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帶有寓言故事的成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下面是有關(guān)帶有寓言故事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
帶有寓言故事的成語:兩人一心
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甲父史善于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缺少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因為這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jīng)常取長補短,合謀共事。他們雖然是兩個人,但好像有一條心。這兩個人無論一起去干什么,總是心想事成。
后來,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發(fā)生了沖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當他們各行其是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中屢獲敗績。
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痛心。他哭著規(guī)勸兩人說:“你們聽說過海里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們再看一看瑣(王吉)吧!它是一種帶有螺殼的共棲動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當作巢穴,(王吉)饑餓了,靠螃蟹出去覓食。螃蟹回來以后,瑣(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飽,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這是又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例子。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不知你們聽說過蟨(jue)鼠沒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墒菂o(qiong)卭岠(ju)虛則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時卭卭岠虛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難,卭卭岠虛則背著蟨鼠逃跑。它們也是互相依賴的?峙履銈冞沒有見過雙方不能分開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饑餓起來互相啄咬,其中的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咽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它們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下面我再舉一個人類的例子。北方有一種肩并肩長在一起的‘比肩人’。他們輪流著吃喝、交替著看東西,死一個則全死,同樣是二者不可分離,F(xiàn)在你們兩人與這種‘比肩人’非常相似。你們和‘比肩人’的區(qū)別僅僅在于,‘比肩人’是通過形體,而你們是通過事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的。既然你們獨自處事時連連失敗,為什么還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講得好,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于是,兩人言歸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這則寓言通過密須奮講的5個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師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大家,生物界中各種個體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爭生存、求發(fā)展的斗爭中,只有堅持團結(jié)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帶有寓言故事的成語:庸人自擾
唐睿(ruì)宗時,有個叫陸象先的人。他為人寬容,才學很高,辦事干練,素有威名。有一年,陸象先出任益州劍南道按察使。到任后,對百姓十分寬厚仁慈。即使對于犯罪的人,也不輕易動刑,而是講道理以德服人。他的助手司馬韋勸他說:你應該用嚴厲的刑罰建立自己的威望。不然,這里的百姓就會輕慢你,就沒有人怕你了!陸象先聽了,搖搖頭說: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他們便會服從你,誰說只有用嚴刑才能樹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次,一個小吏犯了錯,陸象先只是批評了他一頓,勸他以后不要重犯。而一個屬下認為處理太輕,應該用棍子重重責打那個小吏一頓。陸象先嚴肅地對他說:人情都是相通的。我責備了他,他難道會不理解我的話嗎?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責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話,是不是應該先從你開始呀?這么一來,那個屬下不敢說話了,滿臉羞慚地退了下去。
陸象先曾多次說:天下本自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意思是說,天下本來沒有什么難事,只是由于一些平庸無能之輩不會處理,結(jié)果才把事情弄復雜、搞麻煩了。
后來人們就用庸人自擾泛指本來沒有問題而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帶有寓言故事的成語: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于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zhuǎn)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shù)置。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guān)了起來。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么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yǎng)母親的后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準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
帶有寓言故事的成語:愚公移山
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陽以北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勢雄偉,方圓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漢,頭發(fā)胡須都已經(jīng)白了。他家的大門,正好面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每次都要繞好遠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煩惱,他下決心要帶領(lǐng)著全家老小,把這兩座大山挖掉。于是他們就一起干開了,挖下的泥土石塊,他們就運到渤海邊上去扔掉,他們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因為他很精明,大家稱呼他智叟。智叟勸愚公說:你這個人可真傻,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能活幾天?怎么可能搬動這么大的兩座山呢?愚公卻說:我看你呀,比我還傻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了幾年了,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把它挖平的!
后來,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頑強精神所感動,派了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從此以后,冀州和漢水的南面,就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現(xiàn)在常用愚公移山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移,移動。
帶有寓言故事的成語:覆車之鑒
一個讀書人帶著他的幾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們看到一輛飯車,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著。讀書人用手指著那輛飯車對弟子們說:“你們看,那輛飯車要不了多會兒肯定會翻覆。”弟子們不解地看著那輛車說:“為什么呢?”讀書人說:“你們看就是了。”說著,他們繼續(xù)行路。
他們剛走了十幾步遠,忽聽到一片喧鬧聲從山路那邊傳來,他們驚奇地回頭看時,那輛飯車果然已經(jīng)翻了。幾個弟子覺得老師果然料事如神。他們問:“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車會翻的呢?”
讀書人說:“我是從這件事的一種趨勢中判斷出來的。”
幾個弟子急切地說:“請先生講給我們聽,長長我們的見識。”
讀書人說:“你們看,天下著雨,道路泥濘難行,唯獨那高高的山路沒有爛泥漿,比較好通行?墒悄菞l山路卻又高又窄,此時天雨,眾人駕著車只好都奔向那里。而那輛飯車又有些自不量力,上了那條山路卻又走不動,還不顧別人著急,頑固地占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礙著眾人的車進去,它怎么能不翻覆呢?”
弟子們點頭稱是,佩服老師的判斷正確。
讀書人接著又語重心長地說:“世上還有比飯車翻覆更大的禍患,你們都記住飯車的危險作為教訓吧!”
有些身居顯要地位的人,若不稱職,反而成為妨礙別人進步的絆腳石,那將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