而忽視自主合作的學習,輕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本設計力圖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突出重點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在教學中著力于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又不忽視雙基訓練,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留下較大的空間,體現(xiàn)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基于此,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了解本篇報道與一般消息的不同;掌握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學會分析新聞中記者的感情傾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的對納粹暴行的強雷憤怒;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難點設為:引導學生領會記者是如何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來傳達他們的內心感受,表達自己鮮明情感,同時,還要品位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含義。
二、教學方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展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南京大屠殺以及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關圖片,能夠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激發(fā)學習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分析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4、講授法:講解基本知識點,傳授知識。
其中點分析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自主探究法以及問題法。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八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我會展示一些南京大屠殺的照片,營造一種低沉的氛圍,然后通過對比,過渡到二戰(zhàn)期間歐洲的大屠殺。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奧斯維辛集中營,感受法西斯的殘暴。以此導入,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環(huán)節(jié)2:檢查預習,瀏覽課文,鞏固字音。這有利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讓學生翻閱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問題,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環(huán)節(jié)3:背景介紹。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導語部分,找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關歷史,教師再做一定的補充。(由于奧斯維辛集中營離我們有一定的時間差距,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它的背景,便于理解)
環(huán)節(jié)4:文本主體分析。
在這部分,我以多媒體展示兩個問題:
問題一:作者看到的現(xiàn)實的布熱金卡是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孩子們高興地嬉戲?蔀槭裁醋髡邊s說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場噩夢”呢?(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對比分析奧斯維辛集中的現(xiàn)實與歷史的對比,有利于過渡到下文的學習。)
問題二:記者帶我們參觀了奧斯維辛的哪些地方?參觀主體是誰?(設計意圖:明確本文的寫作線索)
環(huán)節(jié)5:文本細節(jié)分析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找出了本文是以參觀的地方為線索組織新聞材料的。而參觀的地方分別有毒氣室、焚尸爐、女牢房、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這留個地方。(板書)而參觀每個地方,作者和參觀者的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就依據(jù)參觀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毒氣室——恐怖、終身難忘。
在結合細節(jié)描寫“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上,雛菊花在怒放”這句話,理解“令人終生難忘”的原因。賞析這個句子,要求學生在討論探究后掌握對比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xiàn)了對教學重點的落實。
按照這個教學思路,我會讓學生總結概括出參觀每個地方游客的感受。焚尸爐——渾身發(fā)抖;女牢房——驚懼萬分;實驗室——羞;紀念墻——沉思;絞刑室——窒息。
此外,還有一些富有意味的句子,我會通過提問、講授等方法,讓學生學會分析總結。重點研討的句子有:
1、在女牢房里,作者說“沒有什么值得看的”,難道真的沒有了嗎?
2、參觀實驗室,為什么會羞紅了臉?
3、“在奧斯維辛,沒有什么可以禱告的地方!比绾卫斫膺@個句子?
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利于在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接著,就是一個小結提升。通過剛才的學習和板書,學生總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就是作者把自己和參觀者的感受當做新聞的主體內容來寫,并表達了自己的鮮明感情,即對納粹的控訴,對受害者的同情,對歷史的反思。從而使本文突破了一般新聞客觀報道的限制,獨具特色。
環(huán)節(jié)6:解題,明確中心。
問題:既然奧斯維辛集中營沒有什么新聞,那為什么作者還要寫下這篇沒有新聞的新聞呢?
(引導學生結合新聞的特點以及文本去分析。)
環(huán)節(jié)7:延伸拓展。讓學生結合歷史和時政熱點,談談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
(強調談學生本人的看法,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將文章內容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挖掘獨特的內心感悟。)
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就是布置作業(yè)了,我讓學生結合課后練習要求,寫一篇小作文。這有利于發(fā)揮學生想象力,體現(xiàn)了語文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做到學以致用。
那么這就是我的板書了,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
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高一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2-08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2-08
高一語文黃鸝說課稿11-03
高一語文黃鸝說課稿08-30
高一語文《氓》說課稿11-26
高一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01-20
高一語文《雷雨》說課稿06-14
高一語文說課稿07-28
高一語文《窗》說課稿介紹06-12
高一語文說課稿欣賞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