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隔代教育的思慮
盱眙縣舊鋪實驗小學 徐加霞
這些鏡頭我想大家一定都見過或聽說過:
鏡頭一: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在爸爸的帶領下放風箏,在隨著風箏追跑時,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眼里含著淚想向幾步之外的爸爸求救,但年輕的爸爸笑著大聲地對兒子說:沒事,站起來就好了!小男孩破涕而笑,自己爬了起來,似乎就像沒摔過一樣高興。
鏡頭二:雪花漫天飄揚,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剛從學校門口接到放學的孫子,爺爺打著一把藍格格傘,努力把孫子往傘下拉,生怕雪花落到孫子臉上把他凍著,兩人一同向家的方向走去,孫子看起來也就10歲左右,一邊走嘴里還一邊吃著小零食。正走著,孫子的球鞋帶松了,在腳下拖著,爺爺馬上把孫子叫住,把傘遞給孫子,吃力地彎下腰,給孫子把鞋帶系好。
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學生都是由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照看的,有的甚至從小就是老人帶大的,這種“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太依靠大人,自理能力明顯很差,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同時,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相關專家還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隔代教育”不僅在目前的現(xiàn)實生活中極為普遍,而且還有進一步發(fā)展的趨勢。
一、隔代教育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只不過是哪一方面占主導的問題。隔代教育中因為老人走過了人生的長路,閱歷和見識比一般的年輕人要多。因此,在言傳身教中不自覺地會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對孩子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方面有所補益。另外,老人是從傳統(tǒng)社會中走過,有許多傳統(tǒng)社會的優(yōu)良美德都在老人身上打上烙印,這在年輕人的一代是比較少見的。因而,通過隔代教育的方式能使孩子學習傳統(tǒng)的美德,讓傳統(tǒng)傳承下去,加大了家族、親情和血緣的紐帶。
雖然隔代教育有利的方面,但是從總的來看還是弊大于利。
1、在我國廣大農村,擔負著隔代教育使命的爺爺奶奶們大多數(shù)受教育程度很低,不少是文盲。對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來說,什么知識和觀念的更新,那是空談和奢望,不要說文化素質和教育理念,就是其施予孫輩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也是與時代不合拍的。
2、祖父母的疼愛和庇護最容易導致兒童的嬌慣,任性和惟我獨尊。尤其是老人們對孩子的溺愛和護短,更容易造成孩子很難接受父母和他人的批評與嚴格要求,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根本無法實施。
3、人類文明傳承的自然規(guī)律是代代相傳。在兒童社會化的過程中,需要其最親密的撫養(yǎng)者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對孩子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而兒童從祖輩那里獲得的教育模式往往是陳舊的,不利于兒童發(fā)展的社會化。
二、農村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學習成績不佳
隔代教育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現(xiàn)代教育對家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新課程的設置也突出素質為主,即對學習課后的學習能力要求高。但隔代教育中老年人不但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甚至教育觀念還是傳統(tǒng)式的。這對孩子智力開發(fā)和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老年人對孩子疏于管教,對他們的要求百依百順,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看電視,看到晚上十點多,總說沒有作業(yè),一上課就打瞌睡,這使老師都感到頭痛。有的孩子干脆拿了家里的錢去泡網吧,打游戲,編造種種借口逃避上課。另外,有些家長在長期的打工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常常對自己的孩子說:“如果不想上學,以后跟爸媽一起外出打工掙錢。”“打工掙錢”的意識深入孩子心里,對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不良的影響,這種思想潛移默化,助長了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和“讀書無用”的思想。因而,成績不好是教育方法不當?shù)慕Y果。
2、 素質、品質、個性發(fā)展不好
由于隔代教育的原因,隔代教育孩子普遍出現(xiàn)了道德品質、行為規(guī)范的危機。雖然農村老人接受了傳統(tǒng)的中華美德教育,但對孩子的教育上卻認為:孩子自己會長大,自己還不是自己慢慢長大的。眾所周知,孩子不是天生品德不好,而是由于后天的管理和教育失范的結果。隔代教育對孩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缺乏可行之處的,對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是一個嚴重的阻礙,由此產生的社會危害將十分巨大。
三、措施
要在農村中消除隔代教育至少在可見的幾年內是無法實現(xiàn)的。因而,目前的可行之計是怎么讓隔代教育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怎么讓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健康成長?要正確地解決隔代教育中的問題,僅靠單方面是不行的,這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起作用。其中,學校方面涉及到管理方法和模式問題;而家庭方面則涉及教育方法和方式的問題。
學校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隔代教育中的孩子更多時間還是在學校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因而,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教育如何采取措施來填補就成為了關鍵所在。所以,學校要從當前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fā),重新尋找促進家庭和學校有效合作與溝通的方法與途徑,以擺脫家庭教育與學校溝通不堪的現(xiàn)狀。
應該說,造成隔代教育孩子各種問題的雖然是缺少父母之愛,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和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學。許多老人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經歷了艱難困苦,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就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補償心理”。老人的心非常慈,比較善,加上孩子是隔代撫養(yǎng),所以就更是倍加關愛,什么事都依著孩子,遷就孩子。另一方面,老人傳統(tǒng)的保守思想、落后的觀念、陳舊的意識,不易接受新事物,對孩子的創(chuàng)新性形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要使隔代教育孩子健康地成長,必須從家庭教育著手,從老人的日常教育開始。
(1)愛而有度,恩威并重。孩子是一棵幼苗,需要陽光和雨水的滋潤,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需要經歷風吹雨打,才能傲然挺立,茁壯成長。因此,必須恩威并重,關愛與嚴厲結合。必須認識到過分的溺愛只會使孩子今后更加任性、跋扈。
(2)改掉陋習,做孩子的榜樣。少兒時期是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的最佳時期,孩子一生下來本是無知無識,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的一言一行的最大影響來自家庭成員。魯迅曾經說過:要使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鬃右舱f:“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绷晳T的培養(yǎng)一定要從小開始,在孩子不良行為剛露頭時,就要指出孩子的錯誤,并堅決制止,就象英國的一句諺語說的一樣: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因而,要使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就要從日常的言傳身教開始。
(3)父母經常聯(lián)系,給孩子更多的愛。對父母來說,撫育子女是義務,是責任。出門在外的同時勿忘記在家的子女,要經常通過電話,信件等形式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多跟監(jiān)護人和老師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孩子的動態(tài)。據(jù)我們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有33.6%的父母外出從不與自己的孩子聯(lián)系,有的父母一外出就是幾年,逢年過節(jié)都不回家,沒有音訊。特別是現(xiàn)在出現(xiàn)農民式“逆春運”現(xiàn)象,即由于春節(jié)期間工作好找,工資也比平常高,許多農民工為了高工資和找到好的工作,在春節(jié)的時候也不回家,使唯一的一次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成為泡影。我們在調查中,問這些孩子最向往的事,大多數(shù)的孩子回答說:“最想吃媽媽做的飯,最想讓爸爸去開家長會,長大后想出去打工掙錢。有很多孩子說,晚上常常夢見爸爸媽媽,但具體樣子卻不是很清楚!
農村隔代教育問題不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的問題。當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農村隔代教育中的種種問題,看到一張張無暇的臉的時候,不禁憂心沖沖。如此龐大的隔代教育孩子群體,如果不加以引導和規(guī)范教育,將是多大的一個社會問題!生活的現(xiàn)實,絲毫阻擋不了為生計而奔波,匆匆而去的農民工的腳步。春節(jié)后面對孩子撕心裂肺的離別哭喊,更多的只是臉上無奈的笑容!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打工潮滾滾而來,外出打工者前仆后繼,卻留給家鄉(xiāng)、留給父母隔代教育的難題。由于外出打工或經商,使農村家庭體系發(fā)生了裂變,破壞了原來比較穩(wěn)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局面,也使家庭與學校之間友好互通的途徑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動蕩的教育,農村家庭教育出現(xiàn)真空!雖然農村隔代教育是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現(xiàn)象,我們已無法改變。但減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響,給農村隔代教育孩子更多的關懷卻是我們力所能及的。關注、關愛農村隔代教育孩子,不僅是家庭、社會、學校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對此有所作為!
現(xiàn)實中很多問題都呈現(xiàn)“代際傳承”的特點,“馬太效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起著主要作用。農民地位要改變,農村教育要先行。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生存與發(fā)展往往容易扭曲。農村隔代教育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將會是深遠的。
(省藍天杯二等獎)
[為留守兒童打開隔代教育這道屏障 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1.留守兒童關護總結
2.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4.農村留守兒童論文
5.留守兒童教育論文
10.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