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江山多嬌。入選的課文都是描寫壯麗山河的,讓學生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缎∈队洝肥且黄难晕模橇谠闹剿斡洝坝乐莅擞洝敝械牡谒钠。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被貶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對于景物的描寫以及抒情方式的表達有一定的'基礎,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步讀懂課文,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所以教學時側重于對文言詞匯、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講解,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被貶之后寄情于山水的那種凄涼、憂傷的情感。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時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2、能夠運用所學的文言詞匯閱讀淺顯的文言文。
二、過程與方法:采用合作、討論、教師點撥等方法,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文中常用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被貶之后寄情于山水的那種凄涼、憂傷的情感。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小石潭記》教案設計5。
2、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憂與樂是本文的學習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檢測:
。、《小石潭記》作者( ),字( )( )河東人,著名文學家,“ ”之一。我們學過他的文章《 》
2、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的字
。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2)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5)全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二)、導入新課,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他是因為變法失敗而被貶到永州的,他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呢,今天通過我們學習的《小石潭記》便可知道。
。ㄈ1分鐘、明確學習目標:幻燈顯示,內(nèi)容見前面。
。ㄋ模┚v點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
2、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1)、作者是如何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3)、游魚和潭水各有什么特點?
3、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中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游覽到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觀魚時寫魚“似與游者相樂”折射出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小石潭記》教案設計5》。而觀魚后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悄愴”是作者悲涼凄苦的反映。
。2)課文的按游覽的順序來寫,試說說本文的思路。
明確: 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
(3)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細致地加以描畫。請你說說本文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明確: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圍繞著石的特點來寫潭的'。先用水聲、水色從側面烘托:水聲清脆;水色清洌,正由于它是個石潭。接著從正面落墨,寫出石潭中石頭的種種形狀和姿態(tài)。又如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是分別從游魚,陽光、影子等各個角度去點染的。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沒有一處不寫水。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的是魚,見的是水。先寫魚的空游兩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ㄎ澹┱n堂小結: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的氣氛,抒發(fā)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娀柧殻河^察你所熟悉的景物,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征和感受。
。ㄆ撸┎贾米鳂I(yè):
語文基礎訓練8——10題選做,1—5題必做。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學習目標:通過朗讀、品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學生抄寫、翻譯課文,參照譯文校對答案,老師簡單加以點撥。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看圖猜詩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柳宗元是孤獨的、凄苦的,因為他被貶官了,被貶到了荒僻的地方。柳宗元寫《小石潭記》和《江雪》是在同一個地方,時間接近。所以,學習《小石潭記》時我們不但要注意到文中的景色,更要注意體會作者的心情。(板書:景 情)
2、從復習第五單元課題人手,從“書”“傳”“說”“序”引入到第六單元的“記”體裁。指導學生看完學習摘要后板書課題:小石潭記
3、簡介作者,背景,解題。(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查找的資料,然后播放課件)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nèi)心的愁悶。他在永粥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誦讀感知
一讀,讀準字音
簧(huáng)竹 清冽(liè) 披拂(fú) 佁(yǐ) 然
俶(chù)爾 翕(xī) 忽 寂寥(liáo) 幽邃(suì)
二讀,讀得流暢
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做到字音準確,朗讀流利。
三讀,讀出節(jié)奏
1.在音節(jié)的勻稱配合中讀出節(jié)奏。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在句子的長短交替中讀出節(jié)奏。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四讀,讀懂文句
1、說說課文中“以”、“為”的不同含義
。1)全石以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過清( )
(2)全石以為底( )
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
2、說說下列字詞的含義
。1)心樂之( )
。2)斗折蛇行( )
。3)其岸勢犬牙差互( )
(4) 凄神寒骨( )
3 、補充省略的內(nèi)容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讀,概括文意
老師讀課文,讀一段請一個同學概括文段大意。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 (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一詞多義 :
以: 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 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跒檑妫瑸閹Z,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 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 翻譯
、偾鄻浯渎,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燮嗌窈,悄愴幽邃。
三、品讀理解
圍繞著題目的“小石潭”三個字進行品讀
“小石潭記”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記”表示文體,以前學過,這里不重復,剩下的“小”、“石”、“潭”三個字都值得細細品味。
1、以“石”字為例,作品讀指導
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寫到了“石”的句子。
學生回答,老師指導: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边@句直接點到了石頭。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句話寫到了“石”,“ 坐潭上”自然是坐在石頭上面。這是屬于間接寫到石頭的句子。找到這樣的句子需要我們理解文章的字句,發(fā)揮聯(lián)想能力。而且,“凄神寒骨”不但寫到了石頭,寫出了環(huán)境的凄清,還寫出了作者的凄涼失意、憂愁苦悶之情。這是由景領悟出情。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边@句也寫到了石頭。翠綠的藤蔓,飄拂在潭邊的石頭之上,構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圖景。這是對文章的一種審美思考。
我們的品讀就可以這樣找句子,這樣品味。
2、話題品析活動
學生按照剛才提示的角度,在下面兩個話題中選一個對課文進行品讀。
話題一:說說石潭的 “小”
話題二:說說石潭的 “潭”(提示:可圍繞潭水和潭邊的景物談)
課文整體感知,
3、出示問題,小組先討論,然后教師指名回答。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小石潭的?
。2)、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驗證這個“潭”確實是“小潭”,而且也是“石潭”嗎?
四、小結
“以柳之流連景光,模寫山水,曲致微妙,心與物化,亦韓所無有也!”——《讀柳之厚山水諸記》
《小石潭記》所寫的景色是曲折變化、細致入微的,在這景色之中,又飽含著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所以有人評價說它是“心與物化”。這樣的評價是中肯的。
板書設計:
景 情
小 石 潭 作 者
幽 寂 憂愁苦悶
凄 清 凄涼寂寞
附: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讓我對中小學教學銜接的問題又了一些新的認識。
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實質應該是要讓學生更順利地、更好地形成語文素養(yǎng)。八年級,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初中的學習生活。從銜接的角度講,更多的則是如何引領學生向更高的層級邁進,以最終符合中學學習的要求。具體反映在教學中,則應該是引領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實實在在地掌握所學習的內(nèi)容。
因此,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從以下方面著力:
一、正確把握教材
這是一節(jié)課效果的根本保證。我認為,只有在正確把握、處理教材的情況下,才談得上教學的方式方法的選擇與運用。這節(jié)課,我抓住課文的景和情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揣摩文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這是成功的保證。
二、巧妙設計教學過程
時?吹揭恍┎襟E繁多、流程復雜的教學設計,一方面,我佩服設計者的心思細密,另一方面,我也會懷疑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可行性。一節(jié)課要成功,要能真正地讓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其教學設計必須是重點突出、思路簡潔、層次分明的。這次的《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主要就是兩個板塊:誦讀感知、品讀理解,每一個板塊都層次分明。尤其是后一個板塊,具有很強的探究性。這樣有利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也有利于活動的深入開展。像這次的話題品析活動,就生成了一些內(nèi)容:
師:下面我們進行話題品析活動。請同學們在以下兩個話題中選擇一個來品讀課文,兩個話題分別是:一、說說石潭的 “小”;二、說說石潭的 “潭”,提示:可圍繞潭水或潭邊的景物來談。
學生小組討論
生1:我說的是小石潭的“小”!叭詾榈住笨梢钥闯鲂∈兜摹靶 ,石潭是以整塊石頭做底,那石頭不可能太大。
生2:我也是說小石潭的“小”的。從第四段“坐潭上”可見石頭超出了水面,水面應該是很淺的,估計石潭也大不到哪里去。
生3:我也說潭小。第三段“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是寫溪水的,這溪水是石潭的源頭,這溪水是很小的,可見流入石潭的水也不多,潭應該也是很小的。
師:“明滅可見”也有可能是青樹翠蔓的遮擋造成的,當然,你從這里猜測石潭的小,也符合文意。
生4:我說的'是潭的小。第二段開頭說“潭中魚可百許頭”,后面又寫到這魚“爾遠逝,往來翕乎”,可見魚很小,又只有百許頭,潭大不到哪里去。
生5:第四段說“四面竹樹環(huán)合”也說明潭不大。
學生經(jīng)過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較之于小學與七年級的學習,更進了一層,這樣的學習是有效的。
三、教師要恰當?shù)刂笇?/p>
老師的正確指導是把教學引向深入的保證,是課堂教學有效的關鍵。老師應該在學生無疑處引導學生生疑、在學生疑惑出指明方向、在學生不明白處講解。本課教學的成功,與老師對學生的指導也是有很大關系的。
1、朗讀指導當講在關鍵處
在新課程背景下,老師們都很重視學生課堂的朗讀。然而,八年級的朗讀,與小學、與七年級的朗讀應該有什么不同呢?顯然,應該在此前學習的基礎上向更高的層次邁進。本課的朗讀教學,我就比較注重讓學生透過朗讀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語言形式、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之處。請看教學實錄:
師:我覺得,朗讀《小石潭記》要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讀出節(jié)奏,其實就是要讀出文章的變化。變化從哪里來?要依據(jù)課文的特點。
本文在形式上有以下特點:
首先,本文有一種整齊之美,整齊之中寓有變化。像“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這句,三個四字詞語組合在一起,有一種整齊之美。朗讀時首先要注意其內(nèi)部節(jié)奏!扒鄻浯渎笔且粋并列短語,停頓為“青樹/翠蔓”的形式,但如果三個短語讀起來節(jié)奏一樣的話就不好聽了,“參差披拂”這個短語朗讀時中間可以適當拖長,可以這樣讀……(老師范讀,學生朗讀)
其次,本文還有一種變化之美,本文的句子有長有短。如“近岸”,短,讀起來簡潔有力,瑯瑯上口,后面的“卷石底以出”要稍長,讀起來顯得舒緩,有抑揚之美,朗讀時要注意。(老師范讀,學生朗讀)
這樣的指導,既讓學生知道了課文形式的特點,明白了朗讀的要點所在,又有老師的示范,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2、指導當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學生的思考應更加深入,這既是學生成長的需要,也是向九年級過渡的要求。為此,對學生的發(fā)言,老師應該迅速地進行判別,并且給予指導。請看教學實錄:
師:文中哪些句子是寫了“石”的?
生:“全石以為底”。
師:還有呢?
生:“卷石底以出”。
師:還有呢?
生:“為坻為嶼,為堪為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師:還有呢?
。ㄉ等,有的學生露出了驚訝的笑容。學生們低頭思考。)
生:“坐潭上”,因為作者不可能是坐在水上面,所謂“坐潭上”應該是坐在潭邊的石頭上。
師:他找的這個句子和剛才大家找的句子不同,剛才同學們找的都是直接寫到“石”字的句子,他找的這個則是間接地寫到“石”的句子。找這樣的句子難度更大,需要我們細細地思考,理解句子的含義并且展開聯(lián)想。
幾個“還有呢”,讓學生出乎意料,引發(fā)了他們的深思并使之最終有所發(fā)現(xiàn)。接著,點明學生前后回答的不同,教給他們思考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就有了真正的收獲,后面的課堂活動也才有了成功的基礎。
四、學生課堂活動的時間要有保證
這節(jié)課生成了一些東西,但也有著明顯的不足。在品讀理解的過程中,我設計了兩個話題,但是學生的回答都是圍繞著話題一的,而且都沒有能夠講到景物描寫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什么呢?我想還是課堂活動時間不夠造成的。設計時我只給這個環(huán)節(jié)留下了12分鐘。事實證明,這還遠遠不夠。沒有足夠的時間就不能讓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在另一個班再教《小石潭記》的時候,我對教學環(huán)節(jié)作了調整,給學生更充足的品讀時間,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以下是當時部分學生的回答:
生1:第四段說:“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這是說小石潭環(huán)境的幽寂,同時,從第五段看,同游者有三個人,隸而從者有兩人,總共有六人游小石潭,但作者卻說“無人”,我想,并不是說真的沒有人,而是柳宗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是心里面十分憂愁苦悶、凄涼寂寞的反映。
生2:由柳宗元想傳遞的感覺可以推想出,他所見到的潭是“小”的。如果是“大石潭記”就不容易突出作者被貶官后的寂寥、凄涼的心情了。
生3:我反對你的說法,其實大的景也可以突出孤寂的感覺。
生2:但是我覺得大的景通常是抒發(fā)大的感受,像國破家亡的悲涼,以死報國等偉大的情懷啊之類的,例如《過零丁洋》;而小的景更適宜于抒發(fā)小一點的感受,這是一般的情況。所以我覺得小石潭應該是比較小的。
雖然回答還顯得稚嫩,但是思考的角度、深度都比原來的一節(jié)課更進了一步。是否可以認為這樣的討論更有效呢?是否可以認為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xiàn)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方向呢?
小石潭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識記“篁、!钡龋保皞文言實詞和“以、其”2個文言虛詞的意義。
。、理解作者筆下小石潭的特點。
3、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借景所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
。、作者借景所抒發(fā)的感情。
【課堂實錄和反思】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請坐。游山賞水,探勝尋幽,歷來是我國文人的保守喜好;蚴惆l(fā)平步青云的喜悅,或詠嘆仕途坎坷的感悟。唐朝的文學大師──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寧靜與感傷的詩章。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小石潭記》。
作為一篇文言游記,你最希望老師和大家一起學會哪些知識呢?
生1:學會文言字詞的音、義,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
生2:弄懂文意。
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點。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這樣?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認為我們應先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ǔ鍪菊n件1)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缎∈队洝肥撬毁H永州時所做的游記之一。
生:(一齊)朗讀并背誦。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要求,老師確定了以下3個學習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并且讀一遍。
。ǔ鍪菊n件2)
。、識記“篁、!钡龋保皞文言實詞和“以、其”2個文言虛詞的意義。
。、理解作者筆下小石潭的特點。
3、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借景所抒發(fā)的感情。
師:我們先聽一遍課文錄音,感知文章內(nèi)容,標注出下列生字詞的讀音。初步領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ǔ鍪菊n件3)
一、走進錄音棚
。薄⒙犱浺,為下列加粗字釋義:
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
為坻(chí)_______ 為嶼(yǔ)_______
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
俶爾(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
幽邃(suì)_______ 悄愴(chuàng)_______
師:放錄音。
生:(聽完后)齊讀字音,并帶拼音寫一遍漢字,交流詞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反復誦詠,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ǔ鍪菊n件4)
。病⒔Y合注釋疏通文意,劃出不會的字、詞、句交流討論。
生:(邊讀邊結合注釋)自主學習。
師:接下來,我想考一考同學們,請看屏幕。
。ǔ鍪菊n件5)
。、理解下列每組加粗詞的含義:
、 全石以為底 ( )
、 以其境過清, ( )
⑶ 以天下事為己任 ( )
、 其岸勢犬牙差互 ( )
、 以其境過清 ( )
、 益習其聲 ( )
。ㄓ懻摵螅
師:(找兩名學生回答其它學生補充)明確答案:由、因為、把 那、那種、驢子。
師:同學們字詞理解得很好,再努力,看誰能理解了文章內(nèi)容。
生:相互交流,疏通文意,不會的提出,商討。
師:(學生討論結束后)哪位同學愿意把自身的理解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1:解釋文意(其它學生補充)。
師:同學們對文意理解得非常好,你能否用自身的方式給同學們分析一下你所喜歡的句子?請看示范:
(出示課件6)
二、進入探究園
1、結合文意,大膽想象,用自身的方式給同學們分析一下文中你喜歡的句子,并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出來。
如:第二段的“似與游者相樂”可理解為:魚兒一會兒鉆出水面,一會兒又潛入水底,一會兒游到你的面前吐著水泡,一會兒又游得遠遠的望著你,好像故意逗你呢!
。▽W生考慮、討論)
師:哪個同學愿最先表達自身的見解呢?
生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币痪,可理解為:樹木和藤蔓郁郁蔥蔥,枝葉相連,環(huán)抱著小石潭,如同一位母親輕輕搖動著睡夢中的嬰兒。
師:很好!比喻新穎。
生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币痪,可理解為:石頭的底,石頭的邊,石頭的島嶼,石頭的岸,一個天然的石頭盆景出現(xiàn)在眼前。
生3:我認為“日光下徹”中“徹”用的好,仿佛讓我們感到陽光直接照射在潭底,潭中沒有任何東西一樣。從而更好地表示出小石潭水之清澈。
師:在描寫方法上這屬于哪一種呢?
生3:側面描寫。
生:(一齊)為生3的精彩回答一齊鼓掌鼓勵。
師:非常好!這三名同學的考慮很具獨創(chuàng)性。哪位同學還想再試一試?
生4:我認為“影布石上”一句也具這種功能?雌饋硎菍戶~影,但實際上仍在表示潭水之清。正因為水清小魚的影子才干極其清楚的“布”在石上。一個“布”字用的極妙。
生5:“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币痪洌硎玖诵∈兜靥幤е,與前面“伐竹取道”相互應。又能看出小石潭周圍的環(huán)境極其幽靜,幽靜的能讓人發(fā)生寒意。又與下文“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毕嗦(lián)系。
師: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在此基礎上你能否再歸納一下作者筆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樣的特征呢?
。▽W生討論)
生1:小石潭的──清。
生2:小石潭的──靜。
師:作者又是分別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來突出這兩個特點呢?
師生一起交流,用課件明確答案。
(出示課件7)
。、小石潭的顯著特點:
小石潭的“清”是通過(水、石、樹、魚)
小石潭的“靜”是通過(四周環(huán)境、作者的感受)
師:既然同學們對課文理解的很深刻。那么老師有一個不理解的問題,你能否幫老師解決一下嗎?
。ǔ鍪菊n件8)
3、作者描寫了那么美的景色,開頭也說“心樂之”而為什么結尾處卻說“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W生分小組討論)
生1:景色雖美,但此地過于荒涼。
生2:我卻認為:景色雖美,但作者遭貶,心情抑郁。
其它學生補充。
師:由此可見,人在欣賞景色時,心情是關鍵。心情不佳往往會觸景傷懷。作者心中被貶的陰影揮之不去,抑郁之情時時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請同學們再讀一遍第四段,體會文中的這種感情。
生:朗讀、品味、感悟。
小石潭記教案 篇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4、通過對課文的品讀,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xiàn)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于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課前資料交流、開放式討論、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人數(shù)均在55人以上,且學生語文素質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習慣于在課堂上保持言語沉默,甚至思維 “休眠”,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尤為重要。
(二)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在課后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采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與作者同游、與作者對話,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4、人人都來當導游,寫寫導游詞并與同學、老師交流,提高寫作、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并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利用網(wǎng)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于文言文閱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布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于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教學工具: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伴隨著一曲《高山流水》展現(xiàn)一組充滿大自然魅力的山間圖片,教師緩緩導入,
隨之課件展示課題 。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通過圖片欣賞,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導入語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走進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1、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
2、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如果學生交流能較好地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補充省略。
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下面深入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鋪墊。
(三)、走入《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1)請一名學生朗讀,教師組織學生聽讀、評議,教師最后總結;
2)范讀,教師放伴有音樂的朗讀錄音并給予聽讀要求;
3)學生齊讀,然后男女學生朗讀比賽。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2、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1) 小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著重翻譯前四段,每人一段,將翻譯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2)集體質疑
學生提出疑問,由學生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我設計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3、當堂檢測
發(fā)放印好的練習,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nèi)完成,(練習內(nèi)容有文學常識一題,重點實詞、虛詞共10個,2個句子翻譯),做好之后全班校對。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課堂練習,既檢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又獲得了信息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四)與柳宗元同游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寫法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俦疚膶懢皸l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谛∈吨杏心男┚拔,它們有什么特點?
2)自主閱讀3分鐘后,在學習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發(fā)言。教師做定性評價并板書明確。
本文是文言文游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致,我設計這兩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游,介紹“小石潭”
1)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設計一段導游詞,允許發(fā)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興致。
2)請4——5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導游(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shù)脑掝}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五)品味文章,與柳宗元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yōu)美景色給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面對如此優(yōu)美景色,作者卻是“情愴幽邃”。請結合寫作背景,說一說你的理解?(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六)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2、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及對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啟發(fā)?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師做總結發(fā)言。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的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業(yè)(二選一)
1、你也曾游覽過一些風景名勝,請寫寫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處,按游覽順序寫一則游記,要求寫出該景物的特征及任務的心情。
這個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習不再停頓在課堂內(nèi),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延伸。新課標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2、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并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這是一題拓展性的練習。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然后對自己感受最深、體會最切的一兩個名句寫一段賞析文字,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yōu)美山水的審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
【小石潭記教案】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教案05-30
小石潭記教案06-08
小石潭記的教案09-09
《小石潭記》 教案06-28
小石潭記教案10-07
《小石潭記》教案10-28
小石潭記教案09-13
[精選]小石潭記教案06-10
小石潭記教案10-12
小石潭記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