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贈汪倫》后的桃花潭游記
與其他外地游客一樣,我也是沖著《贈汪倫》而來。
桃花潭,本是小家碧玉,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經(jīng)李白詩筆,飽蘸歙硯之墨,龍飛鳳舞于柔綿宣紙以后,門檻就被人踏破了。
沿青弋江,斗折上行,眼見得稻菽起伏,茶樹爬到山腰,清亮的水照著山影,而縷縷清明的風,直撲心襟,讓我想起桃花源。莫非這里就是晉武元中,武陵太守尋訪不著的所在?或者說,在陶淵明時代,處處都是秀色可餐?
車速漸緩,眼前出現(xiàn)一座塔,周圍立著腳手架。導游說:“這是文昌閣,正在修復(fù),不能上了。”
導游的話中,似有歉意。在我看來,如能登上塔樓,觀山水田園之景,溯文化昌盛之源,自然令人高興。不過我知道,再堅固的塔樓,以及附著其上的文化,都有損毀,直至為風塵湮滅之時。當下,主事者能以修復(fù)之行為藝術(shù),迎迓慕名而來的游客,足以讓人感動。
沿著平平仄仄的河石路,穿越墻腳爬滿青苔,墻面及屋頂搖著茅草的窄巷,向青弋江邊走去。陽光直瀉,投射在古南陽鎮(zhèn)上,也把清幽的意境照得亮堂。要是擱在煙雨霏霏,寧靜尚未被腳步打破時刻,那么,迎面會不會走來一位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呢?
最想看的,是桃花潭。由翟村,往萬村過渡時,我問艄公潭在哪里。沒想到的是,艄公用竹篙點著水面說:“喏,就是這里!”
在我的直覺中,潭是獨立的,小得像個洞,圓得像個圈,深得不見底,上有水流的沖擊,水由溪澗緩緩流出。我的老家,有龍?zhí)墩撸褪沁@樣的。《小石潭記》中的小石潭,大概也是這樣的吧。至于桃花潭,除此以外,當是周遭桃樹,春時落英繽紛,夏來碩果滿枝的。可是這里,所謂桃花潭,只是靠青弋江西岸,上有石崖的一塊水面。
李白說“桃花潭水深千尺”,導游說深約20米,不過我看艄公的竹篙,最長不過10米,撐船而行,應(yīng)該是能點著水底的。這樣我對李白的喜好夸張,就有了更深的理解。“白發(fā)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會須直飲三百杯”,李白對“三××”句式,可謂情有獨鐘。以往讀這首詩,以為聯(lián)想突兀,現(xiàn)在恍然大悟,因為桃花潭就是眼前之景。
說到青弋江,也顛覆了我的認知。我認為,既然是江,或者說河,如今多渾濁,青弋江也清不到哪里去。然青弋江的清澈決不是詩人的夸飾。江中那些水草,就像徐志摩說的,油油的在水底招搖。那些游魚,不知是不是琴魚,像柳宗元說的,皆若空游無所依。導游說,這里是一類水質(zhì),可直接飲用。我用雙手捧水,喝了一口,感覺清冽之中還有點兒甜。
又想到踏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資料說,唐天寶十三年初春,李白客寄族叔李陽冰家。涇縣豪士汪倫聞訊,帶信請他前往,稱:“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來了,一住月余,自然沒有方圓十里的桃花林,也沒有酒旗林立的一萬家酒店,但是吃琴魚、飲桑果酒,與汪倫游山玩水,已經(jīng)讓這位文人出身,卻想做政治家,而未能如愿的他,開心不已。末了,汪倫踏歌送別,賓主難分難舍。
有人說,踏歌其實是鄉(xiāng)間普遍傳唱的一種黃梅小調(diào),村里人從小耳濡目染,人人會唱。也有人說,踏歌是古代很流行的一種舞蹈形式,即兩腳踏地出聲作為節(jié)奏,邊歌邊舞。不管怎樣,汪倫以歌舞送友,可以顯出一份真性情。我在踏歌古岸閣的窗前,浮想遠年的情景。我想,或許主要因為這個原因,李白才乘興而來,滯留月余,并寫下這首深情之作吧!
走筆至此,沉思默想,即使沒有《贈汪倫》,桃花潭也值得一看。那文風,那民俗,那山水,那田園,都是現(xiàn)代人渴求的心靈家園。其實,千年之前,李白車馬勞頓,來到桃花潭,看中的可能就是這些。
【讀《贈汪倫》后的桃花潭游記】相關(guān)文章:
贈汪倫的汪倫是誰09-17
《贈汪倫》08-05
贈汪倫-李白歌頌汪倫情08-22
《贈汪倫》的翻譯08-26
《贈汪倫》教案11-05
贈汪倫改寫11-17
贈汪倫賞析11-16
贈汪倫的作者10-04
贈汪倫的說課稿09-09
贈汪倫詩詞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