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心得感悟必備[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隨著經歷的不同,而對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悟,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為了幫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寫作方法,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治通鑒心得感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
《資治通鑒》是北宋文學家司馬光的著作,記錄了戰(zhàn)國到五代的事情,十分精彩,令人百看不厭。
中國古代有去多仁義之士,比如一個叫豫讓的人,智伯對他很好,他也對智伯忠心耿耿,當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很難過,兩次要刺殺趙襄子,都沒能成功,最后伏劍自殺,看了這個故事,我很驚訝,為了報仇,他寧可犧牲自己,雖然這種方法不值得提倡,但是我們是否應該在他身上學到點東西呢?
司馬光的最大貢獻就是撰寫了《資治通鑒》,全書共兩百九十四卷,記錄了歷史的'許多重大事件,他寫這本書用了十九年的時間,花了他的大量心血,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這可不是個小稱號,能得到這個稱號的人,太少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1、古時候的人比現在的人重情義,講信用,有時候我答應媽媽的事,比如不粗心也做不到,我真該學習他們。
2、只要做了就做好,司馬光寫了十九年的書一定很辛苦,但是司馬光還是憑借他的毅力留給了后人一部文學著作,F在我正在學習雙簧管,我一定要像司馬光學習,只要做,就要把它做好。
去看看這本書吧,絕對受益匪淺,我要讓這本書伴我成長。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2
韓趙魏三家分晉
資治通鑒開篇講的是三家分晉,三家分晉是周天子王權喪失的象征,進而討論了天子之職到底是什么: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那么我們每個人自的“職”又是什么呢,需要自己思考。
智氏之滅
智氏和趙氏都面臨選擇后繼之君的問題,智宣子識人不明,趙簡子立賢為后,沒有選好接班人是智氏身死族滅的根本原因。智伯自以為大,侮辱韓國主君,不防備災禍,不聽人勸告,強行索地于韓趙魏、使得三家聯(lián)合起來對抗智氏。在最后的戰(zhàn)斗中,本是智氏與韓魏聯(lián)合攻趙,智伯卻恐嚇韓魏,唇亡齒寒使得韓魏臨陣倒戈,遂與趙襄子合力滅了智氏,最強大的智氏反被韓趙魏三家聯(lián)合給滅了,令人唏噓。進而討論了德才之辨,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選賢用人要以德為先。
刺客豫讓
豫讓為智伯臣屬,寧可自己毀滅容貌、毒啞喉嚨,其妻不辨也要為為身死族滅的智伯報仇,多次以卵擊石去刺殺趙襄子,最終還是沒有成功而被趙襄子殺害。士為知己者死,即便如智伯一般剛愎自用的失敗者,也有真心效忠之人。
魏國稱霸
魏文侯魏斯稱霸三晉,諸侯不敢近。原因在于:第一,尊賢,以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為師,招納四方英才;第二,守信,答應別人去做的事情,不管自己處于什么狀況之下也要達成諾言;第三,重義,韓趙分別拉攏魏國攻擊對方,魏文侯都拒絕了,以德服人;第四,納言,君仁則臣直,能聽得進去臣子的勸諫。所以魏國能稱霸。
田子方教公子擊
公子擊是魏國太子,在路上看到田子方,主動下車行李,田子方不搭理他,公子擊怒了,質問田子方:“到底是富貴的人能驕橫還是貧賤的人能驕橫”,田子方的回答大意是:當然是貧賤的人可以驕橫。因為國君如果驕橫,他的國家就會滅亡;士大夫如果驕橫他的家族就會遭受災難。但是真正貧賤之人,就算一言不合得罪了別人,他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簡而言之,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人要是想要的太多就會顧慮的很多,治國的人就不要輕易去得罪一無所有的底層人民了。
用人五視
李克向魏文侯提出了選相的五個標準,簡稱“用人五視”: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最終魏成打敗候選人翟璜,成為丞相。魏成推薦的人才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都成為了魏文侯的老師,翟璜則每次都是根據魏文侯的需求而推薦了吳起、西門豹、樂羊、屈侯鮒等人,都雖能解決主上一時之需,但都只是臣子。魏成薦師,翟璜薦臣,所以魏成當了丞相。
說明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要有全局觀,解決一時之需的不及全盤謀劃的,自己面臨的工作和生活,什么問題是一時之需,什么又是全局戰(zhàn)略呢?
悲劇的吳起
吳起有大才,卻因為性格原因最終而慘死。吳起開始在魯國,為了獲信于魯人,殺妻求將,仗打贏了,自己卻被逼走了。到魏國之后,頗受重用,在與田文競爭丞相中又遭受失敗,原因不是因為吳起自己不賢能,而是因為魏國此時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自身能力太強,卻沒有群眾基礎,所以無法走到高位。接著吳起就被魏國排擠出逃去了楚國,獲得了楚悼王的信任,被任命為丞相。吳起力行變法,嚴明法令、整飭吏治、限制公族、撫恤戰(zhàn)士、打破連橫,楚國國力大增,但是得罪了楚國的權貴公族之人,最終隨著楚悼王薨逝,而被貴戚大臣所殺。
吳起的悲劇根本原因還是自己造成的`,殺妻求將有悖人倫,為了前途沒有底線,所以說能力再強,即便強如吳起一般也是落得一場悲劇。做人的底線要守好,這是第一步。一旦你有一定能力之后,也不要過分沉迷于具體事務中,要正確認識周遭的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不能四面樹敵,除了專業(yè)能力更需要修煉人際相處。
齊威王用人
齊威王有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兩位地方官,一個到任那天開始就不斷有壞話傳到齊威王耳邊,另一個則是不斷的好話傳來。于是齊威王沒有妄下結論,而是派人去現場探訪之后,才得出了結論,那個不斷有好話的大夫是買通了大王身邊的人,實則政事一塌糊涂;而那個不斷有壞話傳來的人,反而是干練之臣。然后齊威王也沒有手軟,直接烹殺欺上瞞下的阿大夫,最后齊國群臣都不敢瞎說話,齊國大治。
齊威王用人的經驗:明辨是非、小心求證、出手狠辣,三步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于我們自己做事來說也是一樣的,工作中的問題要有冷靜清醒的判斷,要自己真的動手去做了去了解了才能真正知道內情,確定了目標之后就要一擊必中解決問題。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3
本冊記述的時間段為:漢獻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至晉武帝咸寧元年(公元275年),跨度69年;旧暇褪侨龂拇蟛糠謿v史了,直至晉朝的開創(chuàng)。
一、怒不變容,喜不失節(jié)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魏國在曹操之后的繼承人是曹丕。當曹丕被立為太子時,他的母親卞夫人卻沒有因此有半點的驕傲。當時卞夫人左右的隨從向卞夫人祝賀說:“曹丕將軍被立為太子,天下人沒有不歡喜的,夫人應該把府中所藏財物都拿來賞賜大家!
卞夫人卻說:“魏王只因為曹丕年長,所以立他為繼承人。我只應慶幸免去了教導無方的過失罷了。又有什么值得高興的要去賞賜別人!”
這話后來傳到曹操那里,曹操認可地說道:“怒不變容,喜不失節(jié),故為最難!”
二、氣度:誠長者陸遜
一次,孫權下命當時還只是定威校尉的陸遜去討伐山賊。陸遜有力征集了數萬精兵,將山賊掃除干凈。但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孫權說:“陸遜隨意征發(fā)百姓,給所到之處帶來了愁苦和騷擾!标戇d后來回到吳國都城,跟其他人言談時,卻稱贊淳于式是個好官吏。
孫權得知后問陸遜:“淳于式告發(fā)你,你卻推薦他,這是為什么?”
陸遜回答說:“淳于式本意是要百姓休養(yǎng)生息,所以告發(fā)我;如果我再詆毀他,以擾亂您的視聽,這種風氣不能長!
孫權贊嘆地說道:“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三、王昶誡子之書
一次,魏明帝昭命三公九卿每人推舉才德兼?zhèn)湔咭蝗。司馬懿推薦的是兗州刺史王昶應選。
王昶是何等人?估計很多熟悉三國歷史的人也未必聽聞!锻ㄨb》說此人恭謹忠厚,他給侄子起名王默、王沉,給兒子起名王渾、王深。并且寫了專門的`書信告誡他們:
“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而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君子戒于闕黨也。讀后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夫毀譽者,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誰毀誰譽”,以圣人之德猶此,況庸庸之徙而輕毀譽哉!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于身。若已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于彼,妄則無害于身,又何反報焉!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這封家書寫得情真意切,字字珠璣,實在難得,值得反復琢磨體會和學習。
四、臥龍指定傳承人之一:費祎
當諸葛亮身體為了蜀漢光復大業(yè)而透支得即將無法支撐時,有人來問他誰可以作為他的傳承人。諸葛亮說,蔣琬。那人又問:那蔣琬之后呢?諸葛亮說:費祎。那人再問:那費祎之后呢?這時諸葛亮則沉默不語。
大家或許會奇怪,似乎三國演義中我們慣性認為的諸葛亮接班人姜維卻沒在這里提到。那蔣琬和費祎又是怎樣的人?此處暫且說一下費祎。
當時蜀國正值征戰(zhàn)多事之秋,公務繁雜細碎,費祎擔任尚書令,見識過人,每審閱公文,略望一眼,便已知道其中主要意思,速度超過常人幾倍,并且過目不忘。經常早晨和傍晚聽取大家意見,處理公事,中間接待賓客,飲食娛樂,還要下棋博弈,每次都使客人盡興而歸,而公事也不荒廢。等到董允接替費祎,想要效法費祎行為,十天之中,很多事情都被耽誤。董允嘆息說:“人的才能居然可以相差這么大,費祎不是我能趕得上啊!”于是整天聽取意見處理公務,還是沒有多余的空閑時間。
但費祎并非完人,他過于寬厚仁慈,從不懷疑別人,卻也因此惹來殺身之禍。在一次宴會上,正是由于費祎的毫無防范,居然被也在座的之前投降倒戈而來的郭偱給突然刺殺身亡,實在可惜。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4
提起《資治通鑒》,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告訴你吧,它是一本歷史故事書,《資治通鑒》讀后感300字。由于我熱愛歷史,媽媽就在我過生日時送了我這本書。
它的封面有四個深紅色的大字——《資治通鑒》。除外就只剩下那“一片草地”和那幾個栩栩如生的、正在翩翩起舞的古代陶制品了。書后還有大約五百字的簡介,方便人們來了解它。
有人說:“外表美無用,需有實際效果才行。”我給大家說一說它的作用和主要內容吧!它主要講了古代的故事和人物,如:《三家分晉》、《三顧茅廬》和《孔融讓梨》等。整整一千四百多年中所發(fā)生的事情都被它講了出來。如果你想查古代故事或人物,只需打開《資治通鑒》,答案就會立刻呈現在你的`面前。
有一次:媽媽問我三國時期的“小霸王”是誰。我找了很多資料都沒找到,最后還是在我的“寶貝”——《資治通鑒》中找到了。從此我更愛《資治通鑒》這本書了。
《資治通鑒》真是我的好寶貝!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5
最近閱讀了一本白話版的《資治通鑒》,隨著閱讀的進行越發(fā)感覺這部書字字珠璣。
《資治通鑒》是北宋多學科通才司馬光花費19年編寫而成的橫跨16個朝代,由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的巨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打響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槍,但是不到半年陳勝就被殺身亡。司馬光在評價失敗的原因時,分析道首先是陳勝在時機不成熟時著急稱王,再就是濫殺熟人,親近苛刻督查的人,將領們帶兵攻占土地回來,凡是與命令不相和的,就把他們逮捕治罪,從而導致將領、朋友都不親附他。
楚王韓信因勢力過大引起劉邦的不安,進而用計捉住韓信,封了個沒有實權的淮陰侯。劉邦問韓信他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你不過能帶十萬”,而說他自己帶的兵越多越好,劉邦笑他說:“越多越好,那你為什么被我捉住哪?”,韓信說:“陛下你不會帶兵,但很會帶將”。
公元前265年,秦國發(fā)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人要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做人質才肯發(fā)兵,太后舍不得,就沒有答應。觸龍勸說:“為什么國君的兒子被封了侯就都沒有好結果呢?因為他們俸祿豐厚,卻沒有為國家流汗,地位崇高,卻沒有為國家立功。如今您抬高長安君的地位,卻不趁現在您還在時讓他多為國家立功,一旦您不幸去世,長安君將憑什么在趙國存身哪?”趙太后聽后就同意了長安君做人質的要求。而《資治通鑒》記載的漢文帝時,吳國太子入京朝見,陪皇太子喝酒賭博,因為賭博爭棋態(tài)度不恭,被皇太子用棋盤砸死。朝廷把吳太子送回吳地,吳王劉濞生氣的說:“天下都是劉家的天下,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好了,何必送回來?”又送回去,葬在長安。喪子之痛最終導致吳王挑起七王之亂。
《資治通鑒》是一本巨著,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6
近日讀《資治通鑒》讀至《觸龍說趙太后》(《戰(zhàn)國策》中亦有此篇)一篇,頗覺其實為營銷術中經典一例。讀史本為鑒今,于是自為品析一番,望能于讀后有所用處,不至于掩卷而忘。
話說戰(zhàn)國中期,秦國日趨強盛,秦、齊兩國并雄于天下。此時的趙國新君主初立,趙太后執(zhí)掌朝政。這一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開了一個條件:讓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齊國便發(fā)兵救趙。于是趙國朝堂內討論起來,由于畏懼戰(zhàn)事,卿大夫們紛紛要求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去。趙太后當然就很不高興了,說道:“你們有誰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老婦我就向誰臉上吐唾沫!”趙太后顯然已經怒極。
案例的背景介紹到這里,可以看出,趙太后是一位極難搞定的客戶,所以只有派出像觸龍這樣的高級客戶經理,才能出色完成任務。下面我們來品析觸龍是怎樣運用營銷技巧一步步說服他的客戶。
觸龍非常恭敬地走進來,如他所料,趙太后正非常生氣地等著他。觸龍明白,他的客戶此時正有著強烈的抗拒心理。于是,兩個老人見面,觸龍說道:“太后啊,老臣由于腳上得病,很久沒能見到您了,可是實在是擔心您的身體有恙,這才來看望您。 彪S后便坐下來和太后慢慢聊起了飲食狀況與健身,都是老人之間嘮嗑的話題。在這里,觸龍成功地把握了一個生氣的老婦人的心理,和客戶尋找共同話題,使客戶的抗拒心理有所緩和,拉近與客戶的距離。
在使氣氛緩和之后,觸龍開始將話題引入正題的第一步:聊起自己的兒子。觸龍說:“老臣有個不成器的小兒子,想請求讓他在王宮做一名衛(wèi)士,我現在老了,想要在我還未‘填溝壑’(指死去)就把他托付給您!碧髥柕溃骸澳凶右矔蹜z小兒子嗎?”“比婦人愛得更深!庇|龍回答。太后笑著說:“婦人才愛得更深!”此時,觸龍已經成功讓他的客戶把自己當做朋友來聊天。
緊接著第二步,觸龍給太后設下一個誘餌,說道:“老臣還以為您愛女兒燕后要多一些,愛長安君要少一些!碧笳f:“您錯啦!我愛長安君更多一些!碧蠊簧香^,于是觸龍便引出一段道理來,說道:“父母如果愛孩子,就會為他們考慮很長遠。當初您送燕后出嫁時,悲泣不舍,想到出嫁到燕國太遠。在女兒走后,您并非不想念她,但每次祭祀都要為她禱告‘千萬別讓她回來’,您是為她考慮長遠,希望她的子孫在燕國都相繼為王!”太后只得承認。
說完燕后,觸龍第三步便正式引入到長安君的話題,有燕后之事作為鋪墊,此時引入正題是絕對安全的'。觸龍從趙國的歷史現象開始談起,他問道:“從距今三代以前上溯到趙國建立之時,趙主的子孫王侯的后嗣現在有還在的嗎?”太后答:“沒有。”觸龍說:“為何他們會被歷史淘汰以致絕嗣?因為他們地位尊貴,俸祿豐厚,卻無功勞,F在您讓長安君有尊貴的地位,給他好的土地和很多貴重的寶物,而不讓他對國家有功勞。一旦您去世,長安君將如何在趙國立足?老臣認為您為長安君考慮短淺,所以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后!边@段話與上段話作對比,邏輯清晰地闡述了怎樣為燕后考慮長遠,而怎樣為長安君考慮短淺,使趙太后不得不心服口服。觸龍使用這兩段話術,把趙太后帶入到自己的邏輯思路中,最終將其說服。于是趙太后并未“唾其面”,而使長安君到齊國做了人質,齊國出兵保住了趙國安危。
縱觀觸龍的三步營銷策略,是見微知著。表面看起來,在嘮嗑家常中輕而易舉便將客戶說服,而其中的技巧很是值得玩味。先將硬的軟化,讓抗拒的心理慢慢放開,然后從旁一步步引入正題,以邏輯思路牽引著對方,其話術的藝術性可以作為營銷學中的經典案例。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7
近周來,我閱讀了一本名叫《資治通鑒》的書。
我最喜歡文中的朱買臣。因為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時時不失讀書之心。面對妻子的罵聲,朱買臣不但沒有放下書本,反而更堅定了讀書的決心。果然,他的埋頭苦讀沒被埋沒,后來他成為了會稽的太守。
我最愛其中《李鷹不懼權貴》的故事。因為李鷹明知殺死張朔,他的哥哥張讓便會上奏皇上。但為了還百姓一個清白,張讓待審后把張朔斬了頭。這事很快被皇上知道了,在皇上面前李鷹絲毫不懼。本想皇上會辭了他的職,沒想到卻重賞了他。其實皇上早就清楚事件的真相了。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唐朝的裴度。他一生歷任要職,三度為相,既能在朝廷輔佐君主,又能帶兵出征,而且任勞任怨。雖然屢次受到妄臣排擠,讓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與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劉禹錫有深厚的友誼,和他們之間的`詩酒風流也使這位“身貌不逾中人”的宰相更帶了幾分書卷氣息。
讀了這本書史書,使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讓我飽覽了戰(zhàn)國到五代十國的歷史,還讓我了解了古代政治政壇方面的一些真實的故事。它還記錄著王朝是怎樣從繁華到衰敗的印痕。這個過程中有智慧,也有陰謀;有勇武,也有殘忍;有人性的掙扎、固守,也有墮落。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8
那是一片什么樣的土地?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辰。漫步走在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撥開迷霧,看到的是冠絕世界之巔的繁華,也有狼煙遍地的硝煙,眼前盡是模糊,推不開,也揮不斷。
相信大部分人接觸到歷史是從影視劇開始的,但嚴格上來說,那已經不算歷史,可以說是演繹,與嚴謹的歷史相比,它更加突出的是藝術的體現。小時候,喜歡看影視劇,《三國演繹》這部劇就不知道看了幾遍。之所以對歷史充滿興趣是在六年級時,看到姐姐初中的歷史課本,在里面我翻到“兩漢”的篇章發(fā)現影視劇與歷史還是有區(qū)別的。赤壁之戰(zhàn)似乎與諸葛孔明沒有多大關系,死諸葛嚇退活仲達也是無稽之談,劉禪似乎不是那么無……從那時開始,自己就決定看一下真正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宋朝司馬光編纂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共以前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這部四百多萬的史實巨著共耗費十九年的光陰,記錄著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跡,簡單明了又不失生動地向我們展示著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信義、執(zhí)著等,這些品質,在精神、物質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與此同時,通過對事關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的重要事件的過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縱觀全書,我從中也發(fā)現一些歷史規(guī)律,也有自己的感悟。在這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其中兩個朝代—秦朝、隋朝最為特殊。秦朝、隋朝都是中國古代大統(tǒng)一形勢下的短命王朝。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隋朝也在是在中國經歷長期分裂后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秦朝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隋朝的“開科舉”可謂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績。然而,秦王朝的統(tǒng)治僅僅有十五年,隋朝國祚也不過37年。他們的迅速滅亡,根本上是其統(tǒng)治階級的局限性決定的?陀^上與其統(tǒng)治者實施苛政,毫無限制的奴役勞動人民有直接關聯(lián)。他們在帝國建立之初,百役繁興,征斂無度,揮霍浪費、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官逼民反。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吶喊,隋末的“七十二道煙塵,三十六路反王”,在勞苦大眾的憤怒中,建立的王朝如過眼云煙,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正如唐太宗所言:“人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古為鏡,能夠知興替;以人為鏡,能夠知得失”、“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果不能正視歷史,擺不正與人民的關聯(lián),甚至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必然造成脫離群眾,損害群眾,同時擺脫不了歷史的懲罰。
近現代的中國,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不斷抗爭的奮斗史。中華民國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和國,他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名義上結束了軍閥混戰(zhàn)的社會,實現了國家政權的統(tǒng)一。然而,以四大家族為主的代表大官僚、大資本主義的國民黨政府橫征暴斂,對內鎮(zhèn)壓革命,對外卑躬屈膝。最終如同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僅僅維持37年的統(tǒng)治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中國共產黨在充分總結國內外歷史更替以及封建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上,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定為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
真的感謝司馬光先生,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觀察、學習;作為一個讀者,我感到何等幸運。然而,讀史者的幸運,不必是造史者的幸運,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就讓我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也該從中學到教訓,不讓歷史重蹈覆轍。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9
“歷史虛無主義”卻是絕對不可取的。要求史書所載百分之百真實可靠,本來就是不現實的要求。畢竟,史家們正努力地還歷史以本來面貌,雖然這是一個也許永遠無法到達的目標。但我相信,史家們所記載的資料,還是有必須的現實依據的!爸芄謶至餮院螅趺еt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畢竟周公有過大權獨攬的經歷,畢竟王莽有過禮賢下士的表現,這是誰也抹煞不了的。至于如果“當初”他們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還有“蓋棺論定”一說嗎?
“以史為鑒”并不因史書資料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義——就連完全杜撰的小說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鑒意義,何況史實遠遠多于杜撰的史書呢?
和其他所有史書一樣,《資治通鑒》也滲進了許多神話、傳說以及作者想當然地杜撰的資料,但這并無損于它的偉大。讀到“嚼碎張巡齒”這一段時,沒必要深究他的牙齒究竟是怎樣碎的,他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卻深深刻印在我們的腦海。讀到將士們箭盡糧絕,張巡把自我的小妾給將士們分食了的時候,于殘忍、冷酷、血腥的感覺之外,也無法不油然而生對張巡的無限敬意。這樣恨敵入骨、堅忍如狼的張巡,力盡被俘后如果不是大義凜然、慷慨就義,那才是真正不可想象的.怪事!至于他的牙齒究竟是怎樣碎的,恐怕不會有一絲一毫影響到他近乎神一樣不朽的光芒!
推而廣之,史書里其它不夠真實的細節(jié)描述,并無損于“史鑒”的意義。史家們在力求真實的同時,難免會留下星星點點的瑕疵。但瑕不掩瑜,絕不可因史書的不完美,就滑向“歷史虛無主義”的深淵。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0
提到司馬光的名字,大家第一印象是不是都是那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最近我讀了《資治通鑒故事》,它也是我們腦海中那個砸缸的司馬光所著。
這本書涵蓋了中國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歷史。書中選取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或具有重要意義的.故事。比如:荊軻刺秦王、蘇武牧羊、赤壁之戰(zhàn)、玄武門之變等。
我很喜歡名將吳起這一章。講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奇人——吳起。無論是儒家、史家的理論,還是兵家、法家的謀略,他都樣樣精通。他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盛: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無敵。按理說,他應該是個值得大家尊敬學習的人?上,他卻像一只臭蒼蠅,處處被人討厭,處處遭人排擠,最后被亂箭射死了。怎么會是這樣的結局呢?那就接著往下看吧!一次,吳起走投無路時,投奔了魯國,魯國和齊國一直是敵國關系?蓞瞧鸬钠拮邮驱R國人,群臣們怕吳起因為這層關系會有二心,誰知吳起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把心一橫,一劍砍下了妻子的頭顱,獻給了魯候。還有一次,吳起的老母親逝世了,也是因為吳起的母親所在的國家和吳起所效忠的國家是敵對關系,他竟然沒有回去奔喪。漸漸地群臣們都發(fā)覺吳起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都慢慢的疏遠了他讀完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我更喜歡“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荊軻。燕王太子丹為了報復兒時冤家秦王嬴政,派衛(wèi)國人荊軻去刺殺秦王。荊軻明知這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使命,但還是義無反顧的接受了任務。最后不但沒有刺殺到秦王,還讓自己死在了秦國宮殿。荊軻身上那種“好名輕死,尚俠重義”的俠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從《資治通鑒故事》中,我體會到了:我也要德才兼修,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祖國棟梁,讓祖國因為有我而驕傲!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1
《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編年體通史,與《史記》并稱為中國史家之絕筆。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共跨越1362年的歷史。在這近20xx年的漫長歲月里,發(fā)生了多少曲折動人的故事。”热纾骸皯(zhàn)國爭雄”、“楚漢相爭”、“三國鼎立”、“隋唐盛世”、“五代十國”等等,便是這歷史長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其中牛角掛書的李密、以死盡忠的豫讓、賢能威猛的荊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開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所編著的《資治通鑒》,之所以命名《資治通鑒》是因為它意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只要我們仔細閱讀它,便可以從中體會到烽煙四起的朝代斗爭,多數百姓處于流離失所、水深火熱的苦痛。我曾記得有這樣一段故事:李密小時候常常牧牛,可他卻每每帶上幾本書,把書掛在牛角上,這樣便可以邊看邊牧牛了,后被瓦崗軍推選為“魏公”。為什么他們在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自學成才呢?而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他們優(yōu)越幾千倍,有什么理由不更勤奮學習呢?
《資治通鑒》不僅為我們生動演繹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再現了一位位活靈活現的歷史人物,還給了我們后人警醒。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2
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
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占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等。
“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彼抉R光指出了禮是紀綱,分是君臣,等級之分,名則是他們各自的`稱呼。抱樸小先生這里認為,對于天子來說,比他自身職責來說更重要的是禮,比禮更重要的是名。
人是一個個體,抱樸小先生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欲望,思考清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定位是什么。而人也是社會的,所以,我們需要在弄清楚自己的定位之后,還要遵守這個社會的“契約”,這不僅是一種義務,同時也是一種權利,所以,一個人做好自己,應該要多學習古人的智慧,讀一些名著,開闊自己的眼界!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3
《資治通鑒》之意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這部書在匯總中國古代政治智慧方面的成就,是無法超越的,也是無可替代的。其精髓是——對政治經驗的總結。
我認為這部書之所以偉大并且古今唯一,最重要的是因為六點原因。
司馬光學貫古今,有深厚史學涵養(yǎng)。
早入仕途,投身政治,官至宰相,深諳政治之道。
人品貴重,老成謀國,有圣賢之風。
英宗與神宗的兩任皇帝支持,經費、名分、助手、藏書、密檔全部配備到位。
有十五年賦閑時間。
不受政治迫害和打擊。
綜上,我們完全可以稱《資治通鑒》為帝王教科書,是一部不可能有第二個人能同時滿足以上所有條件而寫成的 鴻篇巨制。
《資治通鑒》上起春秋戰(zhàn)國之交,下至宋代建立以前,包含一千四百年左右的歷史,篇幅長達二百九十四卷。
此書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
舉個例子。
司馬光認為君主分為兩類,一類是開國君主,另一類是繼承君主。開國君主中有轉型成功的漢光武帝劉秀,也有轉型失敗的梁武帝蕭衍(就是當年《瑯琊榜》里迷倒萬千少女的靖王殿下蕭景琰原型)。
司馬光著重寫"劉秀"將"卓茂"升為太傅而突出其看重忠厚之人對于治世而言的重要性,這一點在戰(zhàn)爭時期體現不出價值,但戰(zhàn)爭終會結束,作為領導者,提前做準備是成功轉型的必備素質。
而對于"蕭衍"而言,拒諫是其身死國滅的重要原因。領導者要表彰敢于直諫的'下屬,君臣之間,平衡為好,君雖然掌大權,但是由于臣下將其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君主亦不可濫權。這種關系在中國歷史上唯兩宋時期最好。要知道"君臣平衡"乃是皇權時代的王道。
所以,《資治通鑒》才會開篇如此奇特,首句說道"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這是以三家分晉這個歷史事件開始的。在這一點上,《資治通鑒》與《史記》不同,司馬光強調其晉大夫身份說明了韓趙魏三家屬于僭越,但是,如此的禮崩樂壞并非三晉之壞也,乃天子自壞也,其意為:獎罰分明是很重要的,若僭越行為可以得到贊賞,那么誰會守規(guī)矩,后續(xù)效應很可怕。
在司馬光的治國理念中,有非常核心的一條:掌握法的人必須先守法,即司法必先守法。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4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恢宏巨著,清代學者王嗚成讀了《資治通鑒》后,認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此書的白話版,受益匪淺!顿Y治通鑒》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資于治道”,它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故事描述,以警示后人,所以這本書被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
《資治通鑒》有不少生動而富有內涵的'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是“齊威王談寶”的故事,魏惠王對齊威王說:“我國有12枚長寬各為一寸的寶珠,一顆便可照亮前后12輛馬車。”齊威王聽后笑著說:“我國雖然沒有什么寶貝,但是卻有四個人,一個大臣叫擅子,他將南疆邊城鎮(zhèn)守得無人敢進;一個大臣叫田玢,他鎮(zhèn)守著西部邊境,有他在,誰也不敢犯;另一個叫黔夫,他把徐州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有一個,叫種首,他把盜賊抓得干干凈凈,他們難道不比您的明珠更耀眼嗎?”魏惠王聽后覺得十分慚愧。
魏惠王貪愛稀世珍寶,而齊威王覺得人才是真正的珍寶。一個以“12枚長寬各為一寸的寶珠”為寶,一個以“國家的四位重臣”為珍。明眼人一看即知兩位君主之高下。是的,有了人才的國家,才會繁榮富強,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重視人才的故事歷來數不勝數,古時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統(tǒng)軍;管渡之戰(zhàn)許攸投曹,曹操不顧不整衣冠急迫出門相迎。現在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對于人才的重視與爭奪就更加不用說了,香港地區(qū)有“優(yōu)才計劃”,讓有特長的人盡快取得香港身份;加拿大有技術移民,有一技之長的人可優(yōu)先入籍,而快速發(fā)展的祖國更迫切需要人才。因此要像故事中的齊威王一樣,把人才視如珍寶,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匯聚人才,才能造就越發(fā)強大的中國。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5
《資治通鑒》是一本史書,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編而成。這個寒假,媽媽陪我通讀了一遍,我受益匪淺。這部書總共有294卷,歷史跨度包含了16個朝代,其中,秦朝的歷史變革令我感觸頗深。
公元前2xx,秦始皇打敗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統(tǒng)一了全國,建立了秦朝。他統(tǒng)一了貨幣、度量衡,實行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各諸侯國之間互相爭斗的戰(zhàn)爭局面,讓百姓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他修筑長城,阻止了匈奴的侵擾。但是他焚書坑儒,燒掉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后來,秦始皇的兒子胡亥,歷史上稱“秦二世”繼承了王位。他實行殘暴統(tǒng)治,從此人們對秦始皇的尊敬、愛戴和崇拜,更多地變成了無可奈何的`服從和忍耐。公元前2xx,陳勝吳廣揭竿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也預示著秦朝開始走向滅亡了。
從秦朝的歷史變革中可以看出,利用嚴苛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人民的行為,只能實現表面上的形式上的統(tǒng)一,并不能讓百姓在心里產生認同。統(tǒng)治者只有把百姓放在心里,事事處處為百姓的利益著想,時時刻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把百姓的心凝聚到一起,自己的江山才能坐得穩(wěn)坐得牢,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才能實現。
通觀全書,我認為人民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是最強大的,民為國家繁榮昌盛之本。唐太宗曾經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統(tǒng)治者重視人民讓人民過得幸福,富足,那么國家也會繁榮強盛;反之,國家就會被人民所顛覆,走向滅亡。這正是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所必須遵循的思想。我們的國家就是因為重視人民,才越來越富強的。我為生活在富強民主文明的中國而感到自豪與驕傲,中華民族一家親,讓我們團結一致,百折不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吧!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06-01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02-04
(必備)資治通鑒心得感悟06-01
(優(yōu))資治通鑒心得感悟06-03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1篇)02-04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通用34篇)05-18
(優(yōu)秀)資治通鑒心得感悟15篇06-02
資治通鑒心得感悟[錦集15篇]06-04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02-18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