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故都的秋 教案題目和答案
故都的秋教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諧統(tǒng)一的寫作特點,故都的秋 教案。
2、體會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聯(lián)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進一步掌握散文稿“形”與“神”的關(guān)系。
教學(xué)重點
1、本文寫故都的秋天,為何不詳寫故都秋天的著名風(fēng)景?
2、本文題為“故都的秋”,文中卻多次提到南國之秋,為什么?
一、導(dǎo)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拍痢渡叫小房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白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珴蓶|《沁園春長沙》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鸥Α兜歉摺窛£柦^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醪峨蹰w序》空山新雨后,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這些詩句有的昂揚,有的悲涼,有的清新,有的沉郁。這和作者的個性、情趣和生活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那么,郁達夫眼里的秋又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故都的秋》。讓我們循著作者細(xì)膩的筆觸去細(xì)細(xì)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二、題解:“故”字,飽藏著眷念熱愛故都之情!扒铩苯沂玖吮疚牡拿鑼懡嵌。全題點出地點和節(jié)令,洗練含情。值得品味!肮识肌北砻髅鑼懙牡攸c,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確定描寫的內(nèi)容,題目明確而又深沉。文章將自然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氨眹那,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以情取景,以景顯情,信手寫來情景渾然一體。
三、作者: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F(xiàn)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1913年留學(xué)日本,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xué),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學(xué)、武昌師范大學(xué)、中山大學(xué)任教。1921年7月第一部小說集《沉淪》問世,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1923年發(fā)表《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薄奠》。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積極宣傳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郁達夫的作品風(fēng)格清新,抒情濃烈,有感傷情調(diào),有時流露出頹廢色彩。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出版有《達夫全集》《達夫散文集》《達夫游記》《達夫日記》《郁達夫選集》等。從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達夫用相當(dāng)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教案《故都的秋 教案》。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為我國現(xiàn)代游記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yuǎn)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云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本文寫于1934年8月。1933年至1936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脅,從上海遷居杭州!俺吠说诫[逸恬恬的山水之間,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淡”。他過著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學(xué)習(xí)這篇課文,“要理解作者當(dāng)時的處境,認(rèn)識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那種思想感情的合理性。”正確地認(rèn)識作者通過描寫“故都的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復(fù)雜的感情。文旨: 文章通過對故都的秋的洗練、優(yōu)美的描寫,贊美了故都秋色的特有的美,勾勒了故都之秋的清、靜又帶有悲涼的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眷念、熱愛故都的真摯感情,從中也流露出作者憂慮、冷落的情懷。
四、課文結(jié)構(gòu):故都的秋景共有五種:清晨靜觀圖,落蕊輕掃圖,秋蟬殘鳴圖,都市閑人圖,勝日秋果圖。最后以議論收尾,進一步贊頌北國之秋,首尾照應(yīng)。第一部分:總起(第1、2自然段)①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②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1、總起所感受①北國之秋感受:“清”、“靜”、“悲涼”向往:“想飽嘗一嘗”②南國之秋感受:“慢”、“潤”、“淡”向往:“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味不濃不讓人滿足。2、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區(qū)別在哪個方面?用一個字來概括。味。3、為什么北國之秋給作者以悲涼之感?(提示:結(jié)合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在作者的心中,“悲涼”不僅是故都賞景的心態(tài),而是整個的人生的感受。第二部分:分寫(第3—12自然段)秋花——色;秋槐——形;秋蟬——聲;秋雨——味;秋果——實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秋院:破屋、碧空、鴿子、槐樹、和秋草“清”槐樹落蕊而知秋“靜”鄉(xiāng)國有異,悲秋之感卻同。記敘秋蟬殘鳴而報秋“悲涼”議論秋雨淋人人知秋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別之處。棗樹秋色之奇觀秋色:青天(藍綠)藍朵(藍色)秋草(黃色)落蕊(灰白)樹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藍綠)棗樹(淡綠微黃)1.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還是暖色?冷色。2.面對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個孤獨的旅行者,你心里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受?冷清。即課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點。3.作者為什么不寫火辣辣的香山紅葉或游人如織的頤和園,而挑選了五種清、靜、悲涼的景物來寫呢?作者當(dāng)時的心情:苦悶、落寞、悲涼。以情馭景,以景顯情。4.作者選用了哪些獨特的秋景?秋花的藍朵、秋槐的落蕊、秋蟬的殘聲、秋雨的奇味、秋果的奇景。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 (1)秋花的.藍朵(顏色)作者為什么認(rèn)為“藍色或白色”的牽;ā盀榧选?冷色調(diào),更適合表現(xiàn)“悲涼”。作者不是還喜歡棗樹嗎?棗子到了秋天不是紅的嗎?作者喜歡的是“淡綠微黃”的棗子,仍以冷色為主。(2)秋槐的落蕊(感覺)作者調(diào)用了哪些感覺來寫秋槐?有何效果?視、聽、觸、嗅。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動。(3)秋蟬的殘聲(聲音)(4)秋雨的奇味(過程、言行)(5)秋果的奇景(形、色)5.第7段為什么寫“都市閑人”?這里寫的不是上流社會人士或文化人士,而是平民,即“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為什么讓他們作為故都人的代表?可能是他們的形象更有地方特點,而且作者覺得與他們更親近,表現(xiàn)出作者的平民意識,似乎也能讀出作者很希望能像“都市閑人”那樣過無憂無慮的生活。6、第12段主要采用什么表達方式?從全文來看,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這一段采用議論,通過古今中外的引證,說明感秋處處有,中國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國北方莫屬,這其實還是為了突出故都之秋。 7、文中寫“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息列索落”的雨聲,“緩慢悠閑”的人聲,同樣能給人幽靜的感覺,這是什么原因?這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反襯了故都的靜,這是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比如鐘,在白天,你根本聽不到它的走動聲,但在晚上,夜深人靜時,你便能聽到清楚的滴答聲,因此,假如要你寫夜的靜,你便可以以鐘的走動聲清晰可辨來襯托夜的靜,這也就是以動襯靜。8.文中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些描寫各有怎樣的特點?P78這里寫了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景物寫得非常細(xì)致,如“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也寫了觀景、賞景的心態(tài)、動作,如“細(xì)數(shù)”“靜對”,透露出悠閑、愜意?偲饋碚f,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故都之秋的情懷。P78這里寫了視覺形象、觸覺形象;ㄤ仢M地,寫視覺形象;腳踏花地,是觸覺感受。寫觸覺,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這里寂靜無人,斯人獨徘徊,無人可與交流,便只有與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約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P79這里寫景不拖泥帶水,一句一景,寫出了北國清秋之雨忽來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陣勢,寫得活靈活現(xiàn),說明作者觀景非常細(xì)致。第三部分:總括(第13、14自然段)南國之秋,色味不如北國之秋濃。故都之秋,我減少壽命也要留住。①南國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國的秋(對比呼應(yīng))②直抒對故都的秋無比眷戀之情(呼應(yīng))——抒發(fā)了贊美眷念故都自然風(fēng)物的真情,流露出深遠(yuǎn)的憂思和孤獨感。1、第1段寫作者對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寫作者對故都秋的眷戀之情,都是抒發(fā)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戀”是在離開故都之時,其實質(zhì)是一樣的。所以1和14自然段也構(gòu)成了呼應(yīng)。2、如何理解文章結(jié)尾的一段話?秋色是這樣的好,祖國的美景是這樣的可愛,聯(lián)系當(dāng)時國家山河破碎、內(nèi)交外困的現(xiàn)實,作者為了保住祖國美好的東西,“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僅抒發(fā)了贊美、眷念故都自然風(fēng)物的真情,也表現(xiàn)出了深沉的愛國之情。3、你認(rèn)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的眷戀之情和對故都的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diào)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全文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從課文中的最后一段“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高中語文閱讀故都的秋 教案題目和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故都的秋閱讀理解答案03-29
《故都的秋》高中語文教案04-15
高中語文《秋》閱讀答案10-25
故都的秋教案12-02
《故都的秋》的教案04-13
《故都的秋》教案04-11
故都的秋的教案08-25
精選故都的秋教案10-13
故都的秋的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