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滕王閣序的學習要點與能力訓練檢測及參考答案
一、學習要點
。ㄒ唬╆P于王勃及“初唐四杰”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律縣)人,初唐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章齊名,稱初唐四杰。其以才及第,又因文而失意,并累及其父。其省父時,溺水驚悸而死。生平僅見《新唐書》卷二零一。有《王子安集》。
唐朝初年,當宮廷文士仍把詩歌當作點綴升平的風雅玩物時,詩壇上逐漸崛起了一批銳意變革的新進詩人。他們志同道合,互通聲氣,使詩歌重新?lián)撈鸶璩松氖姑,而展現(xiàn)出新的時代風貌,唐詩由此獲得了真正的轉機。他們就是被稱為“初唐四杰”的盧照鄰(約630—680后,有《幽憂子集》)、駱賓王(約638—?有《駱賓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楊炯(650—693后,有《盈川集》)。其中以王勃的詩名最盛。
。ǘ╆P于《滕王閣序》的創(chuàng)作佳話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陽節(jié),洪州都督閻伯嶼攜文武官員歡宴于滕王閣,共慶重陽登高佳節(jié)。此時,王勃因赴交趾省親探父,乘船路過馬當(今彭澤縣)遇阻,中原水神以風相助,日行七百里到達南昌,適逢閻都督九九重陽為滕王閣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興正酣,閻都督請各位嘉賓行文賦詩以紀歡宴之盛況,其實閻公是想讓略具詩名的女婿孟學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學士也已經準備妥當,只等當眾吟詠,因此在座諸公均再三謙讓。
至王勃之末座時,王勃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得滿座愕然。
王勃行文習慣小酌,然后蒙頭少睡,起來后揮毫而就,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難成,王勃于是端坐書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緩慢磨墨,借機醞釀才思。
閻都督和眾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于是登閣賞景,吩咐小吏隨時通報。
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聽覺老生常談,實乃平淡無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默不言語;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拍手稱贊天才之筆,急令眾文武返滕王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話而名垂文史?上於视⒉,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ㄈ┍疚膬热菁敖Y構分析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接著,“雄州霧列”呼應“星分翼軫”句,“俊采星弛”呼應“物華天寶”句;“臺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翼軫”句,“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天寶”句。多層次渲染,以壯文氣。
第二部分:寫滕王閣構筑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潦水盡”二語寫秋景;“儼驂騑”四語寫自己來到騰王“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披繡闥”以下十句,寫閣上眺覽所及,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第三部分:寫歡娛宴游引發(fā)的人生感慨!斑b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案F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游于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于是緊緊相乘抒發(fā)身世之感。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八嚲影藏殹币韵,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jié)。
第四部分: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盁o路請纓”四句再說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說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說;“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詩!皢韬簟币韵赂骶,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ㄋ模┪闹忻滟p析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tài),表現(xiàn)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xiàn)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盡量克服一切困難執(zhí)著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蓖醪诖嘶茫瑥娬{“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王勃此時懷才不遇,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句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云之志”現(xiàn)均可作成語使用。
二、能力訓練、檢測
1.下列紅色詞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翼軫(zhěn) 驂(cān)騑 睇眄(miǎn) 捧袂(mèi)
B.甌(ōu)越 潦(liáo)水 簪(zhān)笏 桑梓(zǐ)
C.臺隍(huáng) 舸(gě)艦 帝閽(hūn) 叨(dāo)陪
D.懿(yì)范 彭蠡(lí) 虢(guó)州 遄(tuān)飛
2.下列幾組成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物華天寶 鐘明鼎食 老當益壯 高山流水
B.人杰地靈 魚舟唱晚 窮且益堅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滿座 萍水相逢 一介書生 俊采星弛
3.下面兩組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俑F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③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诖嬲咔彝瞪,死者長已矣 ④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
A.①句與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與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與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與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相同。
4.下列各組紅色實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國滅亡之故事
B.都督閻公之雅望/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勝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D.敢竭鄙懷,恭疏短引/《諫太宗十思疏》
5.江南三大名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默寫填空: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煙光凝而暮山紫。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
③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躝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堇袭斠鎵,寧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題: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 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7.下列各組紅色詞語含義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組是:
A、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若屬皆且為所虜
B、潦水盡/賓主盡東南之美/滿城盡帶黃金甲
C、即岡巒之體勢/胡天八月即飛雪/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D、窮島嶼之縈回/窮且益堅/覺宇宙之無窮
8.找出與例句對偶句式結構相同的一項
例:披繡闥,俯雕甍
A、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C、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D、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9.下列對有關語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濃重,濃淡對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睂戨蹰w周圍景物,是近景。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睂懖氏甲陨隙拢瑢懝满F自下而上,相映增輝;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寫盡了秋晚暮色之美。
D.“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贝司渌鶎憺檠矍八娭畬嵕埃歉哌h眺,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集于筆端。
10.對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懷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賈誼。
B.“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時,有對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表明自己身處逆境,仍能達觀看待。
D.“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自己不會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下面是一副名勝古跡的對聯(lián),閱讀后回答11-13題。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請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11.“一樓何奇”中的“樓”具體指的應該是( )
A.鸛鵲樓 B.岳陽樓 C.滕王閣 D.黃鶴樓
12.“兩字關情”中的“兩字”指的是 ( )
A.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說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閣序》詩中說到的“老”、“窮”。
C.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說的“憂”、“樂”。
D.崔顥在《黃鶴樓》一詩中提到的“愁”、“愈”。
13.這副對聯(lián)的內容豐富,歸納上下聯(lián)的主要意思正確的應該是 ( )
A.上聯(lián)寫樓的史實,下聯(lián)寫作者的感慨。
B.上聯(lián)寫樓的史實和傳說,下聯(lián)寫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聯(lián)寫樓的傳說,下聯(lián)寫湖光景色。
D.上聯(lián)寫樓的史實和傳說,下聯(lián)寫洞庭湖的風景大觀和作者的感慨。
參考答案
1.A
2.C
3.C
4.A
5.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子安、王子安集
6.
、倭仕M而寒潭清 ②落霞與孤鶩齊飛 ③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芴旄叩劐模X宇宙之無窮 ⑤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7、C 8.D 9.D 10.B 11.B 12.C 13.D
失去的余溫
四中 張忱
失去的余溫涼涼的,像老奶奶脆弱的呼吸。我有點心疼,有點感傷。
所以我一直有點怕。因為隨時都可能碰觸到那種余溫。胸前一顆別致的手縫紐扣,害我想起逝去的外祖母來。教室中相似的墨綠色窗簾。叫我想起我不能再歸屬的高二5班。手腕上的玉墜,喚起我童年玩伴的身影,如今都不再聯(lián)絡。這種余溫流進心里,迅速被冰涼,我害怕再體味。
失去,有點殘忍,誰讓我們有回憶呢,誰讓我們注定陪伴時間呢。無能為力,那些余溫久久不退。
余溫久久不退,像在守侯,像在等待什么。
天黑了,寂寞又降臨了。我推著車,卻看見前方的某人。我跑過去,那愉悅的腳步聲讓他回過頭。那個靦腆的男生在笑,暗暗的路燈下我也能看到。
“我撿到了你的英語卷子!”我飛快支好車,卸下書包翻出那張卷子。他蹲下身,仔細端詳起來。“似乎還果真是我的呢……錯了這么多……”
他搖動起我的車蹬,前燈恍恍惚惚的亮了。我默不作聲接過,腳燈向后旋轉,“吱呀……”前燈亮著昏黃的光。他下意識的松開了手。
“哦……原來的break的過去式是broke啊……”
夏夜的風穿過耳朵,吹醒他泛光的臉頰上的困意!鞍。”副,不用搖了!彼χ酒鹕韥磉f給我試卷,“用它擦擦手吧,我不看了,反正也懶得背。”
我沒擦,背著他放回我書包里了。
這天,我突然從床下翻出這張布滿紅叉的卷子,我疑心那是自己初中的外語成績。猛然被這記憶敲醒,才知斯人已逝,那感情也失真了。
握著這張紙的雙手忽然顫抖了一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溫度。我慌忙閉上雙眼去捕捉那余溫,像忽然長了好幾歲。
到今天也不曉得這突然的頓悟,來源于何處。那只是個安靜寡言的小男生罷了。人們總是自發(fā)的抱怨著失去,同時還自覺的提揀著生活。想到這里,我忽然不經意地笑了。
我對著鏡子,會留意那特別的扣子,欣賞那不值錢的玉墜;我坐在那敞亮的教室,會同樣喜歡飄忽的窗簾。失去在見證著成長,那是某種余溫,躲藏在我的指間,悄悄訴說我的秘密。
我把這封奇特的英語試卷又同一大堆舊雜志裹在一起,推回床下。不要抱守,我樂于更多的發(fā)現(xiàn)。
有種暖暖的余溫,象年邁母親潮濕的呼吸,我覺得滿足,覺得安心,足夠。
[評語]:
“失去”是一種狀態(tài),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心境。留戀也好,悔恨也罷,追憶也好,忘卻也罷,這種心境怎么講述?這是一種“余溫”,像“老奶奶脆弱的呼吸”,像“年邁母親潮濕的呼吸”。語言活了,文章活了,感覺也就活了。是啊,“失去”會怎樣?“我坐在那敞亮的教室,會同樣喜歡飄忽的窗簾!薄ィ⒉皇钦嬲氖。即便是那張“布滿紅叉的卷子”,那段年少時的朦朧,都曾在記憶中揮之不去,留之還美。
再讀此文,卷邊留有一中暖暖的余溫,像是觸摸自己的鼻息。我已然“覺得滿足,覺得安心,足夠”。
【滕王閣序的學習要點與能力訓練檢測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07-05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12-09
王勃與《滕王閣序》11-03
王勃滕王閣序06-15
滕王閣序全篇11-21
《滕王閣序》注釋08-03
滕王閣序全文09-02
《滕王閣序》全文01-05
滕王閣序原文10-18
《滕王閣序》原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