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系,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時,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對人物評價之后,我讓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我都給予了肯定,關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精讀課文時,我結合課后的“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對于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于那些跟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在課外研究。
這篇課文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軍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思想和美好品質。
[《將相和》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將相和教學課件
4.將相和的教學課件
7.美術教學反思論文
8.教學反思與評語
9.教學反思或隨筆
10.論文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