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托物言志詩歌劃分類別鑒賞

時間:2024-11-18 22:28:12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托物言志詩歌劃分類別鑒賞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托物言志詩歌劃分類別鑒賞

  1、掌握托物言志詩的鑒賞步驟。

  2、熟練運用托物言志詩的解題步驟。

  重點:掌握托物言志詩的鑒賞步驟。

  難點: 熟練運用托物言志詩的解題步驟。

  一、托物言志詩的鑒賞步驟

  第一步:找出所詠物的外部特征

  第二步:體會所詠物的精神品格

  第三步: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由物聯(lián)系到詩人的精神追求

  例:

  孤 桐 王安石

  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①,愿斫五弦琴②。

  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1.前六句表現(xiàn)了桐樹怎樣的特點?

  2.請對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簡要評價。

  解析:

  1、孤桐的特點:雖孤獨卻筆直高聳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強。

  2、孤桐的精神品格:孤獨、正直、向上、貼近大地、堅強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神宗時為宰相,創(chuàng)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后辭官退居南京。

  答案:作者所抒發(fā)的是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甘愿為解救百姓疾苦而獻身的情懷。

  二、驗證練習:

  杜荀鶴《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里,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問:本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

  “自小刺頭深草里”──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沒在“深草里”。但它雖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向上沖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按填^”的“刺”,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活脫脫地勾畫出來了。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而今漸覺出蓬蒿!迸钶,即蓬草、蒿草,草類中長得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腳底下,可現(xiàn)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當然更不在話下。這個“出”字用得精當,不僅顯示了小松由小轉(zhuǎn)大、發(fā)展變化的情景,而且在結(jié)構(gòu)上也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未來“凌云”的先兆。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這里連說兩個“凌云”,前一個指小松,后一個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實,稱贊它高,并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能識別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愛護、培養(yǎng),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識”字,故詩人感嘆道: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成是棟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砍殺!這些小松,和韓愈筆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千里馬,不是遭到同樣悲慘的命運嗎?

  知人論世:杜荀鶴出身寒微,雖然年青時就才華畢露,但由于“帝里無相識”(《辭九江李郎中入關》),以至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埋沒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由于詩人觀察敏銳,體驗深切,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描寫和議論,詩情和哲理,幽默和嚴肅,在這首詩中得到有機的統(tǒng)一,字里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

  答案:抒發(fā)了作者出生輕微也能成就大業(yè)的觀點,另一方面諷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的本質(zhì)。

  三、當堂練習

  1、閱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1)——(2)題。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這首詩描寫了失群的孤雁叫喚、追趕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憫,其志可嘉。試以第二、四聯(lián)中任意一聯(lián)為例,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與藝術效果。(4分)

 。2)全詩通過孤雁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1)(3分)頷聯(lián)用反襯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單影只,'萬重云'形容道路遼遠,構(gòu)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突出了孤雁的執(zhí)著與勇敢。(也可以說,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xiāng),親朋離散,天各一方。這孤零零的雁兒,就是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慮、迷茫的心情。)

  尾聯(lián)用對比(反襯)手法,以野鴉的平庸鳴噪突出了孤雁的高遠追求。(也可以說,使用了陪襯的寫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勞累;而野鴉們卻全然不懂不顧,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表現(xiàn)了杜甫對親朋知己的思念,對一些俗客庸夫的厭惡。)

 。2)(3分)詩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達了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有不墜青云之志的高遠追求。(答出兩點即可)

  2、閱讀下邊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瀑 布 李 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藝術形象。

  答: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后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xù)向前,流向大海,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

  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早 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望春臺。

 。1)你覺得頷聯(lián)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

 。2)詩人早年曾熱心于功名,頗有抱負,然而科舉失利,時有懷才不遇之感。尾聯(lián)語意雙關,'望春臺'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詩人這樣寫,含蓄地表達了什么樣的意愿?

  答:(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開于百花之先,已見其'早';而'一枝'又先于眾梅,就更顯示出此梅不同尋常,就更加突出了題中'早'字。(4分)(2)含蓄地表達了他不甘寂寞孤獨,希望能在明年(他年)應時而發(fā),在望春臺上獨占鰲頭。(4分)

  四、拓展及日日練

  詠物詩鑒賞要訣

  世間萬物紛繁蕪雜,各具形態(tài),各有情性,其中頗有些與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這就成為詩人們吟詠的對象。中華詩詞中有不少詠物精品,意蘊深邃,感人肺腑,令人擊節(jié)嘆賞。但要做到領會詠物詩詞的精髓,卻非易事,因為詠物詩詞只是以“物”為吟詠的對象,或借物抒懷,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詠物詩詞往往達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們必須仔細體貼詩人用意,才能達到鑒賞的目的。鑒賞詠物詩詞的主要秘訣有如下幾條:

  首先要了解詠物詩詞在創(chuàng)作時要采用“不即不離”的吟詠方法。那么,什么叫做“不即不離”呢?通俗一點兒說,就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要在切合詠物,曲盡“物”的妙處的基礎上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僅僅停留在“物”上。例如,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中的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劉熙載在《藝概》中評論曰:“東坡《水龍吟》起句云:‘似花還似非花!司淇勺魅~評語,蓋不即不離也!币簿褪钦f,蘇軾在詠楊花的同時,也在詠思婦,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達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詞中的楊花像是很有情意,能萬里隨夢尋郎,能化為浮萍,還能變成離人淚;而詞中的思婦“愁緒滿懷無著處”,夢中萬里尋郎“不得到遼西”,又“無計留春住”,夢醒后“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詠物與抒情所似水中著鹽。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盛贊此詞曰:“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zhì)夫詞原唱而似和詞,才之不可強也如是!庇菔滥、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詩,杜甫、崔涂的詠孤雁詩,姜夔的詠蟋蟀詞,林逋、陸游、姜夔的詠梅詩與詞,于謙的詠石灰詩,鄭板橋的詠竹詩等,也都屬于這類精品,不可不細心研讀,以求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即以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出這樣一道練習題:“詩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思考時應該想到詩人在詠石灰的同時,也在詠己,二者完全融為一體,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這樣正確的回答:“詩人以石灰自喻,抒發(fā)了自己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高尚精神,表達了潔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風亮節(jié),展示了詩人的遠大理想和坦蕩的胸襟!

  其次要抓住所詠之“物”的主要特點及其比喻或象征意義,也有人把這叫做有“寄托”。比如說,松與竹,它們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頑強而茁壯地生存下來,孔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岑參《范公叢竹歌》云:“寒天草木黃盡落,猶自青青君始知。”這就是松與竹的最大特點,也有別于梅、蘭、菊。所以這二者往往成為堅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剛正不阿之品質(zhì)等的象征。試以鄭板橋的《題竹石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為例來做個簡要的分析:詩人先表現(xiàn)出竹子堅韌頑強的鮮明性格,即使環(huán)境再惡劣也無所畏懼;然后展現(xiàn)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風貌、神采。詩人對竹子的這些描寫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歷盡磨難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結(jié)合了起來。而他的《板橋題畫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也寫得很不錯,抓住了竹子枝繁葉茂而不開花的特點,表現(xiàn)出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為了鞏固對這一訣竅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可以用李商隱《初食筍呈座中》(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shù),忍剪凌云一片心。)來出一道這樣的鑒賞題:“詩人在初次吃筍時產(chǎn)生了哪些聯(lián)想?抒發(fā)了自己怎樣的感慨?”在思考時既要想到筍與竹的關系,又要想到筍、竹與人的關系,當然還要想到筍的特點,它雖然只有“一寸心”,但是,當春天來臨后,它將“梢云聳百尋”。然后就能做出正確的回答:“詩人想到竹生于筍,長大而成林,從而又聯(lián)想到人的成長歷程,其規(guī)律又何其相似。又從筍的被吃聯(lián)想到人才之被扼殺。抒發(fā)了自己‘欲構(gòu)中天正急材’卻落得‘辜負凌云萬丈才’的憤慨之情。”

  其三,要懂得“物”雖為一,而情各有別道理。誰都知道,世間萬“物”都有多面性,而詩人在詠物時往往“只取一瓢飲”,也就是說只抓住其中的一個特點來加以發(fā)揮,吟詠成章,再加上各人的處境、性格、思想等的差異,因此雖同詠一“物”,而主題大多各異。以詠蟬三絕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虞世南之《詠蟬》曰:“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瘪樫e王的《在獄詠蟬》曰:“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崩钌屉[的《蟬》曰“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逼洳町愔螅瓮鋈。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有個很好的評論:“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比辉娙艘粸楦吖,暗喻品行高尚,聲望自大;一為囚徒,自哀自憐,顯其清高;一為落拓士人,悲蟬悲己,自嘆身世。都寫得物我無間,情意膠合。為了提高比較鑒賞的能力,我們可用杜甫和崔涂的兩首《孤雁》來命題:杜詩曰:“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崔詩曰:“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云低暗渡,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繒繳,孤飛自可疑!鳖}曰:“這兩首詠孤雁的五律寫得同樣工巧,宋人范元實在讀完崔詩后又讀了杜詩,說‘知崔涂之無奇’,請你為他做簡要的闡述!币饘@道題,必須從立意的高度出發(fā),做如下的回答:“崔詩僅寫出了詩人漂泊異鄉(xiāng),郁郁不得志的苦況,暗喻畏旅途之多有不測,并托孤雁以自悲;而杜詩在此基礎上把離亂飄泊中失散的人們的痛苦心情也融進詩中,具有更深、更廣的社會意義!

  其四,要懂得“物”雖各異,而其情亦有無別的道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歲寒三友”之說,松、竹、梅雖則各異,但它們凌霜傲雪的風格卻毫無二致,因此,不同的詩人在詠不同之“物”時,所表達的主題有時卻是一樣的。先說一下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首詠梅詞自然是有寄托的,詩人詠梅花就是詠自己,梅花的那種不隨流俗,不畏讒毀,堅貞不屈,死而不悔的風格和陸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樣。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v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雖然詠的是杏花,但和陸游所詠的梅花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你看,詩中的杏花不也和陸游詞中的梅花一樣,寧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邪惡勢力嗎?陸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這一詞和一詩中得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由此看來,對于詩詞中的寄托,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來隨便一套,就以為可以偃旗息鼓,得勝回朝;也不能牽強附會,妄加臆斷。而必須實事求是,從全篇著眼,從作品及作者的實際出發(fā)來做準確的剖析,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否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比如,我們可以用李商隱《屏風》(六曲連環(huán)接翠幃,高樓夜半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來出這樣一道練習題:“詩中的屏風有何象征意義?這樣寫好在哪里?請作較簡要而深入的分析!币婷鬟@首絕句有無寄托和有何寄托,一要考慮到李商隱的身世,二要緊緊抓住“掩燈遮霧”這四個關鍵字不放,若能聯(lián)系李白的“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回答起來就容易多了。其答案是:“詩中屏風的‘掩燈遮霧’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隱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為受人讒害很深的緣故,詩人借詠屏風表達了自己對其怨恨。這樣寫顯得極其含蓄委婉,在文網(wǎng)森然的當時現(xiàn)實中還可免禍。”

  第五,要懂得所詠之“物”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詠物詩要達到形似比較容易,而要達到神似就比較難了。以繪畫打個比方,同是畫人物肖像,一般的畫匠只能達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畫家才能達到神似,把人物畫得活靈活現(xiàn),富有神韻,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畫龍點睛這一成語說的也是這么一回事。就拿蘇軾的《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來說,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艷,也不輕狂的神態(tài),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并把詠梨花與自詠結(jié)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嗎?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cè)面烘托梨花之“清明”。我們可以拿史達祖的《雙雙燕》(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wěn)。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來出這么一道題:“作者在描寫燕子時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請作較深入而簡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詞中所運用的襯托、擬人手法和細節(jié)描寫,更要看到全詞沒有一個字提到燕子,但又沒有一句不是寫燕子,可謂不出題字而形神俱備,最后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確回答:“一是用復雜的背景來襯托,二是采用擬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細節(jié)來描寫。顯得非常自然,毫不斧鑿,達到形神俱備,盡態(tài)極妍的最佳境界,且‘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詠物詩詞的鑒賞訣竅大體就是這些,但要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并非易事。筆者寫這篇文章只是想授之中學生以“漁”。然而,光有捕魚的工具和方法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捕到更多、更大的魚,還須在捕魚的實踐中多加鍛煉,煉得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行。

  2、(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議曰:先王立禮,所以進人也;明罰,所以齊政也。夫枕干讎敵,人子之義;誅罪禁亂,王政之綱。然則無義不可以訓人,亂綱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禮理內(nèi),飭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禮廢刑,居禮者不以法傷義;然后XX不作,廉恥以興,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國章,殺人者死,則國家畫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慶宜伏辜。又按《禮》經(jīng),父讎不同天,亦國家勸人之教也。教之不茍,元慶不宜誅。然臣聞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亂。仁之所利,蓋以崇德。今元慶報父之仇,意非亂也;行子之道,義能仁也。仁而無利,與亂同誅,是曰能刑,未可以訓。元慶之可宥,顯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亂作。昔禮防至密,其弊不勝;先王所以明刑,本實由此。今儻義元慶之節(jié),廢國之刑,將為后圖,政必多難;則元慶之罪,不可廢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故圣人作始,必圖其終,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義,其政不行!鼻曳蛞运搅x而害公法,仁者不為;以公法而徇私節(jié),王道不設。元慶之所以仁高振古,義伏當時,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釋元慶之罪以利其生,是奪其德而虧其義;非所謂殺身成仁,全死無生之節(jié)也。

  如臣等所見,謂宜正國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閭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編之于令,永為國典。謹議。

 。ㄟx自陳子昂《復仇議狀》,略有刪改)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王立禮,所以進人也 進:提拔

  B.元慶宜伏辜 辜:罪

  C.教之不茍,元慶不宜誅 茍:馬虎

  D.然后旌其閭墓 旌:表彰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居禮者不以法傷義 B.仁之所利,蓋以崇德

  斧斤以時入山林 今已亭亭如蓋矣

  C.今若釋元慶之罪以利其生 D.編之于令,永為國典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茍全性命于亂世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議論文,文章談法說禮,先敘后議,敘議結(jié)合,通過徐元慶“手刃父仇,束身歸罪”這一案例,闡述了“禮”與“法”的辯證關系。

  B.作者認為,對徐元慶不予處置,于法不容;予以處置,于禮不合。這就是徐元慶案的特殊性。

  C.在作者看來,徐元慶殺害朝廷命官,雖然觸犯“國章”,有違“政綱”,但為父報仇,情有可原,束身歸罪,勇氣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作者認為,徐元慶之所以孝義高尚超過古人,行為正義使當時的人佩服,是因為他舍生忘死達到了道德標準,這個道德標準是符合禮義的。

  13.把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然按之國章,殺人者死,則國家畫一之法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10.A(進:使……上進)

  11.D(均為介詞“在”。A介詞“因為”/介詞“按照”。B連詞/名詞,“車蓋”。C助詞“的”/取獨,用于主謂之間)

  12.C(“其罪可恕”錯)

  13.(10分)

 。1)他的父親徐爽被縣尉趙師韞殺了,徐元慶最后能親手殺掉他父親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綁起來,投案自首。(4分)

  (2)然而,依據(jù)國家法律,殺人的人應當處死,這是國家統(tǒng)一的法規(guī)。(3分)

  (3)每個人都有兒女,每個兒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愛父母而互相報仇,那么這種混亂的局面靠誰來挽救呢?(3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據(jù)我了解,則XX后時,同州下邽有個叫徐元慶的人,他的父親徐爽被縣尉趙師韞殺了,他最后能親手殺掉他父親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綁起來,投案自首。

  我認為:先王制訂禮義,是用來約束人們,催其上進的;嚴明刑罰,是用來整頓政治的。枕著武器,伺機報仇,是為人子女的孝義;懲殺罪人,防止作亂,是帝王統(tǒng)治天下的政綱。既然如此,那么沒有孝義就不能教育人民,政綱混亂就不能嚴明法制。所以圣人制訂禮制,梳理人們的思想,整飭法令,約束人們的行動,使這些掌管法制的人不因為禮義而廢棄刑律,遵守禮制的人不因法規(guī)而妨害禮義,這以后XX才會不發(fā)生,廉潔知恥之風就能蔚然興起,天下就能按正道順利發(fā)展了。

  然而,依據(jù)國家法律,殺人的人應當處死,這是國家統(tǒng)一的法規(guī)。執(zhí)法不能兩樣,徐元慶應該伏罪。又據(jù)《禮》,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國家勉勵人盡孝的教化內(nèi)容;教化不能馬虎,徐元慶不應被處死,但我聽說從前刑罰的產(chǎn)生,本來是用來制止XX的,講求仁德可獲取益處,人們大都崇尚德行,F(xiàn)在元慶報殺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亂,只是盡子女的孝道,教子屬于仁德。講仁德卻得不到益處,與作亂一樣都被處死,這雖叫執(zhí)法不二,卻不能用來教育人。在這一點,就可公開寬恕元慶的罪行。

  但是,如能使邪惡有了合法的產(chǎn)生根源,作亂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從前借助禮教來周密防范作惡,它的弊端數(shù)不勝數(shù);先王之所以嚴明刑罰,根本原因就在這里,F(xiàn)在如果認定元慶的孝道是正義的,而廢止國家的刑法,(把這)作為將來處理類似行為的原則,國家必定會多災多難;那么對于徐元慶的過錯,不能免除責罰。每個人都有兒女,每個兒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愛父母而互相報仇,那么這種混亂的局面靠誰來挽救呢?圣賢君主開始做一件事,必定考慮到它的后果,而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而必須使法律全面完備。所以說:“發(fā)揚人們的正義,勢在必行!睕r且因孝義而妨害公法,是仁德的人所不做的,用公法遷就私情的行為,王道就不能施行,徐元慶之所以教義高尚超過古人,正義的行為使當時的人佩服,是因為他舍生忘死達到了道德標準.今天如果赦免了元慶的罪行而讓他快樂地活著,就是磨滅了他的德行,損傷了他的義節(jié),就不是所說的殺身成仁,舍身全節(jié)的節(jié)操了。

  依我輩所見,應當嚴格執(zhí)行國家法律,按照刑律處死元慶,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贊頌他的美好節(jié)操,這樣,可以使天下按正道順利發(fā)展。把這個案件載入國家法律,永遠作為國家法典,恭謹呈上建議。

【托物言志詩歌劃分類別鑒賞】相關文章:

托物言志的散文10-29

小學托物言志的課文09-21

托物言志的散文600字07-23

寫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10-11

托物言志散文集08-01

托物言志的寫景散文(精選34篇)09-23

托物言志名家散文三篇06-27

什么是托物言志的散文(通用38篇)09-15

借物言志的詩句匯編09-13

有關借物言志的詩句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