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軍行李白王昌齡
《從軍行》是唐代李白所作,此詩以疏簡傳神的筆墨,敘寫了唐軍被困突圍的英勇事跡,熱情洋溢地歌頌了邊庭健兒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下面小編收集了有關從軍行的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
從軍行
【唐】 李白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①,
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②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注釋
①碎鐵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離破碎(應該反映但是戍邊抵抗匈奴的將領)。其中有著夸張的成份
、诤粞,是匈奴四姓貴族之一,這里指敵軍的一員悍將
賞析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這是一首用樂府古題寫的邊塞詩,其內容已基本失去專寫“軍旅苦辛”的古義,也無法合樂歌唱,因而,有別于漢魏樂府曲辭中的(從軍行》。唐人以“從軍行”為詩題,一般來說,旨在標明詩歌題材屬“邊塞”一類而已。盛唐邊塞詩,從總體上看,大多氣勢磅礴,極富悲壯崇高之美。李白的這首詩就寫得辭健氣壯,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藝術魅力。 首句“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作者用平直敘起的筆法寫出了征戰(zhàn)環(huán)境之“苦”!鞍賾(zhàn)”,意謂戰(zhàn)事頻繁!八殍F衣”,形容氣候惡劣,斗爭嚴酷。其中,“碎”字下得絕妙,頗值玩味。將士的愷甲都已凍碎難著,令人宛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軍將士因長期作戰(zhàn),來不及休整,給養(yǎng)十分困難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從軍行
【唐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這一首,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xiāng)思親的深摯感情。
賞析
這首詩,筆法簡潔而富蘊意,寫法上很有特色。作者巧妙地處理了敘事與抒情的關系。前三句敘事,描寫環(huán)境,采用了層層深入、反復渲染的手法,創(chuàng)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點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募诺脑,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huán)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時令正值秋季,涼氣侵人,正是游子思親、思婦念遠的季節(jié)。時間又逢黃昏,“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jīng)王風君子于役》)這樣的時間常常觸發(fā)人們思念于役在外的親人。而此時此刻,久戍不歸的征人恰恰“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天地悠悠,牢落無偶,思親之情正隨著青海湖方向吹來的陣陣秋風任意翻騰。上面所描寫的,都是通過視覺所看到的環(huán)境,沒有聲音,還缺乏立體感。接著作者寫道:“更吹羌笛關山月”。在寂寥的環(huán)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象親人在呼喚,又象是游子的嘆息。這縷縷笛聲,恰似一根導火線,使邊塞征人積郁在心中的思親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終于來了個大爆發(fā),引出了詩的最后一句。這一縷笛聲,對于“獨坐”在孤樓之上的聞笛人來說是景,但這景又飽含著吹笛人所抒發(fā)的情,使環(huán)境更具體、內容更豐富了。作者用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跡,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轉折過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現(xiàn)征人思想活動方面,作者運筆十分委婉曲折。環(huán)境氛圍已經(jīng)造成,為抒情鋪平墊穩(wěn),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寫邊人的心理“無那金閨萬里愁”的心情。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是征人思念親人、懷戀鄉(xiāng)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寫出,而是從深閨妻子的萬里愁懷反映出來。而實際情形也是如此;妻子無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歸又不能歸的結果。這一曲筆,把征人和思婦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這一句如畫龍點睛,立刻使全詩神韻飛騰,而更具動人的力量。
【從軍行李白王昌齡】相關文章:
王昌齡從軍行01-18
《從軍行》王昌齡12-26
從軍行作者王昌齡12-30
王昌齡從軍行古詩10-28
王昌齡的《從軍行》11-14
王昌齡從軍行譯文11-13
從軍行一王昌齡11-13
從軍行王昌齡注釋11-13
從軍行王昌齡盛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