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北歐童話》
一步跨進北歐,立即天高地闊。
我們從德國進入丹麥,地緣相鄰,天象殊異。就在剛才,德國的樹林還在以陰郁的灰綠抗擊寒風(fēng),轉(zhuǎn)眼,丹麥的樹林早已抖盡殘葉,只剩下蕭蕭寒枝,就連農(nóng)家門外的灌木矮墻,也已凍成與泥土同色。因此,天無遮蔽,地?zé)o裝飾,上下一片空明。
這是我第一次來丹麥,滿目陌生。
我驚愕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因為我不能容忍這般陌生,就像不能容忍一位曾經(jīng)長年通信的長者初次見面時一臉冷漠。我與丹麥算得上“長年通信”了,在人生的荒涼季節(jié),這兒竟然一再地成為我的精神投注地。
一點不錯,我童年時的精神陪伴者是安徒生,青年時的精神陪伴者是勃蘭兌斯,中年時的精神陪伴者多了,其中一個是克爾愷郭爾,他們?nèi)堑溔恕?/p>
我想更多地端詳這片土地,但明明是下午時分,天已黑了。北歐的冬夜如此漫長如此絕望,那些直貫東方的精神難道都是在黑暗中產(chǎn)生第一天夜宿日德蘭半島上的古城里伯市。天下著雨,夜色因濕濡而更加深沉。熬夜不如巡夜,我們在路口跟上了一位更夫。
更夫左手提一盞馬燈,右手握一根戟棒,一路上用丹麥話吟唱著類似于“火燭小心”之類的句子。走到河邊特別警惕,彎下腰去觀察水情,岸邊有一枚石柱刻明,一六三四年的洪水曾使小城滅頂,更夫離開河邊又回到街道,偶爾有一二只蒼老的手輕撩窗簾,那是長夜的失眠者聽到了他的腳步聲。
與更夫聊天,他說,在丹麥過日子,要學(xué)會如何度過長夜。連當(dāng)今的瑪格麗特女王也試著適應(yīng),她說過:“在冬季王宮的長夜里,我把優(yōu)美的法國散文翻譯成丹麥文,作為消遣。”果然,她成了一位杰出的文學(xué)翻譯家。在我眼中,她以女王之尊,現(xiàn)身說法地道出了長夜與文學(xué)的關(guān)系。
第二站便是奧登塞,安徒生的家鄉(xiāng)。我起了個大早穿過市場去找他出生的那間紅頂房。圣誕節(jié)又臨近了,特意瀏覽了一下市場,賣火柴小女孩心中的圣誕樹和烤鵝,依然在這里碧綠焦黃。 一轉(zhuǎn)彎就看到了街那頭的紅頂房。急速趕去,快步踏入,房間非常狹小。當(dāng)年這里是貧民窟,房頂下住了很多人家。安徒生家更是貧困,祖母做過乞丐,父親是個木匠,母親替別人洗衣……哪種愁苦他沒有受過他把這一切都囫圇咽下,終于明白了這世上唯一可以傾心的,只有孩子。
孩子們的眼睛沒有國籍又最善于尋找,很快從世界各地教室的窗口,盯上了這間紅頂房。
但是,哪怕是全世界兒童的眼睛集合起來也幫不了安徒生,安徒生還是久久地缺少自信。不僅出身貧寒,而且是小語種寫作,是否能得到文學(xué)界的承認(rèn)他一直想成為當(dāng)時比較有名的奧倫斯拉格AdamOehlenschlager這樣的丹麥作家,卻受到各方面的嘲笑。
他很想獲得丹麥之外的歐洲文學(xué)界支持,努力結(jié)交文化名人,結(jié)果反讓人家覺得有“搖尾乞憐的奴態(tài)”。即便他后來終于受到廣泛承認(rèn),人們也只認(rèn)為他是一個善于編制漂亮童話的有趣作家,并不認(rèn)為他是文學(xué)巨匠。因此,直到他臨死之時,還渴求會見任何訪問者,希望在他們的話語中找到賞識自己的點滴信息。他敏感脆弱,極易受傷。
他不知道,自己早已成為一個偉大的文學(xué)巨匠。那些他所羨慕、拜訪、害怕的名人,沒有一個能望其項背,更不必說像奧倫斯拉格這樣的地區(qū)性人物了。
今天,當(dāng)我們早已長大,不再留連童話,那就有資格說了:他是一個永恒的坐標(biāo),審核著全人類的文學(xué)在什么程度上塑造了世道人心。
他肯定已經(jīng)塑造了世道人心,證據(jù)是,很少懸掛國旗的丹麥,把一面國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紅頂房上。
漫漫長夜 我們車隊進入哥本哈根才下午三點半,天已黑了。當(dāng)?shù)嘏笥颜f,到明天早晨八點,它才亮。
終于知道,什么叫漫漫長夜。
黑暗和寂寞能夠幫助深思。一個只有五百萬人的小國在世界科學(xué)界成果卓著,尤其在電磁學(xué)、光學(xué)、天文學(xué)、解剖學(xué)、醫(yī)學(xué)、核物理學(xué)等方面甚至大師輩出,這大概與長夜有關(guān)吧。短暫的白天減少了粗淺型勞動的有效時間,卻不會減少一個國家的智能水平。
然而,黑暗和寂寞還有大量的負(fù)面效應(yīng)。人們的憂郁大多在陽光中消遁,在朋友中散發(fā),這種可能在這里大大減少,因此越積越厚,越燜越稠,造成一種群體性的心理傾向,產(chǎn)生廣泛而強烈的自殺欲望。在冥冥之中只有教堂的鐘聲會起一點心理舒緩作用,但這種作用也因習(xí)以為常而漸漸減弱。
我想起了克爾愷郭爾。
哥本哈根對他來說幾乎是一個天生的地獄。父親的驚恐苦悶和行為失檢幾乎打碎了他整個童年,家里災(zāi)禍不斷,自己體質(zhì)很差。為從地獄解脫他選擇了神學(xué),而選擇神學(xué)又使他不得不放棄初戀。“她選擇了哭泣,我選擇了痛苦”,但令人感動的是,他一生的寫作,都是為了樹立一個悼念愛情的紀(jì)念碑?藸枑鸸鶢柕倪@一切行止,都與這個城市有關(guān)。
更重要的當(dāng)然是他在黑暗中的思考。他最為大家熟悉的思考成果是把人生境界劃分為三個階段,一為審美階段,二為道德階段,三為宗教階段。由淺入深,層層否定,而終點便是第三階段。
其實他所說的審美階段,更準(zhǔn)確的說法應(yīng)該是感性階段,即追求感官滿足的階段。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停留在這個階段,但也有一些人領(lǐng)悟到其間的無聊和寡德,便上升到道德階段。人在道德階段是非分明、行為完美、無瑕可擊,但更多地出自于一種外在規(guī)范,一種自我克制,因此必然因壓抑天性而陷入痛苦。能夠意識到這種痛苦并愿意從更高層面上獲得解脫的人,就有可能進入宗教階段?藸枑鸸鶢栒J(rèn)為在那個階段一個人就會不受物質(zhì)誘惑,不怕輿論壓力,掙脫塵世網(wǎng)絡(luò),漠然道德評判,只是單獨站在曠野上與上帝對話,在償還人生債務(wù)的劇痛中感受極樂。
在我看來,克爾愷郭爾在理論上最精彩的地方不是對于他認(rèn)為最高境界的第三階段的描繪,而在于他對第一、第二階段所存在的問題的揭露。其實所謂審美階段和道德階段,很接近于西方哲學(xué)家反復(fù)論述過的感性階段和理性階段,只不過他把它們引伸到了人生,成為一種人生哲學(xué)。西方哲學(xué)家早就指出過的感性的片面性和理性的片面性,由他貼合到人生過程中來具體闡述,有力地說明了那兩種人生狀態(tài)的致命弊病。因此,他所說的宗教階段,實際上只是為從那兩種人生狀態(tài)中奔逃出來的人指出的一塊空地。這塊空地上應(yīng)該沒有原先的弊病了,但它究竟是什么,卻又只能是抒情性、憧憬性的描述。能騰出這么一塊空地就很不容易,我們不能苛求他在那里建造什么樣的神學(xué)樓宇或哲學(xué)樓宇。
比這一點更值得我們珍視的,是克爾愷郭爾指出了人們在這三個階段面前的“可選擇狀態(tài)”。三個階段不是對每個人都依次排列、循序漸進,它只供選擇。而且這種選擇時時存在,處處存在。一個人因選擇的差異而跳躍性地進入不同的人生境界,其間距離,可以判若天壤。不難看出,他的這種主張,已經(jīng)有了存在主義哲學(xué)的萌芽,因此后世的存在主義哲學(xué)家們總要把克爾愷郭爾尊為前輩,甚至稱他為“精神上的父親”。
可惜,當(dāng)他還活在哥本哈根的時候,一切都非常糟糕。這位偉大的哲學(xué)家只活到四十二歲,在他生命的最后、也最重要的幾年里,真可謂心力交瘁。他是虔誠的基督徒,但越虔誠越厭倦丹麥教會的諸多弊端,因此終于與教會決裂。一般市民只相信教會就是信仰所在,于是也就隨之引起了親朋好友、包括唯一的哥哥與他的決裂,使他空前孤獨。
另一件事情是,這位大哲學(xué)家不幸與哥本哈根一家誰也惹不起的攻陷性小報發(fā)生了磨擦。哲學(xué)家當(dāng)然寸步不讓,小報則恨不得有這么一個學(xué)者與他們糾纏,于是一片混戰(zhàn)。遺憾的是,一般市民只相信小報起哄式的謠言和誹謗,于是反倒是他,成了市民們心目中的“第一流惡棍”。
我對著窗下黑黝黝的哥本哈根想,克爾愷郭爾具體遇到的對手是兩個,一是教會,二是小報,但最后真正成為對手的卻是廣大市民。市民們總也不會站在大師一邊,因此我要說,這座城市對自己的大師實在不公。
一八五五年十月二日身心疲憊的哲學(xué)大師散步時跌倒,下肢癱瘓,卻拒絕治療,拒絕探望,也拒絕領(lǐng)圣餐,十一月十一日去世。
十九世紀(jì)最耀眼的哲學(xué)星座,熄滅于哥本哈根這過于漫長的黑夜。
【《北歐童話》】相關(guān)文章:
童話故事童話07-06
童話故事《老鼠啃童話》05-27
經(jīng)典的童話片段06-27
日本童話08-03
愛情童話10-29
葉圣陶童話07-07
莊子的童話08-20
童話友誼07-24
童話詩歌10-08
童話的故事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