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
2. 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教學重、難點
1. 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了解某些相關句式的特點。
2. 如何結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通過講述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導入本課。
二. 介紹“說”這種文體及講解題目。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常用華麗的言辭來陳述作者對某事某物的見解,與現(xiàn)在的雜文相似!罢f”為“談談”之意,“馬說”即為“談談千里馬”。
三.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 韓愈:字退之,河陽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導學生回憶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
2. 寫作背景:這篇《馬說》大約作于韓愈初登仕途,那時的他血氣方剛,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曾三次上書當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見均未被采納。之后,他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的幕下,始終郁郁不得志。加上當時政治黑暗,奸佞當權,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韓愈大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四. 老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及節(jié)奏。
1. 字:駢 pián 槽cáo櫪lì 才美不外見xiàn 邪yé
2. 節(jié)奏: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 學生疏通課文。
五. 翻譯課文
1. 指出譯文時需要注意的字、詞的翻譯(采用對比法)。
2. 學生討論,自主翻譯課文。
3. 熟讀課文,疏通脈絡。
六. 問題探究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了解了本文大意后,結合寫作背景,思考“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比喻含義。
明確:“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人,“奴隸人”比喻壓制、摧殘、扼殺人才的當政者。
七. 拓展延伸
電影《天下無賊》中小偷的頭領黎叔有這樣一句經(jīng)典的臺詞:“21世紀什么最寶貴?人才!”學了本文后,大家覺得在韓愈那個時代什么最寶貴?(伯樂,即善于識別人才的人)假設你是一個有知識、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樣做才能免遭被埋沒的命運呢?
(此題是一道開放性的思考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觀點:假如我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我會充滿自信,積極為自己創(chuàng)造施展才華的機會。雖然偶爾也會碰壁,但一定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不氣不餒,即使官位低也要飽含熱情造福一方人民,而不是怨天尤人。
八. 板書設計
馬 說
韓愈
(一) 論述中心: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命 運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遭 遇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結 論 :其真不知馬也
(二)“伯樂”、“千里馬”、“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九. 小結
韓愈以良馬喻人才,寫自己的知遇之難,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我們有幸生活于思想開放、有言論自由的新時代,可以做到人盡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夠發(fā)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天馬行空任我行”的壯語。同學們,莫愁前路無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努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們一定會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說;“天下誰人不識我!”
十. 作業(yè)布置
1. 生字及其注音、重點詞語及其解釋各3遍。
2. 假如你是文中的前里馬,你會對食馬者說些什么呢?請寫在日記本上。
[《馬說》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