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魚我所欲也》中考試題
導(dǎo)語:《魚我所欲也》的中考試題有哪些呢?《魚我所欲也》的中考試題有助于同學(xué)們掌握《魚我所欲也》的知識點(diǎn)。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魚我所欲也》的中考試題,歡迎閱讀!
一、(2005甘肅)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37—40題。
(甲)魚,我所欲也,……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與善人居,如入芝蘭①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②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③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乙文注釋:①芝蘭:一種香草。②化:同化。③鮑魚:咸魚。④肆:店鋪。⑤丹:丹砂,礦物名,紅色。
3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
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是以:
38.下列各組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
B.即與之化矣 春冬之時(shí)
C.久而不聞其臭 婦拍而鳴之
D.亦我所欲也 亦與之化矣
39.翻譯下列句子。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40.人生經(jīng)常面臨各種選擇,關(guān)鍵看你怎樣取舍。請仿照文中畫線的句式,用現(xiàn)代漢語另寫一個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觀。
二、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32—36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
(乙)與善人居,……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選自《孔子家語》)
3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2分)
、俟驶加兴槐僖 ( ) ②即與之化矣( )
3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偈谷酥跤谏瑒t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谑且跃颖厣髌渌幷哐伞
34.請分別寫出(甲)(乙)兩文中作者的主要觀點(diǎn)。(2分)
(甲)文觀點(diǎn):
(乙)文觀點(diǎn):
35.為了證明觀點(diǎn),(甲)(乙)兩文運(yùn)用了哪種相同的論證方法?運(yùn)用這種論證方法的好處是什么?(3分)
36對于兩文中作者的觀點(diǎn),一向有不同的意見。請選擇其一,結(ji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體驗(yàn),談?wù)勀愕目捶ā?3分)
三、(2004江蘇鎮(zhèn)江)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28—31題。
[甲]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此之謂失其本心。(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
2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4分)
①萬鐘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廴粍t何時(shí)而樂耶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向?yàn)樯硭蓝皇,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譯文:
30.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體體現(xiàn)是 ;甲乙兩段都運(yùn)用了 的表現(xiàn)手法。(3分)
31.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身體力行,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請簡述一例。(3分)
四、(2008年)河南省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6—19題。(共10分)
(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yǎng)②。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 聞君子當(dāng)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廩丘:地名。②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謂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yùn)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2分)
五、閱讀下邊兩個文言文語段,完成21—26題。(16分)
【甲】一簞食,一豆羹,……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xiàn)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2受魚,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注釋:1公孫儀:春秋時(shí)魯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遷就他人。
21.解釋加點(diǎn)的詞語。(4分) ¬
(1)蹴爾而與之( )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3)公孫儀相魯而嗜魚( )
(4)其弟子諫曰( )
22.翻譯句子。(4分)
(1)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話表達(dá)了公孫儀的觀點(diǎn)?(2分)
25.從公孫儀對受魚和枉法關(guān)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品質(zhì)?(2分)
26.概括這兩個語段內(nèi)容上的相同之處。(2分)
六、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10分)
(甲)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此之謂失其本心。
(乙) 晏子諫景公
景公①之時(shí),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晏子自稱)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⑤矣。”乃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
——(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①景公:齊景公。②霽: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側(cè)陛:堂,朝堂。陛,臺階。④逸:安樂,安閑。⑤聞命:齊景公自謙的話,意為聽您的話。
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發(fā)粟 裘: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謂失其本心。
(2)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
11.文段(甲)中畫線句子強(qiáng)調(diào)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講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2分)
七、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文后(1)—(3)小題
(1)解釋句中加點(diǎn)詞的含義(3分)
、偎猩跤谏,故不為茍得也。(茍得:________________)
、谒鶒河猩跤谒勒,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
、坂l(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________________)
、苁且嗖豢梢砸押? (已:________________)
、荽酥^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诜仟(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埘頎柖c之,乞人不屑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答題(5分)
①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yùn)用了__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dāng)義和生不能兩全時(shí),應(yīng)舍生取義這一觀點(diǎn)。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diǎn)奉為行為的準(zhǔn)則,請你根據(jù)對這個觀點(diǎn)的認(rèn)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zhǔn)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jié)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07蕪湖市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7—21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賢者勿喪耳。
[乙]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剑篂闀袕埵澜。天祥曰?ldquo;吾不能捍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國亡不能捄④,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注】①弘范:元軍元帥。②捍(hàn):保衛(wèi)。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樣子。④捄:同“救”
17、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譯文:
(2)弘范遂以客禮見之。
譯文:
19、請從乙文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xiàn)文天祥“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答:①富貴不能淫:
、谕洳荒芮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為印證了甲文中的哪句話?(1分)
21、請結(jié)合文體特點(diǎn),簡要分析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何不同?(4分)
《魚我所欲也》中考試題匯編參考答案
答案一:37.茍且偷生 因此 38.D 39.就像進(jìn)入了放滿香草的屋子,時(shí)間久了,也就聞不到香味了,就是被香草的氣味同化了。 40.如:金錢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當(dāng)兩者不能同時(shí)得到時(shí),我將放棄金錢,保全人格。
答案二、 32①同“避”,躲避 ②同化
33. ①假如人所想要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求生的(或求得生存手段的),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②因此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必須慎重地選擇和他相處的人。
34(甲)舍生而取義者也。(乙)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35.比喻論證 使深刻的道理形象生動,淺顯易懂。
36同意與否均可,但須結(ji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體驗(yàn)作分析。
答案三:28.(4分)(1)益處 (2)止,這里是“止而不為”的意思 (3)(既然)這樣,那么 (4)非,(如果)沒有(每個詞1分)
29.(3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施舍,今天卻為了所認(rèn)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譯正確的,每個扣1分)
30.(3分)(1)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1分,答“義”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分,用自己的話概括也可以) (3)對比(1分)
31.(3分)本題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評分要點(diǎn):人物、事跡、思想各占1分。答案四、16.(1)有什么益處(帶來什么好處)(1分) (2)感激(1分)
17.(1)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2分)
(2)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答案四、16.(1)有什么益處(帶來什么好處)(1分) (2)感激(1分)
17.(1)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2分)(2)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18.對比論證法。 強(qiáng)調(diào)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diǎn))。(2分)
1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此之謂失其本心)
答案五: 21.(1)用腳踢 (2)通“辨”,分辨(3)特別喜歡(4)他,指公孫儀
22.(1)一碗飯,一碗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餓死。
(2)先生喜歡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給的)魚,為什么呢?
23.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孫儀是個注重防微杜漸(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兩個語段都是寫在利與義面前如何抉擇的問題。
答案六:9.何加:有什么好處。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著,穿著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這種做法就叫做喪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惡之心。
我聽說古時(shí)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飽了卻想到別人的饑餓。
11.有的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鐘”,這就是失去本心“義”的表現(xiàn)。
12.作為君王要以民為本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樣就會失去民心。
答案七:(1)解釋句中加點(diǎn)詞的含義:①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③禍患,災(zāi)難;“辟”通“避”,躲避。③“鄉(xiāng)”通“向”,從前。④停止,放棄。⑤天性,天良。(6個詞,共3分,每個0.5分)(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③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4個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yīng)的分,每句有2個或2個以上錯別字,該句不得分)(3)簡答題:①道理舉例(兩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jiān)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獻(xiàn)身的精神是永遠(yuǎn)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的(共2分,舉例典型1分,敘議結(jié)合1分,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八: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淚。(1分)
18、(4分)(1)由此可見,人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所厭惡的有比兀亡更嚴(yán)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賓客的禮節(jié)來會見文天祥 。(2分)[來源: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19、(4分)①國亡不能捄,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或“舍生取義者也”)
21、(4分)甲文:通過比喻引出論點(diǎn),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進(jìn)行闡述,最后得出結(jié)論。(2分)乙文:以時(shí)間為順序,通過對話、動作和神態(tài)來刻畫人物。(2分)
《魚我所欲也》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孟子·告子上》,它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dāng)義和生不能兩全時(shí)應(yīng)該舍生取義。
什么是“義”呢?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也。”(《告子上》)又說:“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萬章下》)孟子認(rèn)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路。
孟子是怎樣提出和論證他的主張呢?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shí)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shí)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生命而要義。在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rèn)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diǎn)。
為什么要舍生取義呢?孟子從三個方面進(jìn)行論證。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這幾句論證說:生命是我珍愛的,但還有比生命更為我所珍愛的(指義),所以不能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為我所厭惡的(指不義),所以有時(shí)對禍害(死亡)不愿躲避。這是從正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shí)應(yīng)該舍生取義。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這幾句論證說:如果沒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樣不能用呢!如果沒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避免禍患(死亡)的事情哪樣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這樣下去,人們的行為不是會變得無所不為、卑鄙無恥了嗎?這是從反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shí)應(yīng)該舍生取義。其三,“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幾句論證說:通過這樣的手段(指不正當(dāng)?shù)氖侄?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過這樣的辦法(指不正當(dāng)?shù)霓k法)就可以避免禍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還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愛的(指義),還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指不義);不單是賢人有這種重義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賢人沒有喪失罷了。這是從客觀事實(shí)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shí)有人舍生取義。通過以上論證,文章開頭提出的中心論點(diǎn)就成立了。
不過,上面的論證只是講
道理。為了使這種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著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簞”是古代盛飯的圓形竹籃,“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爾”是大聲呼喝著,“蹴爾”是用腳踢著。這幾句說:只要得到一小筐飯、一小碗湯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餓死,如果是輕蔑地呼喝著叫別人吃,哪怕是饑餓的過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腳踢著給別人吃,那就連乞丐都不屑要了!抖Y記·檀弓》有一段故事與此相類似:“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yáng)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可見,孟子寫這段話是有根據(jù)的。“所惡有甚于死者”,當(dāng)面忍受別人的侮辱比死亡更令人厭惡,所以寧愿餓死也不愿接受別人侮辱性的施舍。連無人認(rèn)識的路人和貧困低賤的乞丐都能這樣做,常人更不用說了。這一事例生動地說明了人們把義看得比生更為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shí)就會舍生取義。
在孟子看來,“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這種重義之心,人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之時(shí)都應(yīng)舍生取義。但是,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卻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窮困危急的情況下可以拒絕別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寧的環(huán)境中卻見利忘義。這種現(xiàn)象該如何解釋呢?文章第三段對這個問題進(jìn)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會上確實(shí)存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鐘”是古代的計(jì)量單位,六斛四斗為一鐘,“萬鐘”指豐厚的俸祿。為什么有人不問合不合禮義而接受萬鐘俸祿呢?萬鐘俸祿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呢?“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是為了住房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因?yàn)榻o了所認(rèn)識的窮朋友以好處而使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嗎?華麗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當(dāng)初寧肯餓死也不愿受侮,現(xiàn)在卻為了這些身外之物而不顧廉恥,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認(rèn)為這種人原來也有舍生取義之心,后來因?yàn)樨澢罄摱鴨适Я恕C献泳嬲f:“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不辯禮義而受之”的可恥之事不是可以罷休了嗎?
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蚰軟Q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jì)豐約于宴安之時(shí),是以君子不可以頃刻而不省察于斯焉。”朱熹的評語很有道理。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成敗的危難之際,能夠?qū)幩啦磺、舍生取義,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的宴安之時(shí),卻不顧廉恥、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甚至違法亂紀(jì)為親戚朋友謀取私利,這不就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嗎?他們確實(shí)是喪失了原來的立場和品德。因此,孟子指責(zé)“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不但對當(dāng)時(shí)的黑暗政治和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義,而且也提醒后人應(yīng)該時(shí)時(shí)刻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貪圖爵祿而干不合禮義的事情。不過,孟子說:“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他認(rèn)為每個人一生下來就具有仁、義、禮、智等善心,那些“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是后來“失其本心”,這樣解釋沒有強(qiáng)調(diào)后天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他的唯心主義性善論的表現(xiàn)。
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附權(quán)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經(jīng)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yàn)榕c齊王的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齊王托人挽留孟子,條件是準(zhǔn)備在首都的中心地區(qū)建一座房子給孟子住,并送給孟子萬鐘糧食作為弟子們的生活費(fèi)用,結(jié)果遭到孟子的嚴(yán)辭拒絕。(見《公孫丑下》)可見,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fā)的,表現(xiàn)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孟子在本篇中對舍生取義精神的頌揚(yáng),對“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批判,對后世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歷史上許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義”奉為行為的準(zhǔn)則,把“富貴不能淫”奉為道德的規(guī)范,對國家和民族作出了貢獻(xiàn)。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義詩》中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都是與“舍生取義”的精神一脈相承的。
【《魚我所欲也》中考試題】相關(guān)文章:
中考魚我所欲也03-28
《魚我所欲也》相關(guān)試題04-16
魚我所欲也 中考復(fù)習(xí)03-24
魚我所欲也分段試題測試04-17
《魚我所欲也》相關(guān)試題及答案01-28
魚我所欲也03-21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04-05
魚我所欲也朗誦04-18
魚我所欲也的原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