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昌齡聽流人水調(diào)子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
聽流人水調(diào)子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齡|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譯文/注釋
譯文
夜晚,天上一彎微月,江上一葉孤舟,兩岸是黑黝黝的楓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樂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鄉(xiāng)之愁,傾注在箏樂之中,低婉壓抑的箏樂,也更加重了客人的鄉(xiāng)愁。
就像是飄飄灑灑永不停止的秋雨,彌漫在山嶺之上。突然,箏弦斷了,樂人思念之極,哀傷之極,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斷之處,淚水已經(jīng)濕透了衣衫。
注釋
流人:流落江湖的樂人。
水調(diào)子:即水調(diào)歌,屬樂府商調(diào)曲。
分付:即發(fā)付,安排。
全文賞析
首句寫景,并列三個意象(孤舟、微月、楓林)。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本有借月光寫客愁的傳統(tǒng)。而江上見月,月光與水光交輝,更易牽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齡似乎特別偏愛這樣的情景:“億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行到荊門向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等等,都將客愁與江月聯(lián)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寫的這種意境,“愁”字未明點,是見于言外的。“楓林”暗示了秋天,也與客愁有關。這種闊葉樹生在江邊,遇風發(fā)出一片肅殺之聲(“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真叫人感到“青楓浦上不勝愁”呢!肮轮畚⒃聦髁帧,集中秋江晚來三種景物,就構(gòu)成極凄清的意境(這種手法,后來在元人馬致遠《天凈沙》中有最盡致的發(fā)揮),上面的描寫為箏曲的演奏安排下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此情此境,只有音樂能排遣異鄉(xiāng)異客的愁懷了。彈箏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場。“分付”同“與”字照應,意味著奏出的箏曲與遷客心境相印!八{(diào)子”本來哀切,此時又融入流落江湖的樂人(“流人”)的主觀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遷謫者內(nèi)心的共鳴。這里的“分付”和“與”,下字皆靈活,它們既含演奏彈撥之意,其意味又決非演奏彈撥一類實在的詞語所能傳達于萬一的。它們的作用,已將景色、箏樂與聽者心境緊緊鉤連,使之融成一境。“分付”雙聲,“鳴箏”疊韻,使詩句鏗鏘上口,富于樂感。詩句之妙,恰如鐘惺所說:“‘分付’字與‘與’字說出鳴箏之情,卻解不出”(《唐詩歸》)。所謂“解不出”。乃是說它可意會而難言傳,不象實在的詞語那樣易得確解。
次句剛寫入箏曲,三句卻提到“嶺色”,似乎又轉(zhuǎn)到景上。其實,這里與首句寫景性質(zhì)不同,可說仍是寫“鳴箏”的繼續(xù)。也許晚間真的飛了一陣雨,使嶺色處于有無之中。也許只不過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層層山嶺好象迷蒙在霧雨之中。無論是哪種境況,對遷客的情感都有陪襯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樂造成了這樣一種“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感覺!扒е厝f重雨”不僅寫嶺色,也兼形箏聲(猶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僅是視覺形象,也是音樂形象!扒е亍、“萬重”的復疊,給人以樂音繁促的暗示,對彈箏“流人”的復雜心緒也是一種暗示。在寫“鳴箏”之后,這樣將“嶺色”與“千重萬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敘寫、關聯(lián)詞語,造成詩句多義性,含蘊豐富,打通了視聽感覺,令人低回不已。
彈到激越處,箏弦突然斷了。但聽者情緒激動,不能自已。這里不說淚下之多,而換言“淚痕深”,造語形象新鮮!笆张c”、“分付與”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與此句的“淚”搭成譬喻關系。似言聽箏者的淚乃是箏弦收集嶺上之雨化成,無怪乎其多了。這想象新穎獨特,發(fā)人妙思。此詩從句法、音韻到通感的運用,頗具特色,而且都服務于意境的創(chuàng)造,渾融含蓄,而非刻露,《詩藪》稱之為“連城之璧,不以追琢減稱”,可謂知言。
寫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王昌齡晚年赴龍標(今湖南黔陽)貶所途中。
流人即流浪藝人,“水調(diào)子”即《水調(diào)歌頭》。此詩寫聽流浪藝人彈奏箏曲《水調(diào)歌頭》的感受,借此表達貶謫途中凄清又幽暗的心境。
【王昌齡聽流人水調(diào)子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相關文章:
王昌齡《聽流人水調(diào)子》賞析11-17
王昌齡閨怨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王昌齡浣紗女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0
劉長卿聽彈琴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9
王維鹿柴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