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隱逸閱讀及答案參考
論述類文本閱讀(共12分,選擇題6分,簡答題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談隱逸
郁土
《顧準文集》中寫道,在古希臘,“學問不是‘貨與帝王家’換口飯吃的玩意,而是一種個人的創(chuàng)造活動,這才能夠產(chǎn)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視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思想家。專制政治不可能設(shè)想這種知識的出路,知識無非‘求祿’”。他還寫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就算是注定了。知識分子不滿意這一套,只好像賈寶玉那樣當和尚去……在西方,政治權(quán)威不是至上的權(quán)威,思想家出在‘和尚’中的不少,不過那種‘和尚’是研究科學、寫哲學著作的‘和尚’。入了空門,精研幾何、邏輯、天文,皇帝老子也管你不著。中國,除了倫常禮教,沒有學問,專心知識探究宇宙秘密不是出路,要逃避王權(quán),只好走老莊禪佛一路”。
閱讀至此,感慨不已。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大約可分兩類:一類是做官的,一類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當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書上將其歸為“隱逸”“逸士”。今日得閑,就把《二十五史精華》中的“隱逸”部分通讀一遍。再參照顧準對古希臘知識分子命運的分析,不禁對中國古代這部分知識分子的命運感慨不已。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大一統(tǒng)專制統(tǒng)治下,假如你不把所學知識“貨與帝王家”,簡直沒有出路。而歸隱便是這其中一條若隱若現(xiàn)、充滿荊棘的羊腸小道。
表面看,隱居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其實不然。隱士們之所以這樣做,全是不得已而為之;驗榱吮H砑倚悦虿辉浮盀槲宥访渍垩蜞l(xiāng)里小兒”,或?qū)ΜF(xiàn)實政治不滿,以此作為一種不得已的抗議。要知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假如讀書而不做官,那也就自甘居于下流了。范蠡輔佐勾踐滅了吳國后,看穿了越王的為人,棄官不做,泛一葉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來還成了富可敵國的大商人,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當時商人的社會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識分子不能醫(yī)國,就去醫(yī)人,但看看華佗的下場,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權(quán)威是個什么下場了。無奈之下,只好隱居,絕不與現(xiàn)實政治發(fā)生任何聯(lián)系,哪怕生活清貧一些也沒有關(guān)系。
可以這么說,但凡隱居者,都是些擁有獨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們或博覽群書,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藝,為鄉(xiāng)里所稱。他們隱居以后,雖說也留下了大量的詩歌、書畫與專著,比如陶淵明、陸羽等,但對于大多數(shù)隱士來說,所學非所用,隨著他們的辭世,其一肚子學問也就隨之帶進了墳?zāi),這對于當時的社會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在西方,教會是與政治權(quán)威相抗衡的另一種權(quán)威,知識分子不滿意現(xiàn)實政治,可寄身教會,衣食無憂地研究科學、哲學、自然科學等,自得其樂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中國的知識分子則沒有這么幸運,一旦選擇了隱居,則衣食住行皆成了問題,要親自“種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書畫及儒道學問外,更無自然科學的內(nèi)容可供他們研究(中國無此傳統(tǒng),即使研究了也沒有出路),其內(nèi)心的苦悶,可想而知。
好在中國自古就有這個傳統(tǒng),帝王允許這些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的知識分子逍遙于世俗生活之外,如堯時的許由,周時的伯夷、叔齊等,算是給這些人了一條出路。
隱士中也具有清醒政治頭腦者,如東漢桓帝延熹時的漢陰老父,漢桓帝“幸竟陵,過云夢,臨沔水,百姓莫不觀者”,只有他“獨耕不輟”;更有南郡襄陽人龐公,面對荊州刺史劉表的責問“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這樣回答道:“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边@是隱逸者何等理直氣壯的宣言!
只可惜這些知識分子,因種種原因,既不能從政,又不能進行專門知識的研究,而默默終其一生,這不能不說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巨大損失。
7.下列關(guān)于“隱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中沒有做官且不想做官的被稱為“隱逸”或“逸士” 。
B.隱居是一種主動的行為,選擇了隱居就意味著選擇清貧,他們安貧樂道,自得其樂。
C.隱居者都是些擁有獨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們絕不與現(xiàn)實政治發(fā)生任何關(guān)系。
D.古代開明的'帝王允許某些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的知識分子逍遙于世俗生活之外,算是給 這些人一個出路。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封建時代,讀書就是為了做官,讀書而不做官的,不是做不了官,就是不想做官, 那都是情不得已的。
B.我國古代大多數(shù)隱士除了琴棋書畫及研究儒道學問外,不能進行專門知識的研究, 而默默終其一生,這是一種人才的浪費,更是我們民族的巨大損失。
C.大一統(tǒng)專制統(tǒng)治下,不把所學知識“貨與帝王家”就根本沒有出路,其一肚子學問 也就只能帶進墳?zāi),對社會毫無意義可言。
D.西方不滿意現(xiàn)實政治的知識分子可寄身教會,衣食無憂地研究科學、哲學、自然科 學等, 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而中國古代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的知識分子則往往默默終其一生。
9.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是自由的,他們有的從政,有的從醫(yī),有的經(jīng)商,有的隱居, “各 得其棲宿而已” 。
B.我國古代隱士或博覽群書,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藝,他們隱居以后有的也能留下 大量的詩歌、書畫與專著,比如陶淵明、陸羽等,對后世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C.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隱逸者都要潔身自好,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你可以不與朝廷 政府合作,但決不能得罪政治權(quán)威,更不能存有反叛之心。
D.本文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慨嘆古代人才浪費現(xiàn)象,希望當今時代國家能更加尊 重知識分子,而廣大知識分子也要積極努力,報效國家,服務(wù)人民,為民族的發(fā)展、國家的繁榮、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應(yīng)有的貢獻。
參考答案:
7.B(原文寫道: “表面看,隱居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其實不然。 ”隱居者各有各的苦 衷。作者認為,他們內(nèi)心是苦悶的,而且, “自得其樂”的是西方投身于教會的知識分子, “而中國的知識分子則沒有這么幸運” ) 8.C(說法絕對。 “根本” “只能” “毫無”這類措辭過于絕對,事實上,有的隱士還是多多少少給后人留下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如陶淵明、陸羽等) 9.A( “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是自由的”說法錯。在我國古代,無論是否從政,都是戰(zhàn)戰(zhàn) 兢兢,如履薄冰的。而那些隱居者,也“全是不得已而為之” ,何談“自由”?)
【談隱逸閱讀及答案參考】相關(guān)文章:
《隱逸》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6-19
談美閱讀答案參考02-27
談耐心閱讀及答案參考11-22
談美閱讀及答案參考11-22
談動閱讀答案參考11-13
談人閱讀答案參考11-13
談度量的閱讀答案參考11-12
《談失敗》閱讀答案參考11-12
《隋書?隱逸傳》選段閱讀及答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