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佛典寓言小故事三則
寓言的類型大約有兩種:一種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畫出某類人的特點和思想;另一種是用擬人的手法,把人類以外的動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種人的特點。這些經典的佛學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很多人生的道理,歡迎小朋友們快來觀看!
寓言故事一:降魔
從前有一出家人,性喜幽靜,不愛與眾共修。于是,一人獨自往詣山中,精勤行道。
一日,時進黃昏,忽見一鬼,化作無頭,來至行者座前。是時行者,不但面無懼色,心靜如恒,并與之言:“汝今無頭,反占便宜,既無頭痛之患,更無目以視色,耳以聞聲,鼻以嗅香,口以嘗味等貪欲之苦,真是一大快事。”言畢鬼去,未久,鬼復化作無身,但有手足而來。行者語言:“汝今無身,既無難受之痛癢,亦無五臟疾病之憂愁,又是一大快事。”鬼復退出,更作無手無足,乘一輪車至行者前。行者語道:“汝今既無手足,正好未克取他人之財物,何其快哉!”
鬼見行者,守意不動,堅持如是,遂便化作端正男子,至行者前,頭面接足曰:“沙門所學,將成不久。”起繞三匝,恭敬而退。
按:是凡認真精勤之行道者,在除煩惱與證圣果之中,總難免不發(fā)見或大或小之魔障。即使佛在剛成道時,猶不免遭受第六天魔王,率諸眷屬來礙其道。但佛陀于當時胸中無半點塵染,終以神力,悉伏散去。佛陀尚且如此難免魔障,況我人薄地凡夫。
《勝義諦品經》上說魔有十種,《虛空藏菩薩所問經》上說有四十五種魔障。無論任何一種魔障現(xiàn)前,皆是奪行者之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行者如能克制之,則道業(yè)不難成辦。然而,不幸為之所制,不但有失功行,反成魔之眷屬矣。
《楞嚴經》上說修禪定者,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古德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乃警誡行者,道念固然要時刻照顧,而強橫之魔力,亦須欲加意緊防。
智者禪門中,教人辨魔有三種方法,一者,了知見聞覺知,皆無所有,不受不著,亦不憂戚,亦不分別,若是魔者,彼即自滅。二者,但反觀見聞覺知之心,不見生處,如是觀時,魔便滅謝。三者,若作此觀,不即去者,但當正念,勿生懼想,正念不動,知魔界如,即佛界如,一如無二如,于魔無所舍,于佛無所取,佛法現(xiàn)前,魔自退去。俗語說:“好事多磨。”若人能受得住魔障之考驗,則魔力自斂,道業(yè)自成。如是,未嘗不是行者進道之逆增上緣也。
寓言故事二:一切平等的眾生
提婆達多有日生病了。請了很多醫(yī)生來治病,但未能把他醫(yī)好。身為他的堂兄弟,佛陀親自來探望他。
佛陀的一個弟子問他:“提婆達多屢次害你。甚至要把你殺死!您為什么要幫助他?”
佛陀回答說:“對某些人友善,卻把其他人當做敵人,這不合乎道理。眾生平等,每個人都想幸?鞓,沒有人喜歡生病和悲慘。因此我們必須對每一個人都慈悲。”
於是佛陀靠進提婆達多的病床,說:“我如果真正愛始終要害我的堂兄弟提婆達多,就像愛我的獨生子羅侯羅的話,我堂兄弟的病,立刻會治好。”
提婆達多的病立刻消失,恢復健康。
佛陀轉向他徒弟說:“記住,佛對待眾生平等。”
寓言故事三:澄凈如水的慈悲心
從前,一個名字叫長安的人住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落中,長安有個十五歲的女兒,長得很漂亮,叫羅雨。
羅雨一向深信佛法,對父母很孝順,村里的人很稱贊她。
有一天,一大伙盜賊闖進村落搶劫,村人敵不過賊群,于是紛紛而逃。
在奪取許多財物后,這群盜賊的首領因為覺得很口渴,就闖進了長安的家。
他一開門,就兇狠狠地對羅雨說:"我很渴,有水嗎?趕快拿來!"
"你等一下!"羅雨說著,就轉身去找水。沒多久,她手中端一缽水,還隨手拿了一盞燈。
羅雨將水放在桌子上后,她用燈照著水,很仔細地觀察著。賊首覺得奇怪,便問:"你在看什麼?"
"看水。"
"水有什麼好看呢?"
"我怕水里有頭發(fā)或雜草其他臟東西,你喝了身體會不舒服或產生病痛,所以才仔細觀看。"
"我是專門搶劫的人,現(xiàn)在害了你們全村的人。照理說你應該在水中下毒為村里的人報仇才是,但你干嗎還有憂慮我會生病呢?"
"搶不搶別人的財物是你的事,但我是個信仰佛法的人,還是要遵從佛陀的教法行事。你不是很渴嗎?現(xiàn)在水干凈了,趕快喝了吧!"
賊首喝了水之后,覺得身心很暢快,生大歡喜心,對羅雨說道:"你不用擔心我會傷害你,我已經把你當作我妹妹看待了。"
"我不想當你妹妹,因為你以奪取人家的財物為生,跟很多人結下了冤仇。有一天要是你被人家殺了,那我就會失去一個哥哥,這樣我會很難過。如果從今以后,你能夠持守佛陀所教導我們的戒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并皈依三寶,作一個正信的佛弟子,我就答應作你妹妹。"
賊首說:"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愿意遵行五戒及皈依三寶。"
賊群聽到賊首這麼說,也紛紛跟著發(fā)愿。羅雨便為賊首及賊群詳細說明持守五戒及皈依三寶的好處,他們聽了十分歡喜,就把所奪的財物還給村人,從此以后改過向善,不造惡了。
真正的慈悲,應該是沒有分別心的。不管對方做了怎樣不合理的事,自己依然要依善法而行。千萬不可以牙還牙,以怨報怨,否則別人錯了,我們也跟著做錯了,豈不恩恩怨怨無了時。故事中的羅雨,能夠秉持善法堅定行之,所以感動了一群賊改過向上。不但救了一群盜賊的法身慧命,也使得自己與全村的人轉禍為福。
【佛典寓言小故事】相關文章:
佛典寓言故事兩則06-26
佛典寓言3則07-26
寓言小故事 關于管理的寓言小故事04-13
佛典故事兩則10-26
寓言小故事05-17
精選寓言小故事10-09
小寓言的故事10-30
寓言小故事【精選】10-10
關于寓言的寓言小故事10-05
飛翔的故事寓言小故事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