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散文:野游記
本文所記之野游,乃三五朋友的自行車騎行之游。本城之北,有小興安嶺橫貫全境,其中麓之陽有山曰鏵子。鏵子之東嶺有翻山公路,自城至山,環(huán)而歸之,途可百里許。每值春秋,這里便是車友們領(lǐng)略騎行之樂的所在,其兩季勝境之美,雖然煙柳鵝黃與秋葉五花各異,但心神皆爽之功俱在,故記之。
北國五月之初,龍江尚在春早,我等弄好各自的公路賽車便出發(fā)了。先是沿公路北行三十里入山。至道壕橋(地名),西行拐入鏵子山東嶺。行有間,過上青山村,越岔林河橋,水復(fù)山重間,有石壩巍然于眼。該壩為蓄水灌溉之用,兩抵于丘而半高于河,春秋為壩,夏則成瀑,故曰滾水壩。此時,春水正枯,壩上湖平,周而柳浪聞鶯,四域蒼山作襯,更有三五魚客,怡然垂釣。山光水影,畫圖難足!眾友陶然,齊曰;“可駐足小憩矣!”于是,大家翻身下車,傾情賞景,好不心曠神怡!這份愜意,一下就讓陸放翁的那首詞躍然腦際;“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guān)。斟殘玉肴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庇踬!觸景生情,萬端感慨,盡在不言!
有山,有樹,有水,負(fù)氧離子自然就高。也就這么一小歇,大家便精力復(fù)振而就踴躍就道了。沿山間平地騎行片刻,我們就到了鏵子山東北嶺腳下,翻山路就在眼前。它曲折蜿蜒而上,坡高八九度,長可二十里。騎車登山,這可是我等能力的大考所在之地。一聲呼哨,眾人爭先。大家先是奮力猛蹬,雖在坡路而速度不減。但騎著騎著,人們就先后用起了變速器。變速器是公路賽車的一個裝置,它通過主被動輪變速之法而奏省力之效。用上了變速器,雖然能勉為騎行,但更須時時用力,步步緊蹬。就這樣,大家努力著,堅持著,雖汗下如雨,牛飲杯罄!亦莫肯稍歇。當(dāng)我們終于騎上該嶺的最高處時,大家都腿木腳麻手抖而力竭難支了。然于山風(fēng)為扇,林海濤起,登臨送目,江山俯瞰之際,領(lǐng)略到的卻是無限風(fēng)光!這讓我想起人生的一大命題——何為成功?成功不就在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嗎!窺斑知豹,功分小大,其理在一!
九月下旬,秋風(fēng)正在把小興安嶺南麓的山川染成五花世界,是采山的時候了。何謂采山?這是山民們對摘采核桃、松籽、葡萄、獼猴桃等野生林果的統(tǒng)稱。每到這個季節(jié),山民們就會傾村乃至傾家為采。于是,騎友們便也想湊個熱鬧去。這天,金鳳不舉,暖陽高照,我等蹬車上路再行環(huán)山之旅。到了上青山村,家家戶戶院子里堆的、曬的都是山核桃。當(dāng)?shù)弥覀円惨缮綍r,山民笑對;“路邊的好東西早光了,要采就采山菇娘吧!西大甸子有!”山民口中的西大甸子,就是鏵子山東北嶺腳下的那片平地。騎行片刻后,我們到了。這里,山四環(huán),樹五色,平疇六七頃。滿地都是欲黃不黃的玉米和大豆田,田頭地腦真就一片連著一片的'生長著山菇娘——一種有著降糖功效的草本野生漿果。其高可二尺,帶皮的果兒就像一個個通紅的小燈籠掛在葉間。眾騎友大悅而采,這桃花源般的風(fēng)光讓我神回魏晉,想起陶淵明的田園詩,想到了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想到了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歸隱!嗚呼!既有濟(jì)世之才,又何隱之?是那個時代不相容嗎?當(dāng)我沉思之時,騎友們業(yè)已囊豐了。
回程還走翻山路,上坡情景前文已敘。至于下坡么,那是不蹬而速,雖時時剎閘,仍兩耳生風(fēng),只一會,二十里的大坡就跑完了。下嶺即到仙界橋,其下清溪若鑒,其岸樹如華蓋,其東桌幾凳兀然皆石,山浮云繞,一切飄然,儼然仙界!眾友遂定在此一酌!”于是,將出酒菜,圍而痛飲!雖三巡五盞卻無醉者,何也?其異在山野酒肆,所飲雖同,而地不同,地不同則心情不同,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