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紅色毛毯現(xiàn)代散文
大年除夕下午,我回家過春節(jié)。空中飄落起了鵝毛大雪,山舞銀蛇,銀裝素裹,仿佛染白了整個大地。那種潔白的世界,凄美的姿態(tài),飄雪的麗景,直觀地告訴我一個簡單的常識,天氣出奇的冷。好在侄女、侄兒跨過門檻,忙里忙外,給老母親貼貼春聯(lián),拜個早年。大門口紅色的對聯(lián),呈現(xiàn)出暖色的格調,無時無刻散發(fā)著親情的溫馨,揚起節(jié)日的喜氣,一股暖流隨之心頭涌動。
如果我們不能阻止記憶,那就把記憶的真相亮出來,不妨與人分享,難忘的故事,美好的印記。小時候,記憶里的冬天,寒風凜冽,天寒地凍,冰霜雪雨,常見雪花飄飄,外出行人稀少,鄉(xiāng)親們蜷縮進自己家的小屋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啊,鄉(xiāng)村下雪的夜晚,來得特別早。鄉(xiāng)親們延續(xù)著早睡的習慣,有條件的人家,在床前放上一盆炭火,被窩里放個小火爐,暖暖手腳,熱熱身子。那些無孔不入的寒氣,不知是從地上冒出來,還是與等在外面的寒風相約而至,憑著自身“見縫插針”的基本功,穿透門窗縫,或墻壁洞,或屋椽孔,或屋瓦眼,從沒問問屋里邊的人愿不愿意,無暇顧及主人冷不冷,感受如何?寒風肆無忌憚,毫不客氣地不請自到,從縫隙空間里鉆進來,帶走了屋內的溫度,考驗著生命的耐寒力。第二天早上,開門瞧瞧,留在雪路上的腳印,恐怕連數(shù)都數(shù)得過來,足以見證走的人少。
下雪的日子,鄉(xiāng)親們習慣了足不出戶,一般躲在家里,烤烤火暖什么的,很少有人外出走動,若不是攤上難事急事,誰還愿意出去討凍,遭這份罪受呢?唯有非辦不可的事,才逼得出門走一趟。這跟當時貧困的歲月,艱苦的環(huán)境,缺食少穿的窮日子有關。那個饑餓的年代,可憐的鄉(xiāng)親們居住簡陋,勤儉持家,穿著補丁,往往老大穿了老二再穿,老二穿了老三再穿,老三穿了老四穿、老五穿,實在不能穿了就納鞋底……
面對特殊時期,許多人家有過困難的經(jīng)歷,吃了上頓沒下頓,吃不飽穿不暖。也許我們的爺輩、父輩那代人,就是形象生動的見證。盡管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有的一輩子都沒穿過一件象樣的衣服,甚至娶媳婦做新郎,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是借來的,更何況平時?寒保暖的大衣呢!畢竟,這些“窮景”早已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但對怕冷的我來說,一旦遇上罕見的暴風雪,感覺就有點接受不了,患上“恐雪癥”似的,像“暈血”的人見血腿腳發(fā)軟一樣,而我一見到白茫茫的大雪,身子抖個不停,縮手縮腳怕瑟瑟。其實,這是我對冰雪的片面認識,缺乏內在的欣賞與贊美,只知道雪花飄揚“白色冷酷”的寒意,卻忽視了“瑞雪兆豐年”,蘊含著豐收的厚望。
除夕夜,雪飛風舞,整個村莊萬籟俱寂。鄉(xiāng)親們吃過年夜飯后,便等著打炮仗,家鄉(xiāng)俗稱“關門炮”,意味著一年一歲畫上了句號,屋里邊的人,放了“關門炮”就不能出門了。接下來,老老實實呆在家里,吃吃零食,喝喝茶水,拉拉家常,守守年歲。也許中間不乏添些鬧年夜的小插曲,家中的小孩子纏著長輩,討要壓歲錢,而長老故意吝嗇,小孩子還要再給個紅包。就這樣,家中長老一次次親近孫男孫女,挑逗熱鬧,和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等過了除夕,到了第二天春節(jié),即新年第一天起來開門,又要打“開門炮”,這才可以動身出門,允許串串門,趕廟會,拜訪左鄰右舍,親朋好友。
我家的房間里,由于沒有空調取暖,但不見得就是寒酸。那個時候,普通農(nóng)家是享受不起空調的,除了空調本身的價格昂貴、耗電之大以外,還有電力不足的因素,資源分配的差異,先城市后鄉(xiāng)村,先工業(yè)后農(nóng)業(yè),只保障城市、工業(yè)正常供電,對農(nóng)村只好拉閘停電。因此,在村里通電后的十幾年間,還是三日兩頭停電,停電成了家常便飯,有電反而不正常,鄉(xiāng)下人很難分享電力文明帶來的成果,仍然過著點煤油燈的日子,對傳統(tǒng)農(nóng)耕生活作用不大。不過,時間可以改變生活,也可以漸漸改變養(yǎng)成的習慣,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即便是當初家里裝了空調,又能怎么樣?莫不過是一種擺設。
當我準備上床臨睡時,細心的母親深知我怕冷,不慌不忙地打開衣櫥門,從衣櫥里取出一只滿鼓鼓的白色塑料袋,袋里裝著一條毛毯,客觀地講是一條厚實的紅色毛毯。哦,我認得,就是這條血紅底打粉紅色大花的紅毛毯,母親怕我不記得了,解釋道:“這條毛毯,是你當兵寫報道,立功獎來的啊,放在衣櫥里都‘凍’十幾年了,我平時舍不得拿出來用,一直把它放著!蔽視獾攸c點頭,母親邊用平常的語氣說著,邊動作麻利地鋪在我的被子上。
看著鋪蓋上的紅毛毯,那段義務服兵役的崢嶸歲月,隨之涌上心頭,令我難以釋懷。那個年代,人民幣最大面額是10元的“大團結”,我入伍的第一年,每天伙食標準是8角,部隊農(nóng)場再貼2角,一日三餐也就一塊錢。加上義務兵沒有工資,只有津貼費,每個月10元,用于買些牙膏、牙刷、肥皂、信紙和信封等等?杉亦l(xiāng)呢?農(nóng)村經(jīng)濟落后,農(nóng)民收入不高,生活成本低廉,物價、工價都相對便宜。警如,豬肉每斤9角3分,建房雇用的“泥水”(泥瓦工)、“木匠”(木工)等,每天的工錢才二三塊……
據(jù)老兵們講,以前國家并不富裕,物質匱乏,部隊對革命戰(zhàn)士的嘉獎,是沒有獎品或獎金可言的,“口頭嘉獎”的說法由來已久。可輪到我立功時,政治機關劉主任說,這次部隊拿出一筆錢,按人均五十元的標準,用于制作獎章、證書和購買獎品,也就是給立功的每一位干部戰(zhàn)士,除頒發(fā)一枚軍功章外,還獎一條紅色毛毯。由于部隊遠離家鄉(xiāng),沒有現(xiàn)代通訊條件和發(fā)達的交通工具,不通電話,不通公路,不通汽車,傳遞信息只能靠傳統(tǒng)的郵寄方式,保持書信往來,書信寄托了親人太多的牽掛與深深的思念,用來鄉(xiāng)音交流的親切。于是,社會上“筆友”成為時尚,書信聯(lián)系,就像現(xiàn)在的網(wǎng)友、微信好友一樣,不管認不認識,維系著聯(lián)絡、點贊。
當時,組織科唐干事征求過我的意見!靶±钭,你的立功喜報直接寄到你家里呢,還是寄到你們鄉(xiāng)里的武裝部?寄到鄉(xiāng)里的話有可能敲鑼打鼓把喜報送到你家里,但一般一年才送達一次。若寄到你家,你爸媽就能及時知道你立功!碧聘墒抡f!班,那就寄給我家里吧,最起碼讓父母及時知道我立功的消息!蔽乙詾椋茏尭改冈缫惶旆窒碜优南矏偠吲d,總比遲到的敲鑼打鼓的效果更好,我不假思索地予以回答道!澳呛冒,我到時把立功喜報寄給你的家里,立功通知書寄到你們縣里的民政局!
喜訊傳來。家里很快收到了我的立功喜報,內容里寫著:“李仙正同志在年度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成績顯著,榮立個人三等功乙次,特此報喜……”老父親特地上街買來大相框,還把報喜裝進玻璃板的相框里,掛在顯眼的客廳里“炫耀炫耀”,并逢人便說,我兒子立功了,這是喜報。但更令他既高興,又意外地發(fā)了一筆當之無愧的小“橫財”。沒多久,縣民政局把本地籍現(xiàn)役軍人立功獎勵的《通知書》用掛號信郵送到我家,意思是說憑此《通知書》到鄉(xiāng)武裝部領取三等功獎金一百五十元,相當于我當兵一整年的津貼費。
曾有鄰居告訴我,你的父親常常跑到村口,等待騎著綠色自行車,每天送報紙、信件的郵遞員,問得最多的是同樣一句話:“有沒有我兒子的來信?”就因為父親與郵遞員碰面多了,雙方相互熟悉了。當聽到路口自行車鈴聲響起,父親都以為是送信的郵遞員經(jīng)過,有時捧著飯碗,匆匆走出門口張望,是不是郵遞員來了,有沒有我兒子的來信?我十分理解父親“見信如見子”的心情。
嚴寒的冬天,家鄉(xiāng)的雪雨。帶著溫度悄悄襲來,空氣中彌漫著寒冷的輕霧,滲透到每一片雪花、每一顆雨滴里頭,仿佛成了一個個細微的水分子,擁有冰冽的質感,令人鉆心刺骨?呻S著工業(yè)化、城市化革命浪潮的沖擊,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環(huán)境下,優(yōu)越化的物質條件,小康社會的生活水平,告別了缺食少穿的日子,往日的寒冬,似乎悄然遠去。
我的家鄉(xiāng),雖然不是什么四季如春,但這年頭,下雪卻成為稀客駕臨,長年到頭難得光顧一二回,甚至看不到一場象模象樣的雪?稍诩t毛毯的背后,我感覺不到寒冬臘月的天氣,反而再次觸摸到成長進步的人生經(jīng)歷,值得驕傲和感懷的難忘歲月,尤其是那枚閃閃發(fā)光的軍功章,足以融化我心中的冰雪,溫暖一生。假如寒流再次襲來,即便是家里沒有任何取暖設施,也因有了親情母愛而備受暖意。鋪蓋上多了條毛毯,感覺溫暖許多,暖意入心。
那條紅色毛毯,襯托出一份濃濃的親情母愛,深厚的家國情懷,承載著一段珍貴的紅色回憶。不僅僅裝著強大的熱度能量,溫暖著我的身體,更是對過去的榮譽,追逐我一生,心中的熱流永相隨,連同感恩與懷舊一起,辭別冰霜雪雨的寒夜,迎接著美好新春佳節(jié)。
【紅色毛毯現(xiàn)代散文】相關文章:
現(xiàn)代經(jīng)典散文07-09
現(xiàn)代散文05-26
生命--現(xiàn)代散文09-28
山色的現(xiàn)代散文09-13
現(xiàn)代散文憐憫07-11
現(xiàn)代散文:蓮心10-13
練習現(xiàn)代散文08-22
英語現(xiàn)代散文07-28
人走茶涼現(xiàn)代散文06-28
餃子現(xiàn)代散文07-29