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席慕容《初相遇》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席慕容,整體感知詩歌《初相遇》,把握詩中的意象并體悟詩歌的感情。
2.能力目標:學會現(xiàn)代新詩的鑒賞方法:
(1)通過朗讀學會整體感知詩歌。
3.情感目標:體味詩中的朦朧淡然的愛情感受。
教學重點:感受《初相遇》中意象的特點及所蘊含的感情;體味作者融入詩歌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中意象的選擇和所蘊含的意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式學習法。
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8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愛情是人生中永恒的話題。初次碰撞愛情的場景也被眾多文學家津津樂道。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初識卓文君,竟互定終生;黛玉初進賈府,竟被寶玉認作是在哪里見過一般。這種愛情來臨的一剎那也為多少人留下了美好的懷念,那初初相遇的彼此好感恐怕會在我們的一生中留下無數(shù)次的品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席慕容關于愛情的美好回憶:《初相遇》
二、作者簡介
認識詩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說起作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棵開花的樹》中“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席慕容是蒙古族人,我國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畫家。1943年出生于重慶,1949年遷至香港,后隨家飄零臺灣。1956年在臺灣師范學校讀書,選擇了藝術科。196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后任教于臺灣新竹師范學院美術科。她創(chuàng)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如我們剛剛提到的那首詩。
三、整體感知
朗讀:
課件范讀全詩,在讀之前提示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詩中營造氛圍及初次閱讀的感受。(朦朧中有種淡淡的甜蜜。有條件可以讓學生回答這種感受。逐句泛讀詩歌,泛泛解釋其中的“美”。
感知: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對這首詩歌最好的解釋。初次相遇時的花開花落都會在流水般的日子中留下美好的印記。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一切只停留在最開始的美好。
四、具體解析:
首先在解析詩歌之前,解釋“物象”、“意象”極其兩者的區(qū)別。
明確:
物象:指自然界中具體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曹植《七啟》:“獨馳思乎天云之際,無物象而能傾。”
意象:指詩人用以傳達出來感情物象。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特定的感情的意象,如:月亮,代表著思鄉(xiāng)之情。
兩者的區(qū)別:物象多用比喻修辭,強調(diào)外在;意象多用夸張,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審美意識和人格情趣。
1.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解析,并體味這些意象所組成的意境。
提問: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匠心,請找出這些意象是什么?
明確:夢、詩等具有想象力的客觀事物,
跋山涉水、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等一系列自然美的事物。
“夢”是一種觸摸不到的幻境。在很多詩詞中,夢都是美好事情發(fā)生的場所。 “夢”能引起人們一種淡淡的傷感、回憶、想象等感受。傳統(tǒng)的“詩”蘊含了節(jié)奏、感情等含蓄的美。美麗的詩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也只有個人的生命體驗才能知道。因此,這兩種意象營造了一股如幻似夢,似有若無,又遠又近的境界。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意象又通過明麗的色彩使詩歌變成了一幅柔美的畫面,給人以美感。把這種朦朧的感受與畫面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了情感的物化,豐富了詩歌的情感。
種種的意象又使整首詩呈現(xiàn)出一種清新、飄逸而又似輕煙似微波般的別具一格的意境之美,表達了對愛情初遇的感受,含蓄而又意蘊深遠。
2.這首詩歌體味詩人表達感情的方式。
明確:詩歌的開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以”夢”為中心意象總領全篇。作者花費了很多筆墨來描寫這樣的夢 :“我喜歡那樣的夢,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 。這像是回憶初次相遇時的種種美好,又好像睡夢中經(jīng)歷的一樣,令人向往。
詩中還包括著很多直抒胸臆的表白。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胸懷中滿溢著幸福 ”等等。
意象抒情與直抒胸臆相結合,給了我們一種直觀的體驗。
五、小結
這首詩歌給了我們無盡的想象。詩人留下的不僅是一點點回憶,更是浪漫、溫馨的感情。
其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初見后的分手,猶如曾經(jīng)揮手的白云,也似輕輕告別的康橋。也許這也就是人生,坦然一點往往是清風明月,太過執(zhí)著則往往迷惘。
附:板書設計
初相遇
席慕容
夢 詩
↖ ↗
意象
↙ ↘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
朦朧美感
【席慕容《初相遇》教案】相關文章:
《初相遇》 席慕容12-02
席慕容經(jīng)典詩初相遇07-01
席慕容《初相遇》散文07-02
席慕容詩集初相遇賞析08-05
《初相遇》09-09
初相遇-雙語詩歌賞析10-15
席慕容《雨后》教案11-01
鄉(xiāng)愁席慕容教案01-07
席慕容《雨后》優(yōu)秀教案06-13
席慕容《雨后》獲獎教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