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歡迎來到瑞文網(wǎng)!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

時間:2022-02-17 17:07:42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精選3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

  暑假里應學校的要求,也為了給自己“充電”我讀了袁振國老師的《教育新理念》。從社會學的視角看,教育是一種社會化形式,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會規(guī)范等內(nèi)化在個體之中,從而使個人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遵循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調(diào)節(jié)自身的行為。但人們對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個人身上,針對受教育者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產(chǎn)生了很多針鋒相對的觀點。在這些觀點中,缺乏對教育目的的真正認知,人們不是對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對犬儒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趨之若鶩。

  我想所有的教育都是容類貫通的,不管你是教語文,數(shù)學,還是音樂,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就拿我的音樂學科來說首先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fā)生興趣!苯虒W過程就是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刺激”學生的過程。其目的就是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發(fā)生“興趣”。

  兒童心理學認為,小學生的注意不穩(wěn)定、不持久和興趣密切聯(lián)系,興趣常常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們要把日常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關系,使其內(nèi)容、方法、學習方式等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其次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對音樂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欣賞等過程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理解和感受。

  重視聽覺體驗和聽覺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聽懂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緒。音樂有表現(xiàn)熱情、歡快、活潑的,有表現(xiàn)懷念、悲哀、思念的,也有表現(xiàn)雄壯、堅定有力的,音樂反映著各種不同的情緒。由于每個人的體驗與個人的經(jīng)歷、閱歷、聽音樂的時間、環(huán)境的不同雖然是同一樂曲也都會有不同的反映。教學中可采用對比的手段,引導學生去鑒別兩種不同情緒所標記的符號,所選擇的節(jié)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線條等都有什么不同,從不斷的對比中感悟出音樂所表現(xiàn)的不同情緒,總結(jié)積累出聽覺辨析與判斷音樂的能力。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體現(xiàn)了新時期音樂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以審美為核心,以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興趣愛好為重點,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聽、唱、奏、表演、創(chuàng)造的藝術實踐,培養(yǎng)學生感受、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綜合音樂能力。

  在拜讀袁老師的作品中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音樂學科中著名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它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它的教育原理和教育理念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本性的音樂不只是單獨的音樂,它是音樂舞蹈、律動、戲劇、語言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整體,它們之間相互關聯(lián)。奧爾夫的課就是要播下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大樹。要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要打開眼界,了解新的信息;要打開思路,創(chuàng)造力是財富,社會需要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要打開心扉,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合作,人生活在社會里不是孤立的,要學會與人協(xié)作”。

  最讓我難忘的是,有一節(jié)課,一位老師放了一段音樂給我們聽,然后發(fā)給我們每人一個綁著皮筋的酸奶空杯子,讓我們利用它發(fā)出的聲音為這段音樂伴奏,我們不約而同地撥動皮筋聽它發(fā)出的聲音,老師讓我們思考是什么樣的樂器是這樣發(fā)聲的?我們知道有很多彈撥類樂器如古箏、琵琶等都是這樣發(fā)聲的。通過手中的皮筋和空杯子,使我們知道了彈撥樂器的特征和發(fā)聲原理。老師利用最簡單的方法把我們帶到了音樂殿堂里。

  給我留下深刻影響的事還有,老師讓我們用家鄉(xiāng)話說一個旅游景點,有二個字的、三個字的、四個字的。然后從中選出了“關山”、“趵突泉”、“云崗石窟”三句話。老師指揮,我們分三個聲部說了這三句話。訓練了節(jié)奏練習,再加入打擊樂:響鈴、木桅、鈸做多聲合奏練習。接下來老師讓我們分組創(chuàng)編回旋曲式,每個小組自己選出獨唱、指揮,創(chuàng)編出旋律加入歌詞,最后表演很成功。正如李老師所說的那樣:播下一顆種子,長成一棵大樹。這節(jié)課培養(yǎng)了我們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人合作協(xié)作的能力、領導能力、即興的表演能力以及自信心,綜合了獨唱、合唱、指揮、曲式等多門課程。其中“即興”是奧爾夫教育體系中最突出的一項原則,即興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是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教學活動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律動、唱奏實踐,以即興活動形式發(fā)展大家的音樂體驗,嘗試創(chuàng)造音樂的能力。即興活動主要注重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因此“做不做”是關鍵問題,而“做得好不好”不是關鍵問題。

  奧爾夫音樂教育法相信人人都是天才,而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才智,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還需要不斷地改進、完善!鞍倌甏笥,教育為本”。作為新一代的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我們?nèi)沃囟肋h。兩年的工作中,我學到了很多,尤其是當孩子們?nèi)〉贸煽儠r,我們自己從未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這么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我對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理解還很膚淺,以后我會繼續(xù)努力學習,把“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精髓體現(xiàn)在任何學習過程中。

  每個學科都是相通的,最后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叭藳]有個性,就沒有藝術的生命”。我們必須看到音樂是個性化非常強的藝術形式。而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也應該是充滿個性的。我們應重視并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支持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使每個學生真正學有所長,各得其所。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

  在我大學時期的教育學課程上,在老師的推薦下讀過這本書。如今踏入教師隊伍再次重溫,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書的名字很通俗——《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這個淺顯的題目包含了三個關鍵詞:整個,心靈,獻給。由這三個關鍵詞我們又可以聯(lián)想到它們對應的三個方面:“整個”,不是一部分,說明沒有保留,完完全全地交出去;何謂“心靈”?這里我把它理解為愛心和靈魂。要我們教師交出去的是一個人最本質(zhì)的東西,這很寶貴;“獻給”,意味著我們的恭敬和誠意。我用拆解詞義的方法來解讀這本著作的題目,而這也恰恰是書中所包含的三個最主要的層面,也可以說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用他本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了社會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三個要求。以下逐一展開。

  一、讓無私融入生命。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很少有人會把教育當成是一項機械的程式化的工作來做。孩子的個體有差別,教師也會機動地處理教學和行為事務。教不難,難的是育。我們能不能把孩子當成花圃里的幼苗來培育,怎么培育。澆多少水才合適,日照時間要多長,旁枝如何修剪,這些都需要不斷地思索,充分地花時間。這就要求老師的無私品質(zhì),一次兩次我們都可以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是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源于生命的。而這種無私,來自于我們對于一群小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孩子調(diào)皮健忘的天性常常會讓很有耐心的老師都頗感力不從心,有時候真想撒手放任,在無奈之后重新?lián)炱鹉托,又會發(fā)現(xiàn)對孩子的感情與當初相距甚遠。所以只有把無私融入生命,把學生習慣成孩子來呵護,才能使教育本質(zhì)的光芒綻放。這一點都不容易,需要長期的自身修煉。

  二、給他們最寶貴的。

  作為小學老師,我們很少會和孩子們坐下來聊聊天。總覺得他們和自己的想法差別太大,有了時間的代溝。“你哪怕把心都掏出來給他們,他們照樣視而不見!庇械睦蠋煴容^直白地表示。“沒心沒肺”,也許是很多老師對孩子們一致的看法。我初踏入杏壇,沒有絲毫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憑借著一腔忠心和熱血在慢慢摸索。遇到棘手的問題,我也常常陷入兩難的境地。

  而每每這時,我都會想起我的小學老師,他們十幾年前的教誨是我最直觀最親切的引導。其中尤為深刻的是我一兩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她不是我們的班主任,兩年間,我記得每堂數(shù)學課完成教學任務以后,她都會空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和我們對話。有時候會跟我們講一兩則勵志的小故事,問問我們的看法;有時候會讓我們說說身邊發(fā)生的事,自己遇到這樣的事該怎么辦;有時候會告訴我們一些事例,讓我們注意安全。有時候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她是怎么做到跟一群七八歲的孩子做如此深刻的對話的?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他們的想法有那么重要嗎?

  而事實上,那兩年的課前對話,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我甚至能想起她看著我們交流時,面帶笑意,微微頷首的神情。能有這樣的回憶,這很奇妙。而當我深入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中時,我才豁然明白,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我的那位有著大智慧的數(shù)學老師。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我的那位數(shù)學老師無疑是做到了,她給了我們愛心,所以當我們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自己稚嫩觀點的時候她絲毫沒有覺得嘈雜;她給了我們靈魂,這才讓她堅持每節(jié)課都給我們做寶貴的人生啟蒙。

  她把我們當作成人來對話,才讓我們通往成人的道路充滿陽光;她深信當年的我們有著深刻的記憶,才讓如今的我們記憶深刻。

  三、期待真誠的澆灌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苯處煹慕巧坪蹩偸歉吒咴谏系膫鞯朗跇I(yè)解惑者,我們往往不愿意去融入孩子們的生活,覺得幼稚。而蘇霍姆林斯基的想法卻很執(zhí)著,他一直覺得,只有成為孩子朋友的老師,才能在教育的大道上走得更遠。“亦師亦友”,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被升華的命題。如何做到?兩個字——真誠。不欺騙,不隱瞞,孩子們迷惑的時候不自大,孩子們玩耍的時候不退縮,有這些就夠了。孩子們單純善良的個性會讓真誠的澆灌開出格外明艷的花朵。假如放下我們老師的架子,陪孩子們踢踢毽子,跳跳皮筋;假如我們放下已有的知識面,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困難,協(xié)助他們一起解決,我們就很容易成為他們的好朋友。這些由于實際教學的操作,同樣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相信,用真誠的態(tài)度和孩子們交流,他們一定會接受,也一定會有共鳴。

  總而言之,不管是用無私去奉獻最寶貴的財富,還是用真誠去聆聽孩子的心聲,歸為一點,就是“愛”。因為一個愛字,讓所有的未知都變得清晰而明朗。套用蘇霍姆林斯基在書的前言部分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愛孩子!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

  這周讀了法國教育家朗格朗的《終身教育引論》,感覺受益匪淺。我在讀書之前喜歡了解一下作者,我覺得這樣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寫的內(nèi)容。保爾。朗格朗,是法國當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終身教育理論的奠基者。1910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國加來的康普蘭。大學畢業(yè)后,在中小學任教多年,積聚了豐富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上世紀30年代轉(zhuǎn)向成人教育實驗,建立職工教育中心和“民眾與文化”協(xié)會,富有成效的活動奠定了其成人教育思想基礎。從1948年開始供職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于1951年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科科長,后還擔任繼續(xù)教育科科長,終身教育科科長,教育研究所代理所長等職,于1971年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卸任。著作《終身教育引論》是終身教育思想的代表。我?guī)е鴮ψ髡叩倪@些了解,走進了《終身教育引論》。

  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出,成人教育是終身教育體制的“火車頭”,視成人教育為終身教育體制中最有活力和潛力的部分。這一觀點得益于朗格朗多年的成人教育實踐。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成人教育是終身教育的發(fā)源地,但朗格朗明確指出,成人教育不是終身教育。成人教育是向成人提供學習機會,包括掃盲教育、職業(yè)教育等等。而終身教育是指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各級各類教育的總和。因此,成人教育在時間、內(nèi)容等方面的內(nèi)涵遠不及終身教育,成人教育只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階段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每個人必須要適應這種發(fā)展,所以就必須的學習,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終身的學習,不然就會被社會淘汰,終身教育的基本含義就是指人在其一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內(nèi)容的教育。終身教育觀念是對傳統(tǒng)的一次性終結(jié)教育觀念的徹底革新,也是人類對教育與社會關系認識上的歷史性飛躍。

  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jié)束而結(jié)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chuàng)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

  在人類教育史上,難以找到一種教育思想如終身教育思想一樣,能夠在短短半個世紀里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認可,并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貫徹落實,迅速而廣泛地傳播。終身教育已經(jīng)是形式所迫,社會所需。我們每個人必須認識到這點,并且欣然接受這種形式,最后祝愿終生學習的人們整個人生終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與生活的無限美好!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4

  最近我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

  在閱讀中,我時時會被李鎮(zhèn)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zhèn)西與昨天的李鎮(zhèn)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兒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fā)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幼兒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并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幼兒的評價產(chǎn)生了沖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于幼兒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幼兒的評價。教師因幼兒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幼兒而存在。培養(yǎng)幼兒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quán)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泰戈爾)。

  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幼兒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才最有益于幼兒的成長。在讀完《做最好的老師》后,我的收獲極大。,李老師認為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幼兒,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幼兒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幼兒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傊"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5

  《幼兒教育》雖說是一本雜志,但其中的內(nèi)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為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誠的“教養(yǎng)筆記”、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nèi)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尤其是教養(yǎng)筆記,真的能讓人受益非淺,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教養(yǎng)筆記”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fā)現(xiàn)有書的破壞,為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可是沒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yōu)榱苏奂堬w機玩,于是,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作業(yè)紙好方便孩子們折紙飛機?蛇^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

  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師已經(jīng)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會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致的思考,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zhì)地、不同大小的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們班是早期閱讀實驗班,孩子們在看圖書的環(huán)節(jié)中有很多點跟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們老師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有時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看了這篇教育筆記后確實讓我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幼兒教育》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nèi)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加品味的。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6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讀書人,尤其是我們處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只有堅持讀書,并學以致用,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從《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這部書中,我了解了幼兒教育思想發(fā)展的四個階段。書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則不因為時代變遷而失去價值。所選的都是古今中外流傳的教育經(jīng)典,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和權(quán)威性的,對人類教育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當代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的代表作和國際組織的教育報告。這充實了我們幼兒教育理論工作的實際需要,也為我今后的幼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書中,最令我驕傲的是我國創(chuàng)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驅(qū)——陶行知。他指出“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他通過“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三個需要”,即:

  一是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

  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礎的良好習慣;

  三是需要因材施教。

  詳細的閱讀后我知道了,創(chuàng)造力雖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創(chuàng)造的,但教育能啟發(fā)、培養(yǎng)、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一定要有民主的關系。由此我也明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時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誘、耐心啟發(fā)、因材施教。如果對受教育者施以強制,那樣只能培養(yǎng)出唯唯諾諾、墨守成規(guī)的庸人,培養(yǎng)不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天才。

  皮亞杰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手讓兒童去動手、動腦探索外部世界,不斷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教師應該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兒童自由操作、實驗、觀察、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fā)現(xiàn)物體、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

  書中還闡述了蒙臺梭利教幼兒自由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兒童的發(fā)展而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光輝形象;杜威的“學校即社會”。外國幼兒教育家的杰出理論,照亮了我幼兒教育的前進道路。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獲得了充實,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遠的目標。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7

  《教育的奇跡》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jīng)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xù)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民!弊屑毞治鲆幌逻@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牛頓曾經(jīng)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頓的親人中,除了年邁的祖母和改嫁的母親外,還有一個親舅舅。他叫威廉·艾薩庫,畢業(yè)于劍橋大學,是一位牧師。威廉從牛頓安靜、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識地感覺到牛頓身上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對學習毫無興趣的牛頓,在期末考試中總是處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學就給牛頓起了個綽號,叫他“笨蛋牛頓”。威廉舅舅對此很不滿意。為了培養(yǎng)牛頓的學習興趣,威廉經(jīng)常給牛頓買學習用品、課外讀物等。一有空閑,威廉就到農(nóng)場給牛頓講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開導下,牛頓對讀書有了一些興趣。舅舅又給牛頓買來科學方面的書籍,對他進行有目的的引導。這些書都是關于數(shù)學、生物和科學簡史等方面的。他想,讀這些書也許能夠培養(yǎng)牛頓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牛頓的成功是對威廉舅舅最好的回報。

  如果每一位父母和老師都能像牛頓的舅舅那樣,耐下心來,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總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yōu)點,也許他調(diào)皮好動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唱歌、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智能結(jié)構(gòu)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著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nèi)绾稳ネ诰。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總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后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chuàng)造真正的奇跡。而這一個個奇跡的背后,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8

  談到《教育學》,我似乎一點都不陌生,上師專時作為一門課程來學,參加工作后又培訓過一次,升本科時還培訓了一次。次數(shù)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認為并沒有能真正把教育學的理論運用在實踐當中,參加工作十年了,面對一個個教育難題,自己還是無所適從。為了讓自己對教育這門科學的理解更加深入,也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這本《教育學》,細細地品讀,希望它能給自己以新的啟示。

  翻開這本顯得有點陳舊的書,又看到那個問題,"教育學是什么?"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為什么要進行這樣一種社會活動?原來人類要生存和發(fā)展,社會要延續(xù)和進步,就必須將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使之逐漸完善起來,并把更成熟的經(jīng)驗傳給下一代。教育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與社會共同存在、共發(fā)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范疇?吹竭@里,我心頭涌起一種強烈地自豪感。因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自己感覺是無尚的光榮。面對這樣一個神圣的職業(yè),自己真的應該投入整個身心去認真地工作,不僅僅是投入精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愛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孩子們,使他們健康成長。想想平時的自己,也曾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為在新課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講課而彷徨,甚至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逃避的心理,現(xiàn)在覺得真不應該,自己今后要打起精神,帶著神圣的責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著往下讀,這本書又從中國教育的現(xiàn)狀、學生素質(zhì)及培養(yǎng)、課程、教學以及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等幾方面進行了論述,使自己對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又得到了一次回顧,在讀的過程中,自己也產(chǎn)生了一些對教育這門科學的新認識:

  一、教師要解放學生,解放自己。

  書中有一段話寫得特別好:"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一絲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開啟過一處美不勝收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讀到過一本令其激動不已的讀物,從來沒有執(zhí)著地思考過某一個問題,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令自己樂此不疲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體驗,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chǎn)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肯定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一段浪漫的話語告訴我們,原來良好的教育講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縛,不是鉗制,它需要釋懷,需要解放。這就意味著,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tǒng)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可是現(xiàn)在教學的現(xiàn)狀是,學校似乎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引學生去感知這個美好的世界,而是依然把重點放在對成績的要求上,不僅要排名次,而且對優(yōu)A率及達優(yōu)率也要排出來。老師們?yōu)榱俗寣W生出成績,不停地加班加點,布置的作業(yè)也很多。學業(yè)生每天疲于應付,缺少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所學的知識,學生的思想和身心難得自由,天長日久,學生整天到晚都處在心事重重、焦慮不安的煎熬之中,也許,他們小小年紀,但已經(jīng)開始有了嚴重的厭學情緒。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把學生淹沒在題海戰(zhàn)術里,不要再讓學生寫作業(yè)寫到很晚。我們不妨給學生一個美好而輕松的童年,和孩子們同讀一本書并交流彼此的感想,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鼓勵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引導他們學會體驗愛,這樣,學生會很快樂,而我們自己也會工作得很快樂。

  二、教師要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

  以往的"教師中心論",容易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關系的緊張,而"學生中心論"又削弱了教師的職責,對學生成長同樣不利。其實,在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主體間性"。這種關系強調(diào)的是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評判。這就特別需要教師具有寬容、溫厚之心。努力減少一些苛責、失望和冷漠,增加幾分理解、信心和親切。努力從學生哪怕是極細微的閃光點上,分享滿足、愉悅和歡樂的情緒,能選擇最恰當?shù)慕逃龝r間、途徑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尊重,教學工作才會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進行。這一點就需要我們自己在工作中慢慢努力了。

  在假期中重讀《教育學》,給我以新的啟示,其實人就是在不斷的讀書中進步,讓我們繼續(xù)讀書吧!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9

  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教師跟所有的人一樣,他也要作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時間。

  那么,總的來說,能不能使教師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閑時間呢?怎樣解決這個時間問題呢?這個問題也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問題一樣,是涉及整個學校生活的綜合性問題之一,它是完全取決于學校的全部活動是怎么安排的。

  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都會說是終生都在備這節(jié)課的。

  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請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水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關于這一點,還得另外再提幾條建議。

  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

  這里想給小學教師提出幾點建議。

  親愛的同事,請你記。核兄心昙壓透吣昙壗處煹臅r間預算表都取決于你,你在教學和教育工作中是創(chuàng)造精神的締造者。

  請你記住: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在學業(yè)上落伍,這主要是他們不會學習、不會掌握知識的結(jié)果。當然,你應當關心使兒童的一般發(fā)展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你應當首先教會兒童熟練地讀和寫。

  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后;而沒有學業(yè)落后的現(xiàn)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0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郭思樂教授認為:生本教育提出對課堂進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為兒童自己的課堂。具體說來,教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積極地旁觀;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的角色時而是活動的促進者、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得體的協(xié)調(diào)者、資源的開發(fā)者、得法的組織者,時而又是“顧問”與“同伴”,“顧問”角色其行為特征是“指點”;“同伴”角色,旨在參與合作,教師以同伴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

  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主張教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盡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學生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并不斷強化。在生本課堂,不是“教”決定“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少預設性多生成性。

  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認識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

  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發(fā)現(xiàn)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gòu)、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jié)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nèi)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jīng)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xiàn)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纖夫”沉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認識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涂抹最美的畫。

  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好奇欲望和創(chuàng)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jīng)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僅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學習能力把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jié)合,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質(zhì)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內(nèi)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質(zhì),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代化。

  認識三: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和成長。

  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給必將產(chǎn)生學習結(jié)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于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復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都被禁錮,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復、單調(diào)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教師厭教學生厭學。

  認識四:建立在美好學習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

  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就是養(yǎng)成教育,我們以前的德育過分注重外在的說教與德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內(nèi)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種“向善”的本能,他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樣讓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沖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發(fā)揚,讓孩子的生命中充滿著善帶來的積極情感。

  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實踐者,隨著實踐研究一定有那種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著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幸福與成功感了。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1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庇辛烁畹睦斫,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說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獲。朱永新教授說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xiàn)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夸夸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而整本書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我們校長也常說,一個學校發(fā)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帶動學校的發(fā)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床、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獲。在收獲中成長,在收獲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yǎng)積極的態(tài)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為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jié)。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2

  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近我讀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之后,結(jié)合教學實際,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書“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朋友,采用對話的方式,講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的慧眼”“規(guī)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做研究”“成為優(yōu)秀的研究型教師”五個話題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教師的教學實際,詮釋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鞭辟入里,通俗易懂。

  不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體方法,使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教師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平庸,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書中對何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來,以有效為底色,與日常職業(yè)生命有機結(jié)合,向我們介紹了一條適合于一線教師的快樂科研、幸?蒲、有效科研的道路,讓作為研究者的教師逐漸體悟著“幸?蒲新贰钡慕逃。

  結(jié)合研讀內(nèi)容,我不斷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中有價值的問題,擬定研究的小課題,希望自己在腳踏實地中有所發(fā)現(xiàn),在這本書的理論指導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皭圩约,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3

  翻開《教育有悟》,初讀感覺這是一本再普通不過的書籍了,這本書是由95篇教育隨筆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所記錄的發(fā)生在教師和孩子們之間或發(fā)生在孩子們自己之間的小事,也是一些瑣細得不能再瑣細的事件:學生考試作弊啦、新生點名啦、教師板書啦、課堂上表揚啦……

  故事中一幕幕場景,有些我們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書記錄的事太平凡,但細想,教育,不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瑣碎繁雜嗎?不就是日復一日的雞毛蒜皮嗎?

  這本書分五個板塊,其中第一章節(jié)告訴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為學生作為教師的教育對象,其一言一行莫不形成反饋,使教師從中學習、體悟,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從而使整個教育成為一個雙向動態(tài)過程。而其中的第三章節(jié)是關于針對后進生一些教育的機制,它告誡我們只要目中有人,就沒有后進生!昂筮M生”不等于“后進人”,事實甚至相反,教師們只要把“生”當“人”,就不會再有“后進生”了。因為教育的奇跡在于:教師之光,能使遠遠近近的心都披上絢麗……

  書中所寫,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抽象的理論,有的只是生動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蘊含的思考。內(nèi)容鮮活而真實,文筆樸素而流暢。樸實的。文字中包含著真摯的情感,讀著讀著,我被故事內(nèi)容所吸引,所感動,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nèi)粘=逃虒W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學生為你做私事了嗎?哪怕只是舉手之勞;你注意批評學生的方式了嗎?哪怕只是換個談話場所;你尊重學生的“雜念”嗎?哪怕它有時會擾亂課堂;你能耐心傾聽學生的辯解嗎?哪怕他確實有錯……

  它又如一位指點迷津的導師,為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訴我們?nèi)绾渭ぐl(fā)中間生的學習熱情;它告訴我們?nèi)绾巫尠喔刹繕酚诜瞰I而毫無怨言;它告訴我們愛得不恰當也會造成傷害;它告訴我們什么是寬容的魅力……

  感謝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們讓我們更多的教師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的經(jīng)驗與體會,讓我們靜靜地吸吮“名師”們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讓我們明白如何使用一個微笑,一句稱贊,一個親切的動作,如何用愛溫暖學生,亮麗自己!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4

  培根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脫離了未開化的狀態(tài)!蹲呓逃髱煛窞槲掖钤O了一個平臺,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

  通過讀這本書,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nèi)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shù)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于人類2000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就會深深地發(fā)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家長集體上書,道老師的好、說老師的壞,這些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梢哉f一個學校創(chuàng)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為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jīng)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說現(xiàn)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并不是真的為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后時代,落后于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著職業(yè)生命的結(jié)束!檬裁慈ソ虒W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xiàn)各種工作上的沖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處于今天的社會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為“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qū)別?求為何求?我們應體現(xiàn)道的價值,體現(xiàn)求的價值,然后死亦無憾。

  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與經(jīng)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癡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5

  假期,學校布置了讀書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閱讀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jié)》、《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nèi)绾萎斠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绾巫鋈恕?/p>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向前輩學習,向優(yōu)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jīng)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

  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fā)出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里應敲響警鐘:你已經(jīng)落后于你的學生了。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tài)。

  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過假期靜心讀書使我受益不淺,并體會到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6

  寒假期間,閑暇之余我翻開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恰到好處的著作。讀后感觸頗多,現(xiàn)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環(huán)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

  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

  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tài)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zhì)時刻影響著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yǎng)子女的態(tài)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xiàn)的。因此,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zhì),注重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guī)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桿、開“后門”。優(yōu)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從啟發(fā)中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

  環(huán)境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則改變了一切!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閱讀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yè)。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得借鑒——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yǎng)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jié)果。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傊,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謝《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我提供的幫助和啟迪。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為家庭教育的首任優(yōu)秀教師,培養(yǎng)出成功的孩子。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7

  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教育專著《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教育專著。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绾巫鋈。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感觸之一: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yǎng)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感觸之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tài)。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睂Υぷ魅绱耍瑢Υ松彩侨绱,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感觸之三:注重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

  師德是教師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驅(qū)使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教育作貢獻的動力。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生式的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系,教師的作用不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苯處熂仁菍W生的伙伴,又是教學的組織者,誘導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探究,相互學習,共同發(fā)展。課堂上,不僅僅學習書本上前人創(chuàng)造的知識,也學習師生共同探究,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新知識,使學生的認知解決,實用,貼近。教師要學會合作,要善于向別人學習,要學會支持,教師要善于運用支持的策略,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fā)現(xiàn),讓我們攜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充滿了愛,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無愧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做新時代的好教師。

  感觸之四:做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

  ”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單一,視角更加狹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們該如何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呢?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灌輸,它充滿著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耙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币恍┙處煟桃荒,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復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到自己過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這本書一下子就把我喚醒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恒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yōu)質(zhì)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chuàng)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8

  一部最近很火的有聲讀物《第56號教室的奇跡》有幸拜讀了一下,略有些感悟。作為一個教師的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第56號教室是美國洛杉磯霍伯特小學的一間極為簡陋的甚至會經(jīng)常漏水的教室,這個班級高達九成的學生來自貧困的移民家庭,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位充滿愛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師的培養(yǎng)下,高居全美標準化成績前5%,他們長大后紛紛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并取得非凡成就。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的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先生。

  讀這本書時,總讓我聯(lián)想起之前看過的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洞啊穼懙氖且粋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創(chuàng)辦的巴學園里度過了無比幸福的小學生活。我覺得第56號教室的先生和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

  一、給學生以足夠的信任。

  老師說:“多數(shù)教室以害怕為基礎,我們的教室卻以信任為基礎!崩蠋熢陂_學第一天,就讓孩子們玩信任的游戲,讓學生明白:“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以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補救!弊鰝公平公正的人,做個細心觀察的人,做個以身作則的人,做個講道理的人,努力掃除教室里的恐懼,不輕易發(fā)怒、火冒三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顧及他們的想法,為學生打造一個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老師憑借這些,取得學生的完全信任,走進了孩子的心靈。師生之間有了信任作紐帶,一切教育問題都會很容易解決。

  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在50個學生眼里,就是一位極為仁慈可信的父親。被原來學校逼著退學的小豆豆,第一次來到巴學園,就和小林校長絮叨了四個小時。而小林校長一次也沒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向前探著身體,專注的聽著,這第一次,就讓小豆豆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她想,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小林校長總是對巴學園的孩子說:“不能欺騙動物,動物很信任你們,如果你們欺騙它們,那它們太可憐了!”小豆豆恪守著這一點,對她的小狗洛基始終信任,哪怕洛基有時無心地傷害了她,她也對它的忠誠堅信不疑。對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呢!小林校長對孩子們的信任并非刻意為之,而是源于他對孩子們的愛,對孩子們心靈的關注,對孩子們的尊重。他讓孩子們不自覺地就把信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大育無痕,老師和小林校長內(nèi)心汩汩流淌的愛,在孩子心中澆灌出信任之花。

  二、教給學生做人之道。

  老師說,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質(zhì)。他用道德發(fā)展的六階段來教育他的學生,這六個階段是:

  一、我不想惹麻煩;

  二、我想要獎賞;

  三、我想取悅某人;

  四、我要遵守規(guī)則;

  五、我能體貼別人;

  六、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一點,類似于我國提倡的‘慎獨’)。

  他以此引導學生一步步邁向人生道德的最高階段,事實上他的學生做到了。布蘭達在路邊幫助了一個受傷的陌生人,卻一點也不聲張;他班的小小莎士比亞隊不論到哪里演出,留給人的印象都是謙遜有禮;觀看有自己本班參加的比賽時,不論哪一方展現(xiàn)高超的技巧,都會大聲喝彩…老師說:“第56號教室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在一個什么都有只欠仁慈的世界中懷有仁愛之心!

  與老師相比,小林校長對孩子的人格教育,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開運動會時,為了身有殘疾的高橋君,他特意設計了適合這個孩子的比賽項目,讓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取得了很多項目的第一名,年年都是運動明星。這不僅教會了高橋君自信,使他再也不會為身體上的殘疾而自卑;也教會了其他孩子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巴學園規(guī)定,孩子們可以在游泳池里快快活活的光著身體游泳,小林校長想讓孩子明白:“無論什么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這樣,即使身體有障礙的孩子,和大家在一起潑水玩時,對自己身體的羞恥感也不知不覺間消除了。

  三、教給學生生活技能。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能更好的生活。雷夫老師和小林校長的教育觀念是一致的——“生活即學校,學校即生活”,這與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謀而合。

  老師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運用多種方式教學生各樣的生活技能。他想方設法買來許多實驗器材,在被許多老師忽略的自然課上,認真地指導學生做實驗,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他豐富孩子們的藝術素養(yǎng),他們班的小小莎士比亞就是專門表演莎劇的,這種戲劇表演中還配有舞蹈、音樂,都是孩子們精心設計的,這個表演隊的水平近于專業(yè),經(jīng)常應邀到各地巡演。他還教學生打棒球,彈吉他,聽搖滾樂。還教學生如何存錢及謹慎用錢。還教學生做面具,編線繩,制自畫像。還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如何整理物品……他所授的內(nèi)容不勝枚舉。而這些,都不是標準化測試的內(nèi)容,老師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做下來,而且做得功績卓然。真令人佩服!當然他并非全才,很多東西他原來一無所知,為了教給學生,他努力自學,查資料,請教專業(yè)人士,最終他不僅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趣,更使他的學生們受益無窮。這也是他的學生日后都大有作為的主要原因吧。

  小林校長在巴學園開設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豐富多彩的。他教孩子們游泳,教極富節(jié)奏感的韻律操,教吃飯散步的禮儀,請附近的農(nóng)人做“老師”,到田間教孩子們使用農(nóng)具種莊稼。更有意思的是,帶孩子們?nèi)ヒ按叮尨蠹規(guī)Т毒、食材,幾個人一組,一起做飯,撿柴的,燒火的,切菜的,燒飯的,各顯其能,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動手能力都得到極大鍛煉,而且“樂亦無窮”。還有,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也是獨具匠心,和生活息息相關。像鉆鯉魚肚子、找媽媽等項目都充滿生活情趣,連比賽的獎品都是蔬菜:一根胡蘿卜,一棵卷心菜……想想都覺得有意思,也令人感動!

  想一想,孩子們能夠擁有如此多的生活技能,享受如此多的生活樂趣,生活該是多么美妙!學習該是多么快樂!

  四、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

  我覺得,讓孩子愛上閱讀,老師倘能做到這一點,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雷夫老師說:“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軌的方式。讓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熱愛閱讀是基礎!彼綍r給孩子們推薦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指導閱讀方法,開辦讀書會,讓學生寫每月讀書心得。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有很大的提升。小林校長建的圖書室,更是給巴學園的孩子們提供了一處溫馨的精神家園。圖書室里擺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孩子們愛讀的書,“你們只要喜歡,什么時間去圖書室都可以,借回家讀也行!毙×中iL說,“請多多讀書!睆拇撕⒆觽冎灰挥锌眨屯鶊D書室跑,甚至連去廁所都怕耽誤時間。

  孩子天生愛閱讀,請我們保持他們的天性吧。熱愛閱讀的孩子必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19

  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服務是我們的宗旨。今天,有幸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命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處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內(nèi)含教育的好處!彼^“生活怎么樣就受到什么樣的教育;好的生活受到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受到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人同生,同進棺材才算畢業(yè)!鄙罱逃龔娬{(diào)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是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脫離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吧罱逃笨梢哉业浆F(xiàn)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所需要的教育。

  在對學生教學情況的年度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與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學生喜歡能夠用生活事件解釋科學知識。

  陶行知先生將生活教育提升到了一個高度,讓我感震撼,震撼他的精辟和深刻。與此同時,感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遠見卓識。這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嗎?老師傳授知識來解決學生的疑惑,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工作,學會學習,這是陶行知的著名教育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這一思想最初就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教育來源于人的生活,隨著人的生活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是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相對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是在各種生活中進行的!吧罴唇逃笔且环N終身教育,是與生活相一致的。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的`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打開學生對生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是活的教科書,孩子可以從“活的”書中感受生活,感受生活。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

  教師就應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邊燃燒一邊重獲新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我,才能擁有更高的燃燒值和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yè),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0

  我們認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是讓孩子的周圍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勞動、創(chuàng)造、建設的世界,因為人的美在勞動中顯示得最為鮮明。

  一般在審美教育中,尤其在音樂教育中,心理目標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讓兒童接觸美的世界時就要掌握這個目標。我所定的目標是培養(yǎng)飽含情感地對待美的那種能力和獲得美學性的印象的那種需求。

  經(jīng)“快樂學!焙苤匾暵犚魳,聽音樂作品和自然的音樂。這里提出的首要任務是引起對旋律的情緒反應,爾后使兒童確信,音樂美的源泉在于周圍世界的美;音樂旋律好像在召喚人:你停下來,聽聽大自然的音樂,欣賞欣賞世界上的美,要愛護這種美,增添這種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從內(nèi)心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從樂聲中領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種多樣的細微變化,他就會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達到的文化修養(yǎng)水平。對音樂旋律美的感受會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會意識到自己的長處。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

  初秋,當清澈的大氣中能清晰地聽到每一種聲響時,一到傍晚時刻我就和孩子們坐在碧綠的草地上,我讓他們聽了歌劇《蘇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飛舞”的旋律。音樂引起孩子們情感上的反響。他們說:“雄蜂一會兒近了,一會兒又遠了。還能聽見小鳥在叫……”我們又聽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開花的含羞草地。孩子們聽到蜜蜂的豎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個不停。瞧,這就是那個毛茸茸的大熊蜂,時而在花上飛舞,時而落在花上。孩子聽了很高興:這差不多就是錄在唱片上的那個旋律,但是音樂作品里有一種特殊的美,這是作曲家從大自然中聽來而又表現(xiàn)給我們聽的。孩子們還想再聽一聽唱片上的旋律。

  過了一天,我們清早又到繁花似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們傾聽蜜蜂的豎琴聲,試圖捕捉到雄蜂的嗡鳴。在此之前他們覺得很平常的東西,現(xiàn)在顯示出美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1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大師對話。這句話我以前沒有深入理解過,最近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后,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與名師的差距。和以前一樣,我只看到名師的輝煌,知道名師是那么出名,可是卻很少去關注他們怎么成為名師的?很少去關注他們對某一方面的用心。現(xiàn)在我有點明白了名師是怎樣煉成的。想想自己,與名師之間的天壤之別也不足為奇。

  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我仿佛看到了教育史上的燈塔——蘇霍姆林斯基。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師一生的教育工作始終以愛為主線,以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為宗旨。為此做為班主任的我深受啟發(fā),也找到了教育的真諦。

  第一輯第一篇《在別人的眼中看到自已》一文中提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同時舉了一個例子,大師讓學生堅持每天用雪擦身,剛開始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天天用雪擦身的勇氣,但他從不采取強制命令的做法,他要求每個孩子都要坦白,說自已是否真的做到了,對于實在做不到的孩子可以請同學,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自覺去做別人能做到的事,從而戰(zhàn)勝自己。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自我克制,學會了在困難面前拿出勇氣。這就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即使沒有嚴肅的批評,沒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學生也能夠在教師和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能遵遁正確的法則去行事。

  讀完此文我的感悟:做班主任的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避免過多的說教,寓教育于無形,潛移默化,極大地利用教育智慧,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信任,讓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育人目的。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2

  教育啟示: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這節(jié)課上很絕,以致聽課的老師和領導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后,人們詢問他這節(jié)課備了多長時間,他回答說:“對于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這節(jié)課的直接準備,我只用了15分鐘”。這是一種怎樣的備課呢?我想正是靠讀書,持續(xù)不斷的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了終身的友誼。通過讀書獲得數(shù)倍于教科書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決學生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們課堂的行為與狀態(tài)。

  聯(lián)系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我覺得也更是如此。往往一節(jié)成功的公開課,無不是自己對教材的多次熟讀,對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讀,對于教材有關的相關資料的多次通讀領會。上(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課文我讀了不下幾十遍,還專門閱讀了描寫居里夫人生平的(居里夫人傳記),并通過查找各種相關資料,對作者梁衡寫作此文的目的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課堂上,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居里夫人的美——永恒的美的認同。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課,在熟讀這長達4頁半的課文的同時,我更是上網(wǎng)查了有關盲人、殘疾人、弱勢群體的相關資料,真正的努力去試著了解他們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員,那么生活將是怎樣的艱辛、不幸與頑強。正是基事對盲人、殘疾人、弱勢群體的同情與了解,所以我在課堂上,才會與作者站在一起,傳達著“關愛弱勢群體”、“自立自強”、“愛和被愛同樣幸!钡男畔ⅲ寣W生去思考人生的大愛。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3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家的教育專著,他是一位為世人所敬仰和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用一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們啟示和教訓。其中最受啟發(fā)的是陶行知老師的兩句名言:

  1、我們要活書,不要死書;要真書,不要假書;一本感動的書,而不是一本靜止的書;書要用,書不要讀?偟膩碚f,我們應該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為導向,而不是以文本為中心的教材。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過去的傳統(tǒng)教科書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側(cè)重于學生的生活和活動。但是每個學校和年級的學生認知不一樣,所以教材的選擇也不一樣。教材內(nèi)容死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創(chuàng)新教材,自主創(chuàng)新“活教材”,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思想,即鼓勵學生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手,即鼓勵學生敢做、做好、敢做、善于做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即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關心祖國,看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即鼓勵學生敢講、敢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yè)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chuàng)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chuàng)造意識,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chuàng)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zhì)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4

  短短三個月,第一期的家庭教育培訓在此告一段落,但這不意味著結(jié)束,而是一個開始.但做一名合格的家庭志愿者,我總覺得覺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還遠遠不夠,需要有一個漫長的學習、內(nèi)化的一個過程。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已經(jīng)有十余年,但在家庭教育上還是很欠缺,只是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但每當家長碰到孩子有問題來詢問時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這次的家庭教育培訓是富陽首屆家庭教育的學習。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收獲了什么,我感悟了什么?每個人的感想都是不一樣,但可以說每個聽講座學習的老師和家長都是有所收獲,雖然如方禮梅老師說的我們學了家庭教育不可能馬上有進步、改變。但不知不覺中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慢慢的在轉(zhuǎn)變,我在和她說話時總是會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每當孩子不聽話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和孩子說話;我真的不打孩子了;我試著用孩子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處……

  曾經(jīng),和大部分老師一樣總會有這樣的感想:能教育好自己班上的孩子,卻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我也這樣想,認為不是很正常嗎?我也和其他家長一樣,孩子在學校一個樣,在家又是另一個樣。真的是這樣嗎?現(xiàn)在學習了中華家庭教育課程,細細回想自己在教育女兒上有很多的問題值得深思,孩子為什么會這樣,不就是我們家長在教育上出現(xiàn)了問題嗎?比如我的孩子吃飯速度一等一的慢,去年在家還要我們喂,而且吃一頓飯不知要我們催幾次,喜歡邊玩邊吃,那還不是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不愛吃飯,我們就隨她,讓她滿屋子跑,追著給她吃飯,當時想只要她能夠把飯吃下就行,而形成了她現(xiàn)在這個不好的習慣;因為從小就拿大灰狼在嚇唬孩子,女兒五歲時睡覺,還一定要我的陪伴之下才肯入睡;她喜歡畫畫,動手能力強,但語言方面欠缺,我在這方面也是弱項,總希望孩子能在這方面能夠強一點,也曾信誓旦旦說多陪孩子到新華書店看看書,培養(yǎng)她這方面的興趣,而事實上我每天經(jīng)常只顧自己做事(工作),而很少陪她去新華書店,甚至孩子在入睡前我也很少給她講故事或陪她聊天;在孩子還沒上幼兒園時,我下班回家時,我開門進屋,孩子不會很熱情的打招呼,有時真的很冷心,孩子怎么會這樣呢?我老公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平時很少會做出關心別人的言行舉止,我也經(jīng)常埋怨,怎么這么不懂體貼別人。有時還瞪大眼睛和我們說話,我的婆婆和我關系也不怎么樣,有時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沒幾句話可以說,家庭氛圍不是那么和諧。孩子雖小但她卻能敏感察覺,久而久之孩子變得那么“冷漠”。

  學習了家庭教育之后,我經(jīng)常在反思,我反思我以前的所作所為,同時期望自己能夠成為孩子心目中喜歡的媽媽。在今后的日子里一方面我會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在育兒方面的素養(yǎng)。另一方面,在改變不了周圍人、家人的情況下,先努力改變自己,盡自己的力量增進家人間的感情,希望自己能夠在以后能成為一個豁達開朗、積極向上、擁有自信的一個人,讓孩子能夠在我的教育下能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我會為之能努力的。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5

  我校開展了“讀教學專著,走成長之路”的教師讀書活動。期間,我讀了張文質(zhì)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書。書中寫的都是一個個教育故事,從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我感受到他對教育的一絲絲憂愁,他就一個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為我們指引著方向。

  “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gòu),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那里,每一個人都以自我的獨特性而賦予了主體的價值,并所以成為職責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fā)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基本點。”書中的這兩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zhì),那么誰來進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師。教師的職責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所以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加強業(yè)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zhèn)湔n、上課,同時要反思自我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要學會“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之門!

  書中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礎教育中的10個人文關鍵詞:自主、互動、開放、質(zhì)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變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這些名詞在教育改革實踐中被賦予了堅實、豐富、深刻的精神內(nèi)涵。尊重生命,愛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本事、自主學習的本事,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活力。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6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供給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fā)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1、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tǒng)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可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景不一樣,所以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一樣。教材資料是死的,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情景來創(chuàng)新教材,自主創(chuàng)新“活教材”,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善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yè)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日,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日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chuàng)造力才能夠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僅有改變自我的觀念,樹立創(chuàng)造意識,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本事。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chuàng)造之路,也僅有這樣我們的素質(zhì)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日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chuàng)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fā)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7

  教育是事業(yè),而教師是職業(yè)。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yè),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職責。師與生之間,維系在一齊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恒的主題!敖逃淖罡呔辰缡遣涣艉圹E的愛,我期望自我能夠到達這個境界!倍嗝礃銓嵉囊痪湓。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證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tài)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gòu)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并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必須年齡差距的教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nèi)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教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一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課、批改作業(yè)?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并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原先每個孩子都是那么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恒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復:上課、作業(yè)、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diào)的重復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本事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此刻我們面前,可是我們能夠經(jīng)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jié)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經(jīng)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diào)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jīng)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后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jié)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yè),我們應當用童心、愛心、恒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當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8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讀書人,尤其是我們處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只有堅持讀書,并學以致用,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從《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這部書中,我了解了幼兒教育思想發(fā)展的四個階段。書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則不因為時代變遷而失去價值。所選的都是古今中外流傳的教育經(jīng)典,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和權(quán)威性的,對人類教育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當代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的代表作和國際組織的教育報告。這充實了我們幼兒教育理論工作的實際需要,也為我今后的幼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書中,最令我驕傲的是我國創(chuàng)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驅(qū)——陶行知。他指出“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他通過“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三個需要”,即:一是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礎的良好習慣,三是需要因材施教。詳細的閱讀后我知道了,創(chuàng)造力雖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創(chuàng)造的,但教育能啟發(fā)、培養(yǎng)、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一定要有民主的關系。由此我也明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時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誘、耐心啟發(fā)、因材施教。如果對受教育者施以強制,那樣只能培養(yǎng)出唯唯諾諾、墨守成規(guī)的庸人,培養(yǎng)不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天才。

  皮亞杰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手讓兒童去動手、動腦探索外部世界,不斷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教師應該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兒童自由操作、實驗、觀察、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fā)現(xiàn)物體、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

  書中還闡述了蒙臺梭利教幼兒自由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兒童的發(fā)展而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光輝形象;杜威的“學校即社會”。外國幼兒教育家的杰出理論,照亮了我幼兒教育的前進道路。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獲得了充實,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遠的目標。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29

  夸美紐斯是17世紀捷克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他于1632所著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的開始。

  教學論是教學的藝術,“大教學論”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普遍的藝術”,這是一種“教得準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徹底”的藝術。

  《大教學論》雖然具有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但它廣泛深入地探討了教育工作的各種問題,總結(jié)了歷史和當時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許多寶貴的見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統(tǒng)的教育學著作,它為近代教育學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讓人感動的是,《大教學論》中提出的讓所有人都能受教育的理念: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強調(diào)了教育是一種和諧的藝術。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對學校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進行了闡述,他認為“學校的產(chǎn)生為少年兒童接受教育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他建議,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zhèn)鄉(xiāng)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都應該進學校。他堅信人受教育而能獲得發(fā)展的可能性,駁斥‘智力遲鈍’兒童不宜學習的論調(diào)。指出,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盡量擺脫粗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的地步!

  教育民主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教育平等,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在推進教育的平等化方面還有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育平等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其涵義包含四個重點: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個體自由和諧地發(fā)展,只有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基本人權(quán)與自由的發(fā)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則;第二,教育權(quán)利平等原則。這是相對于政治、經(jīng)濟上的平等權(quán)利來說的。第三,教育機會均等原則。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每個人有均等的人學機會,在教育過程中有均等的對待和成功的機會。第四,差別性對待的原則。由于教育的效果會因受教育者個人的天賦、機會與機遇而不同,機會均等不可能機械地實現(xiàn),因此,教育平等的實現(xiàn)必然對每一個個體以不同的教育待遇。)

  城市學校與農(nóng)村學校、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之間都有很大差距,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經(jīng)驗來縮小這種差距。

  以日本為例:(據(jù)《中國教育報》報道,日本在學;A設施建設、教師管理、教學評價、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嘗試,摸索出一套促進教育均衡和公平發(fā)展的有效辦法。

  一、硬件均衡所有學校統(tǒng)一標配

  在日本,受教育機會均等是歷次教育改革的核心。為了體現(xiàn)教育的平等性,日本的中小學一般都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不論山區(qū)學校,還是繁華的東京都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設施均以全國統(tǒng)一標準配備。例如我們參觀的茨城縣麻生高中,雖然是一所建校81年的鄉(xiāng)村學校,但配備著與東京市的學校幾乎相同的基礎設施:一棟多功能的教學樓、一座體育館、一個運動場、一個游泳池。

  為了保證青少年學生身體的正常發(fā)育,日本的學校向?qū)W生提供便宜的營養(yǎng)午餐。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以向?qū)W校申請免費午餐。

  二、師資均衡所有教師參加流動

  為了實現(xiàn)各個學校的師資平衡,“二戰(zhàn)”后的日本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制度——教師經(jīng)常性流動。在日本,一位教師在一所學校最長只能任教7年,沒有一位教師和校長能在一所學校工作一輩子。

  同時,在教師業(yè)績評價方面,由于日本公立學校一般只給學生提供基本的生存和發(fā)展能力教育,大多數(shù)學生畢業(yè)后進入社區(qū)大學或短期大學,有多少學生考入大學,不會與教師的評估和待遇掛鉤。

  三、個體均衡所有學生獲得發(fā)展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就一直試圖打破對所有學生實施整齊劃一的課程體系。為此,日本從中學階段開始,采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結(jié)合的做法。到高中階段,學生基本以選修課為主,有的學校實行跨學年選修,加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其實,教育公平堪稱世界性難題。我國在法律上直接規(guī)定了“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地政府要為流動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的“平等保護”。

  從表面上看,這很公平,但實際上并沒有教育平等的問題:父母開始通過購房等手段為孩子的就學提供更有利的條件。也就是說你現(xiàn)在能否去得某個大城市的戶口和房產(chǎn)不是關系到你自己,而是關系到你的下一代的入讀學校的大問題。

  所以,我認為要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平等,最重要的是縮小各個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例如象日本一樣,設定某個統(tǒng)一的標準,使得每個學校的硬件設置和師資之間的差距逐漸的縮小。雖然要將所有的學校的均等化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努力去做,差距一定會一步一步的縮小,離真正的教育平等也會越來越近!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0

  畢業(yè)十年了,十年來一直在從事教育工作。一項工作從事久了會覺得有些自己已經(jīng)得心應手,在不斷的實踐中忽略了理論學習。

  2010年的12月,參加了國培計劃后,和省內(nèi)各地的同行們相互交流,逐漸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和一些缺失,回來后將所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取的了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不久前閱讀了一本關于教育理念方面的著作:《國際教育新理念》,這是由顧明遠先生和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院長孟繁華博士主編的一本關于教育理念的圖書。全書內(nèi)容分為三部分,分別介紹了宏觀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與學的理念。

  教育理念不是一個新的名詞,每一位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時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導。但正如理想和現(xiàn)實總有差距一樣,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總有差距。不管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都要通過教育實踐落實到教育活動中去。很多教育理念在書本上看來是非常完美的,但操作的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農(nóng)村教育中,現(xiàn)實的教育資源缺乏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實際的教學條件限制了教學活動的進行,當然也限制了教育理念的貫徹。

  在閱讀完《國際教育新理念》后,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終生教育思潮。

  “終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個具體的實體,而是泛指某種思想或原則,或者說是指某種一系列的關心與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與個人及社會生活全體的教育的總和。”——保羅·朗格朗

  “終身教育”這一術語自1965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期間,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正式提出以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終身教育思潮很快就在全世界傳播開來。

  終身教育是指一生的教育不僅包括學校教育和繼續(xù)教育而且還包括職業(yè)教育,它是人的一生的事業(yè)。

  對于教師來說,每位中、小學的教師都應該將終身教育運用到實際的教育和學習活動中去,教師都必須具備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地提高自我素質(zhì),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結(jié)構(gòu),以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等跟上時代的變化,提高對教育和學科最新發(fā)展的了解。終身學習的能力既是社會發(fā)展對人的要求,也是教育變革對教師職業(yè)角色提出的要求。

  如果教師的理念、知識無法得到更新,顯然也無法培養(yǎng)出符合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的人才!

  對于學生來說,要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要讓學生建立終身教育的理念。

  了解終身教育對我們不斷學習、不段更新已有的知識技能有很大的鼓勵作用,并且學習不僅局限于書本的理論知識,而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

  教會孩子學習方法尤其重要,不僅能讓他們學會某種知識,而且能讓他們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興趣,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學習型社會。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黨的十六大確定的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學習型社會表現(xiàn)在強調(diào)了學習的終身性、學習的全民化、學習的主動性等方面。

  所謂學習型社會,就是有相應的機制和手段促進和保障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斷學習,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其核心內(nèi)涵是全民學習、終生學習。關于平等性主要體現(xiàn)為在學習型社會中,人要進行終生學習,必須具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學習型社會和終生學習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在此具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話語權(quán)利。

  學習型社會和終生學習的實現(xiàn),必須從空間上打破傳統(tǒng)教育中學校教育居于壟斷地位的終極型教育形態(tài),實現(xiàn)社會各部分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和相互開放,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組成部分,同時賦予各自以不同的職能和義務。

  教育不僅是在學校中進行,而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種教育氛圍共同構(gòu)成的大環(huán)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可以促進學校教育。把三方面結(jié)合起來,共同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才能將教育效果最大化?梢哉仙鐣鞣降慕逃Y源,調(diào)動各方的教育力量,對提高教育效果,改造社會風氣,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zhì)。

  三、多元教育智力理論。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智能,即語言——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音樂——節(jié)奏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認識智能。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fā)每個人身上的這七種智能。

  單純依靠用紙筆的標準化考試來區(qū)分兒童智力的高低,甚至預言他們未來的成就和貢獻,是片面的。

  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這些智力潛能得到開發(fā)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傳統(tǒng)教育只重視課堂學習,忽視了社會實踐。

  音、體、美或者其他方面的特長,同樣都是高智商的標志。用這種理論去看待學習成績較差但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就會感到,他們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

  長期以來,我們把考試分數(shù)作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桿,這對一部分更擅長動手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進行了一段時間,其目標在于培養(yǎng)成功的人格。不僅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更應該看到怎樣去發(fā)展人的潛能,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認為素質(zhì)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教師以及各行各業(yè)的工作者也應該投入到素質(zhì)教育中來;素質(zhì)教育不但體現(xiàn)在學習上,也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上!

  在這一點上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如何評價和激勵傳統(tǒng)意義上的“差生”。

  布盧姆認為,學生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不及格和學習不勝任,會引起學生懷疑自己的應付能力,因此要引導他們在校外體驗中尋求信任和勝任。

  所以在課堂上或其他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成功感非常重要,在我們的預期效果和學生實際反映出的結(jié)果中,肯定有一定的差異。如何正確看待和縮小差異是值得我們繼續(xù)探索的問題!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1

  這個星期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經(jīng)過對生活樸素的描述,使我感受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忙!我認為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忙,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親的信《要學會愛人》,主要資料是講,安利柯的父親看見安利柯走路時不細心撞了一個婦人,連對不起也沒說就走了,感到十分生氣,并告訴他今后應當怎樣尊敬別人,培養(yǎng)好的品德。

  說實話,其實我有時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當有家長陪同時我都很有禮貌,但當家長不在時我就變懶了,見到誰就當沒看見,頭一低就過去了,連句話都懶得說。

  記得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碰見我家對門的阿姨,我連理也沒理,低著頭就往前走,裝做沒有看見,也不知人家是怎樣想的,是不是從此把我看成一個壞孩子呢總之,我這樣是十分不禮貌的。

  還有一次,也是在上學的路上,當我走到馬路口時剛剛變紅燈了,我便停了下來,這時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奶奶因沒看見紅燈,繼續(xù)往前走,眼看對面的車就要過來了,本來這時應當趕緊把老奶奶拉回來,可我還在猶豫,到底去還是不去呢正當我猶豫不決時,我身旁的一位阿姨連忙把老奶奶拉回來,并對她說:“紅燈了,先不能過。”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過了馬路。看到這些,我十分的后悔,后悔我當時猶豫什么。我發(fā)現(xiàn)我的愛心突然間全都飛走了。我對自我說,以后可千萬不能再這樣了。

  一個人要培養(yǎng)好的品德,必須從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將來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就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忙;包括給老人讓路、給盲人引路、見窮人施舍、見傷員施救這都是禮貌的表現(xiàn),這都是愛的表現(xiàn)。

  我真期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滿愛心!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2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借著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后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寫成的經(jīng)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證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jié)果。在今日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制造著很多的“學習殘疾人”,只可是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簽而已。他們帶著這個標簽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齊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景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我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教師冗長復雜的說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shù)字與字母。當她在教師面前表露出自我的失望與迷惑時,教師就提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jīng)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jié)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教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教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教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教師把它看作傻子不讓她參加團體游戲,因為怕她給班級丟分,教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教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只手上布滿了自我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教師家長眼里注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yōu)秀教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了許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yōu)秀呢這位教師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yǎng)自信。

  看到那里,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并且加倍關懷,可是在幾次活動中,為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余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么大的傷害。昨日我聽余偉坤媽媽講,余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溫暖?磥韺@些孩子來說,教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忙,他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樹立自信。

  我們教師的職責應當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我的奮斗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我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為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本事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本事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我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xiàn)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3

  作者福祿貝爾,是德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是近代學前教育的奠基人。他創(chuàng)立了一種對當時來說是新型的學前教育機構(gòu),并以“幼兒園”這個獨特的名稱命名,能夠說是首倡者。

  書的第一篇是總論,作者寫的很抽象。靜下心來,細細的品讀,才能夠有所理解,并且真的受益匪淺。作者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上帝精神,即他的本質(zhì)。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質(zhì)在他的身上得到發(fā)展和表現(xiàn),成為覺悟,并使這種覺悟在人的生活中發(fā)揮作用。人的本質(zhì)具體是指什么呢它是“構(gòu)成自然本質(zhì)并永久地顯此刻自然中的東西”。本質(zhì)是自然的!笆チ松系酆妥匀唬覀儽仨毲笾谌祟惖闹腔酆筒胖,我們只能建立空中樓閣!睂τ谟變簛碚f,好奇、童真、善良……都是自然的,是兒童本質(zhì)的體現(xiàn)。所以,學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讓這些天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與發(fā)展。兒童從剛剛出生到這個世界上起,人們就應當按照他們的本質(zhì)去理解和正確對待他,讓他自由地、全面地運用他的本事。此刻的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期望孩子能夠?qū)W到別人不會的東西,各種興趣班,暑期班,培訓班越來越多。為了強調(diào)某些本事和肢體的運用而犧牲其他本事和肢體,這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取的。

  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是福祿培爾教育理論體系的一條重要原則。他要求讓兒童從最早期開始就能不受干擾地自然發(fā)展。所以,“教育、訓練和全部教學與其是絕對的、指示性的,不如更應當是容忍的、順應的,因為在純粹采用前一種教育方式下,人類那種完美的發(fā)展、穩(wěn)步或持久的前進將會喪失!弊鳛榻逃,如果永遠以領導者自居,對學生進行命令和干預,讓教育和教學起著毀滅的、阻礙的作用,反過來是害了孩子。

  在幼兒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獨到的見解。在沒有其他活動物體存在時,不能讓幼兒獨自呆在床上或搖籃里,這樣不僅僅會使身體虛弱,也是產(chǎn)生心理上嬌嫩和脆弱。幼兒的臥床從早期起不應過于柔軟,也不能用羽毛的枕頭。而飲食始終只能是養(yǎng)料,唯一的目的是促進體力和智力活動,兒童的食物應當盡量簡單,以能夠維持兒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體力和智力上到達同樣程度的發(fā)展為限。教幼兒站立和步行時,我們不應當使用拐杖和繩子。在幼兒的成長中,他會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有走人的教育讀后感1000字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學會這些技能。這些觀點,涉及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對于兒童過分的保護,并不能讓他們最好的成長。適當?shù)姆攀,讓幼兒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學會生活,在困難中學會堅強。有利于他們身體的發(fā)展,又有利于他們心理的鍛煉讓他們成為獨立、堅強、自信的人。

  福祿貝爾把人的教育時期分為兩個階段:幼兒期和少年期,幼兒期又分為一般嬰兒期和幼兒期,少年期有分為少年期和學生期。在幼兒期,幼兒把他以前內(nèi)化的東西重新外化,在這一階段,感官發(fā)展十分重要。少年期,外部的東西成為內(nèi)部的東西,即學習的過程。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他們學習的動力所在。作者認為,這一時期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家庭生活對兒童來說就是他生活的榜樣,會對他的生活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而擔任學生期的人的教學任務的主要是學校。在這一節(jié)里,福祿貝爾對學校的性質(zhì)、任務、教學資料、教育方法等學校教育問題作了論述。

  “恩物”是福祿貝爾設計的一套活動玩具,為了讓兒童開展游戲和其他活動,因為他十分重視游戲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他認為游戲是兒童發(fā)展的,這一時期人的發(fā)展最高階段。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盡情的享受歡樂。但可惜的是,作為成人我們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這種歡樂。對于兒童的游戲,他們不僅僅不進取的參與,還采取各種行為進行阻止。認為玩泥巴太臟,玩水衣服會濕……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游戲。而往往僅有這些兒童自發(fā)選擇的這些游戲才能顯示出他未來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游戲著的兒童,一個全神貫注地沉醉于游戲中的兒童是兒童生活最完美的表現(xiàn)。此外他還主張為兒童創(chuàng)設活動條件,如讓孩子在自我的花園里種植植物,組織他們手工制作等。我想,此刻幼兒園里設立的植物角就是一個十分好的例子。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對以后生活的預習。所以,每一個大人都應當重視這個時期的游戲,給予充分的支持。

  《人的教育》為我們講述了幼兒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雖然整本書看下來,我還有很多地方并沒有真正的讀懂,我想,以后我還是應當再仔細的讀。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4

  假期,學校布置了讀書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閱讀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提議》、《教育的55個細節(jié)》、《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nèi)绾萎斠粋好教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绾巫鋈恕?/p>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就應當是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向前輩學習,向優(yōu)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日那么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jīng)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提議》),應對我們的學生,應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fā)出感嘆:此刻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里應敲響警鐘:你已經(jīng)落后于你的學生了。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提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tài)。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我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我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我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經(jīng)過假期靜心讀書使我受益不淺,并體會到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5

  在書店的時候看到《不做教書匠》這本書,題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讀的念頭。這是管建剛老師這本書的標題。當聽到楊校長跟我們推薦《不做教書匠》這本書時,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么?”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漸漸了解了這是一本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而寫的書,深入淺出,有如青年教師的“圣經(jīng)”,一些西方油畫的插圖更增加了這種感覺。隨著閱讀的深入,也開始明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斗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yè)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書中親切生動的語言,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著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激勵著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jīng)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對于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蛟S這次評優(yōu)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zhì)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jīng)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shù)姆绞胶蜋C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边@對于剛上崗并沒有幾年的我來說,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樣深入我們年輕人內(nèi)心的語言,這樣貼心地為我們分析失敗,鼓舞進步,怎能不讓人激動?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我很多時候在失敗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這本書,給了我啟發(fā),給了我無限的鼓舞。讓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接受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挑戰(zhàn)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于創(chuàng)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讀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繼續(xù)往下看“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是呀!小孩子是無暇的。我不禁想起我現(xiàn)在的一幫可愛的孩子們,和他們一起游戲的快樂情景。真是一副和諧的畫面!年輕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許多作為教師作為青年應該有的。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這個小孩我一點都不喜歡”,“真巴不得早點送走他們”云云。剛舒張的笑容立刻收斂了下來。我在問自己,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丟了教師該有的親和力。管校長說:“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jīng)濟的總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著傾聽學生講述,微笑著贊許,微笑著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坐在課堂里。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為了不教”,并把它視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梢娭匾晫W生的后天學習、后天發(fā)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仡欁约旱慕虒W,大部分時間只是比較機械的傳授學生以知識。正的成了管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工作著,始終跟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為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6

  《育人三部曲》!氨却u頭還厚,封面樣式平凡,估計又是一本枯燥的純理論書籍。”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育人三部曲》依然魅力四射。它的魅力源于它不是枯燥的教育書,它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我們很多教師都在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那里有“幻想角”、“童話室”……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不可思議;那里有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熱愛學習的學生;那里有不管出現(xiàn)在校園的什么地方,總會被一群孩子主動圍上前的校長和老師……

  在《育人三部曲》中,蘇霍姆林斯基突破了這些傳統(tǒng)的刻板教育模式。他堅信人的正確認識歸根到底來源于實踐,因此他設計各種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實踐活動,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經(jīng)歷磨練,增長才干,得到體驗,而不是只靠片面的灌輸。

  他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可貴的積極因素,通過發(fā)揚這些積極因素來克服消極因素。他也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積極因素,并且善于培養(yǎng)這種積極因素。

  他熱情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把這種自信看做克服困難、挫折,抵御不良誘惑的強大動力。

  他對孩子充滿愛,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他也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培育孩子的愛心。

  他不僅要求自己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告訴他。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7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jié)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jié)論,新內(nèi)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nèi)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nèi)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nèi)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zhì),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nèi)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nèi)容的本質(zhì),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38

  最近我拜讀了《陶行知文集》,讀了之后深深感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舊中國的,他畢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為改革中國教育,創(chuàng)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理論體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不愧為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實踐家和偉大的實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只需要認定這十二條原則,教育就不會走入歧路:一、社會即學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勞動即生活;四、教學做合一;五、在勞力上勞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做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勞苦大眾自己做自己、十、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養(yǎng)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先生認為要想普及教育,必須就地取材。我們現(xiàn)在的教師去學習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對于今天我們搞好教育教學研究,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全面推動素質(zhì)教育和教育現(xiàn)代化有著重要意義。陶行知的文集,內(nèi)容豐富,娓娓道來,深邃的思想通過樸實的語言展現(xiàn)出來,讓我在簡單的文字中發(fā)現(xiàn)了偉大的理想。

  在讀書過程中有這兩點我感受最深:一是“生活教育”、一是“教學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說學校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須把社會里的生活搬一些進來,才有意思。即:學校社會化、教育生活化、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這就好比一個籠子里面囚著幾只小鳥,養(yǎng)鳥者看著鳥兒寂寞,就搬一兩根樹枝放進鳥籠,好讓鳥兒跳著好玩,或者弄幾只其它生物來,給鳥兒作伴。小鳥是比較舒服了,然而鳥籠還是鳥籠,絕不是鳥的世界。所以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就是拿幾個簡單的事例或者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教育學生,我們必須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去感受,生活處處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推行的生活教育和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是有很大區(qū)別。先生將傳統(tǒng)教育定義為“吃人教育”,傳統(tǒng)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傳統(tǒng)教育是怎樣的吃人教育呢?先生認為有兩種吃法:

  (一)教學生自己吃自己

  傳統(tǒng)教育理念是將學生教成了讀死書,死讀書;它消滅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生活力;它不教學生動手、動腦。在課堂上,學生只能聽老師講,老師不讓學生問,學生也不會問;有些老師可以允許學生問,但是卻不會讓他去到社會里、自然里去活動。十幾年的學習生活下來,足癱了、手也癱了、腦子也壞了、身體的健康也沒有了。

 。ǘ┙虒W生吃別人

  傳統(tǒng)教育,它教人勞心而不勞力,它不教勞力者勞心。它更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而生活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剛好相反:

  它不教學生自己吃自己、也不教學生吃別人。

  它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第一就注重健康。它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他只要創(chuàng)造的考成。它教人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教大眾以大眾的工作養(yǎng)活大眾的生命;以大眾的團體的力量保護大眾的生命。

  二、“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問”一章中詳細解答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探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要讓學生學得“自得”,學得“自動”。并且,學到的知識與現(xiàn)實應該是一致的。這讓我想起我們在教自然地理的知識時,我們都是通過一些圖片、視頻來進行課堂教學,可是這并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所感受到的,我們應該帶著孩子真正的去到自然界中,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接觸去感受。就像之前我們教育孩子要講究衛(wèi)生,不亂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園,孩子扔垃圾的時候,老師有時卻熟視無睹,這不是“教學與做”分離嗎?這應該引起我們老師注意,在生活中,我們更應該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否則,學校學的知識就變得貧乏,蒼白無力。

  陶行知先生又說: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于學的法子。教師不能只管自己教,要應該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jù)學的法子。要學生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陶行知這一思想也就是我們所要倡導的——“因材施教”。

  在“教學做合一”的理論中,陶行知先生還強調(diào):先生不僅要拿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且必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絡起來。他認為,教師不是販賣知識的,教師自己的知識也會陳舊的,自己也要進步。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斷研究學問,做到與時俱進,這樣就能時常找到新理。陶行知這一思想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教學應該是——“教學相長”。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教改思想,強調(diào)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在杜威教師那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礎上的新的突破,這對于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做中學”是美國現(xiàn)代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杜威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行動的副產(chǎn)品,所以教師要通過‘做’,促使學生思考,從而學得知識!倍磐选皬淖鲋袑W”貫穿到教學領域的各個主要方面中去,諸如教學過程、課程、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都以“從做中學”的要求為基礎。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著作簡愛讀書筆記范文12-14

著作《昆蟲記》讀書筆記12-14

魯迅著作《五猖會》讀書筆記12-14

12-14

韋應物著作11-05

柳永著作08-27

老舍著作駱駝祥子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6篇)01-09

老舍著作駱駝祥子讀書筆記范文(精選4篇)12-19

《教育之旅——教育的承諾》讀書筆記02-10

孫思邈的著作是什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