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教案
教學內(nèi)容 第五冊第六課《寓言二則》第二課時《掩耳盜鈴》
教學目的 1、理解本則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2、會用“一……就……”造句。3、有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手港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fā)覺了?”
教學難點 “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fā)覺了?”
教具 鈴鐺一只、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時間
初讀
啟發(fā)導入
整體閱讀 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上說說“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jié)果怎樣?
質(zhì)疑問難
導讀提示
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齊讀課題
回憶或查字義,說一段話,初步理解題目。
個人讀后兩人互檢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邊讀邊標號,思考第1自然段內(nèi)容并回答問題。 2分
3分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時間
議讀
指出重點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想了解的內(nèi)容就該是課堂上優(yōu)先講解的內(nèi)容:
尊重學生,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并且表達出
來。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后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說說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4.出示幻燈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鈴鐺為什么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
鐺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5.“碰”和“響’’之間什么關系?
6.為什么會被發(fā)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系。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fā)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 默讀標句子
整體感知第2段內(nèi)容。個人感悟重點內(nèi)容。
指名讀,回答問題。
讀句子,討論。
體會“一…就”的句式。
運用句式說句子。讀第2句
讀句子,理解“掩住”做動作,理解句子,掩住誰的耳朵,誰聽不見響聲,讀句子,體會心情,達到有語氣朗讀。。默讀,畫詞,訂正區(qū)別“偷”與“拿”,“偷”與“盜”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說一段話。
25分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時間
。尊重孩子們讓他們用自己習慣喜歡的方式去學
習 表演動作。
用動作概括出題目。 2分
8.從剛才有想法到現(xiàn)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jié)果怎樣呢?
讀第四句,說出意思體會“碰”與“發(fā)覺”的關系。用“一…就”句式說話。
體會心情
有語氣朗讀
3分
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加強小
組學習。 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后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為什么還被人發(fā)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jié)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后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1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讀書,朗讀,
表達吸收。
討論,談體會。交流,抓“明明知道”和“沒想到”。運用“一…就”的句式。
練習鞏固有感情朗讀。 5分
板書設計 明明知道 碰→響→發(fā)覺
↓
掩耳盜鈴 掩 伸 偷
↓
沒想到 碰 → 發(fā)覺
[掩耳盜鈴(網(wǎng)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掩耳盜鈴造句句子
4.掩耳盜鈴的手抄報
10.《掩耳盜鈴》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