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梳理

時間:2024-10-15 16:29:13 魚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梳理

  《魚我所欲也》里面的中心細想告訴著我們要舍生取義的道理,原文中還有很多的知識帶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知識點梳理匯總,供各位同學學習。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梳理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匯總:

  一、作家作品: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是記錄戰(zhàn)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軻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xiàn)存七篇。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縣人。戰(zhàn)國時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義”,主張行仁政,強調(diào)“民貴君輕”,重視人民。在人性的問題上,他提出“性善”論,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性”喪失,就能從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禮智”。 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付權(quán)勢。在本文中他對舍生取義精神的頌揚,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都將其作為行動的準則。

  二、重點字詞:

  1、熊掌:熊的腳掌。古人認為珍貴的食品。

  2、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指的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3、辟:同“避”躲避。

  4、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義。

  5、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在這里指代辦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由是則生而又不用也: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8、非獨:不單,不僅。

  9、喪:喪失。

  10、豆:古代一種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1、呼爾而與之:(輕蔑地)呼喝著給他(吃)。爾,助詞。

  12、蹴cù:用腳踢。

  13、不屑:認為不值得。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1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種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鐘,豐厚的俸祿。鐘,古代的量器。則,連詞,這里表示假設(shè),翻譯成如果。辯,同“辨”。

  15、何加:(有)什么益處。

  16、所識窮乏者: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

  17、得我:感激我。得,同“德”,動詞。

  18、與:同“歟”,語氣詞。

  19、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鄉(xiāng),同“向”,原來,從前。

  20、已:放棄,停止。

  21、本心:本性,天良。

  22、是故:所以

  23、能:保持

  24、舍生而取義者也:而,表并列

  25、患:災禍

  三、重點字詞及句子的翻譯:

  1.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重點字詞:①欲:想要,喜愛。②得兼:同時得到。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重點字詞:①義:指人們追求的理想道德、行為規(guī)范。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3.生亦我所欲,所義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重點字詞:①故:所以 ②茍得:茍且獲得(生存)

  ③惡(wù):討厭,不喜歡 ④患:禍患、災難 ⑤辟:通“避”,躲避。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重點字詞:①如使:假如,假使 ②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譯文: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

  5.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譯文: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心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可以不干呢?

  6.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譯文:采用某種手段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方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重點字詞:①是故:由此,因此。

  譯文: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8.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重點字詞:①非獨:不僅 ②喪:喪失、失掉。

  譯文: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9.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重點字詞:①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竹筐。②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物的器皿。

  ③羹:蒸成或煮成的汁狀、糊狀食品。

  譯文: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

  10.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重點字詞:①呼爾:輕蔑或者粗暴的吆喝。爾:語氣詞。 ②蹴(cù):用腳踐踏。

 、鄄恍(xiè):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譯文: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蹋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重點字詞:①萬鐘:形容位高祿厚。鐘,古代一種量器。 ②辯:通“辨”,辨別

 、酆渭樱河惺裁春锰。

  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12.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重點字詞:①為(wèi):介詞,為了。 ②奉:侍奉。

 、鄹F乏:貧困、貧苦。乏:缺少錢財。

 、艿茫和“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⑤與(yú):通“歟”,語氣詞。

  譯文: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1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重點字詞:①鄉(xiāng)(xiàng):通“向”,從前。 ②已:停止,放棄。

  譯文: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

  14.此之謂失其本心。

  重點字詞:①本心:天性、天良。

  譯文:這就叫做喪失了所固有的羞恥廉恥之心。

  四、結(jié)構(gòu)及內(nèi)容分析:(為了方便講解,我們按照句號來講,全文共14句)

  (一)整體感知:

  文章運用對比、舉例方法,論述樂面對“生”與“義”的不同取舍,點出“舍生取義”的觀點。接著通過生與死的對比,強調(diào)樂義的重要性,然后又論述樂為利而舍義的忍,見利忘義,失去樂本心,深化了中心。(二)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全文共兩節(jié),兩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節(jié)):提出中心論點并用道理論據(jù)來進行分析論證。

  這一節(jié)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1~2句):作者提出自己的論點:舍生取義。

  1句:用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魚”和“熊掌”設(shè)喻,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得出結(jié)論是“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即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2句:由上一句的設(shè)喻自然引出“舍生取義”的主張。這也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3~7句):對論點進行進一步分析論證,這一層是全文的重點。對于為什么要舍生取義,孟子從三方面進行了論證:

  第1方面(3句):這是作者從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舍生取義。

  這一句里作者所說的“甚于生者”就是指“義”;“甚于死者”就是“不義”。于是為了“義”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的事。

  第2方面(4~5句):這是作者從反面申述觀點。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舍生取義。

  作者認為若心中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心中厭惡的東西沒有比死亡更甚的,那么為了保全生命,為了躲避死亡禍患,又有什么手段不可以采用的呢?言外之意為:這樣下去,人們的行為會變得無所不為,卑鄙無恥了。第3方面(6~7句):這是從客觀事實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有人舍生取義。

  這2句論證說:有人不去做(第2方面論證的反面行為)所以還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愛的——義;還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不義。

  第三層(8句):得出結(jié)論,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義”本來就是一種充塞天地之間的正氣,無處不有,但是當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時,大多數(shù)人并非想不到,而是做不到。

  這種重義之心不單是賢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賢人沒有喪失罷了。

  通過以上論證,文章開頭提出的中心論點就成立了。

  第(二)部分(2句):運用舉例論證來論證中心論點。

  這一節(jié)也可以分為三小層。

  第一層(9~10句):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guān)頭,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呼爾”“蹴爾而與之”就連“行道之人”與“乞人”都不屑受之,這就是“羞惡之心”,是對“義”的堅持。

  第二層:(11~13句):又舉例,從反面說明“萬鐘”亦不應受之。

  優(yōu)厚俸祿是指“華麗的住宅、大小老婆的侍奉、熟識窮朋友的感激,然而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先前寧肯死也不接受決定生死的“一簞食”、“一豆羹”,而現(xiàn)在卻不顧廉恥地接受了所謂的“萬鐘”,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

  這里作者又運用了對比論證,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作對比。而無論哪個與“義”字比較起來都是次要的,于是兩次舉例論證的運用,是從正反兩方面再次證明了“舍生取義”這一論點。

  第三層(14句):歸納本節(jié),照應開頭。本心是指“我固有之”的“羞惡之心”,是“義”,是“善”的本性。

  (三)疑難探究:

  《魚我所欲也》一文是怎樣論證中心論點的?

  本文的論點是舍生取義。穩(wěn)重舉魚、熊掌面前取舍,行人,乞丐在生與義面前取舍,貪圖享受者舍義取生等都是圍繞這一觀點論證的。在魚和熊掌面前,舍魚記即取生;而熊掌即取義,用比喻來論證觀點。

  得出論點以后,又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證。不茍且偷生,位取義而死,從正面論述。在生命受到考驗的時候,人們就會失去義而茍且偷生,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發(fā)人深省。賢者舍生取義,發(fā)于本心,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接著作者列舉了行人,乞丐在一簞食,一豆羹與生死面前的取舍,舍生而取義,用普通人。乞丐論證了觀點,然后作者又列舉貪圖享受者在萬鐘、妻妾面前舍義的表現(xiàn),從反面論證舍生取義之人的羞惡無恥。

  總之,作者從自身舍生取義議論開來,列舉社會上種種人面對生與義的抉擇,表明了人的生命價值的意義在于舍生取義。

  五、中心思想:

  本文論述了孟子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同時也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面臨許多重要的抉擇,應以“義”為重,為了維護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義”。

  六、寫作特點:

  1.語言自然流暢,節(jié)奏感強,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生動活潑。

  2.排比的使用(13句)加強了氣勢,增強感情,顯出義正詞嚴,理直氣壯之意。

  3.比喻的使用使深刻的道理被說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

  4.大量對比的使用,讓人印象深刻、說服力強。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梳理與專項閱讀(二)

  七、知識點歸類: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辯:“辨”,辨別

  3.得:“德”,感激

  4.與:“歟”,嗎

  5.鄉(xiāng):“向”,從前

  (二)古今異義:

  鐘、是(是亦不可以已乎)、發(fā)(發(fā)于畎畝之間)、舉、征、發(fā)(發(fā)于聲)、喻

  (三)一詞多義:

  為: 向為身死而不受 (寧愿)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為了)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接受)

  與: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歟”語氣詞,“嗎”

  蹴爾而與之: 給予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欣賞

  而: ①修飾:蹴爾而與之

  呼爾而與之

  笑而應曰

  雜然而前陳者

  ②順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故: 故不為茍得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原因)

  則: 則凡可以得生者 (那么)

  得之則生(就)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萬鐘于我何加焉(對于)

  是: 非獨賢者有是心(代詞,這)

  是亦不可以已乎(代詞,這種做法)

  而: 呼爾而與之(表順承,不翻譯)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轉(zhuǎn)折,然而)

  發(fā): 舜發(fā)于畎畝之間(發(fā)跡,被起用)

  發(fā)于聲(表現(xiàn)出)

  士: 管夷吾舉于士(獄官)

  入則無法家拂士(賢士)

  (四)詞類活用:

  蹴爾而與之(蹴:動詞作名詞,用腳踢,表示不尊重)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貧困、痛苦)

  人恒過,然后能改(過:名次用作動詞,犯錯誤)

  行拂亂其所為(行:名次用作狀語,用行動)

  勞其筋骨(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餓其體膚(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饑餓)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動詞用作名詞,國內(nèi))

  (五)文言句式:

  魚我所欲也(判斷句)

  舜發(fā)于畎畝之間 狀語后置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倒裝

  八、課后練習題提示:

  一、背誦全文。關(guān)于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舍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舍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本文的結(jié)構(gòu)與思路,從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

  參見“課文研討”中之“問題研究”。不過若有的學生堅持認為是“舍生而取義”,并能說出一定的理由,也沒必要堅持讓他放棄自己的意見。

  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題意在讓學生積累常用實詞、虛詞。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

  與,給。

  2.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

  而,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

  3.于,介詞。表示比較。

  于,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

  是,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三、結(jié)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此題意在讓學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對《孟子》散文藝術(shù)特色有粗淺的體會。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匯。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

  3.善于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jù)生活常理設(shè)計的。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里舉的戰(zhàn)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即使他所講的道理易于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九、中考體驗:

  閱讀一

  2008年河南省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共10分)

  (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yǎng)②?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廩丘:地名。②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謂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2分)

  答案:1.(1)有什么益處(帶來什么好處)(1分)(2)感激(1分)2.(1)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2分)(2)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

  3.對比論證法。 強調(diào)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2分)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此之謂失其本心)

  閱讀二

  2008山東青島市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題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

  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此文選自《初中語文第六冊》)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

 、偎猩跤谏,故不為茍得也。(茍得:________________)

 、谒鶒河猩跤谒勒,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

 、坂l(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荽酥^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亵~,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③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簡答題(5分)

 、購娜目矗疚南群筮\用了__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jù)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jié)合)。(3分)

 、谧鳛槔^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①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③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③“鄉(xiāng)”通“向”,從前。④停止,放棄。⑤天性,天良。(6個詞,共3分,每個0.5分)(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③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4個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每句有2個或2個以上錯別字,該句不得分)(3)簡答題:①道理舉例(兩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共2分,舉例典型1分,敘議結(jié)合1分,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閱讀三

  2008益陽市

  閱讀《魚我所欲也》一文,完成~5題。(13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則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謂 / 失其本心 D.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 我而為之

  2.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儼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萬鐘于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B.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D.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4.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具體實例,談談作者是運用什么論證方法(談一種即可)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的。(3分)

  答案:1. D 2. C 3. B  4.(1)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2)用腳踢著給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5.中心論點:舍生取義(答“舍生而取義者也”或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亦可。)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如將生比做魚,將義比做熊掌,當二者不能兼得時,應舍生取義;又如作者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訴我們要不食嗟來之食,要不喪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義。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梳理】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的知識點梳理04-23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11-15

魚我所欲也03-21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整理04-10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匯總12-15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歸類04-10

魚我所欲也朗誦04-18

魚我所欲也的原文04-20

魚我所欲也出處?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