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列傳第十二》閱讀答案
王儉,字仲寶,生而僧綽遇害,為叔父僧虔所養(yǎng)。幼篤學,手不釋卷。賓客或相稱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兒無名,正恐名太盛耳!蹦耸謺拮佑瘛蹲毅憽芬再O之。
升明二年,為長史兼侍中,以父終此職,固讓。先是齊高帝為相,欲引時賢參贊大業(yè)。儉素知帝雄異,后請間言于帝曰:“功高不賞,古來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內和。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儉謂曰:“齊桓滅譚,那得有君?”答曰:“譚子奔莒,所以有仆。”儉賞其善據,卒得職焉。
高帝踐祚,與儉議佐命功臣,從容謂曰:“卿謀謨之功,莫與為二,卿止二千戶,意以為少!眱曰:“昔宋祖創(chuàng)業(yè),佐命諸公,開國不過二千。以臣比之,唯覺超越!鄙闲υ唬骸皬埩嫁o侯,何以過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縣公。時都下舛雜,且多奸盜,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檢括。儉諫曰:“京師翼翼,四方是湊,必也持符,于事既煩,理成不曠,謝安所謂‘不爾何以為京師’!蹦酥。是歲,有司奏定郊殷之禮,儉以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廟,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還祭明堂,又用次辛饗祀北郊,而并無配!睆闹。
初,宋明帝紫極殿珠簾綺柱,飾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陽門,儉與褚彥回及叔父僧虔聯(lián)名表諫,上手詔酬納。宋世,宮門外六門城設竹籬。是年初,有發(fā)白虎樽言“白門三重門,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墻。儉又諫,上答曰:“吾欲后世無以加也!背⒊趸,制度草創(chuàng),儉問無不決。上每曰:“《詩》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為我生儉也。”其年固請解選,見許。
五年,儉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固讓。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詔儉三日一還朝,尚書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來煩數,詔儉還尚書下省,月聽十日出外。儉啟求解選,上不許。七年,乃上表固請,見許,改領中書監(jiān),參掌選事。其年疾,上親臨視。薨,年四十八。
儉寡嗜欲,唯以經國為務,車服塵素,家無遺財。手筆典裁,為當時所重。
。ㄟx自《南史·列傳第十二》,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乃手書崔子玉《座右銘》以貽之 貽:贈送
B.后請間言于帝 間:間諜
C.其年固請解選,見許 許:允許
D.上親臨視 臨:前往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以父終此職 以勇氣聞于諸侯
B.卒得職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乃上表固請 見犯乃死,重負國
D.為當時所重 吾屬今為之虜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儉幼年時就十分喜歡學習。因父親早逝,王儉由叔父撫養(yǎng)長大,面對賓客的稱贊,叔父擔心他以后會名聲太大。
B.王儉富有遠見。齊高帝任宰相時,王儉想召集當時的才俊協(xié)助齊高帝奪取天下,并暗中進言齊高帝,說他已難為人臣。
C.王儉多次進諫都被皇帝采納。齊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儉勸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禮時,王儉的意見也被采納了。
D.王儉為官清正廉潔。王儉出行樸素,家無余產,生前只把治理國家作為要務,深得皇帝的信賴,并被當時的人敬重。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儉謂曰:“齊桓滅譚,那得有君?”(5分)
(2)昔宋祖創(chuàng)業(yè),佐命諸公,開國不過二千,以臣比之,唯覺超越。(5分)
答案:
4.B(3分)(間:暗暗地。)
5.D(3分)(為:均表示被動,可譯為“被”。A.以:因為,連詞;憑借,介詞。B.焉:表示陳述語氣,不譯;兼詞,可譯為“于此”。C.連詞,于是、就;連詞,才。)
6.B(3分)(“王儉想召集當時的才俊”不合文意,“說他已難為人臣”中的“他”有歧義。)
7.(1)當時有個姓譚的客人,到王儉這里求官做,王儉對他說:“齊桓公滅掉了譚國,哪能夠還有你這位姓譚的人?”(“客有姓譚者”“詣”“那得”各1分,句意通順2分。)
(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輔佐他創(chuàng)業(yè)的各位大臣中,開國功臣也不過得到兩千戶的食邑,拿我跟他們相比,只覺得我受的恩惠已經超過他們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順2分。)
【參考譯文】王儉,字仲寶,他出生不久父親僧綽遇害,便被叔父僧虔撫養(yǎng)長大。他幼年時專心好學,手不釋卷。有賓客稱贊他,叔父僧虔說:“我不擔憂這孩子沒名聲,只擔憂他名聲太大了!庇谑怯H自書寫崔子玉的《座右銘》來贈給他。
升明二年,王儉擔任長史兼侍中,因為父親死于這個職位,所以他堅決推辭。此前齊高帝任宰相時,想召引當時的才俊輔佐他奪取天下。王儉平素知道齊高帝的宏圖大志,便向齊高帝暗中進言說:“功勞太大了,獎賞不了,自古以來不只哪一個人,憑您現在的地位,想臉朝北做人臣,還能夠嗎?”齊高帝非常嚴肅地批評了他,可是神情卻十分溫和。當時有個姓譚的客人,到王儉這里求官做,王儉對他說:“齊桓公滅掉了譚國,哪能夠還有你這位姓譚的人?”那個客人回答道:“譚國的子孫投奔了莒國,所以還會有我!蓖鮾贊賞他善于引經據典,終于讓他做了官。
齊高帝即位后,與王儉評議輔佐過自己的功臣,從容地對他說:“你謀劃的功勞,沒有誰能可以并列,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戶,我認為太少了!蓖鮾說:“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輔佐他的各位大臣中,開國功臣也不過得到兩千戶的食邑。拿我跟他們相比,只覺得我受的恩惠已經超過他們了!饼R高帝笑著說:“張良推辭侯位,怎么能超過你呢!”
建元元年,王儉改封為南昌縣公。當時的都城秩序紛亂,且有很多奸人盜賊,齊高帝想建立符伍制度,讓家家戶戶相互檢舉監(jiān)督。王儉勸諫道:“京城莊嚴雄偉,四方之人會合這里,如果人人一定要拿著憑證,那么于事煩瑣,于理不會持久,所以謝安說‘如果不是這樣怎么能稱得上是京師呢’!饼R高帝于是取消了這個計劃。這一年,有司上奏商定在京郊舉行盛大的祭典,王儉認為:“應當在今年十月舉行大典祭祀宗廟,從此以后,每五年舉行一次祭祀盛典。明年正月第一個辛日將到南郊祈谷,就在當天回來祭祀明堂,并在第二個辛日祭祀北郊,且不能有附帶的`祭祀!饼R高帝采納了他的意見。
起初,宋明帝的紫極殿珠簾彩柱,用黃金、白玉裝飾著,這是江南所沒有的。齊高帝想用紫極殿的材料建宣陽門,王儉、褚彥回及王儉的叔父王僧虔聯(lián)名上表進諫,齊高帝親手寫詔書表示采納。(南朝)宋時,宮門外的六門城頭都設有竹籬。這年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上面寫著“白門三重門,竹籬穿不完”。齊高帝受這話觸動,就決定改建高大的墻。王儉又勸諫,齊高帝回答說:“我想后代人不要再擴建了。”朝廷初建,制度草創(chuàng),王儉有問必答。齊高帝常說:“《詩》說‘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如今天神為我生了王儉!币荒旰,王儉堅持要求辭去參掌選事的職位,皇上同意了他的請求。
建元五年,王儉獲得原來的官號開府儀同三司,他堅決辭讓。建元六年,齊高帝再次下達以前的任命。起初,命令王儉三天上一次朝,尚書令史出外處理事務,齊高帝認為往來的次數過于頻繁,又命令王儉到尚書下省,每月任意用十天時間出朝處理事務。王儉又請求解職,齊高帝不允許。建元七年,王儉又上表堅持請求解職,皇上才同意了,改任中書監(jiān),掌管選拔人才的事務。一年后王儉生病了,齊高帝親自到他住處看望他。他死時,年僅四十八歲。
王儉嗜好很少,只以治理國家為要務,車輿禮服簡陋樸素,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物。他所寫的詩文,受到當時的人敬重
【《南史·列傳第十二》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南史列傳十八褚彥閱讀理解及答案11-25
《南史·列傳卷七十·循吏》閱讀答案及譯文06-30
《南史》閱讀答案02-05
《宋史·列傳第十二》閱讀答案及譯文06-30
《南史列傳第六十六》閱讀答案解析07-07
《南史·列傳第四十八》閱讀答案及譯文06-15
《南史·列傳第六十一》閱讀答案及譯文06-29
《陳書·列傳第十二》閱讀答案及譯文12-27
南史閱讀附答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