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誡子的文言文翻譯
周公誡子說的是周公告誡兒子立國的道理。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周公誡子的文言文翻譯,供大家閱讀參考。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注釋:
1、卑:低下。
2、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3、聰明:指明察事理。
4、恭:肅敬,謙遜有禮。
5、貴:地位顯要。
6、儉:行為約束而有節(jié)制,不放縱。
7、榮:榮華顯貴。
8、睿智:聰慧,明智。
9、慎:謹慎,慎重。
10、畏:同“威”,威嚴。
11、由:奉行,遵從。
12、愚:愚拙,不巧偽。
13、哲:明智,聰明。
14、尊盛:位高勢盛。
翻譯:
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fā)。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以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道德品行寬容,并用謙遜的品行來保有它的人,必會得到榮耀;封地遼闊,并憑借行為約束而有節(jié)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顯赫,并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貴;人口眾多、隊伍強大,并用威嚴來統(tǒng)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見識廣博,并用淺陋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擁有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謹慎嗎?”
附《周公誡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行領悟的能力,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幫助學生認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意義,并指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加強這些美德的培養(yǎng)。
3、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文章的寫法。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準備:引導學生多渠道搜集有關周公的故事及詩文,進而循此導入新課。
五、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激情導入: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周公的信息。
以三國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關于周公的這個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個成語:“握發(fā)吐哺”。對于這個故事,出自《周公誡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典故。
二、作者與作品
1、作者
韓嬰:西漢古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chuàng)者。燕(今北京)人,治《詩經(jīng)》,兼治《易》。文帝時任博士。著有《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
2、《韓詩外傳》
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guī)范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編成的雜編。今本作十卷。其書雜述古事古語,雖每條皆征引《詩經(jīng)》中的'句子,然實系引《詩》以與古事相印證,非引事以闡釋《詩經(jīng)》本義。它是研究西漢古今文詩學的重要資料之一。
三、初讀全文
1、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讀全文,力求讀準字音。選出應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詞。
生字識記
相(xiàng):1)、輔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
4)、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如:儐相。
另讀(xiāng) 1)、互相。如:相識。
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如:好言相勸。
3)、姓。
哺(bǔ):<書>1。喂(不會取食的幼兒)。如:哺育。2。咀嚼著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書>看得深遠。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紂(zhòu):1。<書>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詞語識記
誡:告誡,警告勸誡。(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相:輔佐。
德行:道德品行。
寬裕:寬大,寬容。
守:保持。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為約束而有節(jié)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偽。
哲:明智,聰明。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2、自薦帶著自己對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ㄔO計意圖:對古典文學課文的初步感知必須落實在“誦讀”上,這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要求,換句話說違背了新課標并不是絕對重要,因為他是人制定的,難免有疏漏,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絕不允許的,那結果絕不遜色于“渾沌之死”。)
四、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1、“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如何理解?
這是周公誡子的第一句話,也是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下文的總起,以下內容均圍繞此話題陳述,且與末尾“可不慎歟”相呼應。
2、“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如何理解?
該句是在前面進行了正面論述之后又從反面闡說,這樣使文章內容更加嚴謹,且前面是詳寫,這里就略寫,使文章詳略得當。
3、周公為什么要誡子?
周公為了讓兒子到魯國不怠慢人才。
4、文中的“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來,握著已散的頭發(fā),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形容求賢殷切。
五、小組合作探究
分配任務:探究方案:1、分組——全班按桌次分四組,每組的同學按同桌和前后桌分為數(shù)個小組。每個大組的探究內容相同,各小組獨立探究,每個小組形成簡單的文字探究報告。
2、分配探究專題
第一組 :翻譯課文——選出應引起注意理解的詞語,和可以作為文學積累的經(jīng)典語句,并闡明原因。
譯文:
周成王將魯?shù)胤饨o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墒,我還(常常)洗一次頭發(fā),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fā),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tài)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用節(jié)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有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淵博,也是一種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貴為君王,之所以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從了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
第二組 :研究結構 ——找出本文觀點、論證、正反論據(jù)、結論。
第三組 :我們向本文借鑒什么——詞語運用、品德修養(yǎng)、說理方法。三個方面。
第四組 研究現(xiàn)實意義——周公為什么要誡子?這六種“謙德”,對現(xiàn)在有何借鑒意義。
。ㄔO計意圖:1、“磨刀不誤砍柴工”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導師作用,明確的學習任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2、此做法類似于現(xiàn)代工業(yè)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獨立,微觀上各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組內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觀上各大組又在完成同一個學習任務,小課堂變成了一個小工廠,小社會,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語文知識、個人能力多方面地培養(yǎng)。符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性要求。)
你認為文中提到的六種“謙德”有何現(xiàn)實意義?
這六種“謙德”,對現(xiàn)在仍有借鑒意義:一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jié)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fā)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一個國家,科技發(fā)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于不敗之地;一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點撥:能根據(jù)現(xiàn)實,變換角度指出六種“謙德”的現(xiàn)實意義,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結全文:
通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揭示了守業(yè)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yè)的根本保證。
七、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備周公美德?聯(lián)系平時生活實際進行說明。
【周公誡子的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誡兄子嚴敦書》馬援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8-19
周公安民文言文翻譯01-07
誡兄子嚴敦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4-20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翻譯03-15
知我者鮑子文言文翻譯08-18
《誡子書》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誡子書》的原文、翻譯11-17
誡子書_諸葛亮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誡外甥書》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田子方教育子擊》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