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贈汪倫》教學案例評析
背景闡述:
《語文課程標準》中則明確要求誦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小學階段不少于160篇(段)。讓學生從小就接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以獲得終身受益的古詩文經(jīng)典的基本修養(yǎng)。可見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輕視的內(nèi)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古詩內(nèi)容,感悟古詩意境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然而我們常常教得一絲不茍,從每個字每個詞的意思到每句詩的意思,再到進行科學準確地詮釋 甚至要求學生照搬、照抄、照背參考書對古詩的解釋,顯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如此種種發(fā)人深省。
《贈汪倫》是語文a版教科書第四冊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繪了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體現(xiàn)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教師如何教好古詩,學生如何學好古詩,怎樣讓這個民族“瑰寶”煥發(fā)新的光彩呢?這是從接到上課任務后一直困繞在我腦海里的問題。在我最初的設計中把著力點放在了摒棄逐字逐句串講支解,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展思維、讀書感悟和體會情感上。
課堂再現(xiàn):
《贈汪倫》教學片段一:
師:詩是要讀的,哪位小朋友能用讀來告訴大家,李白和汪倫的感情的的確確很深?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把“深千尺”、“不及”讀重音。)
師:我聽出來了,你覺得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感情有點深。有沒有誰覺得他們的感情還應該深一些呢?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僅指把“深千尺”、“不及”讀重音,還把這兩個詞拉長了音來讀:深——千——尺、不——及。)
師:哦,我聽出來了,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感情原來是這樣的深呀!來,我們一起讀出來吧!看著我的手勢來讀!
生根據(jù)老師手勢(師將手從很高處一直往下伸),將“深”讀得重,音拉得長……
〈贈汪倫》教學片斷二:
師:現(xiàn)在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頭,剛才的一切,讓你不禁脫口而出——
生站起來,雙手背在背后朗讀詩。
師:相聚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離去了,這深情的踏歌,這清澈的桃花潭水,更是觸動了離別的情懷,他在心中輕輕地念道——
生深情面?zhèn)械乩首x詩。
師:是啊,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會有別離,只要相聚的日子是快樂的,分別時又何必憂傷呢?就讓這首詩揮去那淡淡地離愁別緒吧——
生灑脫地朗讀詩。
《贈汪倫》教學片斷三:
師:李白和汪倫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是細心讀讀這首詩的前兩句似乎有點問題啊。你們讀讀看是不是有問題。
生讀。一會兒功夫有幾個舉起了手,而且臉上洋溢著發(fā)現(xiàn)的喜悅,急于要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出來。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生: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感情那么深,汪倫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來送呢?
師:你真會讀書,一下子就讀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老師要向你學習。據(jù)說李白這次來桃花潭游玩是汪倫請來的。李白在汪倫家住了好幾天,汪倫每天以美酒款待,還送錢財給李白花?梢娡魝悓畎滓彩且煌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汪倫這么遲才來送行呢?書上沒寫,資料也查不到。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大膽地猜一猜,可能有哪些原因?
生:我想可能是汪倫去買禮物給李白來遲了。
師:嗯,合情合理,有這個可能。就這樣想。
生:我想可能是汪倫昨晚和李白飲酒多喝了幾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來遲了。
生:我想可能是汪倫想要用這種方法給李白一個驚喜。
生:我想可能是汪倫想通過這種方式給李白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讓李白記住他。
生:我想可能是汪倫舍不得李白走,很傷心才來遲的。
生:我想還有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煩汪倫,就悄悄地走,汪倫才來遲的。
師;剛才幾位小朋友都是從汪倫的角度來說的,你能從李白的角度考慮,有創(chuàng)意!
生:也可能是李白在汪倫家住得久了,很不過意,想走,可汪倫又拼命挽留他,他沒辦法就偷偷地走,結果還是被汪倫發(fā)現(xiàn)了。
……
教學片斷四:
師:播放桃花潭的畫面。
生:通過圖文聲像,動靜快慢構造出的集直觀性、情感性于一體,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來到桃花潭,和李白一起蕩船于其中。
評析:
《新課標》對低年級詩詞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有了學習古詩的一點經(jīng)驗,但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 本案例設計時把重點落在讀通、讀順、讀熟古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吟誦、看圖、想像、猜測、表演了解詩的意思,體會汪倫和李白的深厚友情。
那么,本堂課是怎樣讓古詩教學情趣盎然呢?如何做到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從合作伙伴、學習內(nèi)容、探究方式,都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并有效利用音樂、繪畫、媒體教學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調(diào)動內(nèi)在的情感因素,充滿興趣地朗讀,在讀中自悟,通過讀讀、想想、聽聽、演演、評評,入境悟情,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上出新意,讓古詩教學變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呢?
一、誦讀,讓古詩教學“有情”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誦讀,不僅是將視覺上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聽覺上的有聲語言的朗讀活動,更是一種美的創(chuàng)造。
如教學片斷一中,雖然學生已通過注釋或工具書知道了 “深千尺”“不及”的意思,但我還是反復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誦讀,在幫助學生獲得課文中的諸多信息,又幫助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在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中感受了古詩的語言之美,在優(yōu)美和諧的韻律體驗了古詩的聲韻之美,在喜怒哀樂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產(chǎn)生意蘊之美。不僅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還感悟了這首詩意境。這樣,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情感體驗,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二、表演,讓古詩教學“有趣”
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在教學片斷二中,我正是借助了有效的情境表演,讓學生獲得角色體驗,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中,再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tài)、誦讀多角度、全方位感悟抽象的古詩,這比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象得到展現(xiàn),創(chuàng)造力得到開發(fā)。
三、猜測,讓古詩教學“有味”
古詩理解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猜測法。教學片斷三中,對“為什么來遲”這個問題的提出及其答案的猜想,既是孩子們自主發(fā)現(xiàn),又是創(chuàng)造性的釋放,又是對他們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練,還是深入感受汪倫和李白朋友情深的過程,更重要地是讓孩子們覺得特別“有味”。
四、多媒體,讓古詩教學“有景”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并易于接受,而抽象的語文知識則不容易引起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且單調(diào)刺激的注意穩(wěn)定性很難維持長時間,要較長時間地維持注意的穩(wěn)定性,必須是注意對象有變化,因此,須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
在教學片斷四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桃花潭的畫面,通過圖文聲像,動靜快慢構造出直觀性、情感性為一體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學生帶入桃花潭中,和李白一起蕩船于其中。最后讓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把書面語言還原成學生大腦中活生生的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學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景。因為《贈汪倫》這首古詩,詩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桃花潭水的深,但是學生沒有親眼見過桃花潭,沒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維跨度和理解難度,由于課堂條件有限,如此豐富的信息僅憑口頭講解是不易表達完整透徹的。
在古詩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形象的實物聯(lián)系起來,將詩中的 “意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課文內(nèi)容所涉及到的情景。使文章直觀、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夠引人入勝。那么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教學將會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
培根曾說:“讀詩使人靈秀。”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許多古詩都是千古名篇、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在教學中,我們可通過“誦讀、表演、猜測、多媒體”等手段,讓教學變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以便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吸取古詩營養(yǎng),探索古詩真諦,使學生充實起來,“靈秀”起來。
【《贈汪倫》教學案例評析】相關文章:
《贈汪倫》教學評析11-21
《贈汪倫》教學案例03-26
對于古詩《贈汪倫》的教學案例與分析08-17
《贈汪倫》教學設計04-20
《贈汪倫》教學反思06-12
《贈汪倫》教學實錄03-24
《贈汪倫》教學實錄02-06
《贈汪倫》教學設計11-22
《贈汪倫》教學設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