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楊萬里是唐代的詩人嗎
導(dǎo)語:楊萬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學(xué)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xué)者稱其為“誠齋先生”。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楊萬里是唐代的詩人嗎。歡迎閱讀!
楊萬里是哪個朝代的人
楊萬里(1127~1206)南宋詩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繼而調(diào)任永州零陵(今屬湖南)縣丞。此時南宋名將張浚謫居永州,勉楊萬里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因此他自名書室為"誠齋",世稱誠齋先生。
生平紹興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張浚重新起用,楊萬里被薦為臨安教授,以父喪未能赴任。服喪期滿,改知隆興府奉新(今屬江西)縣。在任時禁吏胥貪贓,甚得民心。
乾道六年(1170),上《千慮策》三十道,陳述關(guān)于"君道"、"國勢"、"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問題的意見,受到宰相陳俊卿、虞允文的重視,征召為國子博士。
次年,侍講張□(張浚之子)因反對任命外戚張說而謫守袁州,楊萬里抗疏挽留,又致書虞允文,勸他主持公道。雖然張□仍被貶謫,但楊萬里的言行,卻受到公論的贊許。屢遷至將作少監(jiān)。淳熙元年(1174),外任職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
淳熙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監(jiān),升任廣東提點刑獄。淳熙九年,因母喪去職。十一年服滿返杭,任吏部員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應(yīng)詔上書,勸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務(wù),精專備敵之策","治艦扼險",以"足國裕民"。十三年,遷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向宰相王淮推薦朱熹、袁樞等16位人才。后遷秘書少監(jiān)。高宗卒,萬里力爭張浚當(dāng)配享廟祀,觸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楊萬里被召入朝,任秘書監(jiān)。年底,金譴使來賀正旦,萬里奉派為接伴使,此行途中,題詠頗多。紹熙元年(1190),外任職江東轉(zhuǎn)運副使。這時朝議欲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他上疏反對,并拒不奉詔,因此觸怒時相,改任贛州知州。萬里不去赴任,請求還鄉(xiāng)。此后閑居鄉(xiāng)里長達15年之久。
寧宗即位后,屢次召他入朝任職,都堅辭不就。開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臨終前索筆寫下了"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遺言,和陸游的《示兒》詩體現(xiàn)了同樣深沉的憂國感情。
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論楊萬里的詩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內(nèi)容比較充實。從他的第一部詩集《江湖集》開始,便寫下了一些關(guān)心國家安危的作品。
如《讀罪己詔》,對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變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龜閣學(xué)》,對□黨得勢、忠良被逐表示憤慨;《故少師張魏公挽詞》,對愛國名臣張浚抱恨以歿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憂愧悲憤,發(fā)而為詩,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為宋朝版圖,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來的自由。
詩人撫今追昔,百感叢集,即景抒懷,比興互陳,達到了他所追求的"詩已盡而味方永"(《誠齋詩話》)的藝術(shù)境界。此外,象《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的"白溝舊在鴻溝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霽曉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過揚子橋遠望》、《雨作抵暮復(fù)晴》等詩篇,同樣表現(xiàn)了他的愛國之情。
楊萬里還寫了一些反映農(nóng)民勞動生活的詩,如《竹枝歌》7首寫舟人纖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勞細雨送殘更?知儂笠漏芒鞋破,須遣拖泥帶水行!"對辛苦勞役的下層人民表示關(guān)切。
《圩丁詞十解》是他路過當(dāng)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寫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勞",詩中以贊賞的態(tài)度描繪了水利工程給人民帶來的好處;《插秧歌》則描寫了農(nóng)民在雨中緊張勞動情景。象"荒山半寸無遺土,田父何曾一飽來"(《發(fā)孔鎮(zhèn)晨炊漆橋道中紀(jì)行》)、"未送太倉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雜興》)以及《憫農(nóng)》、《憫旱》、《農(nóng)家嘆》、《秋雨嘆》等都從不同角度對農(nóng)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楊萬里詩歌在藝術(shù)風(fēng)格和表現(xiàn)手法方面都比較有特點。他的詩初學(xué)江西詩派,《江湖集》自序說:"予少作有詩千余篇,至紹興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體也。"他的第二部詩集《荊溪集》自序中說他初學(xué)江西,又學(xué)陳師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絕,后來還學(xué)過晚唐詩,直到51歲時,才"忽若有悟"。
跳出步人后塵的路子,自辟蹊徑,面向大自然尋找詩意:"步后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
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詩》中寫道:"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fēng)流。黃陳籬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由師法前人到自筑詩壇,由在書本中尋詩到從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詩的材料,使楊萬里的詩終于擺脫了江西詩派脫離生活、摹擬古人,只在字句韻律上著意鍛造的風(fēng)氣,形成了獨具特點、對后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
誠齋體的形成,與楊萬里所提倡的"活法"有關(guān)。"活法"原是《江西詩社宗派圖》的作者呂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規(guī)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guī)矩也"(《夏均父集序》)。
楊萬里的"活法"也包含這個意思,但立足點則是師法自然。他的詩友張□說:"造化精神無盡期,跳騰踔厲即時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詩。"(《攜楊秘監(jiān)詩一編登舟因成二絕》)跳騰踔厲,追攝造化,善于捕捉稍縱即逝、轉(zhuǎn)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動、活潑而又富有變化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楊萬里的"活法"。
與此相應(yīng),誠齋體的突出特點就是善于巧妙地攝取自然景象的特征和動態(tài)。如《曉行望云山》:"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突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過寶應(yīng)縣新開湖》:"天上云煙壓水來,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間不是平林樹,水色天容拆不開。"都寫得新穎、活潑,很有情趣。不僅如此,作者還通過景象的"活"來表現(xiàn)意趣的"活"。如《過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這類詩大都想象豐富、奇特,景象活,意趣活,表現(xiàn)手法也同樣活,一筆一轉(zhuǎn),一轉(zhuǎn)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人物生平
廣師博學(xué)
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出生于吉州吉水縣中鵠鄉(xiāng)新嘉里南溪濫塘村(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鄉(xiāng)湴塘村)。
紹興二年(1132年),楊萬里開始接受啟蒙教育。
紹興三年(1134年),父親在鄉(xiāng)里招生,楊萬里跟隨父親學(xué)習(xí)經(jīng)書,劉成功成為他的同學(xué)。
紹興四年(1135年),母親毛氏去世,繼母為羅氏。
紹興七年(1137年),從父宦學(xué)四方,常過曾表民家。
紹興十年(1140年),拜高守道為師,與他的兒子高德順成為好友。
紹興十三年(1143年),就學(xué)于安福,拜王庭珪為師。
紹興十七年(1147年),又拜劉安世為師,仍問學(xué)于王庭珪、劉廷直,和劉承弼、劉浚、李燧、彭仲莊成為好友,認識了劉安世之子劉知非。
紹興十九年(1149年),從安;氐郊。
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參加鄉(xiāng)舉,中試。
紹興二十二年(1151年)夏,同叔父楊輔世及周必大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xù)求學(xué)。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拜劉才邵為師。
紹興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1154年4月18日),進士及第,中丙科。
交友作詩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楊萬里被授贛州司戶參軍。在贛州司戶任上期間,其父楊芾又攜領(lǐng)他去拜見謫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jīng)贛州的胡銓。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xué)問、節(jié)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同年,還結(jié)識了贛縣宰陳鼐和贛州主簿黃文昌。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楊萬里結(jié)識贛州觀察推官鄒敦禮每次相見必然論詩。因仰慕任盡言,楊萬里為任盡言的《小丑集》作序。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贛州司戶參軍任滿,楊萬里返回吉水,在鄉(xiāng)間常與叔父楊輔世往來。不久,朝廷任命楊萬里為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縣丞。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楊萬里前往零陵上任的途中,經(jīng)過安福,前往探望王庭珪,未遇,留下了一封信。經(jīng)過湘江,楊萬里遇到了劉廷直。到達零陵后,楊萬里結(jié)識了劉琥、劉芮。
紹興三十年(1160年),楊萬里與張浚之子張栻結(jié)識,并成為朋友。經(jīng)張栻推薦,楊萬里結(jié)識了胡銓、吳松年、李發(fā)。當(dāng)時,主戰(zhàn)派領(lǐng)袖張浚謫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見而不得見,之后寫書信請求拜訪,并通過其子張栻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年間的官員中,有多少高官貪污,只有鄒浩、陳瓘剛正不阿!”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楊萬里終身服膺張峻的教導(dǎo),他把讀書之室命名為“誠齋”,用來明確自己的志向。胡銓此時正因罪謫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二月,和張栻共同創(chuàng)作《望月詞》。冬季,發(fā)生采石之戰(zhàn),南宋軍隊大挫金兵,為《海鰌賦》以壯之。對虞允文指揮之功,尤深推仰。張浚官復(fù)原職,楊萬里寫了賀詞。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楊萬里燒毀年輕時作的江西體詩篇千余篇。從秋季起,詩歌開始保存手稿。不久到了長沙,擔(dān)任湖南漕司主試;氐搅懔旰,楊萬里出城視察境內(nèi)旱情。
楊萬里畫隆興元年(1163年)正月,楊萬里任期滿,移居到郡士唐人監(jiān)家,給他家的玉立齋、書齋、建一齋寫文章、題詩;氐郊亦l(xiāng)后,寫下了《新居翦茅》。秋季,開始游山玩水。冬季,前往胡銓的住宅,宋孝宗與胡銓談及當(dāng)代詩人,胡銓舉薦楊萬里,他在胡銓的住宅見到了金安節(jié)、王十朋、陳良翰。十二月,張浚再次拜相,楊萬里有賀啟。因宰相張浚推薦,楊萬里擔(dān)任臨安府教授。
隆興二年(1164年)上元節(jié),其父大病,楊萬里辭官回鄉(xiāng)。晚春到達田南原,和族叔劉文速、叔祖劉彥通互相倡和。八月初四,楊萬里的父親去世,胡銓為他寫墓志銘。不久,張浚去世,楊萬里有挽詞及祭文。
乾道二年(1166年)春季,楊萬里與叔父楊輔世、族人楊文速、楊子上,友人周仲容、王子俊、蕭伯和,前輩羅棐恭等共同飲酒,春雨及時,寫下了關(guān)心農(nóng)事的作品。不久,楊萬里到永和鎮(zhèn)訪周必大。中秋,楊萬里與王子俊懷念張浚,寫下《中秋月賦》。十月,楊萬里到長沙拜訪晤張拭,并見他的弟弟張構(gòu),謁潭帥劉珙,寫詩給蜀詩人甘彥和,又與侯彥周、吳伯承、邢魯仲、鄉(xiāng)人劉光祖、劉述祖兄弟游玩,寫下《宿龍回》一詩,被同行的知樞密兼參知政事陳俊卿推薦。除夕時,楊萬里住在臨川,收王子俊為徒,并拜劉珙為師。
乾道三年(1167年)上元前夕,正在旅途,寫下詩十多首。楊萬里到臨安,先后拜見名臣陳俊卿和虞允文,并上政論《千慮策》。六月抵家,羅椿來謁信,有《還家秋夕飲中喜雨》及和李天麟《秋懷》之作。寫詩和胡公武,寫下了《秋雨賦》,有詩寄題張栻春風(fēng)樓,又為蕭許題畫。訪王子俊,宿其齋中,夜間風(fēng)雪大作,寫詩。十二月望日,羅椿辭歸,作序送之。
乾道四年(1168年),蕭仲和赴長安拜訪張栻;鄒元昇返還安福,楊萬里均賦詩相送。胡銓有詩簡至,和作寄之。和周必正詩作,兼約胡季文、胡季永游山。十月,陳俊卿拜右相,有賀啟。十一月,作《送郭銀河序》。
乾道五年(1169年)六月,虞允文除樞密使,楊萬里有賀啟。與蕭仲和、王元駒倡酬。八月,陳俊卿、虞允文拜左右相,有賀啟。韋邦彥來拜訪楊萬里,有和作。十一月,上書陳、虞二相,披陳國家攻守形勢。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三月,楊萬里擔(dān)任隆興府奉新(今江西奉新)知縣,與周必大晤別。上任途中拜訪師父胡銓。楊萬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guān)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發(fā)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jié)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楊萬里在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同年十月,因宰相虞允文的推薦,楊萬里被召為國子博士,自此開始在京任職。
歷職內(nèi)外
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張栻之前因反對寵臣近習(xí)執(zhí)掌要職而得罪宰相虞允文,于此年被排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栻不當(dāng)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guī)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四月,作《書呂圣與零陵事序》。五月,丘審崇出守秀州,賦詩送之。七月,轉(zhuǎn)為太常博士。同年,結(jié)識丘宗卿。
乾道八年(1172年)四月二日,進士唱名。此次省試,為省試官,寓殿廬,與林光朝論詩。同年黃鈞出知瀘州,以詩送別。秋,謁見虞允文,并晤其子虞公亮。九月,楊萬里升太常丞兼權(quán)任吏部右侍郎,并結(jié)識了太常少卿王淮。入冬,有《與虞宣撫書》。
乾道九年(1173年)正月,陳從古知襄陽,楊萬里為其詩集作序。四月,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知漳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十月,妻兄羅上義卒,明年為作墓志銘。十一月,龔茂良拜參政,有賀啟。臘月,周必大有函至。
淳熙二年(1175年)三月,周必大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由自己代任;四月,和友人尚大伸重相見,寫實相贈。十月,曾敏行去世,寫下挽詩。十一月,胡泳去世,給他寫挽詞。
淳熙三年(1176年)盛夏,有寫釣雪舟及《讀書》的作品。八月,王淮拜同知樞密院事,寫詩約故人劉承弼會建安寺共度重陽。
淳熙四年(1177年)四月十日,出知常州。
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十九日,詣天慶觀謝雪信。楊長孺和羅椿同試南宮,落第還郡。二月,望日勸農(nóng),禱雨報恩寺,因游翟園。三月,應(yīng)張拭函請,為知宜州韓璧作《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記》。四月,范成大拜參知政事,有賀啟。五月,作《送葉伯文序》,借醫(yī)術(shù)以諷朝廷,宜慎諏廣采,登用真材。六月,有喜雨、望雨之作,以為豐年可卜。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廣東常平提舉,有詩及謝丞相啟。春末,離常州返里。秋,兒子楊壽佺去世。十二月,為曾敏行墨戲作跋。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為王孚作《王氏慶衍堂記》,離吉水赴任廣東。三月晦,游越王臺。夏季,數(shù)游連天觀、秋,游蒲澗,賦長句,蔡戡有和作。
淳熙八年(1181年)正月,福建茶使吳飛英送新刊《東坡集》,賦詩謝。二月,改為提點廣東刑獄。閏三月二日,楊萬里就任提點廣東刑獄。九月九日,為《韶州州學(xué)兩公祠堂記》。十二月,廣東安撫鞏湘誘沈師出降,楊萬里殺之。
淳熙九年(1182年)二月,為文祭呂祖謙。七月,繼母去世,楊萬里離任服喪。
淳熙十年(1183年),楊萬里收服家居。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入京城任尚書右郎,后任吏部員外郎。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yīng)詔上書,極論時事。宰相王淮問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wù)”,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wù)”為答,并條上《薦士錄》(《淳熙薦士錄》),舉薦朱熹等六十人。孝宗親自將其升為東宮侍讀,太子趙惇親題“誠齋”二字贈給楊萬里。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轉(zhuǎn)任樞密院檢詳,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秘書少監(jiān)。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采納翰林學(xué)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zhàn)名相張浚當(dāng)配饗,指斥洪邁為人不公正、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因此惹惱孝宗。孝宗說:“楊萬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樣的皇帝?”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復(fù)召還朝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禪位于太子趙惇(即宋光宗)。楊萬里于五月復(fù)直秘閣,八月被召,九月入京。他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疏遠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四日親君子,五日獎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任秘書監(jiān)。
紹熙元年(1190年),以煥章閣學(xué)士職充任接伴金朝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八月,《孝宗日歷》修成,照例應(yīng)由楊萬里為《日歷》作序,而宰臣卻另命禮部郎官傅伯壽作序,楊萬里于是自劾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著又因要進《孝宗圣政》書,本應(yīng)由楊萬里奉進,但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于是外調(diào)楊萬里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暫時代理總管淮西和江東軍馬錢糧。
幽居不出
紹熙三年(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因此得罪了宰臣,因而改任贛州知州,楊萬里未就職,并請求任祠祿官,獲授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于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自此幽屏,便與世絕。
楊萬里紹熙五年(1194年),光宗禪位于宋寧宗趙擴。寧宗即位后,召楊萬里赴京,楊萬里辭謝不往。次年九月,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
慶元四年(1198年)正月,進封吉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慶元五年(1199年)三月,升寶文閣待制,致仕。
慶元六年(1200年)十二月,進封吉水縣開國伯。
嘉泰三年(1203年)八月,進寶謨閣直學(xué)士,寧宗賜其衣帶。
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進封廬陵郡開國侯,加食邑三百戶。
開禧元年(1205年),寧宗又召楊萬里赴京,他再次推辭。
病逝家中
開禧二年(1206年)二月,升寶謨閣學(xué)士。同年五月八日(6月15日),楊萬里不肯進食,兀坐在書齋中,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
開禧三年(1207年)正月,朝廷追贈楊萬里為光祿大夫。
嘉定六年(1213年)十二月,朝廷宣敕,賜楊萬里謚號“文節(jié)”。
主要影響
政治
楊萬里力主抗金,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于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告誡統(tǒng)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御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jīng)過符離之?dāng),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的積極、慎重策略,穩(wěn)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后圖恢復(fù),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將國家命運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jié)財用、薄賦斂、結(jié)民心,民富而后邦寧”。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
楊萬里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履,隨時準(zhǔn)備唾棄。在作京官時,就預(yù)先準(zhǔn)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置物,以免離職回鄉(xiāng)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fā)者。乾道三年(1167年)上政論《千慮策》!肚]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三十篇,深刻總結(jié)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xùn),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展示了楊萬里的政治主張。
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zhuǎn)運副使任滿時,應(yīng)有余錢萬緡,他全棄之于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僅避風(fēng)雨。當(dāng)時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
文學(xué)
詩歌
主詞條:誠齋體、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xué)習(xí),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終于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fēng)。初學(xué)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五十歲以后詩風(fēng)轉(zhuǎn)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創(chuàng)造了他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fēng)伯》:“風(fēng)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xiàn)了誠齋體的特色。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fēng)趣幽默的鮮明特點。
明周臣繪《楊萬里詩意圖》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如《閑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脫”。又如《戲筆二首》《擻風(fēng)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xué)習(xí)民歌的優(yōu)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入詩,往往“假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他充任金朝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時親眼看到淪喪于金朝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郁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其三),唱出了災(zāi)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fā)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挽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托家國之思,或呼吁抗戰(zhàn)復(fù)園,或歌頌抗金將領(lǐng),或諷刺賣國權(quán)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
楊萬里詩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像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郁,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說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蘊藏著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并領(lǐng)略。楊萬里說過:“誰言咽月餐云客,中有憂時致主心!保ā额}劉高士看云圖》)他不僅有那些吟詠江風(fēng)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還有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jīng)古人拈出,紀(jì)以二絕句》《月下杲飲絕句》《初九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著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fù)的深沉郁憤。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逼湓娭屑脑⒌纳钜猓档煤笕思毤毦捉!拔嵘覆徽茨,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nóng)村,體恤農(nóng)民,寫了不少反映農(nóng)民生活詩篇。如《憫農(nóng)》《農(nóng)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還有《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后入城道中雜興》等都具有比較高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楊萬里主張以人事說《易》,反對“空談性命”。提出“興國在人”的社會政治思想。
詞
楊萬里所作詞風(fēng)格清新,富于情趣,頗類其詩。楊萬里的詞受其詩作的影響表現(xiàn)出了詼諧幽默、新奇活潑的特點,且由于其筆觸細膩,行文如行云流水,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鋪敘纖悉,故其詞作更加新奇巧趣,自成妙諦,具有幽默、詼諧的特色。再如《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如平常閉談,似漫不經(jīng)心,無任坷文飾雕琢之跡,但上下兩閱卻給人以整體渾圓之美。上片不僅構(gòu)思奇巧,而且光影朦朧,平中見雅。下片則以數(shù)字構(gòu)成奇趣.如余音繞梁,意境清新,韻味濃郁.特別是詞中又充滿了動感,意趣之外更添生機。全詞以活潑的筆調(diào),勾勒出了一副秋夜的月景圖,洋溢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作者對光明美好未來的憧憬,讀后發(fā)人深思。他的另一首詞《水調(diào)歌頭》也同樣采用了記敘的手法,將“玉樹、藉節(jié)、蒲牙、海水”等平常之物寫得饒有風(fēng)趣,尤其是“釀作一杯春”一句,以春代酒,把祝福之情溶于一體,詼諧幽默,含意深厚。
楊萬里的詞在結(jié)構(gòu)上,充分體現(xiàn)了“誠齋詩體”的特點。楊萬里“誠齋體”的核心在于“活法”,而“活法”的最根本體現(xiàn)就是作品結(jié)構(gòu)上的變化萬千。盡管詩的篇章短小,容量也不大,但楊萬里在詩的結(jié)構(gòu)上卻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以大起大落的手筆,使詩職出現(xiàn)無比巧妙的變化和多層次的曲折,而起承轉(zhuǎn)合又能渾然一體。楊萬里詞的結(jié)構(gòu)也如此。盡管其詞的內(nèi)容比較單薄,但由于結(jié)構(gòu)上錯落有致,曲徑通幽,仍然給人一種曲盡其妙、趣味盎然的感覺。
散文
楊萬里的散文中亦不乏佳作,他為文兼擅眾體,步趨韓柳。其作品中密栗深邃、雅健幽峭之處,尤與柳宗元相似。
楊萬里的散文,具有相當(dāng)豐厚的社會政治內(nèi)容。除了像《千慮策》及《程試論》是專論國家長治久安、恢復(fù)中原的大計之外,其余如諸多的表、啟、疏、奏、割,也大都具有極為強烈的針對性,其中或者力陳收復(fù)大計,或者批評政治積弊,或者反映民生疾苦,措辭尖銳。他的《海鱔賦》是寫采石之役,南宋將士以海鱔船大破企圖渡江南侵的金兵,使局勢轉(zhuǎn)危為安一事,文章先寫敵軍首領(lǐng)的驕橫,再寫海鱔船功能的神妙,寫宋軍將領(lǐng)的指揮有方,將士的英勇善戰(zhàn),寫敵人的愚蠢與失敗。最后憑吊遺跡,抒發(fā)感慨,指出天險不可恃,而須修仁政,重人材,收民心,國家才有希望。其《浯溪賦》以讀元結(jié)浯溪刻碑《中興頌》為引子,嚴厲地批評了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批評的雖然是唐玄宗、肅宗時的政治,而實際上是影射宋徽宗和宋高宗。至如他的許多上書及割子,如《上壽皇論天變地震書》《上陳應(yīng)求(陳俊卿)左相書》等,都是極言時事,指斥弊政,批評妥協(xié)投降政策,力主國家自強的文章。這些作品,見解深刻,說理透徹,文筆暢達,字里行間奔涌著令人感奮的愛國激情。
楊萬里散文的另一特點,是刻意于鴻篇鉅制的寫作。這又大體上分為兩類。一是政論和策論文字,二是碑志與傳記作品。楊萬里的政論和策論短則三、四千字,長則上萬言。文章縱橫捭闔,引古證今,反復(fù)辯駁,邏輯嚴密。既有不容人不折服的論辯氣勢,又有很強的文學(xué)性。其《心學(xué)論》中的《圣徒論》及《千慮策》多是長篇論文,基本上都將一篇分作數(shù)篇。或以上、中、下三篇為一大篇,或以上、下兩篇為一大篇。從形式上講,這種方式取法于秦漢子書,但邏輯更為嚴密,如《千慮策》的《國勢》。長篇政論以其篇幅長,易于散緩,作者便必須精心安排結(jié)構(gòu)。楊萬里的論辯散文在這方面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其一是將要論述的主要觀點圍繞同一中心逐一條列,逐一論述,又在論述中時時作一小收束,這種方式使文章首尾貫一,渾然一體,結(jié)構(gòu)不但不至于散緩,還易于形成一種排山倒海的論辯氣勢,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其二是多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楊萬里散文中,非常喜歡用論辯的方式,在對比中將是非臧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三是以豐富的學(xué)養(yǎng)來充實文章,使語言顯得極為精確。楊萬里的詩歌曾受到過江西詩派詩風(fēng)很大影響。江西詩派資書以為詩,無一字無來處的理論主張,同樣影響及于他的散文。
【楊萬里是唐代的詩人嗎】相關(guān)文章:
楊萬里的詩【經(jīng)典】08-04
楊萬里的詩04-20
唐代詩人韓愈的詩11-18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08-28
楊萬里的詩[優(yōu)秀]07-10
楊萬里寫的詩10-10
小池楊萬里的詩04-13
楊萬里有名的詩03-15
楊萬里寫的的詩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